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本文分析15例苯中毒脑病患者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观察其病变部位、形状、范围及信号等。15例患者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受损为主,MRI表现具有特征性,病变范围广,形状呈"向日葵样""火焰状""括弧样""蝶翼样",MRI信号为片状长T1、长T2,液体抑制反转恢复序列(FLAIR)和弥散加权成像(DWI)高信号,表观弥散系数(ADC)图低、等或高信号。在患者诊断不明确时,MRI检查可能为临床提供诊断依据。

  • 标签: 中毒 中毒性脑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 独角莲属天南星科草本植物,为中国特有物种,在我国中药中应用广泛, 药用价值丰富,对肿瘤、破伤风、淋巴结核、舞蹈症、黄褐斑、面神经麻痹、顽固性三又神经痛、小儿肺炎、小儿面肌痉挛、跌倒损失及各种疔、毒、疮、疖均有特殊疗效,内服宜制用,生品适外用。服用方法不当可致中毒,临床表现多样。目前生品独角莲中毒的报道较少,本院收治了1例服用生品独角莲中毒所致的中毒中毒周围神经损害,经治疗后遗留以周围神经损害,共济失调为主要表现的病例,现报道其临床表现及诊疗经过,以期提高临床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总结儿童山豆根中毒的MRI影像特征,提高对本的认识。方法结合相关文献,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2015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4例临床明确诊断为山豆根中毒脑病患儿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2例(双胞胎姐妹),年龄5~9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加扫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3例患儿复查,1例未复查。结果4例病例均累及脑干、双侧小脑半球齿状核,呈对称性改变,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FLAIR)呈高信号,DWI呈等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图信号增高,其中1例病例双侧壳核同时受累,呈对称性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FLAIR高信号,弥散受限,DWI信号增高,ADC减低。2例仅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的病例1个月后复查病灶消失,1例同时累及双侧壳核的病例1周后复查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病灶消失,壳核病变范围较前减小。结论儿童山豆根中毒以累及脑干及双侧小脑齿状核为主,呈对称性稍长T1WI长T2WI信号,双侧基底节区亦可受累,结合临床病史,可以为临床早期识别及正确诊断提供有用的价值。

  • 标签: 山豆根中毒性脑病 影像特征 文献复习
  • 简介:摘要患儿 女,11岁,以周身红斑、水疱伴疼痛、发热5 d起,入院后确诊为重症药疹——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5 d,病情未得到完全控制,为进一步控制病情给予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皮下注射。经治疗患儿痊愈无复发。本例患儿为治疗儿童中毒表皮坏死及降低病死率提供了有益的方案和探索。

  • 标签:
  • 简介:摘要链球菌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是由A族链球菌(GAS)引起的一种发病突然、进展迅速、死亡率高的侵袭性感染疾病,随着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GAS感染的发病率虽已大幅降低,但由于STSS通常在其临床过程的早期阶段即引起休克和多器官衰竭,且临床症状非特异,早期识别、及时抗感染治疗和对症处理尤为关键,需引起临床医师的高度重视。

  • 标签: 链球菌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A族链球菌 脓毒血症 侵袭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血液净化护理对中毒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在2021年3月至7月间来我院治疗的中毒患者30例,利用抽签的方法均匀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血液净化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6.66%,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中毒患者行优质血液净化护理干预能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有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值得推广。

  • 标签: 中毒性患者 血液净化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慢性酒精中毒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诊断。方法:研究对象共选取了2020年收治的慢性酒精中毒脑病患者50例,对其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的临床表现以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为主,如意识障碍和不同程度的复视等。CT影像学诊断可见程度不同的脑皮质萎缩等。结论:慢性酒精中毒的十分典型的临床表现和CT影像学特点,临床可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检查结果确诊疾病。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 临床表现 CT影像学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敌草快中毒CT和MRI影像表现。方法于2021年5月,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0例敌草快中毒脑病患者,分析其CT与MRI影像学特征。结果10例患者均行CT检查,有8例同时行MR检查。10例中有7例患者在CT上有阳性征象,8例行MRI检查患者的影像上均有异常改变。CT主要表现为双侧小脑半球、桥脑、丘脑、基底节区对称性密度减低及脑组织不同程度肿胀。MRI主要表现为小脑半球、桥脑、丘脑、基底节区深部核团的对称性病变及脑组织水肿,T1WI低信号、T2WI及T2-FLAIR高信号改变,弥散加权成像(DWI)呈细胞毒性水肿。治疗后复查,CT与MRI均表现为病灶吸收,范围缩小。结论敌草快中毒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病变部位具有特征性,CT与MRI在敌草快中毒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标签: 敌草快 中毒 中毒性脑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1例59岁男性患者因肺低分化腺癌伴脑转移给予靶向药物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15 mg静脉滴注、1次/d,连续14 d。停药第17天,患者颈部和胸部出现红斑、瘙痒,随后红斑迅速扩散至全身,并出现水疱和广泛的表皮脱落,伴有瘙痒、疼痛和低热。考虑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导致的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人免疫球蛋白治疗,2周后,皮损基本愈合。

