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不同护理方法对产妇顺产后自行排尿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收住的56例初产孕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产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所有产妇产程均无异常、顺产无合并症,比较两组产后自行排尿时间及诱导排尿情况。结果两组产妇顺产后自行排尿情况存在很大差异,干预组在6h内自行排尿23例,超过6h及诱导排尿5例,尿潴留发生率为17.9%(5/28);对照组在6h内自行排尿15例,超过6h及诱导排尿13例,尿潴留发生率为46.4%(13/28);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手段有助于促进顺产后产妇尽快排尿,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顺产后 自行排尿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产妇产后排尿的影响,总结护理干预实施的必要性。方法选择80例2014年9月到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妇产科对象,按照产科护理方案配置的不同,分为实验组(综合护理干预)和参照组(常规性护理),每组40例。对比两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情况。结果经对比,两组产妇产后排尿情况差异显著,P<0.05。其中,实验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6h内)人员为34例(85%),参照组产妇产后自行排尿(6h内)人员为20例(50%)。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对产妇进行有针对性的临床护理,促进产妇产后排尿情况,降低术后尿潴留问题,值得推广。

  • 标签: 顺产产妇 尿潴留 综合护理干预 自行排尿
  • 简介:林子最近初为人母,按理说这应当是天底下最快乐的事情了.可是林子的心里却是沉甸甸的,高兴不起来.因为她总觉得产后丈夫并不爱她.事情要从他们俩的产后性生活说起,那天刚好是宝宝满月,送走热闹了一天的客人,孩子也吃完奶睡着了,林子正准备静下来休息.这时丈夫伟醉熏熏爬上了床,借着酒兴死缠硬磨地要和她过性生活.林子本来很反感,因为她累了一天,而且她老是觉得会阴切口处还有些痛,但是想想丈夫已经禁欲将近一年,今天不依着他,说不定他会不高兴,而且他又怕他吵醒孩子.

  • 标签: 当心性生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自控式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首排尿的影响。方法剖宫产术后使用自控式镇痛泵200例,根据剖宫产时间先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实验组拔除尿管同时夹闭镇痛泵,对照组拔除尿管时不予夹闭镇痛泵。结果实验组有8例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解小便,有1例经诱导排尿后仍不能自解而重置尿管;对照组有24例经诱导排尿后能自解小便,4例重置尿管。结论尿管拔除时夹闭尿管,更能减少术后尿潴留的发生,减轻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减少病人的痛苦。

  • 标签: 自控式镇痛泵 剖宫产 首次排尿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优质服务理论的舒适护理对痔疮术后首排尿时间及SDS评分的效果 。方法:选择我院于2020.1-2022.1,2年内在我院进行痔疮术治疗的病患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组实施优质服务理论指导下的舒适护理。对两组患者在护理完成后的术后护理效果。结果:观察对比得知观察组SDS抑郁评分、SAS焦虑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首次排尿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痔疮术后病患进行护理时,采用优质服务理论下的舒适护理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在接受治疗时的心理状态,缩短病患术后首排尿时间,护理效果良好,有较高应用价值。

  • 标签:
  • 简介:目的寻求鼻内镜手术窦腔清理后进行首次鼻腔水疗的适宜时间。方法随机将120例患者分成4个时间组,在窦腔清理后进行脉冲式鼻腔水疗,分别观察4个时间点鼻腔水疗的回收液性质及患者的真实感受,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患者窦腔清理后不同时点进行鼻腔水疗回收液性质比较,清理后即刻、30min与60min、120min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窦腔清理后不同时点进行鼻腔水疗患者的主观感受比较,清理后即刻水疗较30min、60min、120min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窦腔清理后进行首次鼻腔水疗的最佳时间为术后30min,既能减轻患者的不适,又能确保术腔清洁。

  • 标签: 鼻内镜 窦腔清理 水疗 时间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949年,在废除保甲建村的基础上,庄莲镇(即现在的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划分成渡村、采莲、石舍3个乡,由各村选出农民代表,以乡为单位,召开农民代表大会,用"豆选"的方法选出乡(镇)行政委员会。得票多者为乡(镇)长,次则为副乡(镇)长,委员若干人。1953年《选举法》颁布后,县乡实行普选。

  • 标签: 临湖镇 行政委员会 年满 剥夺政治权利 人民代表 乡人民政府
  • 简介:辽宁省今年迎来进入高中新课改之后的首次高考,高考试题题型、内容以及录取方式上都体现出改革新突破。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们在看到“一考定终身”的高考模式发生变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新的忧虑。

