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紫杉醇耐药细胞LOVO/TAX的建立及其耐药机制。方法建立紫杉醇耐药细胞LOVO/TAX,并且对其生物学和耐药特点进行初步研究。结果和亲本细胞对比,耐药细胞细胞周期变化更为明显,表现为GO/G1期的细胞比例增加明显,P<0.05;S期细胞减少,但是无差异,P>0.05;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阻滞明显低于LOVO,P<0.05。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人紫杉醇耐药细胞LOVO/TAX,证实CDKI基因过表达是导致结肠癌细胞对紫杉醇耐药的重要原因,初步证明人紫杉醇耐药形成的机制,为紫杉醇耐药机制的逆转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 标签: 人紫杉醇耐药细胞株 LOVO/TAX 耐药机制
  • 简介:背景:XPO1(exportin1)是核质转运的重要介质之一,在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表达增高,参与肿瘤发生、发展进程,是恶性肿瘤的潜在治疗靶点。目的:探讨XPO1在胰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定位以及XPO1抑制剂KPT-330对肿瘤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以蛋白质印迹法检测6胰腺癌细胞和2永生化正常胰腺导管上皮细胞中的XPO1表达,选择XPO1表达量最高的人胰腺癌细胞MIAPaCa-2进行后续实验。予MIAPaCa-2细胞不同浓度KPT-330(0.03、0.3、3μmol/L)或DMSO处理,免疫荧光实验检测XPO1在细胞中的分布,CCK-8实验和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分析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XPO1和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PARP表达变化。结果:XPO1主要聚集分布于MIAPaCa-2细胞的核膜,经KPT-330处理后,XPO1的核膜高聚现象消失。与DMSO组相比,KPT-330可抑制MIAPaCa-2细胞的XPO1表达,并能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作用呈浓度依赖性。机制研究显示KPT-330可诱导MIAPaCa-2细胞发生细胞周期S期阻滞,上调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表达。结论:XPO1抑制剂KPT-330可能通过调节细胞周期分布、诱导细胞凋亡而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

  • 标签: 胰腺肿瘤 核胞质转运蛋白质类 XPO1 抑制剂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食管癌细胞ECA109及KYSE150中NFκB与VEGF信号通路研究与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对象,收集术后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共50对标本,提取mRNA及蛋白,了解NFκB、VEGF、VEGR1在转录及蛋白水平的变化情况。培养食管癌细胞ECA109及KYSE150,设置空白对照组、转染NFκBshRNA载体组、转染NFκB过表达载体组作进一步分析。结果在食管癌细胞中,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VEGF的表达调控。结论食管癌细胞ECA109及KYSE150中,NFκB可参与VEGF的表达调控,NFκB为调控VEGF表达的上游基因。

  • 标签: 食管癌 ECA109 KYSE150 NF&kappa B
  • 简介:目的:观察化痰通瘀解毒方对癌细胞MKN-45侵袭迁移能力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formation,EMT)的影响,并探讨其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相关性。方法: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10ng/mL诱导MKN-45细胞构建EMT模型;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EMT标志蛋白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GF-β1能够明显增强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诱导MKN-45细胞发生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上调;同时,TGF-β1能诱导MKN-45细胞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上调。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L)均可显著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侵袭迁移及EMT: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下调;同时,化痰通瘀解毒方(10、20、40μg/mL)还可下调Wnt1和β-catenin蛋白表达,且上述结果中化痰通瘀解毒方在10、20、40μg/mL剂量组间存在剂量依赖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XAV939与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L均可明显抑制TGF-β1诱导的MKN-45细胞EMT和侵袭迁移,且XAV939可协同化痰通瘀解毒方40μg/mL抑制TGF-β1诱导的EMT和侵袭迁移。结论:化痰通瘀解毒方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抑制TGF-β1诱导的EMT,进而降低MKN-4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

  • 标签: 化痰通瘀解毒方水提取物 人胃癌细胞株MKN-45 上皮-间质转化 侵袭迁移 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胰岛素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单克隆抗体对ALL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以ALL细胞Jurkat及Reh为研究对象,用浓度分别为0和lμg/ml的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及胰岛素(10-8mol/L)共培养两种细胞各48h,收集两组细胞,以70%乙醇2ml4℃固定24h,上机检测两组的细胞周期。结果以1μg/ml的ab16890及胰岛素共同作用于Jurkat及Reh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P值均小于0.05),说明加药后使两种细胞均阻滞在G0/G1期。结论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ab16890)可诱导两种ALL细胞凋亡并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

