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中国民族器乐的发展历史可谓源远流长。贾湖骨笛的出土,将中国器乐推进到距今八九千年的史前聚落文明,而陶埙、陶铃、陶钟、陶角、石磬、摇响器,以及岩画、陶纹等新石器时代的考古发现,则让我们得以一窥原始音乐歌舞的场景。庖牺氏作埙、夔作鼓、舜制五弦、伶伦造律吕.

  • 标签: 音乐史 器乐艺术
  • 简介:<正>元代与南宋在元朝蒙古统治集团的严密控制和野蛮残暴的压追之下,中国人民都过着奴隶或半奴隶的惨酷生活;稍有正义感和气节的知识分子都不愿为外族统治阶级服务,他们或隐居民间或遁迹山林,就连那极少数的文人身居一官半职的,也都寄情诗歌,消遣忧虑,有些天才的作家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等

  • 标签: 元杂剧 宋杂剧 诸宫调 南戏 新型戏剧 剧作家
  • 简介:<正>中国流行歌曲的奠基人在前三讲中,我跟同学们谈到流行音乐准备期的三个重要人物李叔同、沈心工和萧友梅。在这些有识之士的努力下,中国音乐事业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有人问,那么到底什么时候算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开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是谁?且听我慢慢道来——2004年春节,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连续

  • 标签: 中国流行音乐 沈心工 萧友梅 黎锦晖 李叔同 何日君再来
  • 简介:中国近现代音乐》,汪毓和编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6月第4版/787×1092mm/特16开/23.75印张/正文362页,附录,CD-ROM1张/48.00元。ISBN978-7-103-30447-7。《中国近代音乐简述》,刘再生著/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9年7月第1版/880×1230mm/32开/1插页/18.25印张/孙继南序,正文517页,特选谱例,参考文献,引用文献人名索引,图片索引,音响资料目录,后记,MP31张/39.00元。IS-BN978-7-103-03625-9。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刘再生 近代 编著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9年
  • 简介:<正>(四)宋、元的音乐(下)元朝统治者入主中国之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采取了分化各族人民、制造民族矛盾,联合汉族地主阶级与色目人(指西域钦察人、畏兀儿人等)的上层分子的办法,对汉人进行高压统治。广大人民群众遭受的民族的和阶级的双重压迫与黑暗的社会现实生活,成为当时音乐艺术的重要主题,并推动了音乐艺术的发展。元杂剧的蓬勃发展,便是这种情况的集中表现。当时出现的大量元杂剧的优秀作品所代表的是时代的呼声,这些作品极大地鼓舞了人民的斗争意志。元杂剧的繁荣,也促进了南戏和其他戏曲声腔的发展,从而造成了我国戏曲日益兴盛的局面。下面就从戏曲开始,介绍元代音乐的一些主要情况。

  • 标签: 元杂剧 南戏 戏曲声腔 优秀作品 现实生活 中国古代音乐史
  • 简介:本刊从这一期起增设“中学音乐教育”专栏。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准备陆续发表有关音乐历史、理论等方面的稍带系统性的文稿,目的在于为中学音乐教师的教学和进修提供一些参考材料。这一期刊登的两篇专题稿件,以及从下期起刊登的《西方音乐发展鸟瞰》,拟以连载方式约分十期登完。此后,将陆续刊登有关音乐欣赏、演唱(奏)训练……等方面的文章和材料。这一期还发表了北京第四十一中学音乐老师翁大昌何志的文章。我们欢迎更多的老师为这个专栏撰稿,以利加强教研经验的总结和交流。这个栏目的设立,是一种尝试。由于经验和水平的限制,很可能发生各种缺点。从文稿的选题、内容到写法……,我们都热切希望听到中学老师们的批评和建议。

  • 标签: 外国音乐 中国古代音乐史 中学音乐教育 相和歌 中学音乐教师 音乐欣赏
  • 简介:音乐是怎样起源的?人类远祖最初是敲击各种物件去制造节奏,还是展现歌喉,从而创造了音乐?他们使用的是何种乐器?这是最近发表在《社会学前沿》杂志上的“假说与理论”一文所探讨的部分问题。答案表明,音乐的历史在很多方面就是人类的历史。

  • 标签: 音乐史 人类史 社会学 历史 节奏 乐器
  • 简介:刘靖之先生是香港地区几十年如一日深入研究中国音乐的著名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他曾数次在香港大学主办由众多大陆、港台以及海外音乐家参加的有关中国音乐的学术研讨会,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专著《中国音乐论》(以下简称《史论》)一书,于1998年出版后在学界引起普遍关注乃至较大争议。

  • 标签: 《中国新音乐史论》 宏大叙事 增订版 批判 学术研讨会 著名学者
  • 简介:当代音乐”学科建设与学术思潮论争是新时期音乐思潮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思潮论争,不但对当代音乐学科的基础建设和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我国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批评和音乐学学术研究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论争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中国当代音乐史学问题的探讨和论争;第二,关于当代音乐发展道路若干问题以及如何认识和评价当代音乐发展过程中的挫折和失误的探讨与论争;第三,是关于大型历史丛书《当代中国音乐》写作中若干史实问题以及当代音乐写作历史观问题的探讨与论争。

