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由于中药存在着临时煎煮麻烦,使用和携带不便、剂量大、不易保存,药材利用率低的缺点,尤其是急诊用药的不便。所以要改革中药的剂型,使汤剂焕发新的活力。

  • 标签: 中药汤剂 剂型改革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提醒中药行业及临床医师共同关注当前中药疗效降低,直接影响患者康复和健康,希望引起中医药界同仁共同呼吁有关主管部门应该如何重视当前存在的这些问题和解决办法。

  • 标签: 中药 汤剂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煎煮方法,有效地提高中药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溶出量,降低毒副作用,从而提高中药的疗效。方法观测本院多年来中药的煎煮。结果正确选用煎煮器具和溶媒、适当用水量、煎煮火候、时间与次数,以及某些药物特殊煎煮等处理、可有效地提高中药煎煮时有效成分的溶出量和降低毒副作用。结论中药煎煮时必须要注意煎煮方法。

  • 标签: 中药 煎煮 有效成分 溶出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现今中药煎煮的工艺状况,为建立科学的、具可操作性的中药煎煮工艺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查阅相关文献及结合笔者的试验,对影响中药有效成分溶出量和稳定性的工艺参数进行分析,寻找最佳煎煮工艺。结果与结论鉴于中药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应找到中药稳定可行的最佳煎煮工艺,以保证中药的稳定性和疗效

  • 标签: 中药汤剂 煎煮工艺 影响参数 优化选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部彩超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价值和中药治疗的效果。方法对104例(135枚)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超声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本病的超声图像有四种类型,其诊断符合率为73%;②经中药治疗后3个月异位囊肿缩小31.6%(P<0.01),6个月缩小59%(P<0.01),囊肿的血流显示在治疗前和治疗三个月后分别为76.6%和5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采用经济、方便、安全的超声检查对卵巢巧克力囊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并为中药治疗巧克力囊肿的疗效观察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 标签: 腹部彩超 子宫内膜异位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PPH术后应用柏氏中药治疗吻合口狭窄的疗效。方法对出现PPH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运用柏氏中药进行扶正祛邪、软坚散结治疗。结果患者经治疗后吻合口狭窄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结论PPH术后应用柏氏中药是治疗PPH术后并发吻合口狭窄的有效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hepatitisB,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C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仅予恩替卡韦治疗。结果治疗12周时,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有效率7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CHB疗效确切可靠,安全性高,对提高恩替卡韦的疗效有积极的作用。

  • 标签: 乙型肝炎 慢性 恩替卡韦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丹红注射液加复方中药汤剂)配合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进行评价,探讨总结中西医结合治疗该病的经验。方法将72例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丹红注射液加复方中药汤剂)配合静脉溶栓的治疗组和以静脉溶栓为主的纯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各36例,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42),1周内再闭塞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2),病死率及休克、心衰、心律失常并发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依次P=0.040,P=0.041,P=0.046,P=0.029),出血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24)。结论丹红注射液加复方中药汤剂)配合静脉溶栓治疗AMI的疗效明显优于以静脉溶栓为主的纯西医治疗,可使AMI预后大为改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 标签: AMI 静脉溶栓 尿激酶 丹红注射液 复方中药
  • 简介:摘要目的考察拉米夫定与中药联用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照组给予拉米夫定+中药的联合治疗,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的单独治疗。对治疗过程中患者的HBeAg转阴率、HBV-DNA转阴率等各指标进行评价,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复发率、HBV-DNA转阴率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拉米夫定与中药联合应用可以提高对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且能够降低拉米夫定耐药的发生。

  • 标签: 慢性乙型肝炎 拉米夫定 中西结合
  • 简介:摘要传统中药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数千年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未来最具有特色的优先发展领域。本文主要从传统中药的现状及特点,对我国传统中药的研究价值做一定分析,并对我国传统中药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传统中药 特点 展望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了传统先煎药物的种类和煎煮方法,通过用免煎颗粒替代传统汤剂中的先煎药物后,认识到其存在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方法通过含有先煎药物的处方和用免煎颗粒替代后的处方相比较,分析其各自的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结论用免煎颗粒替代后,处方的煎煮时间可以节约0.5~2个小时,且先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了较大的增加。结果充分体现了便利性和优越性。

  • 标签: 先煎 免煎颗粒 便利性 优越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采用传统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本院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59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与对照组2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传统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的方式进行治疗,而对照组患者则仅采用石膏外固定的方式进行治疗。针对两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部肿胀消除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等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所有两组患者经治疗后,其研究组患者骨折愈合时间、骨折部肿胀消除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传统外固定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桡骨远端骨折其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运用。

  • 标签: 桡骨远端骨折 传统外固定 中药外敷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汤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了解该汤剂的制备工艺。方法该复方药通过两煎常压煎药机进行煎制,用TCL(薄层色谱法)对复方丹参汤剂中的丹参主要成分丹参酮ⅡA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丹参酮ⅡA的含量用线性回归法表示在0.4498~2.2801g.L-1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8),有效成分平均回收率99.80%。结论利用两煎常压煎药将药物的有效成分可有效进行煎煮出来,减少了药效的流失,制备工艺可行且可有效对质量进行控制。

  • 标签: 复方丹参汤剂 制备 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阐明了中药炮制对中药的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理化性质的影响。

  • 标签: 中药 炮制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口服西替利嗪结合针灸及汤剂治疗;对照组口服西替利嗪片加鼻腔局部应用布地奈德喷鼻。结果随访一年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及汤剂结合盐酸西替利嗪治疗过敏性鼻炎总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西药治疗。

  • 标签: 过敏性鼻炎 西替利嗪 针灸 汤剂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医中药内外合治加传统手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近三年我院骨伤科老年性膝关节炎典型病例68例内服“三痹汤”加味、外用中药自拟方熏洗配合传统手法治疗。结果本组68例114个病膝痊愈27膝、显效55膝、有效29膝、无效3膝,总有效率97.4%。结论中医中药内外合治加传统手法治疗老年性膝关节炎,疗效好、费用低、方便实用

  • 标签: 老年性膝关节炎 中医中药内外合治 传统手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饮片与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与药效学剂量的关系,为中药超微饮片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小柴胡汤的超微饮片及传统饮片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鉴别,观察其溶出度,并且对其溶出量、药剂学剂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中药材经超微粉碎后化学成分保持了原药材药效学物质,有效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溶出量均增加,并且超微饮片比传统饮片的药效学剂量要小,治疗效果明显。结论中药超微饮片在临床应用上的价值值得进一步的应用和推广。

  • 标签: 中药超微饮片 传统饮片 药效学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中药的炮制。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中药炮制既要重视传统的炮制经验,又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

  • 标签: 中药 炮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