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12-22
/ 2

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探讨

桑博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摘要:在治疗面肌痉挛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保守的针灸治疗方式,这种方式能够保证患者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也没有不良反应的出现,因为面肌痉挛产生的病因不同,所以在现代治疗的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治疗思路。在中医的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了辩证以及辨经相互结合的方式,找出病因是外感风寒引起的还是风邪内动引起的,并且对病情出现的位置进行辨别,是存在于筋还是出现在经,在此基础上找到合适的穴位进行针刺,另外为了能够达到安神的效果,在安神穴位也进行了针灸,这样就能达到安神与安形相结合的效果,整个过程中体现出了针灸治神的思想。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灸疗法;治疗思路

产生面肌痉挛的表现是在面部肌肉的一侧或者是双侧出现抽搐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情绪激动的情形下尤其严重,并且是一种不由自主的抽搐,具有阵发性的特点,在严重的情况下很有可能出现睁眼困难的现象,并且口角呈现出歪斜的特征,在耳内有杂音的出现,在中医治疗的过程中,这是比较难治的疾病之一,并且治愈率较低,当前主要采用的是保守的治疗方式,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对面肌痉挛的认识不同,在治疗的过程中就会产生较大的差异,所以应该采用辩证与辩经相互结合的方式对病因进行合理的分析,这样才能保证面肌痉挛得到有效的治疗。

1、注重辨证,明确病因

面肌痉挛产生的原因无非就是两种,一种是因为外感风寒引起的,造成筋脉受阻。另外一种是因为肝脏失调,所以造成风邪内动。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受到风寒的影响是造成面肌痉挛产生的最主要病因,很多古代文献中虽然并没有提出面肌痉挛这一病名,但是根据描述与面肌痉挛所表现的症状别无二致,证明风寒邪气与面肌痉挛的产生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在现代针灸的过程中,通过对临床病症的观察,可以发现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之一是反推风寒,以温针灸的治疗方式为例,分别在颧髎以及下关等穴位上进行温针灸,对于眼角抽动比较严重的患者配合攒竹与风池两个穴位,对于口角抽动的患者配合地仓以及颊车还有后溪透合谷几个穴位,在另外一组临床患者中,则不采用针灸的方式,将这两组患者的情况加以对照,结果显示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患者在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明显的好转,有效率可以达到87%。

在另外一个临床实验中,同样将患有面肌痉挛的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热敏灸的方式进行治疗,分别在下关、手三里、颊车、阳陵泉以及风池等穴位上进行治疗,同时在耳穴的位置上配合进行压豆治疗。而另外一组不采用针灸的方式,对比二者之间的结果可以知道针灸组的患者在有效率方面达到了92.5。为了验证风寒是否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还采用了在局部抽动的位置上进行闪罐的方式,并且在双侧的风池穴上进行针刺,患者一侧的头维、颧髎、攒竹以及太阳穴等部位进行针灸,用以治疗面肌痉挛,结果有效率达到了92%,与单纯进行针刺相比具有更加优越的效果,上述的研究都是在祛风散寒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治疗的,效果良好。

内风也是引起面肌痉挛的主要病因之一,造成这一病因的主要因素是脾气虚弱,因此产生化源不足的现象,或是因为年老身体衰弱,在肝肾等部位具有阴虚等现象,在古代一些医书中已经对这一内因问题进行了分析,例如在《审视瑶函?睥轮振跳》一书中就有所涉猎,并且在《目经大成?目》中也提及了内因造成的面肌痉挛。在现代的医学治疗过程中对内风致病也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认为主要有四种证型,一是脾虚生风,二是肝肾阴虚,三是心脾两虚,四是心肝气郁,所以采用远端腧穴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于这一病因强调了应该在痉挛区应该少用针刺,最好是不用针刺的方式。

2、根据病因,结合辨经,分析病位

因为面肌痉挛产生的病因是不相同的,所以造成的病位也是不同的,在外感风寒所引起的面肌痉挛过程中,邪气主要是由外入内的,所以产生的病位也就相对较浅一些,主要是以筋脉为主。这在很多医学书籍中也有所引证,外邪造成的疾病主要是在络在筋,所以病情也就相对轻浅一些,但是由虚风内动所引起的面肌痉挛,所涉及的病位就要深一些,有些已经达到了肝脏,一旦肝脏功能出现异常,那么主要的表现形式就是经气失衡,在进行辨别的过程中,应该从面部抽动的部位与伴随的症状入手,如果是位于阳明经上,那么抽动主要集中在眼睑以及面部等,在进行咀嚼时具有明显的体现。如果出现在少阳穴位上,那么在抽动的过程中会产生耳鸣的现象,时而有偏头痛的症状。如果在太阳穴上,那么主要抽动的部位是在眼睑以及颧骨,在背部也会存在颤动的可能性,闭目会引起病情的发作。在厥阴穴位时主要的表现情况是对阅读产生影响,眼球也会感觉有抽动的现象,并且不能进行灵活的转动。在临床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可以发现,一旦邪气入侵到其中的一经,那么很快就会侵犯到其他的经脉中,造成病情加重。

3、小结

在当前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面肌痉挛可以说是比较难治的一种疾病类型,在治疗的过程中主要采用辩经与辩证相互结合的方式。并且应该重视不同时期的病位、病性。面肌痉挛以面部肌肉跳动为主要症状,属于“形”动,根据形神相关,形动则神不安,故可安神以镇形。同时,本病症状会因精神紧张或情绪不畅而加重,而精神、情志属于中医学广泛意义上的“神”,通过安神可以缓解精神紧张,调节情绪。此外,治神是针灸治疗的重要环节。依据病因选择治则、治法,依据病位确定刺法及针刺深度,综合辨经辨证选择穴位。外感风寒致病,以温通为主,可选用针刺加艾灸,且外感风寒时病位轻浅,根据所病经脉局部取穴,针刺宜浅,实证用泻法,循经远端配穴,并加用祛风的穴位。风邪内动致病病位较深,宜局部循经巨刺,患侧浅刺,健侧深刺,平衡经气,并依据脏腑辨证及经络辨证远端配穴,补虚泻实。还可以依据“治风先治血”的原则,采用放血疗法。此外,各型面肌痉挛都应选取调神的穴位,既可以起到针灸治神的效果,又可以针对诱因调神制形,提高疗效。

参考文献:

[1]曾晓智,彭庆.热敏灸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39-240.

[2]倪淼璐.针刺结合闪罐法治疗面肌痉挛48例临床观察[J].黑龙江医药,2010,23(10):453.

[3]吴志涛,邓江山.程子俊针灸治疗面部病症的经验[J].江苏中医药,2011,43(12):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