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单克隆抗体药物自发行后,便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得到了广泛运用,促进了医药行业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体外免疫组织研究,在生物组织评估交叉反应,但试验中需要一定的质量控制标准。因此本文从试验质量标准规定出发,提出了试验的设计思路,又提出了对报告书写以及相关组织的质量控制措施,希望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 标签: 单克隆抗体药物 组织交叉反应 试验质量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乌司奴单克隆抗体(UST)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20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采用UST治疗且治疗前结肠镜检查可见活动性病变的CD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分析UST治疗第24/32周的内镜应答率和缓解率。结果共纳入36例基线处于结肠镜下活动期的CD患者,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9.8±8.7)岁,病程38.0(15.5,66.1)个月。疾病部位:L1型(末端回肠型)4例(11.1%),L2型(结肠型)4例(11.1%),L3型(回结肠型)28例(77.8%),另外累及上消化道4例(11.1%)。患者疾病行为:非狭窄非穿透性28例(77.8%),狭窄性5例(13.9%),穿透性3例(8.3%)。(1)内镜活动性:第24/32周的内镜缓解率及应答率分别为33.3%(12/36)和63.9%(23/36)。UST一线与二线用药的内镜缓解率和应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临床活动性:36例患者中,基线处于临床活动期16例,临床缓解期20例。16例临床活动期患者第24/32周的临床缓解率和临床应答率分别为81.2%、93.8%。(3)影像学活动性:第24/32周27例患者经影像学评估后发现,3例L1型患者中,影像学应答或部分应答2例,无应答1例;24例L2型患者中,影像学应答5例(20.8%),部分应答19例(79.2%),无应答5例(20.8%)。19例活动性肛瘘患者中,愈合6例,部分应答2例,稳定6例,进展5例。(4)血清学和营养指标:第24/32周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较基线均显著改善(均P<0.05),但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较基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5)安全性:未观察到严重不良事件及输液反应,仅2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UST能够有效改善CD患者内镜表现、临床症状、影像学及营养指标,同时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标签: 乌司奴单克隆抗体 克罗恩病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阿达木单克隆抗体(ADA)生物类似药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2019年1月到2022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接受ADA生物类似药治疗且资料齐全的CD患者。采用哈维-布拉德肖指数(HBI)评估CD患者基线疾病活动性,并根据疾病活动情况将患者分为活动组和缓解组。主要终点为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临床应答率及缓解率;次要终点为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26周临床应答率及缓解率,缓解期CD患者治疗后12、26周的维持缓解率及安全性报告。结果共纳入48例患者,其中活动期20例,HBI评分7(6,8)分;缓解期28例,HBI评分3(2,4)分。活动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临床应答率为70.0%(14/20),临床缓解率为60.0%(12/20),治疗后26周临床应答率及临床缓解率均为61.5%(8/13)。缓解期CD患者治疗后12周维持缓解率为96.4%(27/28),治疗后26周维持缓解率为92.3%(12/13)。随访期间,共发生2例不良反应(4.2%),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ADA生物类似药在短期诱导中国轻中度活动期CD患者缓解及维持临床缓解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克罗恩病 阿达木单克隆抗体 生物类似药 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制备靶向CD30单克隆抗体(简称单抗)64Cu-1,4,7-三氮杂环壬烷-1,4,7-三乙酸(NOTA)-CD30,无创性可视化评价淋巴瘤CD30的表达。方法通过Western blot评价5种淋巴瘤细胞株(Karpas299、Raji、Daudi、Ramos和U266)中CD30的表达水平。选择高和低表达CD30的细胞株行流式细胞术评估抗CD30单抗特异性结合能力。取NSG小鼠13只构建CD30阳性和阴性皮下荷瘤鼠模型。标记获得64Cu-NOTA-CD30,以64Cu-NOTA-免疫球蛋白(Ig)G为对照探针。经尾静脉注射2种探针后2、24和48 h行microPET显像及生物分布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及Bonferroni法进行数据比较。结果Karpas299细胞呈CD30高表达,Raji细胞呈CD30低表达。流式细胞术示抗CD30单抗与Karpas299细胞特异性结合。64Cu-NOTA-CD30与64Cu-NOTA-IgG的放化纯均>95%。在microPET显像中,Karpas299肿瘤64Cu-NOTA-CD30摄取随时间延长逐渐升高,2、24和48 h分别为(11.46±0.58)、(17.60±1.16)与(19.46±0.99)每克组织百分注射剂量率(%ID/g);48 h时与本底对比度良好,肿瘤与心(血液)比值为2.20±0.22。48 h时,64Cu-NOTA-CD30在Karpas299肿瘤的摄取高于其在Raji肿瘤[(6.10±1.03) %ID/g]及64Cu-NOTA-IgG在Karpas299肿瘤的摄取[(5.12±0.89) %ID/g],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90.99,t值:19.65和22.25,均P<0.001)。64Cu-NOTA-CD30与64Cu-NOTA-IgG在各组心、肝的摄取随时间延长逐渐降低。48 h体外生物分布结果与活体microPET显像基本一致。结论64Cu-NOTA-CD30能在活体水平无创性可视化评价淋巴瘤CD30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有望应用于靶向CD30免疫治疗的受益群体筛选及疗效评价。

