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频脉冲刺激结合超声波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针灸治疗,后者则在针灸治疗上采用中频脉冲刺激结合超声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6.36%,对照组为80.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2.71±11.42)分、(21.85±8.29)分、(53.78±17.23)分,对照组分别为(25.45±5.31)分、(16.18±6.76)分、(42.38±12.03)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刺激结合超声波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偏瘫 超声波 中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针药联合中频脉冲刺激疗法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的观察。方法:选取塔河县中医医院自2019年3月至2020年12月间收治的36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VAS评分表对患者的疼痛进行评估,按照随机化分组原则平均分成常规组、干预组。常规组进行针刺疗法,干预组进行针药联合中频脉冲刺激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疼痛评分。结果:干预组总疗效明显高于常规组,治疗后疼痛评分低于常规组,P

  • 标签: 膝骨性关节炎 针药联合 中频脉冲电刺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低中频脉冲治疗仪用于辅助治疗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9年1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软组织损伤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20例患者采用传统针灸治疗;观察组120例在传统针灸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中频脉冲治疗仪进行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愈合率、感染率、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患者生活质量及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1期愈合人数为90例,占总人数的75%,对照组1期愈合人数为42例,占总人数的35%,观察组1期愈合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观察组感染人数为0例,对照组感染人数为36例,感染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P<0.05有意义。术后, 患者生活质量均有所提高,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 标签: 低中频脉冲治疗仪 软组织损伤 损伤劳损疼痛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分析低中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颈椎病的疗效观察核心研究。方法:选择自2019年4月-2020年8月我院收治的1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低中频脉冲治疗仪辅助治疗,并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有效率为97.56%,明显高于对照组85.37%(P

  • 标签: 低中频脉冲治疗仪 颈椎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风寒型面瘫患者选用艾灸+中频刺激+针灸治疗并配合舒适护理的价值。方法:选2020.01~2021.01区间收治60例风寒袭络型面瘫患者研究,均分为2组(随机信封法),对照组30例选用针灸+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选用艾灸+中频刺激+针灸+舒适护理,统计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93.33%)高于对照组(73.33%),统计值 =4.3200,P

  • 标签: 艾灸 中频电刺激 针灸 风寒型面瘫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穴位中频刺激治疗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结合穴位中频刺激治疗。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评定量表(MAS)、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进行评估。结果: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MAS分级、FMA评分、MBI评分均有所改善(P<0.05)2.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MAS分级、FMA评分、MBI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结论:穴位中频刺激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痉挛程度、缓解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提高ADL和生存质量,值得应用与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穴位 中频 电刺激
  • 简介:【摘 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女性CPP(慢性盆腔痛)40例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CPP患者为我院2019年12月-2021年01月收治,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常规药物联合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疼痛相关指标、治疗满意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相关指标改善以及治疗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CPP患者行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对治疗满意度高。

  • 标签: 女性 慢性盆腔痛 低频脉冲电刺激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火力发电厂施工过程中需按规程要求对焊缝进行回火消应力热处理,目前广泛使用的是陶瓷电阻加热器热处理,实际应用中存在处理异型管件焊口、大壁厚焊口升温困难、热处理不均的问题,针对此问题,公司引进中频热处理装置,现对中频热处理原理及应用实践要点进行探究。

  • 标签: 中频热处理装置 原理 实践应用 使用注意事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脉冲射频与脊髓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的近、中期疗效及卫生经济学指标。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自贡市第四人民医院康复疼痛科收治的23例带状疱疹神经痛患者,根据入院顺序按硬币法随机分为脉冲射频组(PRF组,n=12例)和脊髓刺激组(SCS组,n=11例)。对比两组患者卫生经济学指标(住院日数、手术时间、住院总费用及手术费用)。记录术前,术后1、7、15 d、1及3个月时的VAS评分和睡眠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个月。手术时间PRF组(102±19)min,SCS组(102±4)min;住院总费用PRF组(15 791±2 676)元,SCS组(20 279±1 807)元,以上两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住院日数PRF组(13.0±3.7)d,SCS组(18.5±2.1)d;手术费用PRF组(2 232±14)元,SCS组(1 875±21)元,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的VAS评分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1、7、15 d及1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3个月时VAS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组优于PRF组。两组患者术后各观察时点睡眠质量评分均优于术前,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各观察时点睡眠质量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未见重要血管、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电极移位等并发症。结论脉冲射频与脊髓刺激治疗亚急性带状疱疹神经痛均安全、有效,近中期疗效相当;脉冲射频的手术费较高,而脊髓刺激需承担临时电极费用,且住院日数较长。

