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近年来,工业经济迅速发展,随之而来能源消费量的不断增加,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压力。根据《节能减排低发展行动方案》《“十四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实施后,产业结构得到调整,能源结构也不断优化,在短时间内某省工业以煤炭资源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并不会发生质的改变。在此背景下,以期为省工业早日实现转型升级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工业 碳排放 实证  
  • 简介:摘要:装配式装修是装饰行业实现“双目标”的重要方式。本文通过计算装配式装修项目排放数据,并于传统装修方案对比,通过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分析装配式装修在减少排放的程度,以及各因素对排量的影响,并提出减少排放的优化建议。

  • 标签: 装配式装修 碳排放量 非线性规划 优化
  • 简介:摘要 石油与化工行业是我国重要支柱产业,但也是高耗能、高污染和高排的“三高”行业。因此,本文根据石化行业排放核算指南对某石油化工企业的CO2排放进行了核算,以期为石化企业实施减排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原油加工能力达到520万吨/年的某石油化工企业年CO2排放约为1473833.8吨;最大的CO2排放是燃料燃烧,占比企业CO2总排放的50.4%;其次是净购入热力产生的CO2排放,占比27.9%;第三是净购入电力产生的CO2排放,占比16.1%;工业生产过程中的CO2排放主要来源于催化烧焦,占比6.8%。

  • 标签: 石化企业,CO2,排放量,核算
  • 简介:摘要:为了实现低铸造和清洁生产,研究材料、能源和排放物的利用效率,以减少铸造行业的CO2排放,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各国对减排耦合指标的量化,制造过程中排放的技术研发和定量理论研究受到了学术界、社会机构、政府和工业界的极大关注。本文根据砂型铸造工艺特点对砂型铸造制造系统排放源进行分析,并结合某汽车发动机齿轮室盖铸件制造过程的验证,指出影响排放的主要因素。结果显示排放的主要原因是原材料制造系统,而砂型铸造制造过程中使用的焦炭是影响因素。

  • 标签: 砂型铸造生产 碳排放量化方法 应用
  • 简介:摘要:目前,建筑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总量的48%,而住宅建筑的排放则是最大的。所以,开展住宅建筑排放的调查对于达到我国的减排指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统计和数据的分析,归纳出我国住宅建筑的排放特征。住宅建筑排放的分析具有一定的意义。

  • 标签: 住宅建筑 碳排放 碳排放总量核算
  • 简介:【摘要】焚烧发电是生活垃圾处理的一种重要方式,是生活垃圾减容减量和无害化处理的重要途径。文章首先基于中国排放影响因素分解模型核算了2004~2016年南宁市的排放,随后基于统计数据阐释了南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行业发展现状及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与南宁市排放之间关系的影响效应评价模型。结论显示:排放一般受人口规模、人均经济规模、单位GDP能耗、技术水平和人均投资规模等因素影响;南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增速较快,但总体体量仍较小;生活垃圾焚烧处理对南宁市排放有负向影响,但由于南宁市生活垃圾焚烧处理量仍较低,这种负向影响并不十分显著。

  • 标签: 生活垃圾,处理,焚烧,发电区域碳排放量
  • 简介:摘要:近年来,社会进步迅速,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计算,建筑行业消耗了全球大约30%~40%的能源,并排放了占全球30%的温室气体。如果不降低建筑用能和排放,到2050年建筑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将占总排放的50%以上。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建筑能耗不断攀升。提升建筑能效,降低建筑能耗,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技术是未来建筑领域低减排的必要途径,也将是我国实现减排目标的重要手段。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确定二氧化碳排放2030年左右达到峰值并争取尽早达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0%~65%。

  • 标签: 医院建筑给排水系统 碳排放量化 分析
  • 简介:摘要:目前,建筑业仍是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其消耗的能源数量及排放占比较高。排放过高的直接后果就是温室效应,而温室效应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减少温室效应的有效手段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因此,对建筑物进行全生命周期排放评价研究,提前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控制二氧化碳排放过量,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善全球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对基于排放模型的全过程绿色建筑工程管理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碳排放量模型 绿色建筑 探究
  • 简介:摘要:实践与理论显示,被生产及生活所影响,污染源排放有着较大波动性。国内污染物总量控制常常是年排放,当颁发许可证时,为了防止大量排放进而影响到水质,并且也便于对企业开展监管,需确定排放许可限值,以某市污水处理厂出水与流量监测信息为研究目标,通过在线监测方式与限值计算方式,研究了处理厂诸多限值,包括日最高限值、月均限值等。结果显示,伴随处理量加大,这些限值的比值整体上维持稳定且略有降低,表明规模越小,比值变化幅度越突出;从日最高限值和月均限值等的对比来分析,计算周期越短,波动性越显著,研究结果有利于结合年均值推导日最高限值、周均限值等。