  • 标签: 淋巴瘤 抗体,单克隆 抗原,CD30 同位素标记 铜放射性同位素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肿瘤细胞,培养的 小鼠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出现的不良反应,制定护理措施,以供参考借鉴。方法 23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接受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治疗,采用不良反应术语评定标准进行评分和分级,对不良反应进行观察和分析,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总共217例次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静脉滴注后,共发生不良反应26例次。首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达74%,第2次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为22%。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2%,多为1~2级,3级仅2例次(

  • 标签: 达雷妥尤单克隆抗体 多发性骨髓瘤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ASUC)是一种临床急危重症,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IFX)加速诱导缓解可作为对标准剂量反应欠佳患者的治疗手段。本文主要针对IFX加速诱导ASUC缓解的理论依据、预测因素、疗效及不良反应做一综述,旨在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疗法的认识,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英夫利西单克隆抗体 加速诱导 急性重度溃疡性结肠炎 不良反应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关于克隆这一生物技术相关的问题,前两方面简要谈论克隆本义以及克隆技术的发展为许多行业和领域带来的贡献,在第三个方面会重点分析克隆所涉及的伦理问题,并分别从两个方面:克隆人伦理、克隆技术来说明为何克隆不能被大力推广,甚至不能只是被支持。科学研究成果往往有利有弊,我们应该正确构建科技伦理的框架,正确引导克隆技术向着有利于人类社会的方向发展,尽可能减少克隆技术产生的伦理负效应。

  • 标签: 克隆 克隆人 伦理
  • 作者: 马亚林 王金冬 毛彤瑶 章青 孔翔羽 段招军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3-15
  • 出处:《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2023年第01期
  • 机构:甘肃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兰州 730000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潍坊医学院,潍坊 261000,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医学病毒和病毒病重点实验室,北京 102206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GII.4基因型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 HuNoV)次要衣壳蛋白VP2并制备多克隆抗体。方法设计特异性引物扩增GII.4 HuNoV的VP2全基因,酶切连接至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将鉴定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BL21(DE3)感受态细胞。挑取单克隆摇菌,加入IPTG诱导重组GST-VP2融合蛋白的表达,经GST亲和层析纯化和酶切,获得GII.4 HuNoV VP2蛋白。通过SDS-PAGE分析纯化后HuNoV VP2蛋白相对分子质量。将纯化的GII.4 HuNoV VP2蛋白(0.5 mg/ml)免疫BALB/c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结果GII.4 HuNoV VP2蛋白被成功表达和纯化,相对分子质量(Mr.×103)约29。将GII.4 HuNoV VP2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的多克隆抗体滴度高达1∶1 280 000。Western blot与间接ELISA分析显示该多克隆抗体能和GII.4 HuNoV VP2抗原特异性结合。结论利用原核表达系统成功表达了GII.4 HuNoV VP2蛋白,并成功制备出高效价GII.4 HuNoV VP2多克隆抗体

  • 标签: 诺如病毒 VP2蛋白 原核表达 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探讨一例成人起病的Satoyoshi综合征合并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MGUS)的临床、电生理及病理学特点。Satoyoshi是以痛性肌肉痉挛、脱发、腹泻为临床特点,又称进行性痛性肌痉挛-脱发-腹泻综合征。临床报道的病例数较罕见,且多为青少年发病。本例患者为成年起病,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痛性痉挛、脱发及腹泻,并实验室检查发现有MGUS。通过总结该病例的临床特点,加深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Satoyoshi综合征 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 简介:摘要   目的  制备肺炎支原体(MP)P116蛋白,通过免疫新西兰大白兔,获得多克隆抗体。方法  克隆MP P116基因N端的609bp基因片段,构建PQE-80L-609表达载体。诱导蛋白表达,用确诊感染患者血清作一抗,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获得蛋白的免疫反应性。用纯化的蛋白与制备好的多克隆抗体作Western blot,检测其免疫原性。结果 成功构建了PQE-80L-609表达载体并表达纯化出约27ku的P116-609蛋白。用表达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兔获得了多克隆抗体,效价大于1:6400。纯化后的蛋白抗原与确诊感染病人血清和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均具有免疫印迹。结论 进一步证明了MP P116蛋白具有较好的免疫原性,产生的多克隆抗体可以应用于后续的相关实验。