  • 标签: 音乐学 音乐史学 当代音乐史 音乐思潮 学术批评
  • 简介:前言郑觐文作为一位曾为中国音乐学的创建和发展留下著述,曾为中国民族音乐的振兴和繁荣作出过努力且颇有贡献的人物,而今几乎为大多数人所不知,目前所见,只有《辞海》中有一郑觐文的条目,引录如下,以作介绍:郑觐文(1872——1935)江苏江阴人。清诸生。能弹琴和琵琶.1918年在上海创立大同乐会,旨在提倡“国乐”;曾仿制各种古乐器,崇“雅”黜“俗”,大事宣传。著有《中国音乐》持论迂远,杂有臆断。所编《箫笛新谱》一书,录存不少民间曲调.

  • 标签: 郑觐文 中国音乐史 中国民族音乐 江苏江阴 民间曲调 王光祈
  • 简介:中国音乐学的研究在上海音乐学院基础深厚并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影响力。1927年自我院初建以来萧友梅博士、黄自先生等前辈理论家、作曲家便已高瞻远瞩地奠定音乐理论学科方向。1949年我院率先建立了全国最早的音乐理论基地——音乐研究室,其中中国音乐学的研究建立了一个重要的基础。随后1956年民族音乐系成立,下设音乐理论专业,中国音乐的研究与教学便在1950年代初具规模。

  • 标签: 中国音乐史学 学科建设 上海音乐学院 音乐理论 1927年 1949年
  • 简介:听说蝉开了个音乐班吹拉弹唱样样教授蟋蟀将军挺着大肚子赶去报名不知道学费怎么算

  • 标签: 将军 蟋蟀 音乐史
  • 简介:<正>所谓刍议,当然含有商榷、探讨的意思,因此,本文只是某种意义上的学习体会,说出来以求师长指点。一是明其谬误得失,二是求得批评讨论,作为引玉之砖,或许还有一二价值。本文拟在三个方向上展开:音乐与一般历史的关系;音乐与科学的比较;音乐撰述方式问题。

  • 标签: 中国古代音乐史 科学史 史学方法 艺术自身 历史家 音乐艺术
  • 简介:本文整理2001-2003年间、、等杂志及各大音乐学院学报中有关中国近现代音乐理论研究文章,介绍了目前中国音乐理论研究的概况.从这几年来看,音乐界对中国近现代音乐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尤其是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更趋公正、客观;对近现代音乐作品的研究更趋深入;对"重写音乐"的思考更趋透彻.但也显现出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方法论问题以及如何构建其新时期的学科框架等问题研究的不足.

  • 标签: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 近现代音乐家 反思 重写音乐史
  • 简介:摘要: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发展历史源远流长的国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在其中,音乐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组成部分,对于国内社会大众的心灵灌溉和思想启迪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和效果。目前国内的音乐领域和音乐文化正在茁壮发展,但对于目前的音乐音乐文化的发展来说,急需要探寻得到一个切实可行的传播方式,这对于国内的音乐发展至关重要,毫不客气地说,当代进行新型中国音乐的传播方式的研究和分析已经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一项工作内容了,对于我国音乐领域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故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新型中国音乐的传播方式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分析。

  • 标签: 中国音乐 音乐历史 传播方式 音乐传播 研究分析
  • 简介:高师中国音乐教学中的"异化"是其在发展过程中的歧路.本文通过全面的调查思考,力图为其表现形态、产生原因寻找学理解决之道,为高师这一重要的教学园地寻找学科发展的可行性之路.

  • 标签: 高师 中国音乐史 音乐史教学 异化 现象 教学现状
  • 简介:摘要:我国国际影响力、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促使越来越多的人想要深入了解中国文化,而学生实现认知能力、研究能力的大步跨越,需要强化教学保障,夯实教学基础,稳定教学核心。作为汉语言文学深入研究的重要桥梁,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加大教学实践改革力度,更是顺应了事物发展规律,符合当下的教育改革要求。在教育制度深化改革背景下,要想提升教、学质量,并对学生汉语言文学能力提升,提供切实的知识、思维引导,需要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强化课内训练的高效性与针对性,以此实现教育教学内驱力的不断提升。本文在阐述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教学改革必要性基础上,对教学现状进行了浅层分析,旨在为教育工作者优化教学路径,提供科学指导,以此助力教育环境的不断转变。

  • 标签: 现当代文学史 课程教学 改革 实践
  • 简介:本文以配器的研究现状、现有研究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为题,将其置于西方音乐背景中,认为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学科发展阶段,不完全等同于音乐音乐流派,进而探讨配器本体的研究方法.

  • 标签: 西方音乐史 配器 研究方法 研究现状 发展阶段 相对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