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乳糜患者有小肠粘膜异常,无麦胶饮食可以改善症状及形态学的异常,但再次进食麦胶食物后可以复发。以前曾被称为非热带性脂痢、麦胶敏感性肠病、特发性脂肪或原发性吸收不良。

  • 标签: 乳糜泻 小肠粘膜 流行病学 脂肪泻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乳糜患者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确诊后,针对病因进行综合替补疗法,一旦疑诊本病,应予无麦胶饮食。

  • 标签: 乳糜泻 治疗
  • 简介:乳糜系指由于摄入小麦、大麦和黑盘中的麸质,引起多种营养物质吸收障碍的一种小肠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诊断依赖于患者的临床症状、血清标志物和小肠活检组织的特征性表现.经去麸质饮食治疗后临床症状可获改善。在过去10年中,随着高敏感性和特异性的血清标志物的出现.人们对乳糜及其患病率的认识发生了改变,其诊断策略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现对这方面的进展作一介绍。

  • 标签: 临床诊断 乳糜泻 慢性炎症性疾病 血清标志物 临床症状 吸收障碍
  • 简介:摘要乳糜是由于遗传易感基因个体摄入含麸质蛋白的谷类及其制品后而诱发的自身免疫性肠道疾病。近年来发现其全球血清患病率约为1%,且呈逐渐增长趋势。但由于临床医师对该疾病认识不足,导致很多患者未能被明确诊断而延误治疗。故本文着重介绍国内外乳糜的诊疗新进展,以提高公众对乳糜的认识,从而推动我国对乳糜的预防和控制。

  • 标签: 乳糜泻 麸质蛋白 诊断 治疗
  • 简介: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新泽西州立大学和西班牙巴斯克地区大学的研究人员鉴定出一种非编码性RNA中的一种常见性基因变异体可能导致在乳糜(celiacdisease)病人体内发生的肠道炎症。这一发现指出携带乳糜风险基因的人们患上乳糜的一种可能性的新风险因子。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 标签: 乳糜 哥伦比亚大学 关联 风险因子 研究人员 州立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乳糜(CD)的临床与内镜特征,为更有效地诊治C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横断面研究。收集2016年3月至2021年12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消化科收治的96例CD患者的临床和内镜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共确诊96例CD患者,男性33例、女性63例,男女比例为1∶1.9,年龄18~81(47±14)岁,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中位病程为2.0 (0.2, 40.0)年。经典型CD患者41例(42.7%),非经典型CD患者55例(57.3%)。经典型CD患者均表现为慢性腹泻,常伴有慢性腹痛(46.3%,19/41)、腹胀(17.1%, 7/41)、贫血(65.9%, 27/41)和慢性疲劳(48.8%, 20/41)。非经典型CD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58.2%, 32/55)、腹胀(32.7%, 18/55),常伴有贫血(40.0%, 22/55)和骨量减少/骨质疏松(38.2%, 21/55)。与非经典型CD相比,经典型CD更容易出现贫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CD患者合并症的发生频率为36.5%(35/96),主要合并症为甲状腺疾病(19.8%,19/96)、结缔组织病(6.2%,6/96)和肾脏疾病(6.2%,6/96)。CD合并疾病在经典型CD与非经典型C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患者有内镜下表现的频率为84.4%(81/96)。十二指肠球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结节样改变(72.9%,70/96),沟槽样改变(10.4%,10/96)和局灶性绒毛萎缩(9.4%,9/96);降部内镜下主要表现为十二指肠皱襞减少、变平或消失(43.8%,42/96),扇贝样改变(38.5%,37/96)和结节样改变(34.4%,33/96)。结论成人CD患者女性居多,31~60岁年龄段发病为主。临床表现以非经典型CD临床表现为主,部分患者常合并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对于有特征性内镜表现的患者应警惕CD的可能。临床医师应加强对CD的认识,减少漏诊。

  • 标签: 乳糜泻 胃镜 成人
  • 简介:患者女,41岁,因腹泻9年入院.患者于9年前因肠系膜上动脉瘤,在当地医院行肠系膜上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搭桥术.术后因腹腔感染先后2次剖腹探查、胰腺坏死灶清除、腹腔脓肿引流术治疗.

