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乳牙病的危险因素及其防治措施。方法在本地区的幼儿园中随机选取5所幼儿园,对园中的600名儿童进行观察,对所有孩子的龋齿情况进行诊断分析,然后对孩子的基本情况以及家长对龋齿认识的程度以及正确的行为习惯进行对比,对各项影响因素分别进行分析,随后在600名小孩中随机选取100名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对比实验,每组50名小孩,对实验组进行干预护理,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本次参与调查的600个小孩中,有254个小孩有龋齿,概率为42.33%,经过干预,实验组新发概率为20%,明显比对照组的34.00%要小;充填率为60.00%,远远大于对照组的30.00%;含氟化泡沫为98.00%,也要大于对照组的84.00%。窝沟封闭为18.00%,与对照组的12.00%相差较大。讨论经过干预以后,实验组听从医嘱从而形成正确的行为概率,乳牙病的治疗效果较好,填充率较高,发病率更低,可以在该病的预防上对此种措施进行推广。

  • 标签: 乳牙龋病 危险因素 防治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口腔卫生习惯与儿童乳牙发病的相关性进行探究,分析导致牙发病因素。方法将98例儿童作为此次研究的对象,对所有儿童的生活习惯进行数据收集,分析导致儿童乳牙发病的相关因素。结果刷牙率低,经常吃零食糖果是导致乳牙发病的关键性因素,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控制零食的摄入量可以有效防止乳牙发病。结论规范儿童的饮食和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可以降低乳牙发病率。

  • 标签: 口腔卫生 儿童乳牙龋发病 相关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创伤性技术应用于儿童乳牙病修复过程中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组均接受非创伤性技术修复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修复治疗,随访1年后记录两组乳牙病患儿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修复有效率(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00%),研究组修复无效率(6.00%)则显著低于对照组(24.00%)(P<0.05)。结论对乳牙病患儿给予非创伤性技术修复可获得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有利于保障患儿生活质量及身心健康。

  • 标签: 乳牙龋病 非创伤性技术 临床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 探讨病高校护理的重要性。方法 : 探讨病的病因、临床特征、治疗原则及治疗方法。结果 : 在病的治疗过程中采用切实可行有效的临床护理,经治的所有患者均获得了满意临床疗效。结论 : 病治疗术前完善的准备工作和心理护理,术中与口腔医生良好娴熟地配合,术后详细的健康教育是太高病临床疗效的关键。

  • 标签: 龋病 牙体缺损 疼痛
  • 简介:摘要:病及牙髓病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四联因素是病的原因,不同程度损害的病其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应根据不同损害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做好病的三级预防和及时治疗,可降低牙髓病的发病率。

  • 标签: 龋病 牙髓病 治疗 预防
  • 简介:摘要非性裂牙的形成可能与患者牙齿解剖结构、年龄大小以及牙齿使用情况、受力情况等等有关系。患者自己叙述不在可以定位或者是不可以定位的病变牙齿明显的不适症状,通过检查可以发现牙齿没有性破裂,牙齿周围没有牙龈缺失,牙合面可见与发育沟重叠并越过一侧或二侧边缘峪的大小不一的裂纹或者是裂缝。如果患者病变累及牙髓,则全部需要进行根管治疗,并且所有非性裂牙应该进行全冠修复,避免牙齿破裂。早期诊断非性裂牙,积极采取钢丝结扎、根管治疗以及铸造金属冠或金属烤瓷全冠进行保护修复等治疗措施,可以延长患者病变牙齿使用寿命和促进其功能恢复。

  • 标签: 非龋性裂牙临床治疗 口腔 非龋性破裂
  • 简介:目的通过对包头市3~5岁学龄前儿童病流行现状分析,探讨患情况、蚀程度与病活跃性的关系。方法于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选取包头市5所幼儿园中的379名儿童(男196名、女183名)进行口腔卫生检查,计算患率、补牙数(dft)、蚀严重指数(CSI),并应用活跃性试验检测活跃度(CAT)。结果包头市3—5岁儿童患率、乳牙补牙数(dfI)和蚀严重指数(CSI)分别为56.20%、3.82和10.11;男女之间的患率、dft、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间患率、dft、C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CAT在0-1度、2-3度间dft和CS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T各度与dft、CSI呈正相关关系(r=0.394和0.363,均P〈0.05)。结论活跃性试验能够有效准确地反映蚀程度,对筛选高危惠风险儿童具有重要临床意义;针对包头市学龄前儿童患情况,应制定合理的预防诊疗措施,因地制宜为儿童口腔健康奠定坚实基础。

