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分类系统在三医院急诊科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分类系统完成的患者资料按5个级别自然分组,通过调查死亡率、抢救率、入院率等指标与级别的关系,来评估分类系统的应用价值。结果:选用2011-05-01-2012-09-30的13602例样本,经统计学处理,抢救率、入院率、死亡率等指标与级别具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结论:分类系统与相关标准一致,能够反映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可应用于急诊分诊工作。

  • 标签: 五级预检系统 应用 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儿科急诊中应用分诊法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急诊儿科2013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患儿136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实验组中应用分诊法,对照组时采用常规方法,观察两组患儿分诊准确率,并记录就诊至处置时间,调查患儿及家属对护理分诊满意情况。结果实验组分诊准确率、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就诊至处置平均时间对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急诊中应用分诊法后,可提高分诊准确率,缩短就诊至处置时间,提高患儿及家属对护理满意程度。

  • 标签: 五级分诊法 儿科 急诊预检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过采用儿科分诊的相关措施给急诊医疗资源利用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9月至2021年8月接诊的40例儿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在接受分诊的过程中采用常规方式,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分诊的过程中采用儿科分诊模式。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来说,观察组患者在入院之后的检查时间、分诊时间、等待时间、诊疗时间均相对更短。结论:儿科分诊的模式应用能够有效提升医院急诊医疗资源的利用率。

  • 标签: 儿科 五级预检分诊 应用 急诊医疗资源 利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分诊系统优化就医流程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8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观察组,共636人次;2017年6-7月每月1日到急诊就诊的患者为对照组,共605人次;比较两组的分诊耗时、分诊准确率、候诊时间、红区患者抢救成功率等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1),分诊耗时、患者候诊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急诊分诊系统能迅速准确地甄别急危重症患者,提高分级分区分科准确率和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缩短分诊耗时和患者候诊时间。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 信息系统 就医流程 分诊准确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将分诊系统应用于儿科急诊中的使用效果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程度。方法本研究选取某院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的患儿110例,患儿入院后采取急诊分诊系统按照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诊并接受相应治疗。对分诊系统实施前后的患儿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儿的抢救结果。结果经比较,实施分诊系统后患儿家属满意度相比系统实施前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儿的抢救成功率98.33%,患儿死亡率1.67%,医疗纠纷发生率0.83%,候诊意外发生率1.67%。结论儿科急诊分诊系统的实施可有效提升患儿家属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该系统的实施效果良好。

  • 标签: 儿科急诊 预检分诊系统 家属满意度
  • 简介:摘 要:目的:讨论分诊在三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的实施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20年1月~2020年6月本院就诊的600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讨论医院分诊工作方法以及其实施效果。结论:600例患者均接受了分诊,分诊标准落实良好,患者后续就诊科室与其疾病类型、病情相符;同期院内未发生患者、医护人员感染情况。结论:在三医院传染病防控工作中,通过落实分诊环节可以有效的对传染病患者有效区分,实现对传染病的良好控制。

  • 标签: 预检分诊 三级医院 传染病防控
  • 简介:目的分析评价急诊分诊系统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急诊治疗的62例患者,将患者按照入院顺序纳入试验组与参照组(n=31)。试验组实施急诊分诊系统管理方式,参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等候时间与意外发生率。结果参照组危重症患者等待平均时间为(626.78±30.42)s,试验组危重症等待平均时间为(254.44±19.34)s,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照组患者意外发生率为6.68%,明显高于试验组患者意外发生率,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诊系统的应用,有助于改善急诊就诊环境,缩短患者的等待时间,控制意外发生率,避免医疗纠纷问题的发生。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系统 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诊系统在急诊中的应用及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份至6月份本院急诊患者200名作为对照组,同样选取该时间段急诊患者200名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照常规急诊就诊方式就诊,实验组采用分诊系统进行预先分诊。对危重症患者等待时间、患者的满意度及意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危重症患者候诊时间显著缩短,就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候诊期间实验组急诊患者无意外情况发生,医护人员对该系统比较满意。结论急诊分诊系统能够缩短急诊危重患者等待时间,降低候诊时的意外发生率,同时提高急诊患者满意度,在急诊临床中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急诊预检 分诊系统 应用效果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6-0015-01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对照组,抽取2017年6-12月200例我院急诊就诊患者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的急诊分诊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我院急诊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比较两组分诊时间、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及患者或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和急诊危重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急诊候诊患者意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或家属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我院急诊分诊系统标准进行分诊,在优化急诊就诊环境的同时,可加快分诊速度,缩短危重患者的等候时间和意外发生率,并提高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 危重患者 患者或家属满意度
  • 简介:急诊分诊是指在急诊救治过程中,采用科学的方法快速、有序地识别急、危、重病人,根据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决定提供医疗服务的优先顺序,以确保其得到及时和恰当的治疗,以减少死亡或致残;同时,通过建立急、危、重病人就诊的优先顺序,有利于充分利用急诊室的资源,缩短急危重病人候诊时间,提高急诊工作效率。

