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临床输血检验中不规则抗体检验作用。方法:抽取 2018年 7月 ~2019年 7月于我院接受输血治疗患者 500例为研究对象,多由患者输血前均接受不规则抗体检验,分析检验结果。结果: 500例患者中 9例 不规则抗体为阳性,其中7例为 Rh系统抗体阳性, 2例为 MNSs系统阳性;所有患者对输血方案进行调整后为发现输血不良反应。 结论:临床输血检验中加强不规则抗体检验,可提高输血安全性,避免溶血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临床输血检验 不规则抗体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对输血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接收的92例输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图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方式,观察组实施输血检验质量控制,比较两组输血质量、输血安全性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输血质量高于对照组[(91.2±2.0)分vs.(74.8±2.0)分,(95.6%vs.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安全性(23.9%vs.6.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可提高输血质量和满意度,也可减少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可予以推广。

  • 标签: 质量控制 输血安全 输血质量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的变化。方法 142例肿瘤患者, 均给予大量输血, 比较输血前后临床检验指标。结果 输血前, 血小板( PLT)计数为( 189.22±96.42) ×109/L, 凝血酶原时间( PT)为( 15.07±2.67) s, 国际标准化比值( INR)为( 1.44±0.46), 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 APTT)为( 37.61±6.13) s, 纤维蛋白原( FIB)为( 2.64±1.13) g/L, 凝血酶时间( TT)为( 16.11±2.38) s;输血后, PLT计数为( 115.01±53.87) ×109/L, PT为( 16.67±5.21) s, INR为( 1.26±0.28), APTT为( 39.54±7.41) s, FIB为( 2.21±0.88) g/L, TT为( 18.33±4.57) s。输血后, 患者 PLT计数、 INR、 FIB均低于输血前, PT、 APTT、 TT均长于输血前,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大量输血对大失血的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临床医生应该高度警惕大量输血以后的各种并发症, 及时对患者的 PLT输血、功能以及凝血功能给予检测, 进而能够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当大失血的肿瘤患者出血已经停止, 可以考虑限制性输血方式, 进而降低输血不良影响。    【关键词】 肿瘤;大量输血临床检验指标;临床观察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hanges of clinical test indexes of tumor patient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Methods 142 tumor patients were given a lot of blood transfusion, and the clinical test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blood transfusion were compared. Results before transfusion, PLT was (189.22 ± 96.42) × 109 / L, Pt was (15.07 ± 2.67) s, INR was (1.44 ± 0.46), APTT was (37.61 ± 6.13) s, FIB was (2.64 ± 1.13) g / L, TT was (16.11 ± 2.38) s, and after transfusion PLT was (115.01 ± 53.87) × 109 / L, Pt was (16.67 ± 5.21) s, INR was (1.26 ± 0.28), APTT was (39.54 ± 7.41) s, FIB was (2.21 ± 0.88) g / L, TT was (18.33 ± 4.57) s. After transfusion, PLT count, INR, FIB were low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Pt, APTT, TT were longer than before transfusion,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is a very important treatment for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owever, clinicians should be highly alert to the complications after massive blood transfusion, and timely detect PLT transfusion, function and coagulation function of patients, so as to effectively prevent and treat complications. When the bleeding of tumor patients with massive blood loss has stopped, we can consider the way of limited blood transfusion to reduce the adverse effects of blood transfusion.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输血检验传染性指标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9年 3月,结束时间为 2019年 12月,需要在此阶段中抽取 1248例住院患者,患者均需要进行输血治疗,符合本次研究标准。需要研究人员在输血前对患者进行传染病检测,在此期间需要护理人员做好记录工作,重点记录 患者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抗体检测阳性率。结果:输血前对患者进行感染指标检测,传染病检出例数为 186例,阳性检出率为 14.9%,其中包括 HBsAg134例,占比为 10.74%;抗 -HCV40例,占比为 3.2%,抗 -HIV3例,占比为 0.24%, HBeHg9例,占比为 0.72%,梅毒抗体 25例,占比为 2%。结论 :在患者输血前行传染病检测,可以有效检测出 HBsAg、抗 -HCV、抗 -HIV、 HBeHg以及梅毒疾病,从而有效降低传染病传播率,提升输血治疗效果。

