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患者中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的价值。方法:试验对象选择于2021.01-2022.02期间,在我院ICU接受镇静镇痛治疗的90例患者,以随机盲选法均分为2组,在施治期间提供常规护理与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统计组间施护价值。结果:观察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以镇静镇痛管理小组模式施护,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感的同时,还能降低不良事件发生风险,适宜临床推广。

  • 标签: 镇静镇痛 ICU 管理小组 施护价值
  • 简介:摘要根据镇静水平可将麻醉深度细分为轻度、中度、深度镇静/镇痛及全身麻醉4级,其脑电双频指数(BIS)值依次为80~90、70~80、60~70、40~60。如果将全身麻醉向镇静镇痛升级,就可使麻醉安全有大的提升。由于镇静镇痛药物的多元化及神经阻滞的发展,镇静镇痛效果进一步优化,从而可取代全身麻醉。尽管深度镇静镇痛优于全麻,但麻醉风险依然同样存在。术前应准备好风险防治措施,术后应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镇静 镇痛 全身麻醉 细化 优化
  • 简介:【摘要】 目的:观察针对ICU患者而言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常规护理干预与镇痛镇静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对比观察,其中研究对象自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本院ICU患者中随机抽取,共计抽取8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镇痛镇静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焦虑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焦虑及抑郁情绪明显出现缓解,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镇痛镇静护理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疼痛感,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的情绪,有利于患者的后续康复。 

  • 标签: 镇痛镇静护理 ICU 效果
  • 简介:摘要受体是细胞分子水平的某种靶点。镇静/镇痛药都有其相关的作用受体。按受体选用镇静/镇痛药能优化治疗效果。镇静药的主要受体是γ-氨基丁酸A受体(GABAAR)。阿片样受体简单分为三种受体,μ、κ和δ受体,但阿片类药物种类繁多。此外,α2受体激动药和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阻断药也参与镇静/镇痛,尤其是对痛觉过敏的治疗。优化镇静/镇痛术离不开受体学说的引领,基于阿片类受体的选择就能降低阿片类药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

  • 标签: 镇静 镇痛 γ-氨基丁酸受体 受体 阿片样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重症监护室患者中将镇痛镇静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对患者的影响效果。方法:以我院患者为例展开研究,时间为2020年12月——2021年12月,选取此期间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为例,对患者进行护理,分别将常规护理方法和镇痛镇静护理方法进行应用,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人,对比分析不同护理方法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00%和30.00%,数据差异大,P

  • 标签: 镇痛镇静护理 重症监护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谵妄中应用优化镇静镇痛管理起到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1月至2022年11月期间本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2例手术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这6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管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应用优化镇静镇痛管理方式,通过对两组患者基本状况分析来了解不同管理方式起到的效果。结果:应用优化镇静镇痛管理方式的观察组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Ramsay、CPOT、N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神经外科患者手术治疗后实施优化镇静镇痛管理方式能够从患者身体疼痛感以及不适感降低中减少不良事件发生,也能从护理质量保障中降低术后谵妄发生率。

  • 标签: 优化镇静镇痛管理 神经外科 术后谵妄 应用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优化镇痛镇静方案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2月于我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镇静镇痛效果、认知功能、舒适状况、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Richmond agitation sedation scale,RASS)评分、重症监护疼痛观察工具(critical-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CPOT)评分均显著低于本组护理前,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本组护理前(P<0.05);研究组患者的RASS评分、CPOT评分、总不良反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GCQ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停药后苏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镇静镇痛24h,两组患者的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研究组患者的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化镇静镇痛策略护理可达到最佳镇静镇痛效果,促进苏醒并减少机械通气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提高舒适程度。

