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病例的时间为2020年5月-2022年7月,由本院提供86例粘连性肠梗阻患者,根据双盲法分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的43例为对照组,予以肠梗阻导管治疗的43例为研究组,两组进行临床疗效的评比。结果:组间比较腹片气液平变化时间、血常规指标转为正常、通气排便时间、胃肠道蠕动恢复时间,更短的为研究组,其同对照组得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通过肠梗阻导管治疗粘连性肠梗阻,临床疗效确切,可促进病情快速改善,具有全面推广和普及的价值。

  • 标签: 粘连性肠梗阻 肠梗阻导管 西医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在肠梗阻诊断的应用效果,进一步提升诊疗服务水平,为更多患者的身体健康提供帮助,也构建起和谐的医患关系。方法:将 2018年 6月 -2019年 6月在我院接受肠梗阻治疗的 50例患者定为主要的研究对象,使用数字胃肠机经肠梗阻导管注入后,观察患者们的小肠梗阻情况。分析所有患者接受影像学诊断后病情判断的准确率,并统计肠梗阻治疗的有效率。结果: 50例患者经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的应用,诊断出 19例肠粘连、 13例肠肿瘤、 10例肠结石、 7例肠内疝、 1例肠套叠。初步统计肠梗阻诊断的准确率为( 84.55%),肠梗阻治疗的有效率为( 90.67%)。结论:应用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可以提高肠梗阻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能够保证患者们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对于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来说也有积极的影响。在今后的实践,医务人员必须在肠梗阻导管小肠造影技术的研究上投入更多的精力,最后为现代医疗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很大的贡献。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小肠造影 肠梗阻诊断 应用分析 研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尿路梗阻可发生在上尿路或下尿路,图1概括了可能的梗阻部位和原因。下尿路梗阻几乎均发生在男性,而上尿路梗阻在男女均可发生。

  • 标签: 尿路梗阻 输尿管 膀胱颈 诊断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肠梗阻导管在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的应用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46例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个组别,每组各23例。其中,观察组采用肠梗阻导管辅助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肠梗阻缓解率与Ⅰ期手术率分别为18/78.3%、19/82.6%,对照组分别为7/30.4%、6/26.1%,两组对比差异显著,χ2=7.142、8.096,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腹部胀痛缓解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P<0.05。结论肠梗阻导管进行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应用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 治疗应用 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在急性小肠梗阻患者的应用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83例急性小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38例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减压的患者为实验组,45例使用传统鼻胃管减压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置管后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置管3天后患者腹痛的程度;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及保守治疗无效中转手术治疗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5天内日均胃肠减压量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3天后腹痛、腹胀的程度低于对照组(P〈0.05);肛门恢复排便、排气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实验组中转手术治疗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急性小肠梗阻能有效进行肠道减压,减轻患者腹痛、腹胀程度,提高急性小肠梗阻的治愈率,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 标签: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小肠梗阻 鼻胃管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梗阻是腹部外科多发疾病之一,其防治是临床难点。外科手术虽然能解决梗阻的症状,但术后并发症较多,且容易因手术后腹腔粘连再次梗阻。肠梗阻导管小肠内固定排列术,为预防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提供了新思路。经肛肠梗阻导管的使用,为左半结肠恶性肠梗阻手术切除肿瘤后直接一期吻合肠管提供了可能,并能够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但使用过程随之而来的相关并发症也应引起足够重视,且需进行防治。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肠梗阻导管只是对肠梗阻保守治疗的一种方式,目前并不能完全取代手术,当经鼻肠梗阻导管置管成功后3 d、导管在肠腔内仍无明显下移或置管5 d以上,肠梗阻症状无明显改善,则仍需考虑手术治疗。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预防 治疗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3年6月间收治的66例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3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肠梗阻导管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胃肠减压治疗。结果在起效时间,治疗后24小腹围比值,治疗后48小时后腹痛、腹痛消失率、肛门恢复排气率,治愈率方面,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肠梗阻导管治疗肠梗阻的临床价值较高,适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肠梗阻,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单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肠梗阻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 目的 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160 例肠梗阻患者 的 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 分为对照组 80 例 (行普通胃管减压治疗) 和观察组 80 例 (行 肠梗阻减压治疗 ) 。对比 两组治疗效果 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 。结果 观察组 治疗效果 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0.05) 。观察组 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 P<0.05) ,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 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 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值得临床应用 。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0例肠梗阻患者的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不同的肠梗阻减压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80例(行普通胃管减压治疗)和观察组80例(行肠梗阻减压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胃肠液引流量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缓解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等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胃肠液引流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减压治疗肠梗阻患者的临床效果确切,更能提高肠梗阻缓解治疗效果,缩短肛门排气时间,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肠梗阻 减压 胃管 肛门排气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通胃肠减压与肠梗阻导管在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应用和护理效果。方法总结2019年8月至2020年2月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深圳医院24例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护理经验,对照组14例患者给予经鼻型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实验组10例患者给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两种导管材质均为硅胶。比较两组患者胃肠减压治疗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疗效、留置深度、疼痛值、舒适度。结果对照组14例鼻胃管胃肠减压患者,导管置入长度为(50±5)cm,治疗后9例可缓解肠梗阻症状,但症状反复出现,无法解除梗阻;实验组10例经鼻置入肠梗阻导管患者,导管置入长度(125±15)cm,护理后,6例效果显著,3例有效,1例无效,肿瘤进展死亡,无1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和导管意外发生。实验组患者肠梗阻症状、疼痛、焦虑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卵巢癌合并肠梗阻患者,留置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解除梗阻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结合适宜的护理措施,对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经鼻型肠梗阻导管 卵巢癌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治疗梗阻导管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 70 例入组,以患者个人意愿分为两组,每组各 35 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观察组以肠梗阻导管方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结果: 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更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 。 结论: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患者应用肠梗阻导管治疗,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肠梗阻导管 结直肠癌性肠梗阻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