  • 标签: 乳糜泻 合并乳糜 泻例
  • 简介:摘要患儿 男,3岁9月龄,以“排稀便10个月、间断抽搐4个月”就诊,经乳糜抗体、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Q基因检测、十二指肠病理活检明确诊断为乳糜,予去麦麸类饮食以及对症营养治疗后好转。随访过程中出现多饮多尿,查血糖明显升高,尿糖、尿酮体阳性,诊断为乳糜合并1型糖尿病,给予对症补充胰岛素治疗。随访6年患儿血糖控制平稳,生长发育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和乳糜(celiac disease,CD)都是在环境因素参与下、遗传易感个体发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与一般人群相比,T1DM儿童青少年CD的患病率明显升高。T1DM合并CD的儿童青少年大多缺乏典型CD症状,容易漏诊或误诊,延误治疗;更易出现低血糖和血糖控制不良,增加慢性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生活质量。T1DM儿童青少年筛查CD势在必行,抗组织型谷氨酰胺转移酶抗体(tissue transglutaminase autoantibody,tTG-Ab)是2岁以上儿童青少年筛查CD的首选指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100%和94%~100%。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结合无麸质饮食(gluten-free diet,GFD)仍然是T1DM合并CD儿童青少年的首选治疗措施之一。

  • 标签: 1型糖尿病 乳糜泻 儿童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易患乳糜人群血清中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IgA抗体(TTGA)、抗脱酰氨基麦胶蛋白IgA、IgG抗体(DGPA、DGPG)的测定,进一步分析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与血清学阳性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我国南方乳糜的防治工作。方法选取2015年广东省成人慢性病与营养监测疾病项目中的易患乳糜人群(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腹泻、贫血、低体重指数、身材矮小、1型糖尿病、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牛皮癣, 布利斯托粪便为第6或第7型)1 273例为本横断面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中乳糜特异性抗体TTGA、DGPA、DGPG水平,比较不同高危人群乳糜血清抗体阳性率情况,另外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特征、生活饮食习惯等一般临床资料,评价以上因素与血清学抗体阳性的相关性。结果中国南方高危人群乳糜血清阳性率为0.94%(95%CI 0.54%~1.64%),其中TTGA阳性率为0.08%(1/1 273),DGPA阳性率为0.47%(6/1 273),DGPG阳性率为0.39%(5/1 273)。各组高危人群血清学阳性率分别为牛皮癣组3.6%(1/28),低体重指数组2.1%(2/95),1型糖尿病组1.9%(1/53),腹泻症状组1.8%(3/169),类风湿关节炎组1.1%(5/463)。研究发现血清抗体阳性组和抗体阴性组在年龄、性别、有无吸烟及饮酒不良嗜好、饮食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在中国南方,乳糜血清学阳性率在高危人群为0.94%。因此,推荐在高危人群中进行乳糜血清学筛查,可以为乳糜的早期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标签: 乳糜泻 抗体 流行病学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人乳糜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因慢性腹泻、腹痛、腹胀等消化道症状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就诊的94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免疫球蛋白A(tTG-IgA)检查,对血清tTG-IgA阳性患者行胃镜和肠镜检查,观察十二指肠和回肠绒毛有无萎缩,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乳糜和非乳糜患者BMI、血红蛋白、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血清tTG-IgA阳性患者30例,确诊乳糜28例。哈萨克族乳糜患者检出率高于维吾尔族和汉族[17.3%(9/52)比3.2%(12/375)、1.4%(6/427)],维吾尔族乳糜患者检出率高于汉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7.65、5.42、5.98,P均<0.05)。28例乳糜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体质量减轻或消瘦(71.4%,20/28)、缺铁性贫血(67.9%,19/28)、持续疲劳乏力(57.1%,16/28)、慢性腹泻(53.6%,15/28)。乳糜患者的血清tTG-IgA水平高于非乳糜患者[(131.97±64.58) CU比(7.58±1.92) CU],而BMI、血红蛋白、血钙和血清白蛋白水平均低于非乳糜患者[分别为(15.4±2.9) kg/m2比(23.8±3.4) kg/m2,(110±28) g/L比(138±12) g/L,(1.70±0.20) mmol/L比(2.52±0.15) mmo/L,(31.5±11.6) g/L比(48.2±7.3) 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73、2.521、2.641、2.734、2.512,P均<0.05)。乳糜患者胃镜下均有十二指肠绒毛萎缩,主要表现为结节样黏膜萎缩,沟槽和裂隙样改变,病理组织学均明确有绒毛萎缩。结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人群乳糜检出率高于汉族人群,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开展乳糜筛查有一定临床意义。

  • 标签: 乳糜泻 慢性腹泻 民族 临床 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乳糜是遗传易感人群摄入含麸质蛋白的谷类及其制品诱发的自身免疫病。近年研究发现,麸质蛋白触发的异常肠道黏膜免疫反应在免疫球蛋白A肾病(IgAN)发病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乳糜与IgAN的相关性和相互作用尚未阐明。本文从麸质蛋白、肠道黏膜免疫两方面对乳糜与IgAN的关系进行综述。

  • 标签: 乳糜泻 免疫球蛋白A肾病 麸质 免疫
  • 简介:在人们的印象中,腹泻的流行多发生在夏季.可是近年在秋季流行的腹泻也不少见.众所周知,腹泻的发生大多是因"病从口入",即因吃了不洁食物所致.各种各样的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都可引起急性腹泻.夏日天气炎热,食物容易腐败变质,加上人们好食凉拌菜、冷饮之类食物,故夏日常常发生细菌性腹泻.病毒性腹泻却偏好秋季,主要由诺沃克病毒和轮状病毒引起.肠腺病毒、冠状病毒、星状病毒等也可引起腹泻,但较少见.