  • 标签: 带状疱疹 神经痛 脉冲射频 脊髓电刺激 亚急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皮低频脉冲刺激治疗慢性盆腔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于2019年3月-2021年6月接诊80例慢性盆腔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Excel函数法将其均分2组,对照组、实验组分别实施常规药物治疗、经皮低频脉冲刺激治疗,对比其疗效。结果:实验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VR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术 慢性盆腔痛 VRS评分 有效率 不良反应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不同电脉冲密度脊髓刺激(SCS)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8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青岛市市立医院疼痛科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30例,年龄50~70岁,性别不限,ASA分级为Ⅰ或Ⅱ级,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传统脊髓刺激组(CS组)、高电脉冲密度脊髓刺激组(HD组)与低电脉冲密度脊髓刺激组(LD组),每组10例。其中CS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传统的治疗参数;HD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高电脉冲密度,设定为10%~15%;LD组在治疗过程中,将电脉冲密度范围设定在相对较低的范围为4.8%~10%。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3 d、10 d、1个月、3个月和6个月时的简化麦吉尔(SF-MPQ)评分、疼痛警觉和意识问卷(PVAQ)评分、匹斯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VA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3组患者SF-MPQ、PVAQ、PSQI与VAS评分治疗后均降低(P均<0.05);治疗后不同时点SF-MP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430,P<0.05);3组间SF-MPQ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85,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PV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401,P<0.05);3组间PVAQ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449,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PSQI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3.603,P<0.05);3组间PSQ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3.363,P>0.05)。治疗后不同时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9.450,P<0.05);3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45,P>0.05)。HD组患者的电极参数调整次数较LD和CS组低[(3.1±0.5)比(4.2±0.6)比(4.8±0.8)次/人,P均<0.05]。结论不同电脉冲密度均可有效缓解PHN临床症状,高电脉冲刺激可以更好地降低患者对疼痛异感的关注,并减少电极参数调整次数。

  • 标签: 电刺激疗法 脊髓 电脉冲密度 神经痛,带状疱疹后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Catwalk步态分析系统评价经颅脉冲刺激(tPCS)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偏瘫侧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建立右侧大脑局部缺血再灌注脑卒中模型大鼠24只,然后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经颅脉冲刺激组(tPCS组),每组8只。术后2 d开始tPCS干预,干预7 d,每天20 min。在造模后1 d观察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造模前1 d、造模后1、9 d用catwalk步态系统采集步态行为数据。结果造模9 d后,tPCS组Bederson评分为(1.50±0.53)分,较组内造模1 d后和模型组造模9 d后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造模1 d后,模型组和tPCS组患侧肢体的爪印与玻璃的平均接触面积、肢体摆动速度、步幅长度、肢体速度、摆动时间、平均运行速度和站立时间与组内造模1 d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9 d后,tPCS组偏瘫侧的左前肢站立时间、脚掌与玻璃接触面积和左后肢站立时间均显著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CS可以促进缺血再灌注大鼠偏瘫侧前后肢步态功能的改善。

  • 标签: 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 经颅脉冲电刺激 步态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低频脉冲刺激疗法治疗小儿运动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及对ADL评分影响。方法:研究针对2019年8月~2021年1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运动发育迟缓患儿60例为观察对象,且依据治疗方案的差异性进行分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运动训练,观察组--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分析比较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有效率96.67%明显更高,相比于对照组的80.00%;且干预后的ADL评分比较,观察组>对照组,且P<0.05。结论:对于运动发育迟缓患儿,采用低频脉冲刺激疗法的应用效果显著,对患儿的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且加以应用。

  • 标签: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 小儿运动发育迟缓 临床疗效 影响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低频脉冲刺激配合音乐疗法治疗初产妇产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2019年6月至2021年6月期间我院接治的57名初产妇产后尿潴留患者,分为参照组(29名)和实验组(28名)。参照组给予传统治疗,实验组给予低频脉冲刺激配合音乐治疗。将两种方法的应用结果进行比对,并分析。结果 实验组临床有效率92.9%(26/28)显著高于参照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近年来我国铝生产行业不断发展,阳极组装对于铝生产来说非常重要。中频炉烟气净化技术是维持组装车间空气质量的重要装置,同时也是保护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进行阳极组装期间一定要重视烟气净化工作,结合阳极组装工艺本身的特性来一步一步明确烟气净化的重点,做好中频炉烟气净化,使工作区间的空气指标达到预期标准。