  • 标签: 检验 传染性指标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肿瘤手术患者大量输血之后部分血液检验指标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在我院接受肿瘤手术,并进行了大量输血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50例患者均在输血前后实施血小板计数、凝血四项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血清电解质检查,分析各项检查结果的变化。结果与输血之前比较,输血后患者血小板计数、纤维蛋白原、血清总蛋白、血清钾、血清钙、血清镁指标明显降低,二者数据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肿瘤手术患者在大量输血治疗过程当中,需要及时对患者凝血功能、肝功能、电解质水平进行监测,能有效预防治疗并发症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肿瘤 大量输血 检验指标 变化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临床输血检验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本院 2019年 3月至 2020年 1月收治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患者 200例,纳入患者均采集血液样品并行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盐水法检验,对比分析不同方法检验结果。结果: 200例输血患者经卡式微柱凝胶法进行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100.00%( 200/200),反定型符合率 99.00%( 198/200);盐水法检测正定型符合率 96.00%( 192/200),反定型符合率 94.00%( 188/200);卡式微柱凝胶法检测正定型、反定型符合率相比盐水法明显更高( P<0.05。结论:采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法进行输血检验能有效提高一次性检验正确率,该检验方法在保障输血治疗安全性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输血检验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一次性检验 正确率 输血安全
  • 简介:摘要:输血是治疗抢救生命的重要措施。输血前必须检查血型,选择血型相同的供血者,输血检验不同于一般的临床检验。血标本采集、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对提高安全输血系数有互补作用,缺一不可,其目的是使输入的血液成分有效成活,而不会引起受血者的RBC发生破坏,使生命得到挽救,在检验医学中,输血检验尤为重要,临床医生几乎完全依赖其结果的正确性。然而,在输血检验的前、中、后各个环节均可能发生差错。因此操作者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心、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一定的血库知识和分析能力,从思想上重视输血检验

  • 标签: 输血 质量控制 安全性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价值 。 方法:选取 201 8 年 01 月至 2019 年 1 0 月在我院进行 输血 治疗的患者 80 例作为研究对象, 根据自愿者原则,分为研究组( n=40 )和对照组( n=40 ),对照组患者给与盐水法检法,研究组给予 低离子聚凝胺 检验,对比临床应用价值。 结果:研究组患者检验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05 );研究组患者检验灵敏性和精确性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研究组检验所用时间为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低离子聚凝胺在输血检验中的临床应用 价值较高,能明显提高交叉配血检验准确性并降低检验所用时间,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 输血检验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卡式微柱凝胶试验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方法 共抽取1024例进行输血的实验者均于2018年4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检验,依据统计学分组方法分作两组,其中对照组512例施以盐水法,观察组512例施以卡式微柱凝胶法。运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两组检验正确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 观察组正定型检测正确率为100.00%,反定型正确率为98.05%,正反两项定型检测正确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5.70%,对照组满意度为90.04%,前者明显高于后组,有统计学含义(P <0.05)。结论 输血中采用卡式微柱凝胶法可有效提高其检验的正确度及满意度,应多加运用。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 临床输血 正确率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卡式微柱凝胶实验在临床数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时间为2019年10月-2020年10月,研究对象为此期间我院收治的输血样本中的80例。所有血样均需进行卡式凝胶试验以及盐水试验,并对其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卡式微柱凝胶试验盐水法检验,虽然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但前者符合率均高于后者,效果更加理想。结论:在卡式微柱凝胶试验能够对临床输血提供可靠安全保证,临床中具有积极指导作用,值得推广。