  • 标签: 儿童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抗IGF-ⅠR单克隆抗体 细胞周期
  • 简介:目的建立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SC),为治疗肝衰竭作为种子细胞.方法培养hUMSC,经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表面表型,转染c-Met慢病毒载体,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确定最佳多重感染复数(MOI).采用嘌呤霉素抗性筛选稳定表达c-Met的hUMSC细胞系,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细胞c-met蛋白表达量.结果P5代细胞高表达CD44、CD90和CD105抗原,不表达CD31、CD45和CD34相关造血细胞抗原,符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构建成功的c-Met慢病毒载体转染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最佳MOI=80,经嘌呤霉素筛药,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发现荧光阳性率为100%,且经Western-blot法检测证实该细胞过表达c-Met蛋白.结论成功构建过表达c-Met基因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为进-步实验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 C-MET基因 转染 体外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AAVC-I)对肝癌BEL7402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AVC-I对BEL7402细胞的24h抑制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显示,BEL7402细胞增殖能被AAVC-I抑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免疫组化显示,随药物浓度增加,平均光密度值呈递减趋势,表明bcl-2蛋白表达相应下调。结论尖吻蝮蛇毒抑瘤组分I对肺癌BEL7402细胞具有抑制作用,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bcl-2表达下调有关。

  • 标签: AAVC-I BEL7402 细胞凋亡 bcl-2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水蛭素单药及联合顺铂对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影响,探讨其抑制作用。方法以体外培养的鼻咽癌CNE2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MTT法检测水蛭素单药及联合顺铂对CNE2细胞的生长抑制率。结果水蛭素对CNE2细胞有明显的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随剂量、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5);水蛭素和顺铂联合应用,对CNE2细胞的抑制率高于两者单独应用(P<0.05)。结论水蛭素有抑制鼻咽癌CNE2细胞生长的作用,并可增强顺铂的抑癌效应。

  • 标签: 水蛭素 顺铂 CNE2细胞 鼻咽癌
  • 简介:目的研究复方苦参注射液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及诱导其自噬的作用,为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肝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复方苦参注射液(终浓度为0、0.5、1、2、4mg/mL)处理肝癌细胞SMMC-772148h,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用RT-PCR及Western-blot方法检测LC3及SQSTM1的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的增殖,作用呈浓度依赖性;RT-PCR方法检测到LC3及SQSTM1的转录水平均上调;Western-blot法检测到LC3蛋白表达上调,SQSTM1蛋白表达下降。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SMMC-7721并诱导细胞发生自噬现象。

  • 标签: 复方苦参注射液 肝癌 增殖抑制 自噬
  • 简介:一项新研究表明,补锌可以显著抑制食管癌细胞的生长。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护理与健康创新学院副教授、著名食管癌研究专家潘祖怡(音译)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发现,锌元素能够阻止癌细胞过度活跃,选择性地抑制癌细胞生长,而不会对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产生影响。由此可见,锌和钙的相互配合发挥着极其重要的防病保健作用。

  • 标签: 抑制癌细胞生长 补锌 食管癌细胞 得克萨斯大学 食管上皮细胞 保健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SARI对体外人胰腺癌细胞系Capan2的黏附、运动及侵袭能力的影响,为研究胰腺癌体内侵袭转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免疫荧光技术检测E-钙粘连蛋白(E-cadherin)、RB蛋白的表达,而后将外源性的SARI转染到胰腺癌细胞系Capan2中,用免疫共沉淀反应测定其与CDK4的结合情况,以过河实验检测癌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以基质浸润实验检测黏附能力,以Westernbolt检测E-cadherin、RB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结果:免疫荧光技术显示细胞内表达RB蛋白和E-cadherin;而且将外源性的SARI转染到胰腺癌细胞系Capan2后,免疫共沉淀反应显示SARI能和CDK4相结合,而且能使E-cadherin的表达和RB蛋白磷酸化降低(P〈0.05);过河实验中SARI组过河时间为(40.2±3.2)h,对照组为(69.8±1.5)h(P〈0.01);基质浸润实验中5、10、15ng/ml的SARI组分别为(30.0±1.5)个/视野、(41.0±5.6)个/视野、(61.0±5.3)个/视野,对照组为(22.2±3.5)个/视野(P〈0.01)。结论:外源性的SARI能和CDK4相结合,降低RB蛋白磷酸化和E-cadherin蛋白表达,从而降低胰腺癌细胞间的黏附性和胰腺癌细胞系Capan2的侵袭能力。