  • 标签: 龋病 学龄前儿童 龋活跃性
  • 简介:摘要病,俗称为“虫牙”,是一种进行性破坏性疾病,影响因素较多,发生于牙釉质、牙本质或牙髓处。病是发生在牙齿硬组织的细菌感染性疾病,随着病程进展,病可由牙体硬组织缺损发展到伤及牙髓组织,并进而引起牙髓病、根尖周病、颌骨炎症等一系列并发症。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病临床治疗难度因素及处理,以期能为以后的实际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 标签: 龋病 临床治疗 因素 处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深治疗时,保留近髓部分腐质延期充填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4912例深患者,对其进行充填治疗。对2456例深患牙进行延期充填作为治疗组,选2456例患牙作常规治疗为对照组,随访6个月~2年。结果治疗组2年的成功率为98.44%,1年的成功率99.42%,半年的成功率99.67%。对照组2年的成功率为96.78%,1年的成功率98.50%,半年的成功率99.02%。结论暂时保留深近髓部分腐质的充填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深保活髓治疗的成功率。

  • 标签: 深龋 保活髓 近髓腐质
  • 简介:摘要目的将微创技术应用在儿童龋齿治疗中,评估其去腐效果,从而提高儿童患者龋齿治疗的安全性及舒适度。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在上海市闵行区卫计委支持下的口腔干预性措施(涂氟保护漆)达到降低低龄儿童牙齿病发病率的目的。方法在闵行区公立幼儿园和民办幼儿园中各自随机挑选5所幼儿园小班儿童作为实验组467人和对照组455人,在统一进行龋齿普查普治的基础上,实验组儿童加以一年两次牙齿涂氟保护漆防龋的一级预防措施,对照组不做任何干预措施,1年后对比两个组儿童的均,患率。结果实验组低龄儿童均、患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结论氟保护漆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低龄儿童龋齿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氟保护漆 患龋率 龋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牙龋齿采取不同充填材料充填的疗效。方法选取72例乳牙龋齿患者,均为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患儿,共患有龋齿120颗,根据洞型冲填材料不同将120颗龋齿分为四组,即A组、B组、C组、D组,C组、D组均为Ⅱ类洞,A、B组均为Ⅰ类洞,各组患牙均有30颗,其中B组、D组充填复合树脂,归为光固化组,A组、C组充填玻璃离子,归为玻璃离子组,观察治疗疗效及操作时间。结果2年复查,A组、B组的充填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D组充填成功率较C组显著要高(P<0.05);在Ⅱ类洞型充填上,玻璃离子组患儿充填失败率显著高于光固化组(P<0.05);光固化组操作时间明显高于玻璃离子组(P<0.05)。结论对于乳磨牙I类洞,可采取操作时间较短的玻璃离子充填,而对于乳磨牙Ⅱ类洞型,应选择强度较高的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

  • 标签: 玻璃离子 乳牙龋齿 光固化材料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拒诊儿童病治疗过程中护理方法及疗效,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科学的护理方向。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2月到4月期间,我院儿童口腔科就诊患儿120例,总结其临床护理资料。结果120例患儿较为配合,顺利完成操作,达到满意疗效,患儿家属满意度100%。结论对儿童在术前、术中、术后使用恰当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保证治疗安全有序的进行。

