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心静脉因其操作简单、方便、危险性低而应用广泛,是目前建立血液净化系统临时血管通路的主要手段之一,已广泛应用于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内瘘成熟前、各种类型中毒抢救等血液透析治疗。目前常用的深静脉部位包括颈内静脉、股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但是由于锁骨下静脉导致的静脉狭窄率高,影响该侧上肢内瘘的建立。

  • 标签: 颈内静脉置管 血液透析 临床分析 锁骨下静脉置管 中心静脉置管 临时血管通路
  • 简介:摘要在血液透析患者的临时性导管护理中采取严格规范护理,并关注新的进展,调整护理方案。护理的要点包括重视手卫生、戴手套、消毒剂的规范使用、敷料更换、正确的上机和下机操作、浓肝素封

  • 标签: 透析 深静脉置管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分析颈内静脉以及股静脉临时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临时后血液透析患者100例进行分组治疗,股静脉组55例,颈内静脉组45例.结果:颈内静脉组患者的导管留置时间、导管使用次数、透析血流量以及Kt/v值均显著大于股静脉组;并发症发生比例均显著低于股静脉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进行血液透析过程中,颈内静脉是更为理想的临时血管通路,留置时间更长,导管使用次数更多,透析血流量更大,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颈内静脉 股静脉 临时置管 血液透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儿临时右侧颈内静脉管管路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0例儿童床旁持续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的护理进行总结。在前、中、后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上给予精心的护理,对患儿家属管护理进行健康教育,有效保证透析过程中管路的通畅及血流量。结果8例右侧颈内静脉,12例股静脉。20例患儿中有1例颈内静脉出现导管堵塞,4例股静脉发生导管堵塞,经及时处理后,导管能正常使用。结论临时深静脉通路安全可靠,并发症少,尤其是儿童静脉管护理非常重要。只要重视导管的护理及对家属进行导管护理健康教育,可避免感染和栓塞及导管滑脱等并发症。为了减轻患儿痛苦和降低医疗费用,对年龄小、血管条件差、没有条件做动静脉内瘘或动静脉内瘘不成熟血液透析患儿,不失为一种理想的血管通路。

  • 标签: 床旁持续血液净化 临时静脉置管 家属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床旁持续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于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收录20例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的患儿。采用奇偶法分为对照组(n=10)、观察组(n=10)。对照组包含男患儿、女患儿各5例,年龄于2-11岁之间,平均6.15±1.22岁,予以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包含男患儿、女患儿分别有6例、4例,年龄于3-12岁之间,平均6.34±1.41岁,实施强化护理管理,分组探究干预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管理质量评分更高,结果比较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满意度评分较高,结果比较P<0.05。结论:针对持续血液净化临时深静脉进行治疗的患儿,强化护理管理措施,优化只管前后的护理流程,能够有效降低发生栓塞、感染、导管堵塞等不良事件,帮助患儿极大的减轻痛苦,提升护理质量。

  • 标签: 儿童 床旁 持续血液净化 临时深静脉置管 护理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中心静脉血液透析患者透析治疗中开展预见性护理减少导管感染风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聊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中心静脉血液透析患者50例,其中25例接受常规护理患者纳入常规组,25例接受预见性护理患者纳入试验组,对比两组患者感染发生率、生存质量评分及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中心静脉相关感染发生率为4.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0.0%(P<0.05)。试验组生理状况、环境状况、社会功能、心理状况评分均显出高于常规组(P<0.05)。试验组健康指导、治疗效果、护理技术、服务态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中心静脉患者血液透析治疗中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感染风险,改善生存质量。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血液透析 中心静脉置管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难经改良方法、固定方法后置成功率和留置胃后固定的成功率。方法对70例需要置入胃和留置胃鼻饲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与对照组35例。观察组使用压舌板辅助置入胃,用棉纱绳固定胃,对照组使用传统的方法置入及固定胃,对比分析两组胃的成功率及留置胃后固定成功率等,并作统计学处理。结果对照组一次成功率为65.7﹪,胃固定成功率为60﹪,观察组一次成功率为94.3﹪,胃固定成功率为96﹪,统计学分析P<0.05,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压舌板辅助置入一次成功率优于传统的方法,棉纱绳固定留置胃固定的成功率优于传统的固定方法。

