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脑室是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积水常用的引流方法,经颅钻孔脑室穿刺,使脑脊液外引减压将脑脊液颅内出血排除体外,此方法可以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给药,控制颅内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创口小,主要用于脑出血;以往的方法常用硅胶管接引流引流,易滑动、时间短、易感染,引流水平不易控制等缺点。方法我科引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器,通过虹吸原理用于脑室。结论归纳我科使用该引流器,病人的护理经验此种引流器适用于对于人体脑积液、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外引的患者,取代的以往的引流装置的不足,及时有效的观察病情,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的正确护理,取得更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 简介:脑室是治疗和缓解神经科一些疾病的有效手段。但是,随之而来的并发症尤其是继发感染临床处理很棘手。因此,外引后预防、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感染,是减少病残率和病死率的关键。我科自1997年9月~2009年9月共行各种涉及脑室系统的手术145例,行脑室28例,5例出现脑室系统感染,报道如下。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术后感染 脑室系统感染 有效治疗 2009年 临床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手术术后颅内感染的预防。方法108例患者行脑室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内感染经积极有效治疗患者痊愈出院。结论脑室术后经严格管理颅内感染明显减少。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颅内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术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手术后的护理质量。方法对我院2008-2012年间的64例脑室术的临床护理的临床资料分析,在患者手术后,对其进行护理,患者没有发生并发症。结果64例患者中,治愈患者有62例,治愈率高达96%以上,死亡2例,结论脑室术患者,在手术后进行有效护理,不仅可以保证治疗效果,提高手术成功率,而且成功地挽救了患者生命,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护理分析 护理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脑室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预防脑室管相关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回顾性病例分析,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脑室患者共373例为对象。采用单因素分析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危险因素。结果本组病例共感染31例,感染发生率为8.31%。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疾病类型、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脑脊液(CSF)采样频率、置管种类、置管位置、导管更换频率、美国麻醉师协会(ASA)评分、并发糖尿病、并发肺部感染是脑室管相关感染的危险因素(χ2=4.881、11.659、17.129、11.104、5.424、5.423、4.964、6.445、27.405、6.751,均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导管更换频率、置管位置、肺部感染和CSF采样频率是脑室管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室管相关感染受多因素综合作用。除强化患者基础疾病治疗外,还要妥善管理置管,减少操作频率,以降低感染风险。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感染 采样频率 导管维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接受脑室术治疗的患者当中,对其术后进行引流管综合护理的相关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58例脑室内出血患者为相关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需要接受脑室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匀分作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引流管综合护理,对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以及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情况加以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例数远少于对照组,且患者家属的满意度更高,两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对比后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脑室术治疗的患者,对其术后引流管进行综合护理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模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 标签: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出血 引流管 不良事件 满意度
  • 简介:脑室铸型病情重,进展快,治疗的时间和手段都非常有限,传统治疗的死亡率高达75%~100%[1].2001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科收治的27例脑室铸型病例,经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取得较好的疗效.

  • 标签: 脑出血 高血压 脑室铸形 脑室外引流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脑室的护理方法,并评估其效果。方法将我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接收的60例行侧脑室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护理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并对其护理结果进行评价。结果入选的60例行侧脑室患者治疗护理顺利,无1例出现引流管脱出等事件,护理过程中及时发现引流管不通畅43次,经及时处理,均未造成临床不利后果。脑室内冲洗造成颅内少量积气5例,均在3d内消失。60例患者发生颅内感染2例,经积极治疗在7~10d内感染得到控制。本组拔管时间为术后1~18d,平均5.4d,4例拔管后再次行外引术,8例因脑积水不能缓解,行脑室腹腔分流术。结论针对脑室护理措施的实施于干预,可以有效地降低脑室易出现的并发症,缩短脑室持续时间,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脑室装置在脑室钻孔引流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08月37例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装置的患者为观察组,并以2008年1月—2009年12月39例使用一次性无菌引流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结果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器进行引流,管道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一次性颅脑外引器进行引流,既解决了使用传统的引流袋存在的不足,缩短了引流管留置时间,又减少了可能引起的引流管堵塞、颅内感染、气颅、低颅压并发症的发生,同时大大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 标签: 一次性颅脑外引流器 脑室外引流 并发症
  • 简介:重症脑室出血系指原发性或继发性全脑室出血,起病急,进展快,病情凶险,病死率极高。我院神经外科近2年来采取钻颅血肿抽吸及双侧侧脑室,联合尿激酶灌注冲洗为主的综合方案治疗重症脑室出血患者38例,由于密切监测引流管脑脊液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早采取措施,有效逆转了病情,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引流管的监测及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脑出血 引流 护理 监测
  • 简介:脑室内出血(IVH)是指由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的综合征。占自发性颅内出血的20%-60%。本院自2005~2007年2年中,对20例重症脑室内出血病人一侧行侧脑室,另一侧行Ommaya储液囊埋植引流术,收到了良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 标签: 侧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出血 储液囊 引流治疗 埋植 自发性颅内出血
  • 简介:摘要在实施开颅手术、经颅骨锥孔或钻孔穿刺脑室后,须行脑室引流术,在脑室内放置带侧孔引流管,另一端连接引流袋,确保能使脑脊液顺利引流到体外,目的是为了排出脑室的积血、降低脑脊液渗漏、防止蛛网膜出现粘连,缓解脑膜刺激,降低颅内高压,确保颅内压处于正常状态,是颅脑手术后常见的治疗措施。由于脑室内血液凝固易堵塞引流管,因此手术仅仅是治疗的起始,接下来患者的护理和引流管的精心护理是挽救生命和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本文对我院收治的颅脑手术后行脑室引流术的病例护理情况进行总结归纳,现总结如下。

