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抑制E钙粘蛋白(E-cadherin)的表达,研究其是否调控乳腺细胞凋亡。方法向乳腺细胞MCF-7转染E-cadherinsiRNA并应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olymerasechainreaction,RT-PCR)及WesternBlot验证siRNA的效果。CCK-8实验研究E-cadherinsiRNA对MCF-7药物敏感性的影响。Annexin-V实验研究E-cadherinsiRNA对MCF-7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研究E-cadherinsiRNA对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RT-PCR证明,转染E-cadherinsiRNA的实验组MCF-7细胞中的E-cadherinmRNA表达量较转染negativecontrol组的阴性对照组明显减低。WesternBlot证明,实验组MCF-7中的E-cadherin蛋白表达量较阴性对照组减低。CCK-8实验发现实验组的MCF-7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低于阴性对照组。Annexin-V实验提示实验组MCF-7凋亡率较阴性对照组降低。转染E-cadherinsiRNA后MCF-7中死亡受体4(deathrecptor4,DR4)蛋白的表达量低于阴性对照组。结论在MCF-7中,E-cadherinsiRNA能通过抑制DR4的表达,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凋亡。

  • 标签: 乳腺癌 E钙粘蛋白 凋亡 远处转移
  • 简介: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esunate,ART)对乳腺MCF-7细胞的增殖、分化功能及细胞形态和结构的影响。方法ART作用乳腺MCF-7细胞后,采用MTT(四唑盐)比色法检测细胞增殖功能,观察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相分布及细胞凋亡率。统计学分析采用重复测量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ART对乳腺细胞MCF-7有抑制作用,随浓度增加和时间延长抑制作用增强(P〈0.05),呈浓度依赖及时间依赖,并可导致细胞形态和结构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6μmol/L和8μmol/LART诱导MCF-7细胞的凋亡率分别为3.15%和8.43%。结论ART可导致MCF-7细胞形态的改变,抑制MCF-7细胞增殖和生长,阻滞MCF-7细胞于S期和G2/M期,并有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

  • 标签: 青蒿琥酯 乳腺肿瘤 细胞周期 凋亡
  • 简介:目的通过克隆柱法提取MCF-7乳腺细胞中的乳腺细胞,并进行鉴定。方法采用单细胞克隆加低密度干细胞培养基筛选获得呈“球样”生长的乳腺细胞,行CD44、CD24免疫荧光细胞化学染色及诱导分化实验。结果CD44+CD24^-/Low细胞的比例为12.1%,且在全克隆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在形成的细胞球中富含CD44+CD24^-/Low细胞,并且在诱导分化时可见明显类管腔样结构形成,并表达CK18及CK14。结论克隆柱法是提取细胞系中癌干细胞的简单有效方法。

  • 标签: 乳腺肿瘤 肿瘤干细胞 克隆柱法
  • 简介:目的:研究软骨多糖对乳腺血管生成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选用MCF-7乳腺细胞系体外培养,应用MTT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HE染色法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免疫荧光检测VEGF、bFGF蛋白表达。软骨多糖浓度为200μg.ml^-1。结果:MTT实验结果表明软骨多糖能够显著抑制人乳腺细胞MCF-7的生长,且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HE染色观察结果表明乳腺细胞MCF-7经软骨多糖作用后,细胞开始出现凋亡现象,如产生空泡、胞膜扩散、胞质外溢、形态变圆、胞核皱缩等,最终导致大量细胞破碎死亡。免疫荧光实验结果表明软骨多糖对乳腺细胞MCF-7的VEGF和bFGF两种血管生长因子的合成与分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抑制呈浓度与时间依赖性。结论:软骨多糖对乳腺细胞MCF-7有直接杀伤作用,并可能通过抑制乳腺细胞VEGF和bFGF的合成分泌而抑制乳腺的血管生成。

