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内障的超声乳化术临床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自2016年以来,180例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进行治疗的白内障患者临床护理措施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通过有效治疗及术前术后护理,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成功177例,视力明显提高。结论有效的术前术后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有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对皮质性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医院眼科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240只眼)皮质性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皮质性白内障的不同分型,将60例(120只眼)未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未成熟组,60例(120只眼)成熟型皮质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白内障成熟组,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结果白内障成熟组术后发生角膜水肿者10例(10只眼,8.33%),虹膜炎者8例(8只眼,6.67%),后囊膜破裂者4例(4只眼,3.33%),并发症发生率为18.33%,白内障成熟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于白内障未成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8,P<0.05)。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皮质性白内障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视力,但手术难度大,且操作时间长,在临床工作中应予以重视,积极防治手术并发症。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皮质性白内障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应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方式来对闭角型青光眼进行合理的治疗;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2015年5月对闭角型青光眼的病人接受治疗56例,都是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方式进行治疗的。结果随后用8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观察。中央前房的深度从治疗前的(1.3±0.8)mm,通过治愈以后增长到(4.2±1.4)mm。手术以后的49例病人视力情况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结论通过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的方式能够对闭角型青光眼产生一定的疗效,因此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高龄患者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治疗中采用超声乳化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治并确诊的164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高龄患者作为观察和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行超声乳化除术,观察并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对超声乳化除术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本组164患者手术过程中未发生视网膜出血以及前房出血等并发症。其中46例患者在术后出现轻微葡萄膜炎症状,21例患者前房中出现不同程度的纤维素性渗漏,13例患者术后人工晶体表层形成渗出膜,通过使用散瞳药物以及皮质类固醇激素后,以上症状在3周内消退。患者术中均未发生视网膜脱落、角膜失代偿以及驱逐性的脉络膜出血等相关术后并发症。结论利用超声乳化除术治疗高龄患者的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良好的疗效,同时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因此适合作为临床治疗该病症的优选方案。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青光眼 高龄患者 合并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超声乳化除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1年至2014年收治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25例(36只眼)患者给予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以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术后对患者进行3~12个月的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的眼压较术前的降低、中央前房深度术后比术前提高,以上术前术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眼虹膜膨隆消失,术后33只患眼视力矫正后有明显的提高。结论超声乳化除术可以有效治疗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吸除术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老年白内障患者41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患23例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对照组18例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各个时段的眼压低于对照组,术后1周的视力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和三个月的视力情况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治疗老年白内障,效果较为理想,患者术后眼压升高慢,视力恢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术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白内障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9月期间在我院收治的7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均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视力、眼压、前房深度及房角宽度变化情况,观察术后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70例患者治疗后最佳矫正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后3个月平均眼压为(15.2±3.4)mmHg,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平均前房深度为(3.01±0.45)mm,明显高于治疗前;房角较治疗前明显增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3例患者发生轻度角膜水肿,1例患者前房有纤维素渗出。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疗效肯定,可有效改善患者视力,降低眼压,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闭角型青光眼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视力 眼压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行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后前房炎症反应。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期间,本院共收治了40例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将其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收治的40例相关性白内障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在术前、术后采用裂隙灯显微镜对所有患者房水闪辉值、炎症细胞计数进行检测。结果对照组患者术前、术后房水闪辉值、炎症细胞计数差异较小,不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术后房水闪辉值、炎症细胞计数均要高于术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会加重患者前房炎症反应,因此医护人员在术后必须要加强炎症控制力度。

  • 标签: 葡萄膜炎并发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前房炎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观察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行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治疗的67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眼压低于术前,中央前房深度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时,超声乳化白内障除术具有良好治疗效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眼压,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闭角型青光眼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5年6月~2015年12月实施治疗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中随机选取80例(90眼),均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治疗前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患者的最佳校正视力以及眼压控制均有显著提升,和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实施超声乳化白内障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患者视力及眼压,值得推广。

  • 标签: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人工晶体植入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以10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究患者在接受超声乳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其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对其视网膜微结构恢复的影响。方法本研究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期间在我院接受超声乳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进行治疗的100例单纯性老年性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给予患者治疗药物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术后点眼药物,试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对比两组患者的黄斑中心凹IS/OS层厚度的变化以及IS/OS层完整性以及连续性的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在术后1d以及7d时的黄斑中心凹IS/OS层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术后15d以及1个月时其厚度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变厚,P<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且试验组患者的IS/OS层完整性以及连续性在术后1d、7d、15d以及1个月时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05,差异有统计学价值。结论在超声乳化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后给予患者复方血栓通胶囊进行治疗有利于患者视网膜结构的恢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 标签: 复方血栓通胶囊 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 视网膜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