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1-08-03
/ 2

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

苏丹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 010000

【摘要】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偏瘫患者进行研究,时间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用随机抽取的方法选择了110例病例,并进行分组研究,两组病例数均为55例,对照组与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方法不一致,前者采用针灸治疗,后者则在针灸治疗上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治疗,分析比较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评价,观察组为96.36%,对照组为80.00%,两组数据比较明显不同(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下肢FMA评分、MBI评分分别为(32.71±11.42)分、(21.85±8.29)分、(53.78±17.23)分,对照组分别为(25.45±5.31)分、(16.18±6.76)分、(42.38±12.03)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偏瘫患者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肢体血液循环,促进了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

【关键词】偏瘫;超声波;中频脉冲电刺激

偏瘫在我国的发病率非常高,是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的严重疾病,临床多采用针灸、推拿等治疗方式,传统治疗方式的疗效不理想。中频治疗仪利用低频电流来对机体进行刺激,能够促进脑部血液循环,增加脑部血流量,疏通受阻塞的血液通道,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本次研究对象为偏瘫患者,我院于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病例中分别选取了55例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的临床治疗内容不同,通过临床对比来证实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的应用价值,如下所述: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偏瘫患者,从我院所收治的病例中选择55例观察组和55例对照组,两组病例纳入时间均在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之间,进行分组研究。观察组55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25例,年龄在56-71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3.58±5.17)岁;对照组55例患者中,男性31例、女性24例,年龄在55-70岁之间,年龄均值为(63.47±5.20)岁。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与数据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用2寸毫针针灸内庭穴、手三里穴、外关穴、涌泉穴、足三里穴、昆仑穴、阳陵泉等穴位,留针3min,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观察组在针灸治疗的同时采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治疗,使用的仪器为QX-339中频治疗仪(注册证号:粤械注准20192091262),生产厂家为广州市侨鑫医疗器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连接好设备、电极连接线、超声连接线和输出端口,将电极、超声波治疗头分别置于前臂、上臂、肩部的运动点进行刺激,依次选择中频、超声并设置好治疗参数(以患者病情情况及承受程度而定),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时间20min,15d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4个疗程。

1.3评分标准

应用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生活能力评价量表(MBI)对患者进行评价,分值均为0-100分,分值越高说明患者的运动情况、生活能力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的相关统计数据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计算,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符合正态分布,用均数±标准差表达分析结果,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相关研究数据的对比用t检验。P<0.05时,表明两组偏瘫患者的相关研究数据对比,存在明显的不同。

2结果

2.1分析比较两组的疗效

如下表所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6.36%、8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

表一 对比两组的疗效[n,(%)]

组别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55

29(52.73)

24(43.64)

2(3.64)

53(96.36)

对照组

55

24(43.64)

20(36.34)

11(20.00)

44(80.00)

X2

--

--

--

--

5.023

P值

--

--

--

--

<0.05

2.2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MBI评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上下肢FMA、MBI评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FMA、MB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较高,差异显著(P<0.05),如表二。

表二 对比两组的FMA、MBI评分(分)

组别

例数

上肢FMA评分

下肢FMA评分

MBI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观察组

55

22.30±9.15

32.71±11.42

15.47±6.23

21.85±8.29

36.03±9.48

53.78±17.23

对照组

55

22.48±10.24

25.45±5.31

15.50±6.10

16.18±6.76

36.12±9.10

42.38±12.03

t值

--

0.002

4.023

0.000

3.998

0.004

4.152

P值

--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3讨论

临床中偏瘫多发于中老年人群,尤其是男性患者较多,死亡率高和致残率高。传统针灸治疗通过刺激患者相应的穴位来促进肌力、肌张力的恢复,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相关功能,但是整体疗效不理想[1]。中频治疗仪利用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刺激神经肌肉,促进神经元的兴奋和再生,改善患处的局部血液循环。不同频率的电流对机体的刺激较小,患者不会出现不耐受的情况,临床接受度较高,通过设定好的程度能够有效地训练肌肉,让骨骼肌产生被动运动,有利于改善肌力,可以提高患者的肢体运动能力,取得更理想的临床效果[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0.00%,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上肢FMA评分分别为(32.71±11.42)分、(25.45±5.31)分,下肢FMA评分分别为(21.85±8.29)分、(16.18±6.76)分,MBI评分分别为(53.78±17.23)分、(42.38±12.03)分,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说明单一药物治疗与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治疗的临床结果存在不同,后者的治疗总有效率、FMA评分、MBI评分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中频治疗仪能够有效缓解症状,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能够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综上所述,中频脉冲电刺激结合超声波在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中的应用价值较高,其疗效明显优于单一药物,有效提高了治疗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熊文君. 中频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偏瘫早期肢体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J]. 医疗装备,2019,32(10):112-113.

[2]彭闪闪,郭志勇,李世超,赵爽,刘春林,徐祥辉,陈惠云. 不同强度的中频脉冲电疗对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功能康复的疗效观察[J]. 老年医学研究,2021,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