  • 标签:   肺炎支原体 P116-609蛋白 多克隆抗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原核表达糖尿病创面来源大肠杆菌谷氧还蛋白(Grx)GrxB,制备GrxB多克隆抗体。方法根据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公布的大肠杆菌K12标准株grxB基因序列(Gene ID:946926)设计扩增引物,以本科室前期分离到的一株糖尿病创面大肠杆菌基因组(煮沸裂解法获得)为模板,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出grxB全长663 bp,使用EcoRⅠ和XhoⅠ双酶切后连接至表达载体pET-30a。将重组质粒pET-30a-grxB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经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表达GrxB蛋白,使用N2+镍离子层析柱对蛋白进行纯化。纯化后的重组GrxB蛋白免疫BALB/c小鼠,完成免疫程序后使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多克隆抗体的特异性和效价进行测定。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经测序,扩增出的grxB序列与K12标准株的完全一致,并成功表达出可溶性重组GrxB蛋白,大小为31.2 kDa,与预测大小一致。血清51 200倍稀释后,免疫组效价显著高于磷酸盐缓冲液(PBS)组(1.146±0.066比0.12±0.011,t=15.000,P<0.05),免疫组血清与重组GrxB蛋白和大肠杆菌全菌均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反应。结论成功表达可溶性重组GrxB蛋白,并获得高滴度多克隆抗体

  • 标签: 大肠杆菌 谷氧还蛋白 蛋白纯化 多克隆抗体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重组Ⅲ型化胶原蛋白敷贴对皮肤创面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40例皮肤存在创口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CO2激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重组Ⅲ型化胶原蛋白敷贴,比较并评估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创面面积、缩小率以及抑制色素沉着和瘢痕形成的作用。结果:观察组治疗9 d就有患者痊愈,对照组没有患者痊愈,观察组1个疗程痊愈率较对照组高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在每个时间点上的创面总面积平均值都比对照组小,在治疗12 d后两组创面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9 d后观察组的创面面积缩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显著抑制创面色素沉着、瘢痕形成的作用好于对照组;重组Ⅲ型化胶原蛋白敷贴在本研究中没有引发任何不良反应。结论:重组Ⅲ型化胶原蛋白敷贴在创面修复愈合中显示出较好的疗效,并且在一定时间范围内能够促进创面的痊愈和收缩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 标签: 重组Ⅲ型人源化胶原蛋白敷贴 创面修复 临床应用 皮肤创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组Ⅲ型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2年12月期间于我院治疗的共计100例宫颈炎患者,从中选取50例接受重组Ⅲ型化胶原蛋白妇科凝胶治疗,构成观察组,另5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治疗构成对照组。分别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炎症改善程度、总体满意效果进行分析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炎症改善程度显著提升,总体满意效果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妇科凝胶治疗 宫颈炎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筇竹作为云南部分地区重要的经济产业,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钾对于筇竹的生长发育有着决定性作用。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进一步研究筇竹生长特性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筇竹实生苗为实验材料,克隆出钾离子通道基因,命名为AKT,对其所编码蛋白的理化特性,二级和三级结构、跨膜域、序列比对进行了分析预测并构建了系统进化树,经过分析其表达特征发现,AKT基因全长3069bp,开放阅读框为2526bp,可以对841个残基氨基酸进行编码,蛋白的分子量为94758.07Da,属于亲水性不稳定蛋白,有5个跨膜结构域。通过荧光定量PCR分析,AKT基因在筇竹中的相对表达量依次为茎、根、叶,且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盐胁迫处理后相对表达量有不同的变化。

  • 标签: 筇竹 基因克隆 表达
  • 简介:【摘要】目的: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中应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的诊断价值。方法:本医院选取自1200份血液标本检验,通过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统计两种检查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出率、诊断灵敏度。结果:化学发光法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出率均高于ELISA法,有统计学对比意义(P<0.05),以临床确诊结果作为金标准,化学发光法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灵敏度相比ELISA法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灵敏度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检测的准确率较高的方法为化学发光法,能够有效提高整体诊断准确率。

  • 标签: ELISA法 血清 化学发光法 梅毒抗体 丙肝
  • 作者: 钟晓华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11
  • 出处:《世界复合医学》2023年第4期
  • 机构:三台县中医院,四川绵阳621110
  • 简介:HI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是一种通过血液、性行为、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感染人体的病毒,可以导致艾滋病的发生。为了确诊艾滋病,常常需要进行HIV抗体检验。然而,HIV抗体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却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包括但不限于:感染时间、感染类型、个体免疫系统状态、检测方法等。因此,在进行HIV抗体检验时,需要注意这些影响因素,以避免产生误诊或漏诊的情况。

  • 标签: HIV;检验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