  • 标签: 拒诊儿童 龋病治疗 护理体会
  • 简介:目的探讨牙体硬组织非性疾病患者的护理。方法选择2014年4月-2016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牙体硬组织非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成观察组(50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优质人性化护理。观察患者治疗用药后的疼痛情况与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42例,有效7例,无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对照组患者显效36例,有效5例,无效9例,治疗总有效率为82.00%。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牙体硬组织非性疾病治疗时,采用优质人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更为理想,患者的需求能得到更好地满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牙体硬组织 非龋性疾病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广州市学龄儿童人体质量指数(BMI)和口腔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横断面研究7~12岁小学生,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按照《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实施方案》,于2014年9月至2014年12月开展了学生体质与健康状况调研工作。按方案进行口腔检查,分别记录乳牙和恒牙的龋失补牙数(dmft/DMFT);同时测量其身高和体重,计算BMI。根据受检儿童的性别、年龄和BMI,分别计算患率和均。根据《中国6~19岁儿童青少年BMI筛查消瘦界值范围》评价消瘦,《中国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筛查体重指数(BMI)分类标准》评价超重和肥胖,将受检儿童分为4组: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分析BMI与病相关性。提取7、9、12岁的城乡汉族学生口腔数据及BMI数据为研究。结果7、9、12岁儿童总数2903人,乳牙率为32.3%(937/2903),恒牙患率为3.7%(108/2903)。乳牙均为1.27,恒牙均为0.09。消瘦组、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及肥胖组其检出率分别为10.8%(313/2903)、72.9%(2116/2903)、9.2%(267/2903)、7.2%(209/2903)。消瘦组儿童与正常体重对照组相比,乳牙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43,P=0.000)。消瘦与乳牙之间,存在相关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消瘦与乳牙的发生有相关性,改善儿童的营养状况有助于降低乳牙程度。儿童超重/肥胖与病之间未见关联。

  • 标签: 龋齿 人体质量指数 儿童 横断面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治疗儿童龋齿临床疗效。方法:选择 2016年 3月 -2017年 3月我院收治的龋齿患儿 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信封法将其分为实验组( n=40)和对照组( 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手术治疗时间、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手术治疗时间、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儿童龋齿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伢碘微创凝胶去技术,临床疗效显著,对减少手术治疗时间、口腔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程度、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伢碘微创凝胶去龋技术 儿童龋齿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纵向了解本地区婴幼儿患发病情况。调查研究婴幼儿口腔健康早期干预对婴幼儿患率的影响。方法自2014年起,对在我院儿保科接种疫苗的本地6个月左右的符合研究条件的婴幼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通过对干预组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健康宣教等早期干预,追踪2年并记录。口腔检查由口腔科医生按照WHO标准进行。同时通过问卷调查,与干预前后结果进行比较,评价早期口腔健康干预对社区婴幼儿患率的影响。结果在研究初期对两组婴幼儿家长进行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的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为76.10(382/502),干预组为76.93%(387/503),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2.465,P=0.103>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婴幼儿家长的婴幼儿口腔健康知识的知晓率为71.71%(361/502),干预组则上升为86.08%(433/503),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x2=5.381,P=0.021<0.05)。在研究初期两组婴幼儿的患率、均数均为0,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建档护理干预后,对照组婴幼儿的患率为43.03%(216/502),均为0.98,干预组婴幼儿的患率为30.02%(151/503),均为0.62,可以看出干预组婴幼儿的患率、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患率x2=5.024,P=0.025<0.05;均x2=4.913,P=0.029<0.05)。结论干预组婴幼儿的患率以及均的显著下降,有力证明了对婴幼儿口腔健康进行早期干预护理对其口腔健康的重要意义。在此项目研究过程中还及时发现和终止了婴幼儿早期口腔不良行为习惯,有效避免或减轻相关颌面部发育畸形的程度。

  • 标签: 口腔健康 龋病 龋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伢典微创凝胶去技术治疗儿童龋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4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92例罹患中或深患儿的临床资料,将应用常规牙钻磨牙技术治疗的46例患儿作为对照组,将应用伢典微创凝胶去技术治疗的46例患儿作为治疗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及继发龋齿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93.48%高于对照组的73.91%(P<0.05);治疗组牙齿功能恢复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组继发龋齿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采取伢典微创凝胶去技术治疗儿童龋齿,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牙钻磨牙技术治疗,可促进患儿牙齿功能恢复,并降低其继发龋齿发生率。

  • 标签: 伢典微创凝胶去龋 龋齿 牙齿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乳牙根尖牙周病治疗中,注射型根管充填剂充填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乳牙根尖牙周病患儿7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成品根充剂,观察组采取注射型根管充填剂治疗,对两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成功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均为94.44%;对照组治疗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成功率分别为86.11%,80.56%,75.00%,(P<0.05)。结论在乳牙根尖牙周病治疗中,采用注射型根管充填剂充填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成功率,故值得推广。

  • 标签: 乳牙根尖牙周病 注射型根管充填剂 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