  • 标签: 难置胃管 压舌板 棉纱绳 置管与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外周中心静脉(PICC)和中心静脉(CVC)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检索Pubmed、CNKI、维普和万方数据库,鉴定为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处理,计算两组相关研究指标的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CI)。结果共纳入24个随机对照试验(RCT),总样本量2900例次。PICC组在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气胸发生率、血肿发生率等共8项指标方面优于CVC组;在脉管炎发生率、血栓发生率方面CVC组则较优。结论临床应用中PICC较CVC有明显优势。

  • 标签: 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中心静脉置管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与研究PICC前系统评估对效果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2017年3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行PICC患者,并通过电脑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最基础的常规评估,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评估,并观察与比较两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研究对象经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后,观察组患者的PICC方法、穿刺一次成功率、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非计划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行PICC患者实施系统评估可以提高患者的穿刺成功率及导管末端位置合适率、降低非计划拔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同时也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PICC置管 系统评估 置管效果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临时中心静脉感染的相关因素与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行临时中心静脉120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感染率、感染因素与护理对策。结果透析患者感染率为8.33%;革兰阴性菌55.10%,革兰阳性菌38.78%;抗菌药物反复使用、皮肤感染、年龄>60岁、时间>7d、糖尿病肾病是主要感染因素,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感染,是多种感染因素共同作用结果,医院应加强透析后危险因素的针对性护理干预,继而降低感染率。

  • 标签: 血液透析 感染因素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种类中心静脉(长期、临时)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疗效。方法:2020年02月~2021年10月,选择于本院血透室进行透析治疗的血透患者。分为临时透析导管(临时组,n=43例)及长期透析导管(长期组,n=8例)。在维持性血液透析第6个月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临时组及长期组在血管通路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长期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临时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方法及护理体会。2010年10月至2012年5月我科对46例癌症患者使用PICC,避免了患者因长期输液或输注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带来的血管损害,减轻了因反复静脉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保证了治疗顺利进行,经精心护理,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 标签: PICC 置管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心静脉时运用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我院实施中心静脉的患者10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运用传统锁骨下静脉穿刺,观察组50例患者则实施腋静脉穿刺,对比两组穿刺成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0.00%(45/50),对照组为92.00%(46/50),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对比,无显著差异(χ2=0.12,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00%vs16.00%)(χ2=4.00,P<0.05)。结论腋静脉穿刺与锁骨下静脉穿刺成功率均较高,但与传统的锁骨下静脉方式相比,腋静脉穿刺,可有效降低穿刺意外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标签: 中心静脉置管 腋静脉穿刺 锁骨下静脉穿刺 成功率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隧道式PICC方法与传统PICC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3月我中心收治的76例PICC静脉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隧道式PICC静脉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超声引导下塞丁格PICC静脉方法,研究结局包括并发症发生率、一次成功率。 结果 觀察组患者渗血程度与量后机械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优于对照组,一次成功率和导管脱出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 隧道式PICC置管 静脉置管术 并发症 传统PICC置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评估鼻饲患者病情,研究具有针对性个体化方法,提高鼻饲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失败。方法选择2009年7月至12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0年1月至6月在我院神经内二科鼻饲的住院患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方法评估患者并实施;实验组在行鼻饲前,评估患者的病情,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观察两组患者鼻饲的一次成功率,以及失败的病例数。结果实验组鼻饲的一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失败病例为零。结论行鼻饲前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采取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方法,可提高鼻饲的一次成功率,避免鼻饲失败病例的发生。

  • 标签: 鼻饲置管 病情评估 置管方法 成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改良鼻饲管法在鼻饲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鼻饲患者38例,分别用常规法和改良法进行鼻饲,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结果改良法的一次成功率(76.3%)显著高于常规法(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鼻饲管法在鼻饲患者中有较好的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鼻饲管置入 改良法 鼻饲管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