  • 标签: 内皮抑素类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A族链球菌(GAS)中毒休克综合征(STSS)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电子病历系统调取2015年1月至2022年3月深圳市儿童医院住院的10例STSS患儿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本组10例中男5例,女5例,年龄(5.29±2.87)岁。既往均体健。2例血培养阳性,5例脓液培养阳性,3例血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确诊;其中7例咽拭子GAS快速检测阳性。患儿均有发热,其中病毒感染后发生9例,肺炎7例,皮肤软组织感染6例,坏死性筋膜炎3例,化脓性脑膜炎1例。患儿均有休克,其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7例,肝功能损伤6例,急性肾损伤4例,感染相关脑4例,呼吸衰竭2例,横纹肌溶解2例。3例入院时血白细胞数降低,余7例升高;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7例血小板降低,恢复后均血小板升高。患儿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均升高。患儿均发生低白蛋白血症、低钠血症和低钙血症。培养阳性的10例菌株均对青霉素、头孢曲松/头孢噻肟和万古霉素敏感。8例患儿入院后采取了联合抗生素治疗,8例接受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疗。10例患儿均治愈出院。结论儿童STSS进展迅速,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早期识别、感染源的快速诊断、抗生素的及时应用及外科治疗是管理的关键。

  • 标签: A族链球菌 中毒性休克综合征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毒患者治疗中运用血液净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2019年10年-2021年10月收治的48例重度性应用血液净化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血液净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和患者对本次调查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34±0.79)d、住院时间(11.28±2.09)d、昏迷时间(1.26±0.79)d、ChE活性恢复时间(4.22±0.83)d,差异显著(P

  • 标签: 中毒性患者 血液透析 护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中毒患者治疗中运用血液净化护理干预对患者的影响。方法:采取数字表随机分组法将2019年10年-2021年10月收治的48例重度性应用血液净化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为2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血液净化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护理模式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和患者对本次调查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34±0.79)d、住院时间(11.28±2.09)d、昏迷时间(1.26±0.79)d、ChE活性恢复时间(4.22±0.83)d,差异显著(P

  • 标签: 中毒性患者 血液透析 护理模式 护理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酒依赖和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方法:选取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对酒依赖和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患者的家属98例,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健康教育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后的心理状况,同时比较两组护理后的护理满意度。结果:在心理状况方面,观察组护理后焦虑(45.77±6.60)分、抑郁(42.06±5.02)分、躯体化(39.06±6.20)分、兴奋状态(41.26±5.95)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护理满意度方面,观察组的总满意率为93.88%,高于对照组的7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对酒依赖和酒精中毒精神障碍患者,在治疗护理中除了关注患者自身,也要重视对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使患者家属心理状态得到改善,护理满意度得到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对酒依赖 酒精中毒 精神障碍 家属 健康教育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TEN)是免疫治疗中一种罕见不良反应,其进展快、死亡率高。本文报道1例晚期鳞状细胞肺癌在使用信迪利单抗免疫治疗后出现TEN致死亡的病例。TEN需引起临床医生广泛关注,做到早期诊断、规范治疗。

  • 标签: 肺肿瘤 肿瘤,鳞状细胞 信迪利单抗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及ABCD-10评分系统对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TEN患者出现死亡结局的预测评估效能。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21年4月于四川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85例SJS/TEN患者的临床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SCORTEN及ABCD-10每个分数层患者的预期死亡率及实际死亡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SCORTEN及ABCD-10对死亡的预测力及校准度。结果85例患者中男37例,女48例,年龄14 ~ 88(52.36 ± 19.31)岁,其中SJS 61例,SJS/TEN重叠6例,TEN 18例。死亡10例,病死率为11.76%。在SCORTEN和ABCD-10的危险因素中,年龄 > 40岁或 ≥ 50岁、入院第1天表皮剥脱 > 10%体表面积、心率 > 120次/min、血清尿素氮 > 10 mmol/L、血清碳酸氢盐 < 20 mmol/L与该组患者死亡存在统计学相关性(χ2值分别为4.46、6.18、25.50、15.13、7.59、8.38,均P < 0.05),而伴恶性肿瘤、血清葡萄糖水平 > 14 mmol/L及入院前透析与死亡无统计学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35、0.10、1.38,均P > 0.05)。SCORTEN和ABCD-10每个分数层患者的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ROC曲线显示SCORTEN及ABCD-10均对死亡有良好的预测力(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4、0.867,95% CI分别为0.758 ~ 0.990、0.773 ~ 0.962),但SCORTEN的模型拟合度优于ABCD-10(P值分别为0.944、0.048)。结论SCORTEN及ABCD-10评分系统均可在早期较准确地预测SJS/TEN患者的死亡概率,其中以SCORTEN校准更好,预测性能更优。