  • 标签: 软骨多糖 MCF-7 血管生成 VEGF BFGF
  • 简介:目的:探讨癌细胞内GSH浓度在肿瘤细胞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马来酸二乙酯(DEM)处理人乳腺耐药细胞MCF-7/ADM3小时,以消耗其细胞内还原型谷胱甘肽(GSH),MTT法检测DEM处理前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的变化,并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同步检测其细胞内GSH的消耗程度,分析细胞内GSH浓度的变化与MCF-7/ADM细胞对ADM耐药程度变化间的相关关系.结果:0.1umol/LDEM使细胞内GSH浓度减少37.4%(P<0.01);ADM亦使细胞内GSH含量呈ADM浓度依赖性的下降;DEM与ADM合用时,GSH浓度显著下降,其下降程度大于DEM和ADM单独应用之和.随着细胞内GSH数量的减少,MCF-7/ADM细胞对ADM的敏感性增强、耐药性下降(P<0.01).结论:DEM耗竭细胞内GSH的作用与ADM有协同效应,耗竭细胞内GSH可部分逆转人乳腺MCF-7/ADM细胞对阿霉素的耐药性.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马来酸二乙酯 阿霉素 耐药 MCF-7/ADM细胞 GSH含量
  • 简介:目的:探讨延胡索乙素(Tetrahydropalmatine,Tet)逆转人乳腺细胞MCF-7多药耐药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RB法测定药物对细胞的毒性作用;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分析药物对细胞Pgp、Lrp、Mrp、Gst、TopoⅡ等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Tet在浓度小于2.5μg/ml时对MCF-7无毒性作用,2.5μg/ml的Tet可明显逆转MCF-7/ADM耐药细胞的耐药性.MCF-7/S细胞不表达Pgp,而高表达TopoⅡ;MCF-7/ADM细胞Pgp高表达,但TopoⅡ低表达.Lrp、Mrp、Gst在MCF-7/S及MCF-7/ADM中的表达无明显差异.加入Tet后MCF-7/ADM细胞Pgp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Topo的表达显著升高,其它几种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Tet具有逆转MCF-7细胞MDR的作用,主要通过下调肿瘤细胞内Pgp的表达、上调TopoⅡ的表达而达到逆转耐药的效果.

  • 标签: 延胡索乙素 多药耐药 PGP TopoⅡ
  • 简介:目的:探讨Bcl—xl、p53基因在白毛藤诱导人乳腺MCF-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白毛藤作用于MCF-7细胞48h后,荧光显微镜观察人乳腺细胞MCF-7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Bcl—xl、p5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白毛藤能诱导MCF-7细胞凋亡,并且上调p53和降低Bcl—xl表达。结论:白毛藤抑制人乳腺MCF-7细胞细胞增殖,促进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p53、抑制Bcl—xl表达有关。

  • 标签: 白毛藤 乳腺癌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雷公藤红素对人乳腺细胞MCF-7细胞生长周期的影响及其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雷公藤红素处理MCF-7细胞不同时间,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分析法检测各组MCF-7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药物作用前后对细胞周期的变化,Westernblot检测药物作用前后生存蛋白及p2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法检测结果显示雷公藤红素对MCF-7细胞增殖的抑制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0.05)且存在最大抑制浓度1μmol/L;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随着魟鱼骨素作用时间的延长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P<0.05)而G2/M期细胞比例明显减少(P<0.05)且细胞凋亡率随药物作用时间的延长明显升高(P<0.05);Westernblot检测结果显示随着药物作用时间延长,MCF-7细胞中的生存蛋白表达降低,p21蛋白表达逐渐增高(P<0.05)。结论雷公藤红素抑制MCF-7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停留在G1期,其机制可能与调控此两种蛋白表达有关,雷公藤红素可能成为未来治疗乳腺药物之一。

  • 标签: 乳腺癌 雷公藤红素 MCF-7细胞系 细胞增殖 生存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探讨大黄素对人乳腺耐药细胞的抑制效果。方法给予人乳腺耐药细胞MCF-7/ADM细胞大黄素处理,采用MTT比色法检测对细胞增殖情况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对HER-2/neu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大黄素处理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升高,且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大黄素可降低MCF-7/ADM细胞的HER2/neu蛋白表达。结论大黄素可抑制人乳腺耐药细胞MCF-7/ADM增殖并诱导凋亡,可能与下调HER-2/neu表达有关。

  • 标签: 大黄素 乳腺癌 MCF-7/ADM 耐药
  • 简介:目的:研究血竭素高氯酸盐(DracorhodinPerchlorate,DP)抗乳腺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四甲基噻唑蓝法分析60μmol·L^-1DP作用不同时间后,其对肿瘤细胞的抑制率;细胞形态学分析、细胞核形态学分析和DNA片段化分析确定细胞凋亡的发生;Rhodamine123染色分析细胞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检测细胞凋亡相关特别是线粒体相关蛋白表达。结果:60μmol·L^-1DP时间依赖性地抑制人乳腺MCF-7细胞生长;DP抑制细胞生长通过诱导MCF-7细胞凋亡来实现;DP诱导细胞凋亡时,其活化了线粒体通路蛋白caspase-9,剪切了DNA损伤修复蛋白PARP;进一步研究发现DP诱导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是其降低了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正常膜电位细胞百分比93.11%;DP处理后正常膜电位细胞百分比37.45%);而线粒体上Bcl-2、Bcl—XL表达减少,Bax、Bak增多是DP改变线粒体膜电位的主要原因。结论:DP通过调节线粒体通路来促进细胞凋亡。