  • 标签: 卡式微柱凝胶试验 临床输血 检验 应用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研究输血检验流程质量控制措施与效果。方法 选我院需输血治疗的 84 例患者,时间为 2018 年 8 月至 2019 年 8 月。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血检验流程,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质量控制。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质量控制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输血期间反应发生率为 7.1% ,观察组患者并未出现输血反应,数据差异明显( P<0.05 );统计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医患纠纷,对照组患者引发的护患纠纷例数多于观察组( P<0.05 )。结论 输血治疗患者,为确保输血安全性,提高输血质量,可加强输血检验质量控制,以此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

  • 标签: 输血检验 质量控制 医患纠纷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低离子聚凝胺技术在临床输血检验中的应用价值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10月 ~2019年 8月收治 70例数学检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盐水法和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两种检验方法,对两种检验方法的检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采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进行交叉配血试验的阳性检测率明显高于盐水法,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测耗时明显短于盐水法,两组对比差异显著 (P<0.05);低离子聚凝胺技术检测灵敏度、准确率、稳定性均优于盐水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临床输血检验中应用低离子聚凝胺技术,不仅能有效提高输血阳性检出率,同时还能缩短检验所需时间。

  • 标签: 低离子聚凝胺技术 临床输血检验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在临床上,研究对探讨不规则抗体检验临床输血中的检验效果及对患者治疗预后的影响。 方法:选取本院输血治疗患者 ,例数合计为 800例,选取时间范围是 2015.5.3日到 2016.5.3日,并在输血之前给予 不规则抗体鉴定,同时分析不规则抗体的抗体特异性检出率进行分析。 结果:在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输血 检验效果 治疗预后
  • 简介:   [摘要 ] 目的 研究分析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对降低检验差错事故的影响。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6年 1—12月来该院进行输血治疗的 150例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奇偶数数字随机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7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输血检验,观察组优化输血检验,对比分析两组输血性疾病发生率、输血反应发生率、医患纠纷发生率。结果 在输血性疾病、输血反应以及医患纠纷发生率方面,对照组总发生率为 12.0%,远远高于观察组的 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患者输血满意度方面,观察组为 97.3%,对照组为 86.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优化输血检验流程,可以降低输血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可以降低输血反应情况的发生,还能够减少医患纠纷,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 ] 输血检验 流程优化 检验差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临床意义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医院进行输血 治疗的 患者 240 例 作为观察对象( 201 8 年 4 月至 20 19 年 2 月),筛查患者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 结果:在 12 例阳性不规则抗体患者中, 2 例为抗 -D 患者,占比 16.67% , 4 例为抗 -M 患者,占比 33.33% , 6 例为抗 -DC 患者,占比 50.00%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 5.83% ,男性患者阳性率为 1.67% ,女性患者阳性率为 8.33% ,不规则抗体患者均为孕妇,女性患者阳性率相比男性患者,具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 P<0.05 ) 。 结论:对输血患者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有效提升输血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意义 应用价值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输血前进行不规则抗体检验临床意义及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本医院进行输血 治疗的 患者 240 例 作为观察对象( 201 8 年 4 月至 20 19 年 2 月),筛查患者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并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 。 结果:在 12 例阳性不规则抗体患者中, 2 例为抗 -D 患者,占比 16.67% , 4 例为抗 -M 患者,占比 33.33% , 6 例为抗 -DC 患者,占比 50.00% ,不规则抗体阳性率为 5.83% ,男性患者阳性率为 1.67% ,女性患者阳性率为 8.33% ,不规则抗体患者均为孕妇,女性患者阳性率相比男性患者,具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 P<0.05 ) 。 结论:对输血患者输血前实施不规则抗体检验,能够有效提升输血安全性,降低医疗事故发生率,提升治疗效果。

  • 标签: 不规则抗体检验 临床意义 应用价值 输血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规则抗体检验输血的意义。方法:课题纳入68例有输血治疗者,输血时间均在2018年8月-2020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输血不良反应对临床输血疗效的影响。方法:110例输血患者筛选自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期间,其中55例未发生不良反应为对照组,55例发生不良反应为实验组。观察不良反应情况,对比2组不良反应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中不良反应多为过敏反应,次之为发热。在对照组中大于2次输血的患者多于实验组,2组对比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有意义P

  • 标签: 输血不良反应 临床输血 影响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