  • 标签: 腹泻 夏季 秋季 流行病学 细菌性腹泻 病毒性腹泻
  • 简介:患者女性,51岁。2008年3月在我科接受全身麻醉下左颈部肿物摘除术。术中病理检查证实为左颈部乳头状腺癌淋巴结转移,后行左颈部淋巴结清扫术和甲状腺结节探查术,病理检查未见癌组织。术中分离颈内静脉下段时,可见少量清亮透明液体,但未发现明确漏出点,未予特殊处理。第2天,患者出现轻度呼吸困难,左胸壁肿胀,术区可见少量乳白色液体漏出(见附2页图①)。纤维喉镜检查:左下咽部膨隆,会厌向右侧隆起、肿胀,呈乳白色塑料皮样外观,咽喉部黏膜光滑。喉部及肺部CT扫描:喉旁、颌下、左颈部及左前胸壁弥漫性肿胀,伴左颈部软组织积液,

  • 标签: 颈部淋巴结清扫术 乳糜胸 乳糜漏 颈清扫 纤维喉镜检查 术后
  • 简介:鄂州市中医院的胡建华等介绍了儿灵糖浆的制备并观察了其临床疗效。本病种为小儿痢。在治疗时用儿灵糖浆,其药物组成如下:苏叶180g,葛根180g,黄连30g,黄芩120g,夏枯草120g,半夏120g,石榴皮120g。制备方法如下:取饮片,加6~8倍量水,浸泡l小时,水煎2次,每次2小时,合并两次滤液,静置24小时,取上清液过滤,减压浓缩至800m1,另取蔗糖600g及苯甲酸钠适量加热至沸,与浓缩液混匀,定量至1000ml,滔装,灭菌30分钟即得。具体用法如下:1岁以下,每次10m1;1—3岁,每次15m1;均日3次口服。其治疗结果如下:本组100例,其中急性54例,痊愈44例,好转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2.58%;慢性46例,痊愈32例,好转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29%。据此认为,儿灵糖浆清热解毒,燥湿止泻,调和肠胃,用其治疗小儿痢疗效满意。

  • 标签: 儿泻灵糖浆 小儿 泻痢 临床疗效 中医药疗法
  • 简介:摘要评估血清抗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国内人群抗 tTG 抗体滴度诊断乳糜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1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76例抗tTG抗体阳性同时行十二指肠活检的成年乳糜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统计分析血清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损伤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预测抗 tTG 抗体滴度诊断乳糜及绒毛萎缩的最佳临界值。在76 例患者中,10例被认为是潜在乳糜,66例有十二指肠组织病理学改变的患者中,4例为Marsh Ⅰ级,6例为Marsh Ⅱ级,56例为Marsh Ⅲa-c级。统计分析显示,成人乳糜的抗tTG抗体滴度与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病理学损伤的严重程度有关。抗tTG抗体滴度≥5倍正常值上限(ULN)时,诊断乳糜的敏感度为83.9%、特异度为92.9%;抗tTG抗体滴度≥8倍ULN时,诊断绒毛萎缩的敏感度为67.9%、特异度为90.0%。超过10倍ULN的抗tTG抗体滴度对诊断成年人乳糜具有很强的预测价值。该临界值可与临床判断相结合来诊断乳糜,这可能有助于避免侵入性内窥镜检查。

  • 标签: 乳糜泻 血清学 抗体 病理学
  • 简介:很多老年人如果胃火旺,就会出现腹胀、口臭、牙龈肿痛、胃口不好等症状,擦背则有很好的火疗效。人体背部有主阳气的督脉,对其进行刺激可起到活血通络、养心安神的作用。擦背还能对神经衰弱、失眠、便秘起到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 标签: 神经衰弱 治疗作用 老年人 胃口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乳糜胸是手术及淋巴系统疾病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X线引导下的介入治疗作为治疗乳糜胸的一种新兴手段,其疗效不亚于传统手术治疗。本文在论述乳糜胸病因和诊断的基础上,针对乳糜胸在X线引导下的介入治疗应用进展作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进一步参考依据。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