  • 标签: 高考模式 新课改 辽宁省 试题题型 录取方式 高中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组我院54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随机双盲法分组,各2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结果与对照组患者进行对比,实验组患者术后首下床活动时间明显更短(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减少下肢静脉曲张患者术后首下床活动时间存在积极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下肢静脉曲张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 简介:摘要:肿瘤是指人身体内因致癌因子的作用,在细胞层面生成的肿瘤这种病变,通过对大量病人的肿瘤病因的研究,发现产生肿瘤病变的可能原因大致包括以下五种:一个是生活习惯,比如吸烟、酗酒,以及不良的饮食等;另外一个是遗传因素;第三个则是内分泌因素,比如说体内的催乳素和乳腺癌因子或者是一些其他生长激素对人体的刺激;第四种则是工作环境的污染,比如经常在工作中接触一些致癌物质,包括放射性气体、煤焦油、矿油等;另外还有一个原因,比如说经常接触电离辐射、 x射线、医学环境等。这五种情况是导致人体产生肿瘤这个病变的主要原因。

  • 标签: 肿瘤 脑肿瘤 放射治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接受连续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手术的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92例,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均包括46例病患,采取的护理措施分别是常规护理和连续护理干预,比较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术后首下床活动与住院时间均是短于对照组的(P<0.05);对照术后并发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连续护理干预运用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护理上更有利于促进其术后身体机能的快速康复,同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脊柱骨折 脊髓损伤 连续护理干预 下床活动
  • 简介:2018年7月11日和13日,WTO对中国作出第七次贸易政策审议。这也是中美在贸易战正式开打后,首次在WTO交锋。

  • 标签: WTO 贸易战 中美 贸易政策审议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中医护理技术对痔疮患者手术后恢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筛选70例痔疮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分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取中医护理技术干预。对比术后疼痛、首次排尿、排便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4h、48h、72h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痔疮 手术 中医护理技术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首下床活动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肌力和跌倒恐惧的影响,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70例,分别于术后16、20、24 h开始首次下床活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价患者跌倒效能,单条目法比较3组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1组和试验2组屈、伸肌群PT、H/Q分别为(18.73 ± 5.49)N·m、(37.56 ± 7.76)N·m、(48.08 ± 9.19)%和(18.44 ± 5.27)N·m、(37.04 ± 7.07)N·m、(47.49 ± 9.30)%,明显高于试验3组的(16.38 ± 2.85)N·m、(33.75 ± 6.75)N·m、(43.48 ± 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16~3.057,P<0.05)。术后1周,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为72.3%(47/65),MFES得分为(3.14 ± 0.58)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为53.7%(36/67)、(3.81 ± 0.65)分和50.8%(32/63)、(3.87 ± 0.74)分,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MFES得分明显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780、4.878,t值为6.221、6.129,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0 h开始下床活动,可以缩短下肢肌力恢复时间和降低患者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下床活动 下肢肌力 跌倒恐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后首下床活动时间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下肢肌力和跌倒恐惧的影响,为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康复提供依据。方法将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21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试验3组,每组70例,分别于术后16、20、24 h开始首次下床活动。术后1周、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3组患者屈、伸肌群的峰力矩(PT)和腘绳肌与股四头肌肌力比率(H/Q);采用修订版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价患者跌倒效能,单条目法比较3组患者跌倒恐惧发生率。结果术后1个月,试验1组和试验2组屈、伸肌群PT、H/Q分别为(18.73 ± 5.49)N·m、(37.56 ± 7.76)N·m、(48.08 ± 9.19)%和(18.44 ± 5.27)N·m、(37.04 ± 7.07)N·m、(47.49 ± 9.30)%,明显高于试验3组的(16.38 ± 2.85)N·m、(33.75 ± 6.75)N·m、(43.48 ± 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316~3.057,P<0.05)。术后1周,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为72.3%(47/65),MFES得分为(3.14 ± 0.58)分,试验2组和试验3组分别为53.7%(36/67)、(3.81 ± 0.65)分和50.8%(32/63)、(3.87 ± 0.74)分,试验1组跌倒恐惧发生率明显高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MFES得分明显低于试验2组和试验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780、4.878,t值为6.221、6.129,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20 h开始下床活动,可以缩短下肢肌力恢复时间和降低患者跌倒恐惧发生风险。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早期下床活动 下肢肌力 跌倒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