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1
417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898例次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并发症情况。方法连续入选2010年9月至2013年5月我院冠状动脉介入诊治的病例908例次。分析常规经桡动脉介入诊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1)成功经桡动脉介入诊治898例次。(2)桡动脉痉挛13例(1.4%);前臂血肿8例(0.9%);迷走神经反射6例(0.7%);假性动脉瘤0例(0%);穿刺压迫部位水泡8例(0.9%);无全身大出血、手神经损伤出现及死亡;经桡动脉介入诊治第二日穿刺侧脉搏较穿刺前明显减弱的共30例(3.3%),无脉者3例(0.3%)。结论常规经桡动脉进行介入诊治可行且并发症较少。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经桡动脉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介绍介入放射学的设备、材料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更好地掌握介入放射治疗的方法,减少介入放射治疗在临床应用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方法:介绍各种影像设备DSA、CT、MRI等的性能及使用方法以及介入放射线设备防护知识,分析产生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原因,给出避免介入治疗不良事件的方案。结果:介入放射医生在介入放射线诊疗中增强了放射线设备防护意识,减少了不良事件的发生。结论:介入放射治疗应用中存在不良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会损害医生与患者的身体健康以及导致临床诊断事故,为此应做好防犯工作,使介入放射治疗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 标签: 介入治疗 介入放射线设备 动脉插管 介入治疗不良事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诊疗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冠脉介入治疗患者100例,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冠脉介入治疗术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实施针对并发症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术后抑郁及焦虑情绪评定。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共发生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0%;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共发生15例,并发症发生率30.0%。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焦虑和抑郁情绪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冠心病介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心理情绪,护理效果显著。

  • 标签: 冠心病 介入治疗 护理
  • 简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可显著减少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易于护理,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但因患者手部血管限制,术后护理不当也会引起手部血液循环障碍,会出现穿刺部位肿胀、麻木、发绀等并发症,

  • 标签: 斜坡枕 桡动脉 冠状动脉介入
  • 简介:摘要腰椎滑脱是骨科常见的疾病,但由于临床表现复杂,发病的原因尚不十分明确,所以对腰椎滑脱的研究也就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主要就腰椎滑脱的诊疗发展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腰椎滑脱 诊断 治疗
  • 简介:新春佳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团圆、幸福、健康一直是人们几千年来不变的追求,在阖家团圆共度佳节的大好时光中,家人的继康被摆在了最重要的位置。老人们对年轻人最多的叮咛不外乎“多穿衣服、一定要穿秋裤啊”。子孙们对老一辈也常会嘱咐“冬季天气寒冷,容易受伤,要减少外出”。穿不穿秋裤?这的确是个问题,而且冬季容易受伤这种说法对不对呢?

  • 标签: 冬季 骨伤 预防 诊疗 受伤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浅谈小儿腹泻的治疗体会。方法分析了本院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33例小儿腹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愈27例,好转6例。结论小儿腹泻极易误诊,应对腹泻患儿进行全面、仔细的检查,及时治疗,防止并发症发生。

  • 标签: 腹泻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皮肤软组织的感染必须严格控制,预防十分重要。

  • 标签: 皮肤 软组织 感染
  • 简介:摘要随着卫生服务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关注和自我保护意识的明显增强,特别是在儿科,现在孩子成了家庭的重心,一个孩子的安危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几代人的幸福和睦,因此很多家长,特别是婴幼儿患者的父母,孩子身体稍有不适,就到医院住院就诊,基于儿科临床的特殊性,特别要求医护人员对待小患者更要细心周到,医患沟通是医患关系建立后实现医患双方共同参与疾病诊治、恢复健康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医疗的全过程。儿科是医疗纠纷的高发科室,患儿年龄小,发病急,表达能力差,诊疗过程中不配合,故如何做到既能治病就人,又能与患儿及家属们进行有效的沟通,规避风险。善于沟通对儿科医生来说极为重要。

  • 标签: 儿科 医患沟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效果。方法对124例小儿慢性鼻窦炎采用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结果治愈75.8%,显效16.9%,总有效率为92.7%。结论中西医结合加置换疗法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疗效显著,复发率低。小儿慢性鼻窦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儿童的身体未发育完善和抵抗力低,发生并发症的倾向高于成人,尤其是小儿,因其临床症状不如成人严重及典型,患儿又不能自述,故常易延误治疗,致使小儿鼻窦炎迁延不愈,导致中耳炎、下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及身心健康。传统的鼻窦开放根治术以及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内窥镜下功能性鼻窦开放引流术,不失为治疗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然而,小儿鼻窦结构发育尚未完全,炎症造成的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可逆性大,且小儿难以耐受创伤性手术,故宜采用保守疗法。儿童急性鼻窦炎以保守治疗为主,无论有无并发症,都应积极给予足量有效的抗生素、局部用药以通气引流为主,也可行局部热敷及鼻腔蒸气吸入。一部分小儿的急性鼻窦炎可随原发病的痊愈而自行消散。儿童慢性鼻窦炎的治疗可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鼻内可滴用血管收缩剂,有变态反应因素者,可以全身应用抗变态反应药物。儿童的慢性鼻窦炎可作负压置换疗法。对慢性鼻窦炎而有腭扁桃体肥大者,则应早期行扁桃体切除术并连同腺样体一并刮除。对迁延不愈的小儿鼻窦炎,在严格掌握适应症的情况下,可考虑施行鼻中隔矫正术、下鼻道鼻内开窗术或鼻息肉切除术。上颌窦穿刺冲洗术及冲洗后向窦内注入抗菌药物,是治疗小儿慢性上颌窦炎久治不愈的有效方法。但此法使用时应操作慎重,以免发生意外,穿刺应在全麻下进行。儿童鼻窦炎无并发症时,不要轻易施行手术治疗。可在上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配合中成药、理疗等方法促使其康复。