  • 标签: 阳极 组装 频炉烟气净化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2018年1月-2020年3月山东省立第三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54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补肾利咽汤,2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 NIHSS)评估神经功能损伤程度,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吞咽功能障碍程度,采用Barthel指数评价日常生活能力;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 IGF-1)、VEGF、IL-18、IL-23、SOD及MDA水平,观察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评价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6%(50/54)、对照组为72.2%(39/5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728,P=0.005)。治疗后,研究组NIHSS评分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383、9.740,P值均<0.001),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t=4.064,P<0.01);研究组血清BDNF[(8.42±0.72)μg/L比(6.69±0.63)μg/L,t=13.288]、IGF-1[(142.20±12.29)μg/L比(118.35±10.73)μg/L,t=10.742]及VEGF[(151.29±12.26)ng/L比(102.21±9.77)ng/L,t=23.00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IL-18、IL-23及MD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7.892、9.897、6.206,P值均<0.001),SOD水平高于对照组(t=18.510,P<0.01)。治疗期间,2组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补肾利咽汤联合低频脉冲穴位刺激可有效减轻脑卒中恢复期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炎症反应及氧化应激损伤,改善吞咽功能,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卒中 吞咽障碍 补肾利咽汤 脉冲电针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刺激术与射频脉冲对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患者75例,根据治疗方案分为两组,PNS+PRF组(周围神经刺激+脉冲射频)38例,PRF组(单纯脉冲射频)37例。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两组VAS评分及睡眠情况,药物用量,并记录有无复发、并发症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术后较术前VAS评分均显著降低,睡眠质量均明显提高,药物用量逐渐降低。长期疗效中,PNS+PRF组VAS及PSQI评分低于PRF组,VAS评分在4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分别为0.68±1.04比2.54±2.76、0.92±1.60比2.73±2.79、0.86±1.37比2.75±2.83、0.81±1.37比2.78±2.82、0.81±1.37比2.75±2.84(P<0.05),PSQI评分在2周、4周、3个月、6个月、1年、2年时分别为3.10±0.51比4.86±0.52、2.00±0.53比4.81±0.54、2.34±0.61比4.91±0.62、2.10±0.58比5.00±0.59、1.73±0.62比4.81±0.63、1.26±0.63比4.86±0.64(P<0.05)。PRF组的复发率(30%)显著高于PNS+PRF组(2.6%,P<0.05)。结论周围神经刺激与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均安全有效,而周围神经刺激联合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眼神经痛效果更佳。

  • 标签: 疱疹后三叉神经痛 周围神经电刺激 脉冲射频术
  • 简介:摘要:在目前铸造企业的铸铁生产中,冲天炉熔炼因环保难以达标已大多被关停,铸造企业现多改用中频感应电炉熔炼铸铁。与冲天炉相比,中频感应电炉熔炼工艺相对简单;铁液的化学成分和温度容易控制,不增碳不增硫,有利于低硫铁液的获得;环境污染小,炉前冶炼的工作环境和劳动强度也大为改善;利用夜间电价低谷熔炼,生产成本可控制大致与冲天炉熔炼相当;同样化学成分的铁液、同样的铸型浇注的铸件,中频感应电炉比冲天炉熔炼的灰铸铁强度和硬度高;中频感应炉铁液比冲天炉铁液过热温度高、流动性差,并具有以下不良特性:铁液的晶核数量少,过冷度、白口和收缩倾向大,铸件厚壁处易产生缩孔和缩松,薄壁处易产生白口和硬边等铸造缺陷。在亚共晶灰铸铁中,A型石墨数量极易减少,D、E型石墨及其伴生的铁素体数量增加,珠光体数量少。

  • 标签: 铸铁车间 中频感应电炉 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电脑中频温热治疗肩周炎的疗效。方法 将60例于2020年3月-2021年3月收治的肩周炎患者纳入研究,并以等量电脑随机法均分成AB两组。两组均展开中医针灸治疗,B组添加电脑中频温热治疗,并对比疗效。结果 B组临床疗效高于A组,ROM评分高于A组,VAS评分低于A组,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脑中频温热治疗肩周炎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疼痛表现,并提升肩关节功能。

  • 标签: 电脑中频温热治疗 中医针灸治疗 肩周炎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