  • 标签: 血竭素高氯酸盐 凋亡 线粒体蛋白
  • 简介:目的: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ssueinhibitorofmetalloproteinase-1,TIMP-1)是与乳腺预后不良显著相关的分子。本研究旨在探讨TIMP-1的作用机制是否包括其降低无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方法:对TIMP-1表达质粒进行酶切及序列测定;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含TIMP-1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染到MCF-7细胞中,Westernblot检测TIMP-1蛋白的表达;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照质粒转染克隆与TIMP-1稳定表达克隆凋亡的变化。结果:与转染对照质粒的克隆相比,TIMP-1转染克隆中TIMP-1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无血清培养条件下,对照克隆细胞相对凋亡率为(7.18±1.12)%,TIMP-1表达克隆T10和T13相对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63±0.39)%和(1.07±0.9)%(P〈0.05)。结论:TIMP-1过表达降低无血清所导致的细胞凋亡。

  • 标签: TIMP-1 无血清培养 MCF-7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屈菜碱对乳腺MCF-7细胞凋亡调控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分别以白屈菜碱和二甲基亚砜处理MCF-7细胞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以细胞计数试剂-8(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p65、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应用GraphPad Prism 9统计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tudent’s t检验分析。结果CCK-8显示实验组A450(0.414±0.023)小于对照组A450(1.042±0.1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683,P<0.01);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实验组细胞凋亡率[(20.14±3.25)%]高于对照组[(4.12±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426,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总蛋白实验组p65表达量(1.526±0.251)与对照组(1.624±0.2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1,P>0.05),bcl-2表达量(0.486±0.063)低于对照组(0.785±0.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45,P<0.05),bax表达量(1.235±0.251)高于对照组(0.426±0.0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572,P<0.01);对核蛋白和胞质蛋白进行分别检测,结果提示实验组细胞核内p65表达量(0.565±0.075)低于对照组(0.956±0.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3,P<0.01),而实验组胞质中p65表达量(0.725±0.125)高于于对照组(0.327±0.0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0.492,P<0.05)。结论白屈菜碱通过抑制p65核转位抑制核因子-κB信号促进MCF-7细胞凋亡。

  • 标签: 白屈菜碱 乳腺癌 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三羟异黄酮对人乳腺耐药细胞MCF-7/ADM的作用。方法给予MCF-7/ADM细胞三羟异黄酮处理,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对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对药耐药基因mdr-l表达的影响。结果三羟异黄酮处理后可增加细胞凋亡率并将细胞阻滞在G1期,且抑制效应呈浓度依赖的方式;三羟异黄酮处理可降低mdr-l的蛋白水平,且呈剂量依赖的方式。结论羟异黄酮可诱导人乳腺耐药细胞MCF-7/ADM凋亡及细胞阻滞阻滞,可能与抑制mdr-l表达有关。

  • 标签: 三羟异黄酮 乳腺癌 MCF-7/ADM 耐药
  • 简介:目的了解雌激素受体β1(ERβ1)对雌激素敏感性指状蛋白(Efp)基因的调节作用,为进一步探讨ERβ对Efp基因的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方法应用脂质体法将ERβ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至乳腺MCF-7细胞中,再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细胞中Efp蛋白表达的变化.MTT比色试验观察ERβ1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后MCF-7细胞增殖活性的变化.结果外源性ERβ1真核表达质粒组MCF-7细胞较未转染组MCF-7细胞Efp蛋白表达明显减弱.ERβ1基因转染后的MCF-7细胞的增殖活性降低.结论ERβ1基因的表达可以抑制人乳腺MCF-7细胞中Efp基因的表达,并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能力,可能在乳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MCF-7 雌激素受体β1 雌激素敏感性指状蛋白
  • 简介: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人乳腺耐药MCF-7/ADR多药耐药性逆转的作用机制及对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左右为检测标准;用荧光定量RT-PCR、Westernblot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CF-7/ADR细胞24h后Bcl-2、Bax、Caspase-3、PARP、GSK-3β、p65六种基因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0.6、1.2g/L的苦参碱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PI3K/AKT信号通路下游作用因子Bcl-2基因和p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降低,Caspase-3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变化不显著,而Bax基因、GSK-3β基因及PARP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逐渐增高;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两组降低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苦参碱组更能增加Bax、PARP和GSK-3β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并且能够明显减低p65基因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blot结果显示0.3、0.6、1.2g/L三组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Bcl-2和p65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Bax、PARP和GSK-3β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Caspase-3蛋白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苦参碱组更明显。结论:苦参碱可能是通过作用AKT靶基因启动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中下游相关凋亡因子而发挥逆转乳腺多药耐药的作用。