  • 标签: 在线监测 NPDES(排放削减系统) 排污许可限值
  • 简介:摘要:为了摸清荔湾区水环境容量,通过对区内54条规划河涌水质的监测数据,分析地表水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的关系,客观准确反映主要污染源以及水污染物排放与环境容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荔湾区水污染物排放超出环境容量,主要污染物源为生活污染源,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

  • 标签: 水环境容量 水污染物排放量 关系 荔湾区
  • 简介:摘 要:现阶段,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常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其饱和蒸汽压强超过133.2Pa的挥发性有机物。而VOCs作为一个最主要的环境污染物,正作为影响着国内外大气环境质量和人体健康的重点污染物,正引起着国内外科学家和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因为具有的环境污染持久性、生物可累积性、生态危害性大的特点,使得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探讨也越来越引起了我们的关注。对VOCs的定义、危害性质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对炼油工业VOCs的污染现象进行了研究,还对VOCs以有组织、无组织的形式进行了简要的介绍,以期为后续工程作重要参考。

  • 标签: 典型化工企业 挥发性有机物 排放量估算 防治对策
  • 简介: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交通运输业得到快速发展,随之而来的能源消耗及排放均持续增加,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通过对历年交通排放分析,可知我国交通减排任务艰巨。在 “双”目标背景下,本文对交通减排路径和交通与能源的融合发展展开研究,有助于理清交通业全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减排思路,可以更好地助力交通业向绿色低转型。

  • 标签: 碳排放  碳减排潜力  交能融合
  • 作者: 孙琪 宋豪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2-09-05
  • 出处:《建筑创作》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机国际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原机械工业部第八设计研究院)湖南省长沙市410007
  • 简介:摘要:随着科技的进步,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衣食住行相关的需求以及要求也在提高。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以及环境保护的需要,建筑行业排放的控制已成为建筑工程中的一大要点。实际工程中,对降低建筑排放的设计,要进行科学的规划,在方案中合理设计中和等降低排放的措施。文章对降低建筑排放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降低排放的策略,旨在为建筑设计人员提供参考,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提高设计质量。

  • 标签: 建筑 降低碳排放 策略研究
  • 简介:摘要:目前火电厂需要提交年度排放数据,编制排放监测计划,配合国家发改委完成未来一年的排放核查。全国交易市场即将全面启动。作为第一批交易试点行业,大部分火电企业在排放数据的管理上还很不规范,交易一旦启动,必然会因数据不规范造成损失。

  • 标签: 碳资产管理 排放强度 配额量盈缺
  • 简介: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全球气候变暖成为限制全球发展的主要因素,我国大力推动发展低经济,重视企业的绿色发展。现代企业应深入分析排放问题及其危害,依据企业自身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减排策略,争取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本文结合企业排放问题,探讨了企业实现减排的有效策略,以期提供参考。

  • 标签: 碳排放问题 碳减排 管控策略
  • 简介:摘 要:能源消费是排放的最大来源,而燃煤机组又是我国最大能源转换过程中排放的最大来源。因此“双”目标的达成离不开燃煤机组的排放控制。

  • 标签: 双碳 燃煤机组 碳排放配额
  • 简介:摘要: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全球气候变暖与温室效应变成了限制了全球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低经济发展成为关注焦点。我国大力推进低经济发展,重视企业绿色发展为实现达峰和中和,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减排途径,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代企业应深入分析排放及其危害,根据自身具体情况采取有效的减排策略,以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 标签: 碳排放 危害 碳减排 对策
  • 简介:摘要: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物,是一种由有机质、微生物菌体、原生动物虫卵、无机颗粒和胶体等组成的极其复杂的非均匀体,含水率超过80%。污泥有机物含量高,容易腐化发臭,如果不经过处理处置,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基于此,文章重点就污泥处理处置路径排放展开论述。

  • 标签: 污泥处理 处置路径 碳排放
  • 简介:摘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涵盖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物理污染等多个方面。正是由于环评内涵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治理局限不断被打破,环评总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中国已将这项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将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和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如期实现中和目标。针对当前形势,将低发展理念有效融入环境评价领域,从源头和过程上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低产业发展,保护生态环境是一项重要举措。

  • 标签: 碳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 环境影响评价(后简称环评)的概念首次提出于1973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涵盖了大气环境、水环境、固体废物、物理污染等多个方面。正是由于环评内涵的不断创新,传统的治理局限不断被打破,环评总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如今,气候变化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而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排放国,已把这一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为实现达峰、中,要把达峰、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达峰、2060年前中和的目标。针对目前形势,将低发展理念有效融合到环评领域中,从源头和过程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促进行业低,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双目标的一项重要举措。

  • 标签: 碳排放 环境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