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中,探讨其实践经验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脑出血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策,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9%、治疗依从性83.7%、临床护理满意度90.7%,显著优于对照组的11.9%、57.1%、76.2%,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发症少,依从性高,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与满意度,可在临床护理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临床护理路径 实践经验中图分类号R2 文献标号A 文章编号2095-7165(2015)02-0071-0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漂浮导管术中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实践经验。方法本研究中以我院在2008年6月1月至2014年6月1日期间行漂浮导管术的86例危重患者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A组与B组。A组患者在漂浮导管术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B组患者则进行细微护理,护理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血液流变学变化,进而评价两种护理方法的护理价值。结果两组行漂浮导管术患者在护理前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之间比较时无明显差异,A、B两组患者在护理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低于护理前,且B组经细微护理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程度优于A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细微护理在漂浮导管术中应用时可明显改善危重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而改善病情促进患者的病情好转。

  • 标签: 漂浮导管术 护理方法 细微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肩关节镜手术护理配合实践经验及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治疗的60例肩部关节发生疾病患者,总结和分析患者在治疗之前和治疗之后护理效果的差别和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以及护理人员护理的心得和体会。结果通过研究发现,患者护理效果较好,满意度也较高。患者在治疗后肩部关节得到有效的恢复,术前的有效护理有助于患者手术的进行,进展顺利,恢复较好。结论肩关节镜手术护理可以提高临床疗效,患者恢复较快,值得推广。

  • 标签: 肩关节 关节镜 护理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实践经验及体会方法对来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的动静脉内瘘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对其进行术前术后的护理,延长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结果患者接受的手术成功,并且保证了动静脉内瘘的使用年限在5年以上。结论只要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有效合适的动静脉内瘘护理,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起到缓解患者病痛和延长生命的目的。

  • 标签: 血液透析患者 动静脉内瘘 护理
  • 简介:自深入推进党管安全工作以来,中煤洗选公司严格按照上级公司的指导意见,在各选煤厂积极部署,认真开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尤其在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生产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方面,密切契合选煤厂生产运营特点、班组建设规范以及安全文化建设要求,积极探索了适合选煤运营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以及安全生产主题教育实践的新路子。

  • 标签: 安全文化建设 安全生产 实践经验 洗选 中煤 生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收集我院恶性肿瘤患者34例进行分析,随机平均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患者17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给予实施人文关怀。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同护理后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在经过人文关怀后的治疗配合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恶性肿瘤患者的护理当应用人文关怀护理,能够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治疗的主动配合程度以及患者满意,有进一步扩大“恶性肿瘤患者护理中应用人文关怀”实验的意义。

  • 标签: 人文关怀 恶性肿瘤 护理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5)13-0039-02
  • 简介:为强化临床实践在教育实习中的重要性,优化教育实习效果,培养临床实践型教师,美国实施了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该模式包括设计原则、基本目标、课程设置及指导教师资格认证等要素,建立有筛选制、合作伙伴关系、支持性伙伴关系、激励机制、问责制和知识库拓展等保障机制。当前,美国临床实践型教师教育模式呈现出培养目标明确、聚焦课程设置、教育实习分段、合作伙伴共建共享资源和强化指导教师作用等特点,并取得较好成效。

  • 标签: 美国 教育实习 临床实践 伙伴关系 教师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并分析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实践经验。方法将我院自2010年3月~2014年3月期间收治的64例脊柱侧弯矫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实行围手术期综合护理与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经过矫形手术后围手术护理无病例死亡,术后身高一定程度增加,消化呼吸功能明显改善,无严重并发症出现;对照组虽无死亡病例,但出现严重并发症3例(9.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手术是治疗脊柱侧弯的最佳方法,但手术创伤面大,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临床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精心细致的护理管理不仅提高患者的满意度,而且提高矫形手术的成功率。

  • 标签: 脊柱侧弯 矫形手术 围手术期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的训练与考评方法,提升年轻护士临床实践能力。方法对106名毕业3年内护士开展临床实践能力考评训练,比较她们在开展考评未经系统训练初期(2013年1~12月)与训练后期(2014年1~12月)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程度和掌握情况。结果考评训练后,护士对临床实践能力的认知程度比考评前有所提高(P<0.01),考评得分高于考评前(P<0.01)。结论开展临床实践能力考评训练,有利于护士实践能力的提升,同时也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

  • 标签: 临床实践能力 护理服务质量 年轻护士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产科中的实践,并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产科产妇120例,按数字排表法,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产科中开展人性化护理,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更能帮助产妇对分娩知识的掌握,保证了母婴的安全,从而使护理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 标签: 人性化护理 产科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在妇产科病房中的实践经验.方法将我院2014年68例专科实习生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实习生给予传统常规护理带教模式,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比较两组的实操技能、临床工作能力以及整体护理水平.结果实验组实操技能、临床工作能力、整体护理水平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对于提高实操能力、临床工作能力以及整体护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关键词分层次;分阶段;护理带教模式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DOI10.1016/j.issn.2095-8578.2015.01.05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提高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成立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小组。方法首先成立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小组,然后建立中心静脉导管换药小组制度,明确小组工作目标和职责,规范中心静脉换药程序,进行系统培训,落实临床实施要求,最后评价效果评估。结果加强了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管理,提高了临床中心静脉导管换药的护理质量,同时护士对中心静脉导管维护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明显提高,感染率明显下降。结论中心静脉换药小组的有效实践可以有效提高小组成员中心静脉导管护理的知识和技能。

  • 标签: 深静脉换药小组 建立 临床实践
  • 简介:痛风病是嘌呤代谢障碍所致的疑难病,血(尿)中嘌呤代谢最终产物——尿酸持续增高为基本病因而引起各种病变的疾病。过去我国此病被认为是罕见病种,近年来由丁?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的变化,痛风病的发病率已逐年增高,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结论:对痛风病非风致病的观点是有依据和经得起临床实践检验的。应用清热利湿,化淤止痛,结合痛风专病用药的治疗方法,值得倡导和更深入的研究。

  • 标签: 痛风 清热利湿 化淤止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妇产科护理学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100名妇产科护理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教学,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100名妇产科护理学生作为观察组,对妇产科护理学教材理论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方法等进行改善,对两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护生理论考试优良率86.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生对改革后教学方法评价优良率均在95.00%以上。结论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技术性、操作性、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加强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方法改革,可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护生综合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妇产科护理学 理论知识 实践教学 改革
  • 简介: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一线护理专业人才.帮助研究生掌握和提升临床实践能力。该文以教育部研究生专业学位教育改革要求及社会人才需求为依据,以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现状为切入点,对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实践能力培养方案的设计原则,实践能力培养实施及面临的挑战进行综合阐述,旨在启发各级护理院校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思路.为我国有效培养更多一线应用型高级专业护理人才,满足社会需求提供参考。

  • 标签: 教育 护理 研究生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 临床工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