  • 标签: 小儿慢性鼻窦炎 中西医结合疗法 负压置换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应用。方法选取于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50例患有急性发作期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我院的非老年支气管哮喘住院患者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其临床特点和诊疗过程进行分析,分析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利用抗生素、激素等运用情况,并对其治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以上的分析以后,我们发现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表现特点主要是以下几方面,第一,中重度患者比较多,第二,患者在首次病发时都为对其加以重视,第三,通常有家族史;第四,患者伴有心肺疾病。在治疗结果方面,通过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治疗,患者的有效治愈率达到了95%,平均的治疗时间是6-12天.两组结果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比较明显,在使用抗生素和激素药物进行治疗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临床效果非常好,有利于促进患者各方面的治疗实施状况,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支气管哮喘 诊疗探究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研究轻中症精神性眩晕的临床评价与干预方法。方法选取精神性眩晕患者37例,平均年龄46.1(20~68)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Inventory),即90项症状清单(SymptomChecklist-90,SCL-90)、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评定为轻中度异常。对患者进行乌灵菌粉药物干预和心理干预,持续28天;安排2次随访(基线和第28天),随访中评估眩晕的症状(包括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及发作频率、伴随症状等)并进行精神心理评价。结果①原发性精神性眩晕17例,继发性精神性眩晕20例。原发性精神性眩晕主要表现为不稳感和漂浮感,而旋转感、倾倒感和站立困难均为继发性精神性眩晕;②治疗后,患者不稳感和漂浮感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别显著(P〈0.05);③治疗前,SCL-90躯体化障碍患者占91.9%(34/37),焦虑自评异常患者占91.9%(34/37),抑郁自评异常患者占56.8%(21/37);心理评价为轻度异常的占86.5%(32/37),中度异常占13.5%(5/37);治疗后躯体化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异常率都有下降,且差别显著(P〈0.05)。结论乌灵菌粉制剂可改善轻中症的精神性眩晕症状,对出现的轻中度焦虑和抑郁状态、躯体症状(本文主要为眩晕)有一定疗效;必要的心理干预有助于建立医患互信,实现良好的医嘱依从性。

  • 标签: 精神性眩晕 乌灵菌粉 干预 评价
  • 简介:脊髓性肌萎缩(spinalmuscularatrophy,SMA)是一种基因突变导致脊髓前角细胞变性引起肌无力和肌萎缩等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遗传方式以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为主,也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1,2]的报道。活产儿中发病率约为1/6000~1/10000,是第二常见的致死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仅次于囊性纤维化。文献显示,中国南方SMA致病基因SMN1携带者率为1/35~1/80[3],与国外

  • 标签: 脊髓性肌萎缩 MUSCULAR 肌无力 文献显示 携带者 产前诊断
  • 简介: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radiology)是融合影像诊断学与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是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介入诊疗技术是指在影像设备引导下,利用简单器材对人体器官组织进行微创性诊断和微创性治疗的一系列实用技术。

  • 标签: 放射学 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诊疗小儿消化性溃疡的措施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确诊的54例消化性溃疡患儿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结果内镜诊断小儿消化性溃疡54例,经过内科治疗全部治愈,治愈率为100%。结论儿童消化性溃疡并不少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胃镜检出率高,应及时诊断和治疗。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检出率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盆腔炎的治疗方法以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1年2月至2014年8月间收治的本病患者2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5例患者中有21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3例患者治疗效果一般,1例患者治疗无效,经统计总治疗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抗生素治疗本病治疗效果好并且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 标签: 急性盆腔炎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情况。方法抽取在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3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均符合医学上关于心绞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3例,患者年龄在35~56岁,平均年龄为(45±2.7)岁。结果经过治疗,在140例病人中,治疗后心绞痛有显著改善的患者有22例(占72.56%),有明显改善者7例(占22.85%),基本无效者1例(占4.59%),总有效率29例(占95.41%)。结论心绞痛患者经积极有效的临床药物治疗,可以取得明显疗效,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心绞痛 临床治疗 硝酸甘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