  • 标签: 胰腺肿瘤 肿瘤抑制因子 肿瘤浸润转移
  • 简介:人人都有癌细胞吗?每个人,体内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这些异常的细胞有发展成癌细胞的潜力。因此,我们可以说人人可能患癌,但人人都有癌细胞就不对了。异常细胞不等同于癌细胞,原因有两点。1.人体有防御机制,能让异常细胞死亡正常情况下,人体会检查细胞有没有发生异常突变,然后尝试修复这些突变。如果有实在无法修复突变的基因,身体就会激活一个强大的抑癌基因P53,启动细胞的自毁程序,通过多种途径让那些无法修复的基因突变的细胞死亡。

  • 标签: 癌细胞 激活 抑癌基因P53 基因突变 防止 细胞死亡
  • 简介:目的探讨多烯磷脂酰胆碱(PPC)对胃癌耐奥沙利铂(L-OHP)细胞BGC823/L-OHP的增殖抑制、逆转耐药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PC(0、0.5、1.5、3、6、12、24、48、64、86μmol/L)处理BGC823/L-OHP细胞的增殖率,并检测不同浓度PPC(1、5、10μmol/L)联合不同浓度L-OHP(1、5、10、20、30、40μg/ml)处理BGC823细胞和BGC823/L-OHP细胞48h的增殖抑制率,检测L-OHP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逆转耐药作用,同时选取IC50最小时PPC浓度作为后续实验浓度。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ting检测Toll样受体-4(TLR-4)、Nanog和ABCF2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0.5~48μmol/LPPC能促进BGC823/L-OHP细胞增殖,64、86μmol/LPPC可抑制BGC823/L-OHP细胞增殖。经PPC处理,L-OHP作用48h的IC50由28.54μg/ml下降至6.63μg/ml,逆转倍数为4.31。5μmol/LPPC能显著增加L-OHP对BGC823/L-OHP细胞的敏感性,选取该浓度用于后续实验。与BGC823组比较,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上调(P〈0.05);经5μmol/LPPC处理后,BGC823/L-OHP组中ABCF2、TLR-4和Nanog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PPC联合L-OHP能够增加BGC823/L-OHP细胞对L-OHP的敏感性,抑制细胞生长,从而逆转耐药。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TLR-4、Nanog和ABCF2表达来发挥逆转耐药的作用。

  • 标签: 胃癌 BGC823/L-OHP细胞 奥沙利铂(L-OHP)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 逆转耐药
  • 简介:目的探讨Xklp2靶蛋白(TPX2)对癌细胞增殖、凋亡及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表达影响.方法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分为Control组(不进行细胞转染)、siRNA-NC组(细胞转染TPX2siRNAcontrol)、TPX2siRNA组(细胞转染TPX2si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和Westernblot检测TPX2siRNA的转染效果.取转染后各组细胞,采用噻唑蓝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检测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TPX2siRNA组中,TPX2mRNA、蛋白水平和细胞光密度(OD)值均明显低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细胞凋亡率、细胞中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Control组和siRNA-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siRNA-NC组中,TPX2mRNA、蛋白水平及细胞OD值、细胞凋亡率、细胞中cleavedcaspase-3与Control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TPX2siRNA能够干扰人肺癌细胞A549中TPX2的表达.下调TPX2的表达能够抑制癌细胞A549增殖,促进caspase-3活化,促进癌细胞A549的凋亡.

  • 标签: 肺肿瘤 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 增殖 细胞凋亡 非小细胞肺
  • 简介:苏复宁洗液是我院针对膀胱癌术后高复发率而自主研发的术后灌注中药制剂,是以中药材苏木的水提物制备而来的,其抗癌有效成分是巴西木素,与其他的化疗药物比较,其优点是: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安全性高~([1])。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巴西木素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2]),本研究以肝癌HepG2细胞为靶细胞,观察离体条件下苏复宁洗液在不同浓度下对靶细胞的抑制活性,以探讨苏复宁洗液的抗肿瘤活性。

