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是否出于意愿是评价一个行为是否具有道德价值的重要前提,亚里士多德正是基于这个原因对意愿行为展开讨论,他区分了出于意愿和违反意愿两种行为。亚里士多德首先定义了违反意愿的行为,即被迫的或出于无知的,然后引出了对出于意愿的行为的定义。然而,关于一个行为意愿与否的判断是非常复杂的,无论是是否被迫,还是是否无知并引起痛苦和悔恨,这些判断标准在实际运用中都是存在问题的。

  • 标签: 意愿行为 被迫行为 无知
  • 简介:内容摘要:在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体系中,“本体”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其论述分别从不同时期通过《范畴篇》及《形而上学》完成。以“本论”在不同时期的发展为例,特别是与柏拉图“相论”思想的关系,进一步探讨亚里士多德“相论”思维发展及其理论价值。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相论”思维 哲学思想
  • 简介:摘要:亚里士多德提出“四因说”,认为事物发展是由于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这四个原因,质料因是事物构成的根基,形式因是事物何以是的原因,动力因解释了运动自何处来,目的因是事物何所为的原因。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是对以前哲学家们关于本原学说的概括与总结,这四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促进事物的形成、运动、变化、发展。“四因说”为我们提供了分析事物生成发展原因的系统方法,但同时它也具有唯心主义导向的局限性。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四因说” 形而上学
  • 简介:摘要:亚里士多德于《诗学》中对于悲喜剧、诗歌、绘画等的解读,艺术观及摹拟论的呈现,可以融合转化到艺术中的美术板块里,本文探析其中多种映射反应,进而提出利于当代美术专业生进行启发式学习、探究、反思的方向。

  • 标签: 亚里士多德 美术 艺术 悲剧 摹拟论 情感 语言 阐述
  • 简介:摘要: 英国的著名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是举世公认的侦探推理小说女王。她一生笔耕不辍,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原因不仅在于侦探过程本身疑云密布、奇事跌出,使读者深陷其中欲罢不能,更在于其作品本身具有的戏剧性清晰地展现了角色波动多变的内心世界,从而揭示人性的复杂性与微妙性。本文以诞生于1926年的成名作《罗杰疑案》为例,对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戏剧化特征及其成因做出分析,以期寻求阿加莎·克里斯蒂本人独特的写作艺术及其作品魅力。

  • 标签: 戏剧化特征 阿加莎·克里斯蒂 罗杰疑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