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了能够充分的保护养殖户的经济利益,应该最大限度内防止疾病给肉牛养殖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需要积极开展肉牛养殖疾病防治。本文主要分析牛中毒疾病的现象与防治措施,从而可以更好的提升疾病防治的效果,进而可以更好的促进肉牛健康生长。

  • 标签: 中毒性疾病 防治
  • 简介:摘要重症肝病患者易于发生细菌、真菌的感染进而发生为中毒休克,起可隐匿,但病情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目前研究结果显示,重症肝病患者肠道菌群易位、免疫麻痹等特殊状况是感染和中毒休克发生的易患因素。目前公认治疗重症肝病合并中毒休克必须进行抗菌素治疗和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其余治疗如氢化可的松和严格血糖控制则颇有争议,未必降低病死率。我们总结了重症肝病合并中毒休克的流行学、易感因素、诊断和管理策略,突出了重症肝病背景下中毒休克的特点,以期及早发现、预防和治疗重症肝病患者并发的感染中毒休克,降低病死率。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休克,脓毒性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1例77岁男性患者行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前为预防感染予左氧氟沙星0.5 g静脉滴注。静脉滴注结束后3 h,患者躯干、臀部、四肢出现红斑伴瘙痒,2 d后出现发热,皮疹加重和大面积水疱;3 d后水疱破溃,尼氏征阳性。诊断: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考虑与左氧氟沙星有关。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人免疫球蛋白和皮肤创面处理等对症治疗。15 d后,患者皮疹完全消退,创面基本愈合。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输注,静脉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1例59岁女性患者为保健误将黄独零余子当作何首乌每日1枚蒸熟服用,服用10 d(第10天服2枚)后出现黄疸、乏力、纳差、恶心等症状。实验室检查:丙氨酸转氨酶(ALT)1 090 U/L,天冬氨酸转氨酶(AST)2 620 U/L,γ-谷氨酰转移酶(γ-GT)98 U/L,总胆红素(TBil)566.3 μmol/L,直接胆红素(DBil)301.5 μmol/L,总胆汁酸(TBA)351.4 μmol/L。诊断为黄独零余子中毒肝炎,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和茵栀黄注射液静脉滴注,熊去氧胆酸片和中药汤剂口服。25 d后肝功能明显好转,ALT 39 U/L,AST 90 U/L,γ-GT 115 U/L,TBil 60.6 μmol/L,DBil 34.5 μmol/L,TBA 121.5 μmol/L。

  • 标签: 薯蓣属 植物中毒 化学和药物性肝损伤 黄独零余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相关因素对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心脏病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10月至2019年12月入住本院急救医学部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患者中符合中毒心脏诊断的患者92例,记录患者从发现中毒到就诊时间、昏迷时间、住院时间、是否行气管插管、是否入住ICU病房、入院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评分);行心电图检查,测量并计算入院时、d 2、d 3、出院时经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时长;收集入院时、d 2、d 3、出院时的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根据《职业性急性化学物中毒心脏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轻度心脏组45例,中度心脏组35例和重度心脏组12例。各组定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法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重度组的APACHEⅡ评分、昏迷时间及住院时间均高于轻中度两组,是否早期行气管插管保护气道及入住ICU病房的比例低于轻中度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cTnI、QTcd在入院即出现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cTnI、QTcd与轻中度组在入院时比较均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组的CK-MB在入院第2-3天才与轻中度组表现出统计学差异(P<0.05);入院当天血清cTnI与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为(r1=1.000,r2=0.458),入院当天QTcd间期与APACHEⅡ相关性为(r1=1.000,r2=0.765),均呈正相关,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COP患者需尽早入院治疗,对于缺氧严重、没有气道保护能力的患者应及早建立人工气道,并在中毒早期入住监护病房稳定病情,注意观察患者QTcd、血清cTnI、CK-MB等指标变化,及时发现心脏损伤并加以保护。

