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外阴叶状肿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目前国内外报道不足20例,其大多数为良性肿瘤。外阴叶状肿瘤的来源有两种假说,一是起源于外阴异位乳腺组织,即“乳房线”学说;二是来源于肛门-生殖器乳腺样腺体,可分泌雌、孕激素,具有分化成良、恶性肿瘤的潜力。本文报道1例16岁青春期女性原发性外阴叶状肿瘤,单侧发病,肿瘤切面为典型叶状肿瘤外观,行外阴肿物剥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可见肿瘤表面被覆腺上皮和肌上皮,梭形间质细胞丰富,管内生长呈叶状结构;免疫组化法检测显示腺上皮细胞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转录因子GATA结合蛋白3(GATA3)表达阳性,肌上皮细胞中细胞增殖相关核抗原(Ki-67)、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p63表达阳性,符合良性叶状肿瘤的诊断。通过总结本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形态、病理检查等情况,以期对外阴叶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及治疗有进一步的认识。

  • 标签:
  • 作者: 姚鹏飞
  • 学科: 医药卫生 > 诊断学
  • 创建时间:2022-08-17
  • 出处:《今日健康》2020年第1期
  • 机构: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安徽巢湖238000
  • 简介:目的:分析MRI在鉴别诊断乳腺黏液腺癌、叶状肿瘤(≥3cm)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笔者回顾分析我院2019年1月到2020年4月期间实施MRI检查、病灶直径≥3cm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乳腺黏液腺癌(A组)与42例叶状肿瘤(B组)患者相关资料。结果:A组与B组患者在病灶长径、ADC值、形态、分叶、边界、T2WI信号方面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使用不同MRI技术综合可用于鉴别诊断乳腺黏液腺癌、叶状肿瘤(≥3cm),指导不同患者的早期治疗。

  • 标签: MRI;乳腺黏液腺癌;叶状肿瘤;鉴别诊断价值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本文主要目的是探索乳腺超声检查在乳腺肿瘤诊断中的意义,结合近年来国内女性乳腺疾病发病率的升高以及乳腺肿瘤确诊率的提高,医务工作人员迎来了巨大的职业挑战和职业压力。面对一般女性患者的乳腺检查也在日益普及和完善,但是依然有很多女性对乳腺肿瘤的认识还不够全面,预防和诊断意识还有待提高。

  • 标签: 乳腺 超声检查 乳腺肿瘤 诊断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乳腺肿瘤诊断中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次实验跨越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这一时间段,研究人员对50例乳腺肿瘤患者进行研究,所选患者在本次实验中均接受病理检查和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检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所选患者肿瘤良恶性情况、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检查的准确性,并加以比较分析。结果:所选50例乳腺肿瘤患者中恶性肿瘤患者与良性肿瘤患者人数分别为18人及32人,占所选患者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36.00%及64.00%;在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检查中,所选50例患者中肿瘤诊断为良性的人数共计29人,恶性的人数共计15人,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63%及83.33%。结论:在乳腺肿瘤诊断中乳腺超声光散射成像有着不俗的表现,其诊断准确率较高。

  • 标签: 乳腺肿瘤 病理检查 超声光散射成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良性乳腺肿瘤手术应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2021年1月到202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良性乳腺肿瘤患者,选择70例用作本次研究,以患者入院时间顺序分组治疗,每组均有35例患者,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另外行乳腺微创旋切术患者为观察组,对2组患者手术效果展开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病灶切除率,与对照组患者相比之下明显更优,(P<0.05)。结论:对于良性乳腺肿瘤患者的手术,选用乳腺微创旋切术治疗的效果理想,可有效缩短其手术时间,清除患者的病灶,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微创旋切术 良性乳腺肿瘤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中选取32例,将患者的入院时间选定于2017年2月到2022年1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施分组,各1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保乳治疗,试验组接受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治疗,对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量、出血量、美容优良率情况进行观察。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明显较短,引流量、出血量明显较少,美容优良率明显较高,相比较于对照组,P

