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运用国际上通用的监测与评价理论和方法,针对人工生态环境管理应当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包括造林树种选择与现有植被保护、水土保持、地力维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化学和生物制剂安全使用、有害生物防治等,提出一套与我国人工建设和管理体制相适应的生态环境管理的监测与评价体系。对该体系的机构分工、制度保障、监测指标和方法、评价标准及结果应用等内容进行了分析与阐述,并提出政策建议,为组织和实施人工生态环境管理的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人工林 生态环境管理 监测与评价
  • 简介:中国沙棘人工发生大面积早衰的现象比较普遍。本文在广泛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出中国沙棘早衰现象的主要成因,包括水分胁迫、病虫危害、密度制约、不合理的造林设计和经营管理等,文中提出了防治中国沙棘早衰的相应对策。

  • 标签: 中国沙棘 早衰 现象 成因 对策
  • 简介:在其它经营措施相同条件下,分析了10年生金佛山方竹低产人工林中l500~2500株/0.07hm2(D1)和2500~3500株/0.07hm2(D2)2个密度等级的笋产量变化。4年改造期内,金佛山方竹人工毛笋和净笋产量逐年增加,D1密度等级比D2密度级的毛笋和净产量高,部分不同密度等级间和同密度等级不同年度间的毛笋和净笋产量差异显著。毛笋和净笋产量的线性模型和幂函数模型相关性显著。毛笋产量和净笋产量同竹林平均地径和高度以及整齐度的正相关达显著水平,同密度和均匀度呈负相关,其中密度的负相关达显著水平,多元回归模型的相关性显著。毛笋和净笋产量同0.0~2.5cm间的径级株数呈负相关,同2.6~5.0cm间的径级株数呈正相关,同部分径级株数的相关性达显著水平。竹林中大径级株数越多,毛笋和净笋产量越高。

  • 标签: 金佛山方竹 低产人工林 密度等级 竹笋产量
  • 简介:文章对桉农复合生态系统中桉树及间作物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用以探索不同大宽行桉树林不同株距、不同密度对桉树生产量和间作物产量的影响.通过对三年生桉树经济产量和间作物的经济产量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系统分析,表明桉农间作系统可以达到木材生产和林下农业的双重效益,为林区经济发展找到新的增长点.

  • 标签: 桉农复合生态系统 产量 经济效益
  • 简介:在引入“社会责任”的绿色营销的基础上,通过对牛姆旅游资源地实地调查、游客及景区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了解目前牛姆旅游的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牛姆的客源市场特征并结合其旅游产品特点,并提出生态旅游市场开发建议。

  • 标签: 旅游市场 生态旅游 游客调查 牛姆林
  • 简介:对中亚热带米槠天然及其采伐迹地形成的36年生杉木人工0~20cm层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dissolvedorganiccarbon)含量进行研究,分析米槠天然改造成杉木人工后土壤DOC平均含量及其季节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米槠天然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为60.79mg·kg^-1,比杉木人工(41.24mg·kg^-1)高47.41%;2个林分0~10cm、10~20cm层土壤DOC平均含量差异明显(P〈0.05),且都是0—10cm层大于10~20cm层;米槠天然和杉木人工土壤DOC含量在季节变化中都表现为秋季最大、冬季最小,但是两者的季节变化模式不完全一致;米槠天然和杉木人工土壤DOC的差异和人为干扰因素有关.

  • 标签: 米槠天然林 杉木人工林 土壤可溶性有机碳 季节变化
  • 简介:根据1999年和2008年公益林区两期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采用对比分析和数理统计方法,从时间尺度上对公益林区的森林资源格局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掌握了莲都区公益在林龄、郁闭度、疏密度、森林类型等方面的变化情况。通过1999年到2008年的十年建设,幼、中龄林与近、成、过熟面积比例由78:22演变到40:60,蓄积比由54:46演变到23:77;低郁闭度(郁闭度小于0.7)林分由76.57%下降到25.14%,高郁闭度林分则从23.43%上升到74.86%;阔叶面积占比从11.43%增加到11.57%,针阔混交面积从26.86%增加到40.29%;单位面积平均蓄积从25.65m3·hm-2增长到37.95m3.hm-2,年均净增率4.30%。

  • 标签: 公益林 结构 动态变化 莲都区
  • 简介:日前,河南省济源市2012年度生态公益补偿金已全部兑现到农户手中,兑付资金159.5万余元,共涉及9个镇、77个村、12465户,补偿面积398848.4亩。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补偿金 济源市 农户 河南省
  • 简介:以通什林场生态公益管护工作为主线,深入分析了通什林场的自然概况和生态公益管护的现状及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要从提升管护人员整体综合素质、帮助生态公益林区农民解决实际困难问题、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护林意识、建立公益的联防责任制、切实加强生态公益的管护工作等方面,推进通什林场生态公益管护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策。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管护 问题 对策 通什林场
  • 简介:总结了余姚市实施生态公益工程的主要技术措施,分析了生态公益工程建设成效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余姚市生态公益工程建设应强化组织保障,开展生态效益的监测,拓展利用空间,依靠科技进行营造等四点建议。

