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书院中国传统社会中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作为士大夫创新精神和人文追求的体现,绵延千余年,成为宋、元、明、清社会的文化、教育、学术传播、出版和藏书中心,同时也是东亚儒教文明圈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书院的历史不是一部简单的制度史,而是一部以书院为平台而演绎的生动多彩的文化史、社会史。书院独具的文化教育特色和对中外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引起了历史学、文化学和教育史研究者的重视。

  • 标签: 《中国书院史》 中国传统社会 文化现象 性质 唐代 人文追求
  • 简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是以传统学生管理模式为基础,仿效美国高校住宿学院形成的创新型学生管埋模式,弥补了传统学生管理模式的不足。通过对学生日常生活管理以及开设通识教育课程和非形式教育,能帮助青年学生形成和培养备方面能力、素质。这种新型学生管理模式,为大众化教育阶段学生管理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学生管理模式 中国书院 大众化教育阶段 通识教育课程 创新型学生 住宿学院
  • 简介:书院是我国唐宋时期出现的一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组织形式,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大创举。在历史上,书院为我国教育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作出了重大贡献,是我国一项重要的文化遗产。为进一步探讨这一古代文化遗产的价值,以及它对现代社会文化教育等的发展繁荣的重要意义,由庐山白鹿洞书院和江西省书院研究会共同主办的“中国论坛”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10月9日至12日在素有“天下书院之首”、“海内书院第一”的庐山白鹿洞书院举行。

  • 标签: 中国 书院 学术研讨会 综述 科举制度 理学
  • 简介:最近,有幸读到邓洪波老师的新作--由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出版的.该书是先生在寻访了包括港台在内的全国20余个省区的书院遗迹,考察了"东洋"、"西洋"、"南洋"等海外书院后,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经过长期酝酿,集20年书院研究之功力,继其后推出的又一书院研究力作.

  • 标签: 书院 中国出版集团 老师 教授 中心 东方
  • 简介:福建之佛教文化源远流长。自西晋太康年间,佛教传人吾闽,历一千七百多年之漫长岁月,于传播、繁衍中对闽域社会之经济、政治、文化发生了深亥4影响。高僧辈出之福建佛教于中国汉族地区与东南亚各国亦拥有其突出地位。1983年国务院公布全国汉族地区首批一百四十二座重点佛教寺院中,福建竟占十分之一强。地处福州西郊祭酒岭山脉怡山之麓的西禅寺便是其中之一。

  • 标签: 《中国书画·西禅书院作品集》 佛教 宗教文化
  • 简介:在二十世纪末中国研究勃兴的过程中,陈谷嘉先生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他主持和组织了全国规模最大的书院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工作,为书院研究的兴起和书院学的建立奠定了厚实的资料基础;探讨书院研究理论,提出了书院学的概念,对书院的定义进行了辨析和论述;打破了以往教育史研究视角的局限,将书院置于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进行研究,拓展了研究的视野和方法;梳理以书院制度为主线的书院发展历史,深入研究书院的德育教育等问题,提升了书院学研究的理论水平;出版了书院研究的重要著作;积极探索传统书院现代化的道路,使古老的岳麓书院成为现代学术研究和人材培养的重要基地以及全国书研究的中心.

  • 标签: 岳麓书院 书院文化 书院史料 书院研究理论
  • 简介:中世纪大学之所以成为近代高等教育的直接源头,是因为它具有不同于以前高等教育的学术自治制度。我国书由于没有形成自治制度也就失去了成为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条件。所以,现代大学的首要本质特征就是大学的自治。

  • 标签: 中世纪 大学 书院 自治
  • 简介:西禅书院作品集荟萃了一批书画精品,清新之气,扑人眉宇。这使我不由自主地在对诗意与禅心的追寻中,开始了新一番的审美之旅。我时常漫步西禅,疏风细雨中宛见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种超然独特的文化精神向度,悄然改变着我对艺术的期待视野。

  • 标签: 《中国书画·西禅书院作品集》 文化精神 宗教艺术 宗教文化 艺术创作
  • 简介:这一笔,这一划.五千年前就刻下.甲骨上镌,钟鼎上铭,铮铮铁骨写中华。竖起顶天地,横把江河跨,一撇一捺乾坤大,力透千古的中国法.

  • 标签: 音乐教育 音乐创作 歌词 《中国书法》
  • 简介:一九七一年生,江苏徐州人。二00二年毕业于首耶师范大学中国法文化研究院,获书法专业硕士学位,受业于欧阳中石、刘守安等先生。现为中国法家协会会员,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第四届青联委员,荣宝斋出版社副编审、书法篆刻编辑室主任。

  • 标签: 中国民主促进会 崔伟 协会会员 书法文化 文艺评论家 编辑室主任
  • 简介:文章阐述了二十世纪的中国籍设计发展简史,以中国当代书籍设计领航者吕敬人老师的设计思想为切入点,解析了活跃在当代中国的多名优秀年轻书籍设计师及其作品,展示当代中国的书籍设计理念。最后,就如何从根本上提升国人的书卷审美提出了新的思路——教科书再设计。

  • 标签: 书籍设计 审美 再设计
  • 简介:“罢黜百家,积尊儒术”,儒学自汉代定孔子为一尊,儒教遂在我国思想领域占据了统治地位,儒家经学成了东方文化的象征,国民教育的经典。任何一门中国传统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除了其内在发展规律外,还要受社会哲学思潮的影响,又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熏染。历史上儒、释、道三家学说都曾对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但比较起来,作用最大的莫过于儒家学派。

  • 标签: 书法艺术 中国书法 东方文化 书法作品 儒学 儒家学说
  • 简介:一九七一年生,江苏徐州人。二○○二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国法文化研究院,获书法专业硕士学位,曾受业于欧阳中石、刘守安等先生。现为中国协第七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央直属机关第四届青联委员,荣宝斋出版社社长、编审。

  • 标签: 中国 专业委员会 崔伟 首都师范大学 书法文化 文艺评论家
  • 简介:关于汉字的萌芽,有庖牺氏八卦造字、神农结绳记事和仓颉象形造字以及刻画符号说、手势语畜说、权利记号说等说法,但谁也难以成为定论。

  • 标签: 中国书法 结绳记事 手势语 造字
  • 简介:吴门画派,是中国明代中期成化至嘉靖(1465—1566)年间的绘画派别,其活动主要在苏州。因为苏州为古吴都城,有吴门之称。其主要代表人物为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画史上合称为“吴门四家”。

  • 标签: 都城 嘉靖 明代中期 仇英 苏州 沈周
  • 简介:中国各类艺术中,绘画和书法在西方获得欣赏和承认的过程最为漫长。虽然有些中国画早在17世纪就已经流入欧洲,但是西方人真正试图理解画面背后陌生的审美观却要晚得多。反过来说,西方美学对中国的影响也很缓慢。在中国宫廷奉职的耶稣会画家们起初确实引发了中国人浓厚的兴趣。

  • 标签: 中国书法 中国画 17世纪 西方美学 西方人 审美观
  • 简介:中国传统儒家文化非常注重人的道德修养和提升.“止于至善”就是这种不懈的追求所指向的崇高目标。在先秦典籍《大学》中,儒家修身理论得到了系统而又简明的概括和阐述。《大学》是《礼记》中的第四十三篇,是我国古代儒家经典的重要篇章,所谓“大学”。就是十五岁以上的周代贵族成年人在太学里学习的、成人应该懂得的、以修身为本的学说。

  • 标签: 中国书法 止于至善 传统儒家文化 《大学》 道德修养 先秦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