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以生姜为主要原料,以姜辣素含量、多糖得率和水分含量为指标,采用响应面法(RSM)优化生姜干燥工艺。将生姜粉与山药粉复配研制生姜山药复合粉,对该粉的体外消化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姜最优干燥条件为姜片厚度2.0mm,干燥温度67℃,干燥时间6.8h,在此条件下姜粉中姜辣素含量达12.94mg/g;60℃干燥4h所得山药粉与生姜粉的最佳混合比例m生姜粉:m山药粉=1:1.5,此时复合粉口感最佳;复合粉在模拟胃消化2.0h后,姜辣素释放量是空白对照组的1.35倍,多糖含量基本不变;模拟肠消化1.0h后。姜辣素、多糖含量开始下降。通过响应面法建立省时、高效的生姜干燥工艺模型,所得产品营养成分保留较高,口感优。模拟胃消化可提高复合粉中姜辣素释放,多糖含量无显著变化。模拟肠消化可促进姜辣素及多糖等物质的消化分解。

  • 标签: 生姜 山药 复合粉 响应面 体外消化
  • 简介:采用胃蛋白酶在37℃和pH1.2条件下对大豆分离蛋白(SPI)进行体外模拟消化,探究体外模拟消化对SPI组成及二级结构的影响。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蛋白质的消化程度逐渐增大,当消化反应超过2h后,蛋白质的消化速率减慢。在整个消化过程中,SPI的不同亚基受胃蛋白酶的消化或降解行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差异。7S比11S更难被胃蛋白酶消化降解,11S蛋白中B亚基较A亚基更难且更慢被消化,这与亚基的空间结构紧密度及疏水基团的暴露有关。红外光谱中酰胺Ⅰ带处具有强吸收峰,对酰胺Ⅰ带的拟合分析表明,经胃蛋白酶的消化后,SPI的二级结构发生显著改变。总体上看,随着消化时间的延长,α-螺旋含量增加,β-折叠和β-转角含量下降,而无规卷曲含量先增加后降低,且有部分平行式β-折叠结构向反平行式β-折叠结构转变。

  • 标签: 体外模拟消化 大豆蛋白 蛋白组成 二级结构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组织工程方法体外构建口腔黏膜模型。方法选用人牙龈为组织来源,分别培养人牙龈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以胶原为培养基质,分别进行浸没培养和气液分化培养。结果组织学检查发现,经此方法体外构建的口腔黏膜结构类似于正常口腔黏膜。结论在口腔黏膜固有层构建当天接种牙龈上皮细胞,经过3天浸没增殖培养和10天气-液界面的分化培养,可以获得良好分化的口腔黏膜模型。

  • 标签: 口腔黏膜 三维体外构建 胶原
  • 简介:如果一个多面体的每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那么这个球称为多面体的外接球,这个多面体称为球的内接多面体.求多面体外接球是高考的高频考点,而抽象的空间想象通常让学生一片茫然,因此,'求多面体外接球'也是学生认为较难的考点.虽然它比较抽象,但也不是无法可依,下面笔者归纳常见的解题方法,与读者共勉.一、长方体(正方体)外接球由多面体的外接球定义可知,多面体外接球的球心到

  • 标签: 外接球 多面体外接 球求法
  • 简介:摘要目的对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临床的治疗进行研究。方法对2017年1月—2018年1月某医院消化道出血的40例患者进行诊治分析回顾,在进行分析回顾的过程中,将这40例患者主要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部分,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观察组的患者在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采用的主要是西医加中药治疗的方式,对照组采用的主要是西医的方式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严格的比较和观察。结果经过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和治愈率的观察之后,可以发现两组患者的差异非常明显。结论在对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进行有效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方式相较于只采用西医而言安全性要更高一些,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治疗所需时间相对来讲更短一些,在消化内科消化道出血治疗过程中临床推广意义更普及一些。

  • 标签: 消化内科 中西医治疗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治疗
  • 简介:人类体外胚胎是指人工授精后在母体之外的人类早期胚胎。人类体外胚胎不具备民事主体法律地位,不是法律上的人,不享有生命权,但体外胚胎具有发展为生命的潜能,是含有未来生命特征的特殊之物,应给予其最高物格的特别尊重和保护。人类体外胚胎应当归精子和卵子的提供者共同所有,通常为夫妻双方共同所有。当其中一人死亡的时候,冷冻胚胎应归在世的一方所有。原则上人类体外胚胎允许权利人按照其意愿进行支配,但不允许胚胎进入流通市场。

  • 标签: 人类体外胚胎 权利主体 处分
  • 简介:摘要采用分层法建立截面内力平衡方程,并推导了体外预应力筋应力增量的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编制了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的非线性全过程受力分析程序,并用于试验梁的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理论值和实测值吻合良好,该程序能够对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进行较精确的非线性全过程受力分析。

  • 标签: 混凝土梁 体外预应力 应力增量 非线性 数值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护理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前来我院接受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的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将综合护理干预和传统常规护理干预分别配合用于两组患者手术中,对比不同组别患者妊娠率、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等。结果研究组患者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流产率及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指标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效果更优。结论将综合护理干预用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患者手术中,能够最大程度提高患者妊娠率,控制流产情况的发生,临床应用价值突出。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术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内科上消化道出血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此次研究病例全部选取自2016年4月~2018年5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采用保守药物治疗,实验组25例,在此基础上采用胃镜治疗。结果实验组止血平均时间为(15.52±2.3)h,对照组为(21.5±2.6)h;实验组止血平均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消化内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诊断,依据诊断结果采取保守或者胃镜治疗,胃镜治疗比起保守治疗更能够有效控制出血,缓解病情,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采用。