  • 标签: 乳腺肿瘤整形保乳手术 乳腺癌 常规保乳治疗
  • 简介:摘要乳腺癌是人群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年轻乳腺癌患者的发生率正逐渐上升。随着患者对肿瘤切除术后美容效果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的保乳术已不能满足患者的疾病治疗需求。乳腺癌保乳整形手术已被证实肿瘤学安全性,但目前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因而,为乳腺肿瘤保乳整形技术完善丰富的、可重复性的术式方法,对外科医生和患者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 标签: 乳腺癌 肿瘤整形技术 中央区乳腺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术后疼痛护理中的作用。方法:收集2021-01/2021-12在本科室行手术治疗的乳腺肿瘤患者100例,根据不同的护理措施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干预、体位护理干预和药物镇痛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1、3、7d,干预组疼痛评分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乳腺肿瘤 术后疼痛 护理干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手术在乳腺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2月-2021年9月本院7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取传统开放手术与微创乳腺肿块切除手术治疗,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愈合时间和切口长度方面,观察组比对照组少(P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传统开放手术 微创乳腺肿块切除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乳腺真空旋切系统在乳腺良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一年内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乳腺良恶性肿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共240例,对所有患者均采取乳腺真空旋切系统治疗,分析在疾病治疗后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血肿、感染、病灶残留)、复查结果。结果:术后病理结果检出良性234例,恶性6例,治疗后,1例患者发生血肿并发症,其余患者均为出现并发症;手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月、12月的复查可见,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取乳腺单纯切除术,4例患者用乳腺癌保乳手术,治疗效果均相对良好。结果: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中用乳腺真空旋切系统治疗可明显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减轻对身体可能造成的不良影响,并发症发生率低,恶性肿瘤远期疗效均相对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乳腺真空旋切系统 乳腺肿瘤 良性 恶性
  • 简介:摘要:目的 对乳腺良性肿瘤应用乳腺区段切除术临床疗效进行讨论。方法 回顾本院74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平分成两组,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对比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0.05),疼痛时间和切口愈合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形体满意度和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乳腺区段切除术针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手术指标,提高患者形体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应作为手术方式加以推广。

  • 标签: 乳腺良性肿瘤 乳腺区段切除术 临床指标 形体满意度 并发症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的效果。方法:从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中抽选8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有患者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术治疗,对照组有患者44例,接受开放性手术治疗。结果: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67、3.362、2.789、6.751,P

  • 标签: 超声引导 真空辅助乳腺活检术 乳腺良性肿瘤
  • 简介:摘要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中新增乳腺少见和涎腺型肿瘤,通常是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HER2均为阴性、具有惰性生物学行为的“三阴性”肿瘤。因其总体预后良好,故临床治疗需区别于“高度恶性”的三阴性乳腺癌。本文就此类肿瘤的形态学、分子特征、预后及临床治疗进行介绍,以期提高对其临床病理认识水平,并为临床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2019年11月-2021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35例疑似乳腺恶性肿瘤患者纳入研究,均采取超声诊断,并与病理诊断对比,分析超声诊断价值。结果 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检出率为94.3%,漏诊2例;乳腺恶性肿瘤的超声影像学特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病灶内部低回声、微小钙化灶、后方回声衰减;乳腺恶性肿瘤血流信号分级中,I级25.7%,II级45.7%,III级28.6%。结论 乳腺恶性肿瘤疾病的超声特征明显,可作为与乳腺良性肿瘤相鉴别的依据,提升乳腺肿瘤性质分辨率。

  • 标签: 乳腺恶性肿瘤 超声 声像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护理在乳腺肿瘤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2020年11月-2021年11月为研究实施阶段,该过程也是明确研究对象和开展研究的主要阶段,经过本院诊断后确定为乳腺肿瘤且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样本量,使用计算机序列软件进行样本的编号,并下载随机分配软件,将样本分到两组,其中30例患者给予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视为参照组;另外30例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视为研究组。记录两组的具体情况并进行相关分析和对比。结果:进行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并发症情况比较,研究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这一结果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肿瘤患者接受微创手术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围手术期护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果,对患者并发症的预防还有着积极作用,同时还能够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具有较高的推广性和实用性。

  • 标签: 乳腺肿瘤 微创手术 围手术期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