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手-臂双徒手强化训练的应用价值。方法择选2017年10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脑瘫患儿73例,作为研究主体。以训练方式差异作为分组依据,划分为观察组(n=37)和对照组(n=36)。将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作业治疗实施于对照组,将常规康复训练联合HABIT实施于观察组。对两种治疗方式的价值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在PDMS-2以及UEFT评分上,与对照组展开比对,改善效果均显著(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联合HABIT于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治疗中应用,可有效的促进其上肢功能的提升,因此,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脑瘫 康复训练 HABIT 作业治疗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阶段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术后患上肢肿胀以及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方法:本次实验所研究的对象是2019年7月-2020年1月因乳腺癌入院治疗的76例患者,依照硬币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38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给予观察组患者阶段性护理方式,将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情况以及术后患上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阶段性护理干预的效果。结果:经过对比研究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观察组患者的患上肢功能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 标签: 阶段性护理干预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肿胀 上肢功能障碍 改善作用
  • 简介:摘要: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恢复难度大,恢复速度缓慢,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深远。针刺对于偏瘫上肢功能的改善治疗有较好效果,但由于偏瘫上肢功能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针刺在操作上具有局限性,因此一些医者考虑采用更易操作的灸法治疗或联合灸法治疗。临床报道显示灸法以其温通作用对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具有较好疗效。本文对近 5年灸法治疗中风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报道进行综述。

  • 标签: 灸法 中风 上肢功能障碍 综述
  • 简介:摘要:中风的特点是发病率、死亡率和残疾率很高。据报告约85%的中风患者都具有上肢功能障碍。中风病人的功能障碍包括上肢、手和手指的行动能力和协调能力下降,影响病人的日常生活,给病人、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临床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康复效果不理想。特别是上肢和手臂的康复面临巨大挑战。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康复研究的深入,研发了一些新的康复技术,这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动功能的恢复有很大影响。本文概述了功能性残疾上肢和下肢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进展情况。

  • 标签: 脑卒中 偏瘫上肢功能障碍 康复治疗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对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6月南通和佳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分组依据为计算机随机法,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实施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以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脑卒中偏瘫具有良好的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康复机器人 脑卒中偏瘫 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Meta分析评价动作观察疗法(AOT)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检索2000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以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等数据库收录的关于AOT治疗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随机对照试验报道,对符合入选标准的文献采用RevMan 5.3版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所涉研究共有63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AOT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P<0.01)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P<0.05)。结论AOT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 标签: 镜像神经元 动作观察 脑卒中 上肢功能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针灸康复治疗的最优方案。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患者6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A组采用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组、B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作业治疗组、C组采用头针+常规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组,并以简式Fugl-Meyer评分(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价治疗方案的效果。结果4因素3水平实验考察结果的K值看,最优化的组合方案为A1、B3、C3、D2,即脑梗死1~3天内采用重度刺激量、先健再瘫针刺头穴与阴阳经穴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最好。结论对于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来说最佳的针灸康复治疗方案为头针+改良穴位动态针刺配合上肢智能反馈训练系统A2综合治疗,有助于促进康复。

  • 标签: 脑梗死 上肢功能障碍 针灸康复治疗 优选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康复作业治疗干预对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进行康复作业治疗回顾性分析。结果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通过康复作业治疗得到提高,改善ADL能力。结论康复作业治疗干预能提高偏瘫患者上肢功能,改善ADL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减轻经济负担。

  • 标签: 康复作业治疗偏瘫上肢功能障碍应用
  • 简介:摘要:脑梗死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产生脑组织缺血、缺氧性病变坏死,从而表现出临床中对应的神经系统功能缺失的症状及体征。康复治疗是脑梗死患者恢复上肢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脑梗死后上肢功能的损害程度取决于脑部损伤的位置和程度,灵巧的上肢功能对日常活动最为重要。

  • 标签: 脑梗死 上肢运动功能 康复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新Bobath技术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021年2月至2021年8月在某省中医院入住康复医学科的脑卒中患者40例,按照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组2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康复治疗和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新Bobath技术治疗。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和Brunnstrom上肢功能分期进行评定。结果: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结果和Brunnstrom上肢功能分期情况,观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和生活自理能力。治疗后,简易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分结果:实验组(43.6±3.2)分, 对照组(38.7±3.4) 分。治疗后改良 Barthel指数:实验组 (71.4±6.3) 分, 对照组 (62.4±7.3) 分 。两组患者的简易Fugl-Meyer上肢功能、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及Brunnstrom上肢功能分期情况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 标签: 新Bobath技术 脑卒中 上肢功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等速肌力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肢体功能改善的影响。方法抽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与联合组,每组5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等速肌力训练。比较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评法(FMA)评分、起立-行走(TUGT)评分、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MWS)、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改良Barthel指数(MBI)、日常生活能力。结果干预后,联合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TUGT短于常规组,10mMWS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平衡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平衡功能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联合组屈肌60 °/s、120 °/s屈膝肌峰力矩值高于常规组(P<0.05)。干预前,两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等速肌力训练干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可增加不同角度下屈膝肌峰力矩值,能改善运动、步行和平衡能力,增强日常生活能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等速肌力训练 运动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讨论康复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本院收治的80例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85月至20205月期间入院),随机分成对照组(常规组)和观察组(康复作业治疗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上肢功能和日常活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上肢功能情况(FAM评分)以及日常生活情况(PSMS评分)基本一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AM评分和PSM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作业治疗在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上肢功能水平,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有助于患者的治疗恢复,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康复作业治疗 偏瘫 上肢功能障碍 日常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推拿结合常规康复疗法对脑瘫患儿上肢功能障碍的影响,寻求推拿与康复治疗技术有机结合的新途径,从而为脑瘫患儿的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一种可借鉴的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收治的36例脑瘫患儿资料,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个性化推拿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单纯康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儿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儿精细运动原始分和精细运动发育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结合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可明显改善脑瘫患儿上肢精细运动功能,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推拿 康复疗法 上肢运动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7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收治时间为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将其分为两组,分组方式为随机分组,每组各39例患者。急性期给予两组患者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后,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分别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和常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患者为69.23%,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和比较,数据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均改善,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Barthel指数和FMA评分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强制性运动
  • 简介:据说,疑病症是很常见的疾病,在这一精神因素的影响下,自然也会有人怀疑自己性功能障碍、怀疑性器官器质性病变的。我们夫妇俩就有过这样的经历,回想起来真让人啼笑皆非。

  • 标签: 性功能障碍 遭遇性功能
  • 简介:董家鸿教授、冷建军博士:胆胰肠结合部最重要的解剖结构是Oddi括约肌(sphincterofOddi,SO),正常的括约肌压力和相位收缩作用可调节胆胰液分泌和维持胆胰液正常流向,保持胆道无菌环境;Oddi括约肌功能异常可引起一系列的临床症状,事实上乳头狭窄、壶腹狭窄、胆道运动功能不良和胆囊切除术后综合征等都属于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phincterofOddidysfunction,SOD)的范畴,但SOD的概念在我国尚未规范使用.

  • 标签: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 ODDI括约肌 诊断 治疗 胆胰肠结合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穴位注射与中医理疗联合对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4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8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穴位注射与中医理疗联合治疗)及对照组(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各40例。比较两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上肢功能及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穴位注射治疗联合中医理疗,患者上肢功能得到显著改善,生活自理能力明显提高,联合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中风 运动功能障碍 穴位注射 中医理疗 上肢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