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汤剂中先煎药物使用免煎颗粒替代的便利性和优越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2

在传统汤剂中先煎药物使用免煎颗粒替代的便利性和优越性

钱爱军

钱爱军(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214400)

【中图分类号】R9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6-0128-02

【摘要】目的介绍了传统先煎药物的种类和煎煮方法,通过用免煎颗粒替代传统汤剂中的先煎药物后,认识到其存在的便利性和优越性。方法通过含有先煎药物的处方和用免煎颗粒替代后的处方相比较,分析其各自的煎煮方法和煎煮时间。结论用免煎颗粒替代后,处方的煎煮时间可以节约0.5~2个小时,且先煎药物的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了较大的增加。结果充分体现了便利性和优越性。

【关键词】先煎免煎颗粒便利性优越性

中药汤剂系指将药材饮片或粗颗粒加水煎煮或沸水浸泡后,去渣取汁而得到的液体制剂。中药汤剂为液体复合分散体系,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多的一种剂型,主要供内服,少数作洗浴、熏蒸、含漱之外用。[4]中药汤剂目前在临床仍然广泛使用,之所以数千年沿用至今,主要因为传统汤剂组方灵活,随症加减简单方便,适合中医辨证论治的需要。同时汤剂以水为溶媒,一般普通的中草药又价廉易得,并具有吸收快、疗效好、作用明显等几大特点。但也存在着味苦量大、婴幼儿较难服用、必须临时制备等缺点。

煎煮方法的恰当与否,是汤剂发挥作用的重要因素。包括加水的量、煎药器具的选择、煎药时的火候和时间、有无预先浸泡、特殊药材(先煎、后下、包煎、烊化等)的处理是否正确等等都是制约汤剂发挥作用的因素。[5]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一部分没有或少有煎药经验的病人,很难做到十分精确。比如加水的量,操作起来看似简单,其实非常重要,水量应根据饮片的质地疏密、吸水性能及煎煮时间的长短来确定加水的量。而特殊药材的处理是中药煎煮过程中较为复杂的一部分,尤以先煎、后下应用较为广泛,但又难于掌握。近年来不少学者和学术论文对先煎后下确切的煎煮时间及火候的选择、有效成分、疗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6]

中药的传统煎煮方法认为:先煎是指矿物化石类、贝壳类、动物骨壳等类的药物质地坚硬,这些药物的有效成分在短时间内很难煎煮出来,因此要单独先煎。例如矿物化石类的石膏、代赭石、磁石、龙骨等;贝壳类的牡蛎、石决明等;动物骨壳类的龟板、鳖甲、穿山甲、豹骨等。这些药物必须事先捣碎,加水单独先煎0.5~1小时后,再加入其他药物一同煎煮。另外,还有一些毒性较大的的药物如川乌、附子、[1]草乌、商陆等要先煎1~2小时,通过长时间的高温煎煮可以降低毒性作用,使其应用更为安全有效。还有些植物药材如石斛、藏青果因质地较紧密坚硬难以煎透,故先煎效果会较好。

先煎药物用免煎颗粒替代的便利性可以从以下2张处方正文内容讨论后得出结论。

处方来源:江阴市人民医院的2张门诊处方。

处方1处方①

败酱草30克柴胡根10克

桂枝10克制附子6克(先煎)

炒当归10克炒白术15克

炒白芍20克川芎10克

甘草3克泽泻15克

猪苓10克茯苓15克

炒薏苡仁30克肉桂10克(后下)

