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重点探讨冀南地区伯延镇的传统民居。其最具代表性的是冀南传统民居“两甩袖”。通过对传统“两甩袖”的研究,并与现代居住生活相结合,讨论传统民居“两甩袖”的现代适应性发展。

  • 标签: 冀南地区 伯延镇 &ldquo 两甩袖&rdquo 传统与现代
  • 简介:在《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年第1期《自然地理因素对山西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山西有80%的地面覆盖着厚达100—150米的黄土,土层比较松散,容易挖掘。黄土中含有许多钙化结核,在长期的地质年代中胶结,直立性强,洞穴不容易坍塌。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掘洞而居便逐渐成为黄土高原上的人们比较喜欢的一种居住形式。

  • 标签: 民居建筑 山西 传统 地质 黄土高原 自然环境
  • 简介:空间观念是文化的产物,特定范围内的细分空间体现着文化的规定性与特殊性。侗族传统民居的空间构成是侗族传统文化中空间观念的传递媒介,并在民居内的水平和垂直细分空间上都有体现。水平空间内,侗族传统民居传递的是神圣中心与四方尊卑的观念,占据着水平空间内最重要的位置,而围绕它的四个方位之中,左比右尊、北比南卑。垂直空间上,民居的上、中、下三层分别对应了神、人、鬼三界,而且在地位优势上也呈现对应的递减关系。

  • 标签: 侗族 传统民居 空间观念 方位崇拜 传统文化
  • 简介:河西走廊民居是四合院式的住宅布局,体现中国传统的礼法思想。在河西走廊地区民居的设计和建造都有讲究,不论从布局还是装饰甚至到院中的花草树木都明显地体现了风水的思想。从装饰艺术的角度来分析,河西走廊民居的装饰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吉祥寓意。

  • 标签: 河西走廊民居 礼法思想 传统文化
  • 简介:针对现有关于侗族传统民居的研究缺乏整体提炼的缺憾,借鉴社会空间理论和实践理论等观点,从象征人类学的视角,系统阐释侗族传统民居的象征内涵。研究发现,侗族传统民居很好地吻合了列斐伏尔的空间演进脉络,是实践基础上的一个表征空间。在侗族传统民居空间意义的形成上,仪式实践扮演着关键的角色。此外,亲属实践、符号实践和秩序实践也有着积极的贡献。综合而言,民居表征的意义最终指向侗族传统文化中自然观、空间观、时间观等多维观念意象,并藉由与民居建造和使用上的宗教-巫术仪式的结合,共同构成了侗族的整体幸福观念表达图式。

  • 标签: 侗族传统民居 象征人类学 空间 实践 表征
  • 简介:伴随着我国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正在经历一个造城的时代,建筑成为了一个城市甚至一个地区的标志性符号。当前城镇化人口逐渐增加,现代城市建筑的开发建设在刚需和泡沫之争没有结论的背景下迅猛增长,在众所周知的利益驱使下,地产开发商主要追求建设效率和销售业绩,大部分建筑设计和景观规划日益趋同,缺乏对地方人文特色和民族民居建筑文化的传承。在此背景下,本文通过对渝东南土家民居的环境、空间、功能等各方面进行客观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现代城市建设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

  • 标签: 土家族 传统民居 现代建筑
  • 简介:根据历来已出土的汉代实物及历史记载考证,本文认为研究我国古代民居建筑,有一定可靠现实性的最早当属汉代。本文主要从宏观上研究汉代民居建筑,并探索其在中国古建筑发展史上所处的地位。以木构架为主体的中国古典建筑体系在汉代已基本形成。本文论述汉代民居建筑的形式和结构,并复原了其典型民居的建筑平面图。还搜集了一些代表性地反映汉代民居真实面貌的汉画像石,画像砖、汉墓壁画和明器陶屋的图片进行解读。

  • 标签: 中国古建筑 汉代民居 明器陶屋
  • 简介:福建土楼的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俗称“生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 标签: 福建土楼 民居 建筑材料
  • 作者: 赵兴伟
  • 学科: 经济管理 > 企业管理
  • 创建时间:2014-08-18
  • 出处:《价值工程》 2014年第8期
  • 机构:ChangeandNewDesignofDai'sHouses赵兴伟淤ZHAOXing-wei曰姚顺忠淤YAOShun-zhong曰王云于WANGYun(淤西南林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昆明650224;于西双版纳华坤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昆明666100)(淤SchoolofCivilEngineering,SouthwestForestryUniversity,Kunming650224,China;于HuakunBiotechnology,Kunming666100,China)
  • 简介:博爱县贵屯村位于太行山南麓,村中保存了大量清代民居,从清代早期一直延续到清代晚期,其中清代中期的院落和建筑保存最多。是河南省保存较好的民居建筑群之一。大部分院落是我国北方典型的四合院建筑形式,单体建筑多为楼阁式。建筑特色与山西晋商建造的民居非常相似,表明受山西明清时期建筑形式影响很大。该村民居建筑群对研究我国北方民居的布局、建筑手法、装饰方法和建筑民俗习惯等有重要价值。