  • 标签: 一氧化碳中毒(ACOP) 急性 中毒性心脏病 人工气道 心率校正后的QT离散度(QTcd) 肌钙蛋白I(cTnI) 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乙胺丁醇中毒视神经病变(EON)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视力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队列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神经眼科病房诊治的EON患者24例4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4例26只眼,女性10例20只眼;男女性别比为1.4∶1。平均年龄(42.79±15.13)岁,平均体重(62.46±12.31)kg。自开始用药至发病的平均时间(9.94±16.49)个月。乙胺丁醇平均使用时间(7.06±11.68)个月,平均累计剂量(156.70±1 779.00)g,日均剂量(15.07±8.95 )mg/ (kg·d )。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色觉、OCT、视野、VEP及眼眶增强MRI等眼部检查;同时行OPA1和mtDNA基因检测。所有患者明确诊断后立即停药,并给予全身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等药物治疗2周。随访时间均大于12个月。根据末次随访时较好眼视力是否>0.1将患者分为视力较好组和视力较差组。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与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Wlincox秩和检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视力预后相关影响因素。结果46只眼中,初次发病视力≤0.1者30只眼(65.2%),>0.1但<0.5者11只眼(23.9%),≥0.5者5只眼(10.9%);末次随访视力≤0.1者20只眼(43.5%),>0.1但<0.5者17只眼(36.9%),≥0.5者9只眼(19.6%)。眼底检查发现,伴视盘水肿7只眼(15.3%)。OCT检查发现,患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 )明显丢失,主要以视盘颞侧RNFL丢失为主。所有患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色觉损害,以红绿为主。视野损害类型主要表现为中心暗点(52.2%),其他依次为弥漫性视敏度下降(30.4%)、颞侧偏盲(17.4%)。眼眶MRI检查结果显示,24例患者中,视神经长T2信号12例(50.0%),其中视神经同时伴有T1强化6例(25.0%)。基因检测结果显示,24例患者中,基因异常4例(16.7%)。其中,检测出OPA1基因突变2例,mtDNA14340、11778位点突变各1例。24例患者中,视力较好组13例,视力较差组11例。两组患者伴有基因突变例数及乙胺丁醇日均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0.02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乙胺丁醇日均剂量与EON视力预后相关,乙胺丁醇日均剂量>18mg/ (kg·d)时患者视力预后较差(95% CI 0.007~ 0.736,OR=0.069,P=0.027)。结论EON多累及双眼,视盘水肿少见,43.5%的患眼视力呈不可逆性损伤。EON可伴有OPA1或mtDNA异常。乙胺丁醇日均剂量与EON的视力预后相关。

  • 标签: 乙胺丁醇/副作用 视神经疾病 疾病特征 预后 影响因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医综合疗法对新生儿VAP并发中毒肠麻痹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收治的160例新生儿VAP并发中毒肠麻痹患者,依据入院时间编号后奇偶数分成两组,对照组新生儿接受西医治疗,观察组新生儿接受中西医综合疗法,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以及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等数据,得出结论。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有效以及治疗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肠鸣音恢复时间与首次排气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各项临床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中医综合疗法 新生儿VAP 中毒性肠麻痹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1例卡马西平致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易感基因类型。方法收集1例由卡马西平诱发的TEN患者临床资料,抽外周血提取DNA,应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卡马西平易感基因位点HLA-A*31:01(rs1633021)、HLA-B*58:01(rs3095318)、HLA-B*15:02(rs3909184)和HLA-B*15:02(rs2844682)。结果患者女,40岁,汉族,因口周红斑水疱7 d,泛发全身4 d就诊。患者出现皮损前曾应用卡马西平1个月。基因检测显示,HLA-B*15:02阴性,HLA-A*31:01阳性。结论本例中国汉族卡马西平致TEN患者HLA-A*31:01阳性。

  • 标签: 卡马西平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HLA抗原 疾病遗传易感性 HLA-A*31:01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丙烯酰胺中毒周围神经的临床特征、电生理检查结果、治疗和预后。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8月金华市中心医院9例丙烯酰胺中毒周围神经病患者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结果等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以肢体远端麻木为主要特征,伴有痛觉减退或过敏,深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脱皮等表现,其中1例存在肌力减退,1例存在小脑性共济运动障碍。肌电图检查1例患者存在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波幅下降34条(38.6%),传导速度下降2条(2.3%)。感觉神经波幅下降30条(57.7%),运动神经波幅下降4条(11.1%),感觉神经波幅下降的比例明显多于运动神经(P<0.01)。经维生素B类药物、鼠神经生长因子、激素等治疗后,患者麻木有减轻,但是未完全消失,痛觉、深感觉、腱反射恢复差,其中3例复查肌电图结果较前进展加重。结论丙烯酰胺中毒周围神经以肢体远端麻木和感觉神经轴索损害为主,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做好防护至关重要。