  • 标签: 人肝癌 HEPG2 抑制作用
  • 简介:目的探讨中药川芎有效成分川芎嗪(TMP)对肝癌HepG-2细胞体外侵袭和转移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分别给予50mg/L、100mg/L、200mg/LTMP和未加药物的阴性对照处理,采用基质粘附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和侵袭实验测定HepG-2细胞活动能力,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epG-2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TIMP2)蛋白表达情况,并计算MMP-2/TIMP2比值。结果随着TMP浓度的加大,HepG-2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数逐渐降低,50mg/L、100mg/L、200mg,TMP处理组HepG-2细胞粘附率分别为(56.2±5.1)%、(36.9±4.2)%、(22.1±3.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89.4±4.6)%,P〈O.05】;100mg/L和200mg/LTMP处理组HepG-2细胞迁移细胞数分别为(196.6±10.6)个/视野、(182.2±12.4)个/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234.6±8.7)个/视野(P〈0.05);100mg/L和200mg/LTMP组HepG-2细胞侵袭细胞数分别为(145.9±9.8)个/视野和(123.5±9.3)个/视野,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的(166.3±10.2)个,视野(P〈0.05);随着TMP浓度的加大,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而TIMP2蛋白表达量逐渐升高,与阴性对照组比,实验组细胞MMP-2蛋白表达量和MMP-2/TIMP2比值明显降低,而TIMP2蛋白表达量明显升高(p〈O.05)。结论TMP可有效抑制肝癌HepG-2细胞的粘附、侵袭和迁移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明显下调细胞MMP-2而上调TIMP2蛋白表达有关。

  • 标签: HEPG-2细胞 川芎嗪 粘附 侵袭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2
  • 简介:的探讨饥饿激素在胃癌细胞转移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胃癌MKN-28细胞分为空白对照(normalcontrol,NC)组、ghrelin组及Akt阻断剂组3组.Ghrelin组采用10-8M饥饿激素处理MKN-28细胞;Akt阻断剂组在ghrelin组基础上添加Akt阻断剂哌立福新(perifosine)5μM.采用划痕法与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Westernblot法检测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的基因(phosphataseandtensinhomologdeletedonchromosometen,PTEN)、磷脂酰肌醇三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proteinkinaseB,p-Akt)及肌动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Ghrelin组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均高于NC组(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ghrelin组p-Akt与PI3K表达升高,PTEN表达下调,这种作用被哌立福新部分阻断.结论饥饿激素可以促进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p-Akt/PI3K表达上调和PTEN下调可能是饥饿激素作用的分子机制.

  • 标签: 胃肿瘤 饥饿激素 磷脂酰肌醇三激酶
  • 简介:目的探讨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在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靶向C/EBPα的RNAi慢病毒感染Hep3B肝癌细胞系,构建C/EBPα肝癌细胞系敲减模型.采用qRT-PCR和Westernblot分别检测C/EBP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采用CCK-8检测敲减C/EBPα后对Hep3B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在正常高葡萄糖(NG,4.5g/L)和低葡萄糖(LG,1g/L)条件下培养细胞的增殖变化,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在C/EBPα敲减细胞和对照细胞乙酰葡糖胺转移酶(OGT)、乙酰葡糖胺水解酶(OGA)和整个O-GlcNAc糖基化水平.结果靶向C/EBPα的RNAi慢病毒感染Hep3B肝癌细胞后,C/EBPαmRNA水平下调了(7.5±2.3)倍(P〈0.05),蛋白表达水平下调了(8.8±0.25)倍(P〈0.001),提示C/EBPα敲减细胞系构建成功;敲减C/EBPα后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在低葡萄糖条件下刺激48h和72h,敲减C/EBPα分别促进细胞增殖15.4%(P〈0.05)和25.0%(P〈0.01);敲减C/EBPα后细胞OGA蛋白表达水平在正常高糖和低糖刺激24h和48h时分别下调了70.1%(P〈0.01)、51.4%(P〈0.05)和61.2%(P〈0.05),整体O-GlcNAc糖基化表达水平上调,在低糖刺激48h时升高80.6%.结论敲减转录因子C/EBPα可以提高细胞整体O-GlcNAc糖基化水平,从而促进肝癌细胞的体外增殖.

  • 标签: 肝细胞癌 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 O-GlcNAc糖基化 体外
  • 简介:目的:观察北沙参对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并探究其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支气管细胞系16HBE和肺癌细胞系H460,制备北沙参提取液作用于16HBE和H460细胞。CCK-8法检测北沙参提取液对16HBE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Transwell法和Matrigel法分别检测北沙参提取液对H460细胞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检测北沙参提取液对H460细胞中TIMP2表达水平的影响,ELISA检测北沙参提取液对H460细胞分泌TIMP2蛋白水平的影响。结果:5mg/mL到15mg/mL的北沙参提取液对16HBE细胞不产生毒性作用,5mg/mL到15mg/mL的北沙参提取液显著抑制H460细胞的增殖能力和侵袭能力,上调H460细胞对TIMP2的表达与分泌。结论:北沙参可上调肺癌细胞对TIMP2的表达与分泌,从而抑制其迁移和侵袭活动,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应用价值。

  • 标签: 北沙参 肺癌 迁移 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