  • 标签: 博爱县 贵屯民居 清代 现状与特色
  • 简介:美国是当今世界的超级大国,其强大不仅仅在于经济、军事力量,更在于它给予了判定世界强国以新标准。这一切都与美国特殊的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二战后对日本的改造,既是美国三百余年超级大国之路上文化输出的典范,更彰显了美国对霸权的追求绝不仅仅只停留在“夺城占地”的层面上。透过美国文化看美国对日本的改造,可以更好地给予美国文化对其国家走向巨大影响以实证,也可以对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战略走势做出一定的判断。

  • 标签: 美国文化 基督文明 国家利益 实力为本
  • 简介:企业能否正常运作,并且不断创造价值,这都要归结于企业能否拥有良好的管理模式,良好的企业管理模式可以帮助企业增加收益,也能使内部员工之间、员工与领导之间拥有和谐的关系。互联网思维是近几年被广泛运用在企业管理模式中的思维,它帮助很多企业走出了管理瓶颈,带来巨额收益,实现了更大的社会价值。本文开始从企业管理的意义讲起,分析了企业管理对于企业的意义,以及企业管理的内容。还介绍了互联网思维的意义以及现代传统管理模式存在的弊端,将互联网思维与企业管理相互结合,提出了若干条用互联网思维改造传统企业管理模式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助企业拥有一个更好的企业管理模式,从而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 标签: 互联网思维 传统企业管理模式 改造
  • 简介:“大量的”、“普遍的”、“被忽略的”传统民居既是保持历史风貌的建筑实体,又是非物质遗产的载体,是具有特殊意义和图底特征的城市遗产主体。以扬州老城区为例探讨历史城市整体性保护利用的方式,其“社区博物馆”以“兜底结网,网箱养殖”的保护理念,为解决当前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难题提供了思路。

  • 标签: 传统民居 整体性保护 扬州老城区 社区博物馆
  • 简介:本文对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介绍了它们的结构形式,抗震性能.并根据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对其中一幢民居楼进行了抗震能力分析和鉴定.研究表明,在遭受Ⅶ度小震时,顶层中等破坏;Ⅷ度中震时,顶层严重破坏;Ⅸ度大震时,顶层倒塌.建议尽快进行抗震加固.本文指出了抗震薄弱环节,并给出了抗震加固措施.本文可为天津市典型老旧民居的抗震加固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 标签: 典型老旧民居 抗震加固 抗震薄弱环节 抗震能力
  • 简介:当前,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建设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大量分散居住的农民在搬往设施更齐全的新型农村社区时.分散的小村落和古民居在加速消失。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中国古村落数量从2000年到2010年10年之间消失了数十万个,折算后相当于每天消失300个自然村落。古民居作为几千年中华文明的直接体现.在传承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保护好古民居显得尤为重要。

  • 标签: 城镇化建设 古民居 保护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2010年 民族自信心
  • 简介:当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小城镇建设中盲目开发的现象变得较为普遍,街道环境现状混乱.小城镇街道空间没有形成完整理论体系,不能充分起到对建设实践的指导作用等各种问题。本文基于对小城镇自身发展特点的研究,立足于生态规划理念的设计原则,从城镇街道的功能、街道景观的营造等几方面对如何改造小城镇街道展开研究,旨在创造功能完善、环境优美、富有人情味的特色小城镇街道空间。

  • 标签: 绿色小城镇 生态规划 街道 景观绿化
  • 简介:由于施工、材料、改建等因素的影响,自建民居往往达不到抗震设防的目标.本文以玉溪市某社区房屋为例,利用砖混结构的震害预测计算方法,探讨了加层及底层改建的做法对自建民居抗震性能的影响.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加层会减低民居的抗震性能,层数越多,抗震性能越弱,而底层改建更明显地降低了民居的抗震性能.

  • 标签: 自建民居 加层 底层改建 抗震性能 易损性分析
  • 简介: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获批,标志着桂林经济社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林旅游业亟需转型升级和旅游产品品质的提升。乡村旅游既是国际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趋向,也是桂林旅游业转型升级的新战场,而民居旅馆则是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载体。为了摸清桂林民居旅馆业的发展现状,加强乡村旅游载体建设,有效促进桂林乡村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桂林市旅游局与市委政策研究室组成联合调研组,对进此行了为期10天的专题调研。

  • 标签: 桂林旅游业 民居旅馆 旅馆业 现状 乡村旅游 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