  • 标签: 丙烯酰胺 中毒 周围神经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治疗由药物引起的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9—2018年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等8个中心纳入22例TEN患者,男10例、女12例,年龄22 ~ 75岁。采用rhTNFR:Fc 25 mg/次皮下注射治疗,首剂加倍,每3天1次,连续治疗6 ~ 8次。治疗前及治疗后第4、7、10、13、16、19、22、25天评估患者药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DASI)评分、DASI改善指数(DASI50、DASI75、DASI90);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检测外周血及疱液TNF-α水平。治疗过程中监测患者体温、皮疹变化及肝肾功能,记录不良事件。统计分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t检验及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22例患者中,未合并感染的20例在首次治疗后24 ~ 72 h体温停止升高,48 ~ 120 h恢复正常。22例首次治疗后24 ~ 48 h控制水疱新发,48 ~ 96 h皮肤颜色由鲜红色转为暗紫色,2周后皮损基本恢复正常。治疗2 ~ 4周,19例肝功能异常患者丙氨酸转氨酶及天冬氨酸转氨酶水平恢复正常。治疗4 ~ 13 d,7例肾功能异常者肌酐、尿素氮得到控制。治疗过程中,22例患者DASI评分逐渐下降(F = 532.81,P<0.01),从治疗前53.64 ± 8.67降至治疗25 d时的2.05 ± 1.21(t = 26.60,P < 0.001)。治疗第10天,22例(100%)改善达DASI50;治疗第19天,22例(100%)改善达DASI75;治疗第25天,20例(90.90%)改善达DASI90。22例患者外周血TNF-α水平随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从治疗前(33.95 ± 27.90)ng/L降至第25天时(2.38 ± 0.79)ng/L。治疗前15例患者疱液TNF-α水平为(111.99 ± 99.41)ng/L,疱液/外周血TNF-α比值1.83 ~ 28.21。治疗前,22例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DASI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 = 0.10),15例患者疱液TNF-α水平与DASI评分呈正相关(r = 0.59,P = 0.02)。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各种急性不良反应。22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6个月未见复发及各种并发症。结论rhTNFR:Fc是治疗由药物引起的TEN有效及安全的药物。

  • 标签: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肿瘤坏死因子α 治疗结果 生物制剂 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及其量化分析技术在评价慢性酒精中毒导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中的价值,以及其与睾丸生精细胞形态学变化的关系。方法7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对照组(S组)、低剂量酒精处理组(L组)、中剂量酒精处理组(M组)、高剂量酒精处理组(H组),再按不同时间梯度(30 d、60 d、90 d)分为S1、S2、S3组,L1、L2、L3组,M1、M2、M3组,以及H1、H2、H3组。各组兔实验前均行常规超声检查,随后行超声造影,实验结束取睾丸组织行光镜及电镜病理检查。结果①超声造影参数峰值强度及曲线下面积整体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逐步减低(均P<0.05),曲率亦逐步减低(均P<0.05),而达峰时间、平均渡越时间、峰值减半时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光镜下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生精小管上皮逐渐变薄,腔内精子逐渐减少或无精子生成。睾丸组织Johnsen′s评分整体上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的增加而降低(均P<0.05)。电镜下早期微血管内皮细胞胞质线粒体空泡化,随酒精剂量及使用时间增加,内皮细胞呈空泡,甚至脱落、基底膜中断。结论酒精对睾丸微血管及生精细胞的损伤呈剂量-效应及时间-效应关系。超声造影可用于评估慢性酒精中毒所致的睾丸微血管损伤,并可间接反映其生精细胞形态学的改变。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睾丸微血管 酒精 内皮细胞 生精细胞 超微结构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硫酸锌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到本院就诊的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变患者98例,按随机数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以硫酸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神经传导速度、治疗期间用药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08%,观察组为93.75%,两组相比,观察组较优;两组下肢胫神经及腓总神经的MCV、SCV速度均有所增高,观察组相比对照组效果较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酸锌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慢性酒精中毒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疗效,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且安全性稳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酒精中毒性周围神经病变 硫酸锌 还原型谷胱甘肽 神经传导速度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蒙古汉族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致敏药物及筛查易感基因。方法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2015—2019年确诊的68例汉族SJS/TEN患者,抽取外周血提取DNA,采用PCR筛查HLA-B*5801、HLA-B*1502、HLA-A*3101等位基因。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参照基因分型,分析致敏药物。结果68例SJS/TEN患者,男36例,女32例,年龄46.06 ± 19.97(3 ~ 84)岁。检出HLA-B*5801阳性5例,4例为别嘌醇致敏;HLA-B*1502阳性14例,5例为卡马西平、4例为拉莫三嗪致敏,5例致敏/可疑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解热镇痛药等;HLA-A*3101阳性1例,可疑致敏药物为中药活血针剂,成分不清。结论HLA-B*5801对别嘌醇、HLA-B*1502对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的预测性良好,建议用药前筛查,而HLA-A*3101在本地区人群阳性率不高。

  • 标签: 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 HLA-A抗原 HLA-B抗原 基因型 卡马西平 别嘌呤醇
  • 简介:摘要1例84岁男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者因合并肺炎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5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当晚患者出现发热(体温最高39.6 ℃),次日出现皮肤瘙痒。第4天,患者躯干和四肢皮肤出现片状红斑,伴糜烂渗出,皮肤压痛,尼氏征阳性。诊断为中毒表皮坏死松解症。停用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改为莫西沙星;并在常规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基础上,更换透析模式为连续静脉-静脉血液透析滤过联合血液灌流隔日1次治疗;同时加强皮肤护理及支持治疗。3周后,患者皮损基本痊愈。

  • 标签: 血液透析滤过 哌拉西林 舒巴坦 表皮坏死松解症,中毒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