炒枳壳10克

备注:1.处方①是处方1先煎药材用免煎颗粒替代后的处方。

2.制附子颗粒每袋相当于原药材3克。

以处方1为例:整个煎煮流程是将制附子用适量的水需要先煎1~2个小时,[2]再加入预先浸泡好的其他药材除后下药肉桂外,武火煎沸再改用文火煎20分钟后,再加入后下药煎5~10分钟后,滤出汤液置一旁。第二煎则加适量的水煎沸后再文火煎15~20分钟,滤出汤液,合并汤液后分二次服用即可。而处方①整个煎煮流程则为将浸泡后的药材用适量的水除肉桂和制附子颗粒外武火煎沸后改为文火煎20分钟后,再加入后下药煎5~10分钟后滤出汤液放置一旁,第二煎同处方1一样煎煮后得到合并汤液,然后再加入制附子颗粒充分拌搅烊化后分二次服用即可。

从处方1和处方①的煎煮流程相比较以后,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处方①煎煮的时间可以缩短1~2个小时,也就意味着可以缩短整个煎药流程的50%~70%左右,从而节约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同时也降低了煎药的技术要求,极大地方便了病人。

处方2处方②

苏梗10克干姜5克

柴胡根10克桂枝10克

党参10克制大黄10克

姜半夏10克炒黄芩10克

茯苓10克生龙骨15克(先煎)

生牡蛎15克(先煎)厚朴10克

红枣10克

备注:1.处方②是处方2先煎药材用免煎颗粒替代后的处方。

2.生龙骨颗粒、生牡蛎颗粒每袋相当于原药材15克。

以处方2为例:煎煮流程为龙骨和牡蛎用适量的水先煎0.5~1个小时,再加入其他事先浸泡好的药材,武火煎开后改用小火煎煮20~30分钟后,滤出汤液置于一旁。第二煎加适量的水煎沸后用小火煎15~20分钟,滤出汤液,合并后分二次服用。那么处方②整个煎煮流程为,只要将事先将浸泡好的药材用适量的水直接用武火煎沸后文火煎煮20~30分钟后滤出汤液。第二煎同处方2一样煎煮后得到合并液,然后加入生龙骨和生牡蛎颗粒充分搅拌烊化后分二次服用即可。

从处方2和处方②的煎煮流程相比较以后,也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处方②煎煮的时间可以缩短0.5~1个小时,占到整个煎药流程的50%左右。

先煎类饮片用免煎颗粒替代的优越性主要体现于有效成分含量的增加,能够较好第发挥其应有的临床药理作用。

单味中药的配方颗粒,通常被称为免煎中药饮片或免煎颗粒,故名思义它是不需要经过煎煮直接开水或温水冲服就可以服用。从概念上讲,所谓中药免煎颗粒就是以传统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浸泡、煎煮提取、浓缩、分离、干燥、制粒、包装而制成的中药产品系列。矿物化石类、贝壳类、甲壳类等需要先煎的中药饮片,在制作中药免煎颗粒时,因饮片的化学成分大多数为难溶性的故溶解度很低,如龙骨牡蛎中的碳酸钙成分、石膏中的硫酸钙成分、龟板鳖甲中的骨胶原和碳酸钙成分等。在传统煎煮中,这些类饮片的粉碎不够完全或根本没有粉碎就煎煮,这样有效成分在水中的溶出率很低。而先煎类饮片在制成免煎颗粒时,如石斛需要煎煮二次,共四个小时;龟板、鳖甲经砂烫破碎后煎煮二次,共十个小时;龙骨、牡蛎等矿物贝壳类要经过完全粉碎后煎煮十个小时的流程而制成颗粒。[3]这种煎煮方法克服了传统先煎药物耗费时间长、煎出率低而导致难以较好地发挥临床作用的不利因素。

参考文献

[1]骆梅娟,周至安.附子的毒性及临床应用浅析[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26(5):512.

[2]陈学习,彭成.对附子毒性的再认识[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7.

[3]杜晓敏.中成药传统制剂与超微粉制剂的药效学比较.中成药.2000,(4):307.

[4]李成文.中西医结合与祖国医学[J].实用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3(4):347.

[5]石婷.中药汤剂制备与服用的科学合理化[J].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5):3357-3358.

[6]刘培勋.中药汤剂制备过程中的化学变化[J].中国药房,2000,11(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