  • 标签: 机械通气患者 优化镇痛镇静方案 应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镇痛镇静治疗重症患者进行讨论。方法以某医院接受镇痛镇静治疗的10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为研究对象,并统计相关的数据指标,观察重症患者接受镇痛镇静的前后变化情况,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据统计,所有的重症患者在接受镇痛镇静的治疗以后,镇痛镇静效果良好,治疗效率极高,几乎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在镇痛镇静的治疗下,重症患者的气道峰值压、心率以及中心静脉压等都有了明显的改善,患者本人也明显的感受到了疼痛的缓解。结论重症患者承受着来自身体和心理的痛苦,通过镇痛镇静的治疗后,能有效缓解重症患者焦虑的情绪,减轻重症患者所承受的痛苦,使得临床医生下一步能顺利的完成工作,减轻重症患者心理的压力,从而减少甚至避免意外的发生。

  • 标签: 重症患者 镇痛镇静 临床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颅脑创伤是一种常见外伤,可单独存在,也可合并其他脏器伤,病情复杂多变,伤后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烦躁,造成脑耗氧量增加、颅内压升高等不良后果。因此,合理科学的镇痛镇静治疗尤为重要,可缓解疼痛、焦虑和躁动,降低应激反应及其对机体的损害,利于诊断、护理和治疗性操作,减少并发症,尤其对于重症患者更加有益。本为围绕颅脑创伤镇痛镇静方案展开研究。

  • 标签: 颅脑创伤 镇痛镇静 方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ICU机械通气(mechanicalventilation,MV)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存在的风险及并提出预防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机械通气患者的镇痛镇静管理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57例患者使用镇痛镇静药物后05h和1h的呼吸、心率、血压、氧饱和度发生明显变化。5例出现一过性血压下降,3例出现呼吸抑制,1例出现神经系统抑制过度。结论对镇痛镇静治疗的患者做好镇静评估及每日唤醒计划,加强循环、呼吸功能及神经系统的监测,同时做好环境的管理、气道管理及早期功能锻炼,是减少不反应、预防并发症发生,使镇镇痛静治疗得到安全有效进行的保证。

  • 标签: 机械通气 镇痛镇静 风险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开颅术后烦躁不安的镇静镇痛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捆绑制动、肌注氯丙嗪和静脉和静脉泵入曲马多合剂的三种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心电监护和颅内压监护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束带捆绑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波动大,颅内再出血发生率高;肌注氯丙嗪组的呼吸频率、血氧饱和度(SpO2)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部感染致死率为8.57%;曲马多合剂组的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和颅内压变化均无差异,颅内再出血发生率为2.12%。结论静脉泵入曲马多合剂一种比较理想的镇静镇痛方案,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 标签: 镇痛 镇静 曲马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镇痛镇静(ProceduralSedationandAnalgesia,PSA)在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镇静效果。方法将本科室收治的60例机械通气危重患者随机分为M(咪达唑仑)组和PSA组各30例。两组机械通气期间经过中心静脉泵入咪达唑仑,PSA组加用瑞芬太尼。比较镇静效果,观察不良反应及对呼吸循环功能的影响。结果PSA组的镇静效果明显优于M组,并且达到相同镇静效果下静脉泵入镇静剂量明显减少;低血压、高血压、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谵妄发生率明显低于M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SA用于机械通气患者镇静镇痛疗效确切,血流动力学稳定,并发症少。

  • 标签: 程序化镇静镇痛 机械通气 镇静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镇痛镇静治疗期间的监测及护理。方法配合镇痛镇静治疗进行监测与护理。结论除了监测24小时心率、血压、呼吸及心电图,经皮血氧饱和度,依病情测动脉血气分析外,还要加强基础疾病病情的观察,要定时检查病人的局部和全身情况,及时发现异常。ICU病人理想的镇静水平是既能保证病人安静入睡又容易被唤醒。使用镇静剂后病人处于被动体位,容易发生压疮、静脉血栓、神经损伤等。因此,每两小时给病人翻身更换体位,肢体保持功能位,定时放松约束带,检查皮肤情况。

  • 标签: 镇痛 镇静治疗期间 监测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