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A型肉毒毒素(BoNT-A)注射治疗眼睑痉挛(BSP)和侧面痉挛(HFS)后出现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处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自2017年9月至2019年10月经BoNT-A注射治疗的163例BSP和221例HF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Albert和Cohen分级量表评估治疗效果、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相应处理措施。结果BoNT-A治疗BSP和HFS的有效率分别为97.5%和100%。最常见的早发性不良反应为局部疼痛(BSP:13.5%,HFS:17.2%)和血肿(BSP:3.7,HFS:4.5%);常见的迟发性不良反应包括眼干溢泪(BSP:9.8%,HFS:11.3%)、眼睑闭合不良(BSP:20.2%,HFS:20.4%)、面部僵硬(HFS:39.4%)、面容不对称(HFS:11.8%),少数患者可见眼睑水肿(BSP:1.2%,HFS:1.4%)。使用合适的注射器、准确地选择注射部位、精确地计算注射剂量,并考虑到患者的个体差异是减少或避免注射后不良反应的重要措施。结论BoNT-A治疗BSP和HFS效果确切,但应最大限度地避免早发性和迟发性不良反应,确保患者得到最大获益。

  • 标签: A型肉毒毒素 眼睑痉挛 偏侧面肌痉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轮匝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治疗侧面痉挛患者的疗效,为治疗面痉挛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中医眼科门诊诊断为侧面痉挛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接受眼轮匝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对照组口服盐酸硫必利片、银杏叶胶囊、甲钴胺胶囊。2组患者治疗2周后根据Cohen评分表评价面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患者痉挛严重程度及频率分级在治疗前后的比较采用t检验或秩和检验。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面痉挛分级程度均有一定的下降。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67,P=0.008;Z=-2.45,P=0.014);对照组虽然面痉挛强度有一定的下降,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较对照组痉挛强度及频率分级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42;t=-1.99,P=0.047);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1,P=0.008)。随访3个月后,治疗组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对照组中有6例复发,复发率2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4,P=0.044)。结论:眼轮匝平行直刺联合眼周穴位针刺法在治疗面痉挛方面有良好且确定的疗效,并且可以最大限度改善面痉挛症状,疗效优于传统治疗方法,适合临床应用。

  • 标签: 针灸 眼轮匝肌痉挛 盐酸硫必利片 偏侧面肌痉挛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A型肉毒素(BTXA)注射次数不同对侧面痉挛(HFS)对患者脑干与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本院范围内,以2019年1-12月为时间节点,选取HFS患者50例,均采用BTXA注射治疗,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A组(首次治疗,27例)与B组(重复治疗,23例),开展电生理检测,评定对脑干、神经功能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两组在药物注射后的患侧瞬目反射波幅R1、R2、R2'及CMAP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但组间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HFS患者,采用BTXA重复注射治疗,较小影响其脑干和神经功能,安全性较好。

  • 标签: 偏侧面肌痉挛 A型肉毒素 脑干 神经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针刺治疗面痉挛的有效手段。方法取循经远端取穴为主,局部不针或少针并配合独特的操作方法。结果有效率为93.3%。结论针刺是治疗面痉挛的一种有效手段。

  • 标签: 面部肌肉 肌痉挛 针刺
  • 简介:摘要患者为28岁女性,以腹泻、全身性脱发为突出表现,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多学科讨论,最终诊断为Satoyoshi综合征。患者原发病罕见,同时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铅中毒,诊断较为棘手。

  • 标签: 肌痉挛 脱发 腹泻 Satoyoshi综合征 铅中毒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在治疗面痉挛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保守的针灸治疗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没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因为面痉挛产生的病因不同,所以在现代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治疗思路。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辩证以及辨经相互结合的方式,找出病因是外感风寒引起的还是风邪内动引起的,并且对病情出现的位置进行辨别,是存在于筋还是出现在经,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另外为了能够达到安神的效果,在安神穴位也进行了针灸,这样就能达到安神与安形相结合的效果,整个过程中体现出了针灸治神的思想。

  • 标签: 面肌痉挛 针灸疗法 治疗思路
  • 简介:痉挛(hemifacialspasm,HFS)又称面抽搐,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虽然进展缓慢,而且最终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很大。目前临床上治疗面痉挛的方法很多,如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中医针灸、神经阻滞、射频、面神经周围支切断术以及肉毒素注射等,这些治疗尽管能在一定程度上暂时减轻疾病发作,

  • 标签: 面肌痉挛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