  • 标签: 生态公益林 建设 成效 建议
  • 简介:本文通过对钱学森先生知识密集型的沙产业、草产业、林产业理论的阐述,解读了其理论的战略性、系统性、创新性的精髓,提出了生态文明是一切文明的安全底线和最高境界的理念,启示我们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遵循规律、善待自然、造福人类,用系统思想和科学技术变自然界的生物链、食物链为产业链、效益链,构建新的平衡系统,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标签: 生态 文明 建设
  • 简介:本文对几种常用的人工湖防渗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提出了各种防渗方法的使用范围及优缺点。结合工程实例,以临潼国家旅游休闲度假区生态人工湖为例,介绍了湿陷性黄土区的人工湖防渗方法、防渗方案的比选、设计。通过工程运行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可为湿陷性黄土区人工湖防渗提供借鉴。

  • 标签: 人工湖 防渗 土工膜
  • 简介:目的探讨人工龋拟生态再矿化的定量评估方法和效果.方法通过脱矿/再矿化液的pH循环法建立人工龋模型,使用全酸蚀粘接剂SingleBondPlus(SB组)、One-Step(OS组)和自酸蚀粘接剂AdperPromptL-Pop(LP组)进行树脂粘接,在含聚丙烯酸(PAA)和聚乙烯膦酸(PVPA)的模拟体液/硅酸盐水门汀系统中诱导矿化,采用显微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microCT)定量评估再矿化效果.结果矿化诱导4个月后SB组、OS组和LP组样本病损深度均有降低,由矿化前的300滋m分别减少至47、53和87滋m,矿化率分别为73.76%、81.39%和74.54%.结论microCT是定量评估人工龋树脂牙本质粘接界面矿化程度的一种有效方法.含PAA和PVPA的模拟体液/硅酸盐水门汀系统可诱导树脂渗透脱矿牙本质再矿化(P<0.05),且不同的粘接剂对人工龋拟生态再矿化效率无显著性影响.

  • 标签: 人工龋 拟生态 再矿化 显微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
  • 简介:逝去的经验是如何埋藏在记忆里的?记忆的墓穴是如何挖掘,合拢,然后竖起怎样的纪念碑?碑上刻字还是不刻?未来的日子里又有几番回顾?沙滩上,如果十分留心,会拾到象形的卵石,像某一种动物,某一种植物,甚至一张人脸;曾经有山中的采药人,采到何首乌,恰似一对合欢的男女;那些成精的老树,想什么就像什么;最壮观的象形,大约就是海市蜃楼——氤氲运动,竟然呈形为一幅人间景象,纤毫毕肖。

  • 标签: 海市蜃楼 纪念碑 何首乌 记忆 象形
  • 简介:正职业病上士命令下士:"去查一查新兵约翰参军前干过些什么?""为什么要查?"下士问。"我发现他每次打靶后,老是用手帕把枪柄上的指纹擦得千干净净。"如此理由一个水果贩子卖给一个老太太一个西瓜,他向老太太保证说西瓜特别甜,因为它是红瓤的。

  • 标签: 西瓜 办公室 水果 英语学习 接线 幽默感
  • 简介:“北京林业大学站到了……”下了438路公交车,又看到了我熟悉的母校。我在北生活了5年,每次回到这里,都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当代作品
  • 简介:(一)从地图上看,云南西畴宛如一把古琴,横穿县境的北回归线就是古琴弦.只要轻轻地把北回琴弦一拨,就会听到一首《生物古韵》的曲子迭荡在青山绿水间.不错,西畴拥有1.4亿年前的古生物活化石华盖木等珍稀濒危动植物,毫不夸张地说,西畴的小桥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地地道道的天然古生物博物馆.走进神奇西畴,也就走进了神奇的生物天堂谷.

  • 标签: 古林叠韵
  • 简介:王、刘两个秀才结伴进京赶考,途中行到“品泉居”小憩饮茶。,王秀才听到屋旁流水潺潺,如佩环叮咚,顿时灵感一动,吟出一联:品泉居喝了三口白水刘秀才听了,暗暗称妙,联中暗藏玄机,“品泉”二字,拆为“三口白水”,苦于一时对不出。茶后两人继续上路,来到了竹林掩映的竹锺寺,寺内两个小和尚正在打扫庭院。见此情景.刘秀才灵机一动,脱口对出下联:竹缡寺迎来两个金童

  • 标签: 趣事 语林 秀才 竹林 饮茶
  • 简介:借朋友的汽车深夜第一次练车,很紧张,开着开着就听“咣当”一声,我吓坏了,下车一看,一个大配件掉了,赶紧搬到车上就开回去了。

  • 标签: 幽默 笑话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栏目主持人马叙:指尖是山西的一位散文家,她一直以抒写乡村事物见长。她的语言,平静、从容,从细微处切入;她的叙述,客观而又不失鲜活与温润。她的乡村是人间情怀深处的乡村,那些乡村事物,被她安放得恰到好处,文字透过这些事物发出应有的光泽。这组《诸前》,写法新颖,是一篇异形的林木志,具有实验性。指尖在《诸前》这篇文字中,写人与林木与土地间的依存

  • 标签: 缠缠绵绵 独自一人 子里 秋牡丹 人能 野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