  • 标签: 脑室内出血侧脑室外引流术后 引流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为B侧脑室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开始于2021年10月,结束于2022年10月,选取该阶段我院收治的B侧脑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计37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18)、常规组(n=19),对研究组患者提供综合护理,对常规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患者的差异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生活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组患者的感染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为B侧脑室患者提供临床综合护理效果十分显著,有助于提升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控制感染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侧脑室外引流 综合护理 护理效果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微创脑室术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溧水区人民医院神经外科于2003年9月至2014年10月采用微创穿刺行侧脑室手术,术后尿激酶溶血引流治疗的39例脑室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9例患者中,死亡5例(12.8%),1例发生迟发性脑积水,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依据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术后3个月恢复良好者15例(38.5%),日常生活可基本自理者11例(28.2%),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者8例(20.5%)。结论微创侧脑室术治疗脑室出血,是一种操作简单,疗效确切,降低病死率及病残率有效的微侵袭治疗方法。

  • 标签: 微创 脑室外引流术 脑室出血 尿激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采用脑室术治疗脑出血破入脑室50例。对术后第3d、第5d、第7d脑室通畅率,日常生活能力(ADL)和病死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达到痊愈和生活自理者31(62%)例,生活半自理10(20%)者例,死亡者9(18%)例,多死于并发症,50例住院时间为30~90天。结论脑室治疗小量脑出血破入脑室安全有效,但对大量脑出血破入脑室者应考虑综合因素在采用此方法治疗。只根据病人情况及出血量来选择手术方式,可以更好的减少术后并发症及降低患者的病残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脑出血破入脑室 疗效评价
  • 简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男59例,女27例,年龄14~78岁.有高血压史者62例,外伤12例,脑血管畸形4例,原因不明8例.头痛39例,偏瘫35例,去脑强直7例,单侧或双侧锥体束征37例.GCS:<7分者32例,8~13分26例,>13分28例.

  • 标签: 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冲洗治疗 脑室内出血 C丁扫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Ommaya囊尿激酶注射并脑室治疗脑室出血效果及其对颅内感染、脑积水的防治意义。方法对侧脑室额角穿刺置管脑室管,Ommaya囊管穿刺置入并尿激酶注射引流治疗42例,观察临床疗效。结果外引置管时间4.2天,有效率85.71%,发生颅内感染4例(9.52%)。脑积水并发率16.67%,经Ommaya囊引流好转2例,放弃治疗1例,v-p分流2例,死亡2例。结论本治疗措施可以减少脑室时间;脑室内注射抗菌药物有利于颅内感染的治疗,有利于脑脊液的澄清,有效地减少脑积水的形成,为早期脑脊液分流手术创造条件。

  • 标签: Ommaya囊 脑室出血引流 颅内感染 脑积水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内出血(IVH)的治疗方法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40例IVH病例随机分为改良组及传统组。改良组选择在出血相对较多的一侧常规行侧脑室额角穿刺外引;而在出血相对较少的一侧额角置入Ommaya囊后行囊腔穿刺外引脑室5-7d后,改为仅Ommaya囊穿刺外引。传统组则行双侧侧脑室普通外引,5-7d后结合腰大池置管持续引流血性脑脊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情况等。结果两组迟发性脑积水、颅内感染发生率及预后(ADL分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改良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组。结论该项改良技术安全可靠、损伤小、恢复快,能大大降低病死率和伤残率,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改善预后,优于传统方法。

  • 标签: Ommaya 脑室外引流 脑室内出血
  • 简介:目的探讨脑室出血的连贯性联合治疗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早期进行脑室、尿激酶灌注、腰穿连贯性联合治疗的28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单侧脑室8例,双侧脑室20例。注药次数3~6次,平均4.5次,腰穿5-12次,平均7次。拔管时间为术后5~10d,平均(5.9±1.4)d。术后发生脑积水3例,再出血2例。治疗有效21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例。对24例生存者随访3-6个月,日常生活活动按Barthel指数评定,能独立完成7例,轻度依赖11例,中度依赖3例,重度依赖1例,完全依赖2例。结论早期脑室、尿激酶灌洗、腰穿联合治疗脑室出血,综合防治脑血管痉挛,不但可以降低死亡率.还可以提高生存者生存质量。

  • 标签: 早期 脑室外引流 尿激酶灌洗 腰穿 脑室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