  • 标签: 急诊 分诊 预检系统 病情分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 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取消了设备操作、维护、管理人员之间填写手工表单,设备修、各类指标等大量设备维护保养信息均由信息系统自动采集、归类统计,生成图表。一是提高各类数据指标的准确性,节省了管理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二是管理人员根据数据统计、分析结果,找出管理工作的薄弱环节,优化管理流程,有效开展PDCA循环管理。三是方便监控现场作业行为,合理规划工艺布局;四是管理人员利用信息系统能够及时掌握设备技术状态,保证设备科学使用,合理安排生产和检修;是在有利于使用单位内部统筹管理的同时,也便于企业对资产进行调拨和调整,以便更好地提高决策水平、防范决策风险。

  • 标签: 设备管理 二维码 预检预修
  • 简介:摘要: 随着现代通信业务的不断拓展,宽带提速、 IPTV 业务、 5G 网络覆盖等都依赖于安全、稳定的光缆网络,而线路维护是保证光缆网络健壮平稳的最基础工作。

  • 标签: 光缆维护 , 细化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门诊是医院面向社会的窗口,是直接对患儿进行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的场所。而分诊是门诊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之一,如何加强分诊的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保证就诊患儿按病种准确快捷得到就诊治疗和及时抢救,传染病人得到有效隔离管理,做到规范制度和规范服务并重,规范分诊流程,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分诊率,既满足患儿及家长的需求,又调动分诊护士的积极性。

  • 标签: 儿科 预检 分诊 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儿科门诊中行循证护理理念下流程持续改进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儿科门诊工作,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于2022年1月-6月行常规管理(作为对照组),于2022年7月-12月期间行循证护理理念的流程持续改进(作为观察组)。比对管理结果。结果:两组相比,候诊时长更短、问诊时长更短、分诊时长更短(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更高、退号率更低、漏诊率更低、误诊率更低(P<0.05)。结论:于儿科门诊中行循证护理理念下流程持续改进,可缩短候诊、闻诊、分诊等时间,有利于提高效率,减少退号率、漏诊及误诊率,确保分诊准确性。

  • 标签: 儿科门诊预检 循证护理理念 预检流程持续改进
  • 简介:摘要加强分诊环节的数据收集和利用,提升病人分诊分流管理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效率,解决急诊患者的就诊效率;通过信息化手段,将急诊信息管理系统和微信公众号等线上程序进行整合,将急诊科的服务范围扩展至院前的线上终端;开发并研制急诊院前登记辅助分诊信息管理系统;减少患者在急诊前台信息录入环节,加快急诊分诊变无序急诊为有序急诊;同时根据登记人数,为急诊管理者科学调度人力提供决策依据。

  • 标签: 急诊 院前登记 预检分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急诊患者重视运用急诊分诊系统所取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急诊就诊的患者共计40人,急诊患者的搜集地点均为我院,搜集时间段取2021年3月至2022年12月区间内,随机做规范的分组处理,各20人,对照组参与者运用常规急诊分诊系统,观察组参与者运用急诊分诊系统,就两组患者对急诊分诊工作的满意度评估值、分诊项目各项指标测评值展开对比。结果:经展开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评估值,运用急诊分诊系统的观察组数据相较于对照组呈更优显示(P<0.05)。经对比分诊项目各项指标即分诊等待时长项目、分诊准确性项目、患者病历信息管理项目进行观测,观察组的各项指标数值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急诊就诊的患者,在就诊过程中重视急诊分诊系统应用,可缩短就诊时间,提高就诊效率,值得推荐。

  • 标签: 急诊预检分诊系统 急诊患者 效果研究
  • 简介:摘要分诊质量直接影响绿色通道的救治质量①分诊是根据急诊疾病的严重程度、治疗的优先原则和合理利用急诊资源对急诊患者进行快速分类,以确定治疗或进一步处理的优先治疗过程。②目前,急诊医疗服务需求已超过急诊室有限的空间与资源,如何从这一庞大的就诊人群中准确分流出需要紧急处理的危重病患者进入绿色通道,是绿色通道分诊的重要目标,因此,扎实地做好急诊分诊工作对医院、对社会都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急诊 预检分诊工作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诊分诊标准及实践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0年6月、2020年7月-2020年12月分别为未实施及实施急诊分诊标准阶段,在两个阶段各选急诊就诊的70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对照组、观察组,比较组间候诊时间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2-4患者候诊时间均缩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1患者候诊时间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建立急诊分诊标准,并将其应用于急诊实践工作中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 就诊预检 分诊标准 临床实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