  • 标签: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预后 死亡 SCORTEN ABCD-10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GBZ 76-2002《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神经系统疾病诊断标准》的实施情况,为标准修订积累依据。方法于2020年2月,选取39家医疗卫生机构的85名职业及神经内科专家为调查对象,采用改良德尔菲法建立标准评价指标体系,组织专题小组讨论预调查,进行问卷调查,分析调查对象对标准的掌握、应用情况和修改建议。结果调查对象对标准相关知识的掌握主要来源于工作经历(84.7%,72/85)、标准学习(81.2%,69/85)和培训(75.3%,64/85);调查对象所在机构中,98.8%(84/85)可开展CT检查,96.5%(82/85)可开展神经传导速度及肌电图检查,89.4%(76/85)可开展脑电图检查,80.0%(68/85)可开展诱发电位检查,72.9%(62/85)可开展核磁共振成像;参与诊断为职业性急性中毒脊髓的毒物中,主要为有机磷(10.6%,9/85)和窒息性气体(9.4%,8/85);诊断为迟发性周围神经的毒物中,主要为农药类(25.9%,22/85)和窒息性气体(12.9%,11/85);调查对象中,85.9%(73/85)认为急性中毒分级依据需要补充客观证据,80.0%(68/85)认为周围神经诊断分级依据中的神经肌电图异常指标需细化。结论现行标准应用周期较长,分级标准指标中客观检查依据少,标准的适用性有待提升。

  • 标签: 职业病 中毒 神经系统疾病 诊断标准 实施评估
  • 简介:摘要:目的 建立HPLC-MS法检测盐酸二甲双胍片中毒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测定方法。方法 以ACE EXCEL3 C18-AR 4.6mm×100mm,3.0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流动相A:0.1%甲酸溶液流动相B:0.1%甲酸甲醇溶液,柱温40℃,检测波长258nm,流速为0.55ml/min,采用APCI+:MRM扫描模式,定量离子对75.0→43.0 m/z。结果:该方专属性强,NDMA在0.985ng/ml~98.5ng/ml范围内浓度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线性方程为y =8×104 x–1.88×104,相关系数r为0.9999,该方法的回收率在98.58%~101.45%之间,9份溶液平均回收率为99.9%,RSD为0.9%,准确度良好。结论:该HPLC-MS法能准确检出盐酸二甲双胍片中毒杂质N-亚硝基二甲胺的含量。

  • 标签: HPLC-MS法 盐酸二甲双胍片 N-亚硝基二甲胺 含量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IVIG)及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方法收集2013—2019年武汉市第一医院使用IVIG及rhTNFR:Fc治疗的TEN患者资料。IVIG组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25 ~ 72岁,中位TEN疾病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3分;rhTNFR:Fc组10例,男女各5例,年龄32 ~ 84岁,中位SCORTEN评分2分。采用相当于0.6 ~ 1.0 mg·kg-1·d-1醋酸泼尼松龙治疗5 d皮损无改善时,加用IVIG 400 mg·kg-1·d-1连续5 d,或隔日皮下注射25 mg rhTNFR:Fc 4 ~ 6次。记录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及不良事件。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VIG组皮损渗液开始减少时间(1.73 ± 1.19 d)、皮损区疼痛开始减轻时间(1.64 ± 1.28 d)、皮损基底颜色变淡时间(2.45 ± 1.12 d)、新生表皮开始出现时间(3.09 ± 1.13 d)、间擦部位皮损开始干燥时间(4.82 ± 2.22 d),均少于rhTNFR:Fc组(分别为3.00 ± 1.56、3.70 ± 1.63、3.90 ± 1.59、5.20 ± 1.22、7.90 ± 3.14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IVIG组住院时间(17.70 ± 8.33 d)与rhTNFR:Fc组(16.70 ± 4.7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21例患者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并发症。结论IVIG和rhTNFR:Fc治疗TEN均有效,但前者在减轻皮损疼痛、渗出,促进新生表皮生长速度上优于后者。

  • 标签: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治疗 生物制剂 免疫球蛋白疗法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