  • 标签: 苦参碱 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 多药耐药 PI3K/AKT信号通路
  • 简介:目的:以livinmRNA为靶点设计反义硫代脱氧寡核苷酸(PS-ODNs),探讨其体外抗肿瘤效应及其机制.方法:设计以livinmRNA为靶点的反义核酸并作用于MCF-7癌细胞,用MTT、RT-PCR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对其进行评价研究.结果:在设计的一些反义核酸中,YMZ05能够有效地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增加caspase-3的活性,诱导MCF-7细胞凋亡,明显抑制其生长,结论:通过抑制livin基因的表达能够抑制MCF-7癌细胞生长、诱导其凋亡,livin可能会成为抗肿瘤的新靶点.

  • 标签: 反义 磷酰硫代脱氧寡核苷酸 LIVIN MRNA MCF-7细胞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第二个线粒体衍生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激动剂小分子(Smac)类似物LCL161联合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诱导细胞发生坏死性凋亡对人乳腺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MCF-7、MDA-MB-231细胞。噻唑蓝(MTT)法检测2种细胞空白对照组、Z-VAD-FMK组(10 mmol/L)、LCL161(1 μmol/L)组及LCL161+Z-VAD-FMK组存活率,并应用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凋亡亚微结构。Nec-1预处理后,MTT法检测2种细胞空白对照组、Nec-1组(20 mmol/L),LCL161(1 μmol/L)组及LCL161+Nec-1组细胞存活率。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空白对照组、LCL161组、Z-VAD组、Nec-1组、LCL161+Z-VAD组、LCL161+Nec-1组、LCL161+Z-VAD+Nec-1组细胞凋亡率。裸鼠成瘤实验观察空白对照组、LCL161组、LCL161+Z-VAD-FMK组裸鼠活体内MCF-7细胞移植瘤体积和质量。结果(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LCL161+Z-VAD-FMK组的MDA-MB-231和MCF-7细胞的存活率均低于其他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透视电子显微镜观察到LCL161+Z-VAD-FMK组细胞具有凋亡和坏死共同存在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2)Nec-1预处理后,MTT法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及Nec-1组相比较,LCL161组和Nec-1+LCL161组的MDA-MB-231和MCF-7细胞的OD值明显降低,表明其细胞存活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但LCL-161组与Nec-1+LCL161组比较,MDA-MB-231和MCF-7细胞存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3)Annexin V-FITC/PI双染法结果显示,与其他各组相比,LCL161+Z-VAD-FMK组和LCL161组两种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LCL161+Z-VAD-FMK组亦高于LCL16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4)15只裸鼠成功建立MCF-7细胞裸鼠成瘤模型,给药后第20天时LCL161组和LCL161+Z-VAD-FMK组肿瘤体积和质量均低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LCL161组与LCL161+Z-VAD-FMK组的肿瘤体积和质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体外实验验证LCL161+Z-VAD-FMK在乳腺细胞中能通过诱发坏死性凋亡抑制肿瘤增殖,但是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体内作用需要进一步验证。

  • 标签: 乳腺肿瘤 Smac类似物 细胞凋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抑制人凋亡抑制蛋白—2(hIAP-2)在MCF-7乳腺细胞中的表达增强抗肿瘤药物的抑癌作用。方法选择患有MCF-7乳腺患者1例,按照培养方式不同,划分为单纯加药细胞、联合质粒细胞、空白对照组,检测不同浓度药物下处理的细胞凋亡率。结果单纯加药组、联合质粒细胞组、空白对照组不同浓度顺铂、秋水仙素、5-氟尿嘧啶处理下细胞凋亡率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加药组、联合质粒细胞组随着顺铂浓度的上升,凋亡率呈上升趋势,联合质粒细胞组顺铂、5-氟尿嘧啶处理凋亡率高于单纯加药细胞组,联合质粒细胞组秋水仙素凋亡率低于单纯加药细胞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制人凋亡抑制蛋白—2在MCF-7乳腺细胞中的表达能够增强顺铂、5-氟尿嘧啶的抑癌作用。

  • 标签: 乳腺癌 人凋亡抑制蛋白-2 抗肿瘤药物 抑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