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明末清初,四川接连遭遇几次人口重创.经清康乾年间大规模移民,城址未迁,城名未变,在废墟上重建新城,名都遂逐渐恢复生机.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大移民,给四川的戏曲文化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賡续了蜀地的戏曲文脉.因移民而来的各地方戏曲剧,在巴蜀文化的熏染下,共同形成了剧种风格独特鲜明的川剧.川剧是移民文化的产物,是外来移民文化与本土文化融合后创造出的具有昆、高、胡、弹、灯五腔的新戏曲.

  • 标签: 湖广填川 会馆文化 声腔 川剧
  • 简介:从少年疏放、青年才俊到壮而悔之,“明末四公子”之一的侯方域历尽易代风云中的起伏跌宕。他兼具政治豪情和才子之风流倜傥,深得明末清初的江南士风和艺术文化的熏染,从明末清初的社会风气谈起,透过一个侧面来解读侯方域与明清之际的江南文化

  • 标签: 雪苑之风 秦淮流韵 故国哀辞
  • 简介:汉魏之际土族文化性格的双重裂变王晓毅汉魏之际是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思想性格发生重要变化的历史时期。汉代经学文化熏陶下形成的礼乐文化型的士大夫,经过这个时期,一变为礼玄双修的魏晋玄学名士。也可以说,是道家人性自然思想逐渐渗入知识分子的生命本体之中,引起了传...

  • 标签: 汉魏之际 土族文化 《三国志》 夏侯玄 人性自然 《后汉书》
  • 简介:随着春秋末期社会的剧烈变动,原有的贵族政治垄断被打破,一部分官职开始向平民阶层开放.在这个过程中,平民一方面通过服习《诗》、《书》等古典文本,掌握贵族阶层的言说方式,从而融入到上层的政治圈中;而另一方面,平民阶层自身固有的功利思想也开始向政治领域传播,逐渐取代了春秋时期具有审美意义的礼乐政治,战国时期功利主义的政治风气也由此形成.

  • 标签: 春秋战国 平民阶层 古典文本 功利主义 政治特征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8-07
  • 简介:江南的都市化文化的突破士人分化传播媒介,明清之际江南的都市化、文化的,正是晚明社会文化通俗化的生动体现

  • 标签: 之际小说 化文化 小说经典
  • 作者: 佚名
  • 学科: 文学
  • 创建时间:2019-09-06
  • 简介:所遗留下来的文化空间——明清之际小说,刻书印刷业最为发达,经典再生产——以明清之际小说的

  • 标签: 之际小说 化文化 小说经典
  • 简介:明清之际,是诸种矛盾交织、机遇与困苦并存的时代。一方面统治阶级极端腐朽,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危机四伏,给人们带来深重苦难;另一方面,江南等局部繁华地区在商品经济、市场空前发展和劳动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削弱的背景下,开始出现微弱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

  • 标签: 明清之际 西学传播 文化心态 徐光启 《几何原本》 《九章算术》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3-24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28
  • 简介:代表晚明启蒙思想最高成就的《明夷待访录》和《潜书》都完成在清初,  所以晚明社会虽然活跃着政治伦理启蒙思潮,新兴的社会力量是西方启蒙思想坚实的社会基础

  • 标签: 之际文化 文化近代化 萌动夭折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13
  • 简介:参照西方思想启蒙的模式研究中国文化思潮,  中国文化的近代化与中国社会的转型是互为表里,在程朱理学中天理与人欲是不能两立的

  • 标签: 之际文化 文化近代化 萌动夭折
  • 简介:迷迷糊糊中,刘老幺感觉自己走进了一条完全陌生的路,这条路昏暗阴森,凄风惨惨,辨不清方向。他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生死大搏斗,心身俱疲。他好想找个地方躺下来休

  • 标签:
  • 简介:从“留学生文学”中读到过一则小故事:在日本,一个日本青年和一个中国青年给同一家餐馆打工,这餐馆的规矩是盘子必须清洗六遍,两个青年照章干了一时,中国青年对六遍的辛苦十分不耐,暗暗减少了一遍,再干一时,他又减少了一遍。最后,他索性只洗三遍完事,很得意自己的聪明。和他并排干活的日本青年却还是六遍六遍地一丝不苟,忙得满头大汗。中国青年对他说,盘子洗三遍已够干净,和洗六遍根本看不出区别,你何必这么拘泥?日本学生答,我不需要知道三遍和六遍有什么区别,既然规定六遍,必定有六遍的道理。再说老板付我的是让洗六遍的工钱,我怎么可以私自少干活

  • 标签: 海瑞 日本青年 中国青年 陈白露 阿巴贡 葛朗台
  • 简介:经过一段时间的忙碌,《古典文学知识》终于完成了改版。我们怀着忐忑的心情,把这本小小的杂志奉献给大家。我们真诚地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它能得到大家一如既往的厚爱。《古典文学知识》创刊于1986年,其宗旨是通俗、系统地介绍中国古典文学基础知识,培养读者学习古典文学的兴趣.提高读者鉴赏古典文学的水平。这一点,我们始终未变。

  • 标签: 改版 古典文学知识 中国古典文学 读者学习 基础知识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9-03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04
  • 简介:周公说,王国维说周的立子立嫡是任天而非任人,由于召公基于其身份、地位和实力而对周公的继位称王

  • 标签: 中国文化 之际中国 天下殷周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6-11
  • 简介:政治大统一是中国历史的第一前提。秦始皇统一天下,创造了人民生存发展的平台,但是,他在治国价值理念上却选择了法家思想,导致了剧烈的文化冲突。汉初选择黄老思想,提倡清静无为,促使社会度过了大乱之后百废待兴的短暂的特殊时期。当这个大一统的国家过渡到正常状态时,必然要寻找新的立国之魂,确立远大的治国指导思想,汉武帝担当了这个历史转型的艰巨任务。董仲舒的天人三策主张“大一统”和“尊六经”,与汉武帝达成高度共鸣。确立儒家经学为国家的最高意识形态。汉武帝“置五经博士”对经学走上中国政治舞台开了先例。汉武帝的政策核心是“举贤良、明教化”和“尊儒”,但是他也“尚法”,所以,汉武帝时期的政治还算不上是“王道”政治.而被定位为“霸王道杂之”,但历史已经向前推进了一大步。纵观秦汉之际,“秦皇”解决了“以武定天下”的问题.而“汉武”则解决了“以文致太平”的问题,后来中国历代的朝野都基本认同这个“文治武功”“文韬武略”的大逻辑,成为高度的共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制礼作乐 封邦建国 黄老政治 罢黜百家
  • 简介:本文讨论明清之际与师弟子一伦有关的文化现象,而以有明一代的有关士风作为背景,尝试将明代士人的重师、重师门,置于该朝代的政治、文化环境中,并分析上述现象在明清易代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本文以士大夫的有关言论作为主要的分析材料——关于"师"之一名,关于师道,关于师门,关于讲学,关于官学与私学,等等;其中与"座主/门生"有关的言论,被认为尤有分析的价值。本文略涉官学与私学的比较,而着重于私学的优长所在。师弟子是士大夫生活世界中的重要关系之一。本文的写作目的也在由此一端,呈现明清之际历史生活与士大夫伦理经验的丰富性与复杂性。

  • 标签: 明清之际 官学 私学 师道 师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