  • 标签: 消化内科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治
  • 简介:摘要本次设计主要针对于现行饮水机的整体高度、开关、电源插头、水桶以及水龙头进行重新设计或改善。先通过现状分析了解现行饮水机在日常使用中的缺点与不足,然后通过分析和设计,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达到在生活中可以让人更轻松、更方便的使用饮水机。

  • 标签: 饮水机 整体外形 设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选取2016年12月到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病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结果通过内镜检查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结论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确诊;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般需要对症治疗,部分患者则需要开展手术,临床治愈率较高。

  • 标签: 消化内科 下消化道出血 临床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下消化道出血指的就是发生于空肠移行部屈氏韧带和十二指肠以下的出血,主要的临床表现有黑便、腹痛以及便血等。下消化道疾病及全身疾病均可导致下消化道出血,主要原因依次为肠道肿瘤、大肠息肉、血管畸形等,且各年龄段患者的主要病因不同。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采用的方法是,选择近两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患者,共为8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内镜检查,对于确诊病情的患者根据具体情况开展治疗,具体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等。得出的结果是,通过内镜检查所有患者的病情得到确诊,经过一系列的治疗后,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5.8%。最终得出的结论是,消化内科下消化道出血通过内镜检查可以确诊;针对下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一般需要对症治疗,邢分患者则需要开展手术,临床治愈率较高。

  • 标签: 消化内科 下消化道出血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分析的是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的效果。方法本文选择了我院在2016-2017年接收的60例上消化道异物患者,将其分为了消化内镜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两组,每组30例患者,消化内镜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消化内镜治疗方式,常规治疗组患者应用的是常规治疗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住院时间。结果消化内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常规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要短于常规治疗组患者,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异物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异物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上消化道出血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进行去甲肾上腺素及云南白药治疗,实验组进行消化内镜下局部药物注射治疗。比较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对比。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无效患者为1例,所占比例4.0%,显效患者为10例,所占比例为40.0%,有效患者为14例,所占比例为56.0%。对照组患者无效患者为7例,所占比例28.0%,显效患者为9例,所占比例为3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内镜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较为理想,具有临床推广的意义。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体外循环与非体外下对冠脉搭桥术患者血清肌钙蛋白-I及IL-6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人,体外循环组(T组)与非体外循环组(N组),入室后常规麻醉诱导,行中心静脉和桡动脉穿刺,开始手术加深麻醉,常规肝素抗凝,T组要求建立体外循环,灌注心脏停跳液,让心脏停止跳动,行冠脉动脉搭桥手术;N组不建立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不停止,直接在心脏表面上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术后两组患者送入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麻醉后即刻(t1),冠脉搭桥完后3小时(t2)、冠脉搭桥完后6小时(t3)、冠脉搭桥完后12小时(t4),各时间点抽取中心静脉血测血清cTnI、IL-6的浓度以及WBC的计数抽取中心静脉血待查。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和血清T1时刻cTnI浓度、IL-6比较无差异性;在T2-5与T1比较显著增高,但均低于T组,两组之间无差异性;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与体外循环下冠脉搭桥术比较,能降低术中及术后血清cTnI及IL-6的浓度。

  • 标签: 体外循环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搭桥术 血清肌钙蛋白-I IL-6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的疗效。方法2017年2月~2018年2月,医院门诊收治的消化不良200名,每入选1名符合要求的对象,便随机分组,观察组、对照组各入组100例,均常规医嘱,对照组安慰剂,观察组给予消化酶制剂,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退出9例、对照组6例。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早饱、嗳气、厌食症状控制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酶制剂治疗消化不良确有疗效,但是绝大多数单纯的安慰剂也可以起效,因此其更适合那些病情相对更重,对生活造成影响的消化不良。

  • 标签: 消化不良 消化酶制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对我院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研究,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6月,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0例,对两组患者均做好相应的洗胃、吸氧和各项常规检查,之后对研究组实施消化内镜治疗,将肾上腺素盐水注入局部身体,用电凝止血,常规组实施云南白药和去甲肾上腺素常规用药加以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常规组62.5%,研究组半天止血人数明显高于常规组,其他各时间段两组止血人数也各有差异,但在该时间段(半天12小时)差异较为明显,相比之下,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和常规用药治疗相比,采用消化内镜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治疗取得的效果更好,可减少患者的不良反应,缩短止血时间,帮助患者更好的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消化内镜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对消化道出血使用消化内镜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根据 2012年 1月至 2012年 10月我院接收的 9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来分析研究,将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均为 45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去甲肾上腺素和云南白药治疗,实验组使用消化内镜局部药物注射治疗,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经过治疗,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 95.56%,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是 66.67%,两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存在统计学差异性( P<0.05)。 结论:经过治疗后,消化内镜对消化道出血的止血效果突出,安全性高,患者受到的创伤小,恢复速度快,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关键词】 消化内镜;上消化道出血;临床疗效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消化内镜治疗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18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方法选择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使用消化内镜进行。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56%(86/90),明显优于对照组78.89%(71/90),且具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止血时间为(0.86±0.75)d,相较于对照组(1.68±0.83)d明显较短(P<0.05),同时观察组有2例出现再出血情况,占据2.22%,对照组存在11例,占据12.22%,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中患者出现穿孔和出血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22%,对照组中有4例穿孔,2例出血和2例食管狭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即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较低(P<0.05)。结论对于上消化出血患者的治疗中,采用消化内镜可获得显著效果,且并发症情况明显较低,可改善患者预后,增强其生活质量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消化内镜,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