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严复从西方引进社会伦理思想,主要论述群际关系、群己关系和群内人际关系,目的是为了"保群".1900年以后,他企图以旧伦理道德充当凝聚力.

  • 标签: 严复 社会思想 伦理思想 《天演论》
  • 简介:序幕【这是一个虚拟的五四运动场景,人员主体构成为学生,但也有工人、农民、市民、职员掺杂内中。舞蹈形体与组合的基调是凌乱、愤怒、抗议、演讲……如同怒火在燃烧。【严复神色迷茫、惶惑上场。他在舞动的人群中穿行着,迷惘、手足无措。中年贾吴官脚步踉跄上场,在人群中慌乱四顾。他与烟雾中的严复后背相撞,二人回身对视,惊愕不解。

  • 标签: 严复 话剧 五四运动 主体构成 手足无措 人群
  • 简介:严复与孙中山都以欧洲启蒙运动以来最重要的思想成就——进化论和人权学说为理论利器,来评判中国的社会与文化。由于他们社会角色定位的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和重点不同,所处的政治经济地位不同.造成了他们对进化论和“天赋人权”理论的不同演绎,最终导致社会发展理念和政治主张的分歧。他们的思想各有独到的特色和价值,就推动中国社会进步而言是殊途同归的,在实践中也达到了互补作用。

  • 标签: 严复 孙中山 社会变革
  • 简介:<正>严复日记,中国历史博物馆藏,共十一册。计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戊申日记一册,宣统元年(1909年)己酉日记一册,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日记二册,民国二年(1913年)癸丑日记一册,民国三年(1914年)甲寅日记一册,民国五年(1916年)丙辰日记一册,民国六年(1917年)丁巳日记一册,民国七年(1918年)戊午日记一册,民国八年(1919年)己未日记一册,民国九年(1920年)庚申日记一册。严复生于咸丰三年(1853年),卒于民国十年(1921年),年六十八岁。以上日记,记录了他生命的最后阶段。从光绪三十四年至民国九年(中缺宣统二年、民国元年、民国四年)先后十三年间,严复所用的日记册格式完全相同,都是

  • 标签: 严复 日记 民国元年 袁世凯 辛亥 十三年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7-24
  • 简介:李鸿章对严复的,[9](P731)  严复目睹当时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李鸿章洋务派任人唯亲、培植党羽、片面学习西方文化,严复没有崇拜李鸿章

  • 标签: 严复仕途 仕途刍议
  • 简介:通过分析严复的英文日记和账本等史料,可以得出严复至死未能革除吸食鸦片这一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舒缓病痛;严复自入仕以来收入颇丰,吸食鸦片的开销只是占家庭开销的一小部分而已;鸦片影响严复仕途发展说不能成立。对于仕途不顺的根本原因,当事人自己的反思是最深刻、最合理、最可信的。严复晚年在与亲友的书信中,将早年的仕途多荆棘归咎于自己以前桀骜不驯、率性而为、好论人非,甚至到了晚年还在吞食早年种下的“恶果”。

  • 标签: 严复 鸦片 仕途
  • 作者: 佚名
  • 学科: 军事
  • 创建时间:2019-02-17
  • 简介:李鸿章对严复的,严复没有崇拜李鸿章,[9](P731)  严复目睹当时清政府的黑暗统治和李鸿章洋务派任人唯亲、培植党羽、片面学习西方文化

  • 标签: 严复仕途 仕途刍议
  • 简介:2014年1月8日是严复先生诞辰160周年。福州是严复的出生地和归宿地,留有许多遗址。首先,福州三坊七巷之一的郎官巷严复故居。严复的祖籍地是在福州郊外的阳岐村,但出生于福州台江苍霞洲,郎官巷只是他晚年居住的地方。故乡人民爱戴他、怀念他,在此修葺一新后辟为严复纪念馆。

  • 标签: 中国传统民居 修葺一新 后辟 建筑风格 三坊七巷 祖籍地
  • 简介:严复作为中国近代史上最具深远影响力的人物之一,学者对其的研究多从其思想和译作两个角度进行,对于严复传播思想的研究则鲜有。19世纪末的甲午海战,中国战败于弹丸之地的日本的残酷现实,使得严复的思想开始逐步发生变化,完成了从器物救国到思想启蒙的转变过程,并通过办《国闻报》最终确立了自己求“通”的传播思想。因此,研究严复的传播思想,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理解严复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对我们理解社会转型时期的传播活动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帮助。

  • 标签: 严复 传播思想
  • 简介: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 标签: 毛泽东 严复 阶级论 社会有机体理论
  • 简介:【摘要】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严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之一。早年毛泽东对这一思想是有所认同的,但他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即“阶级论”,对严复的“社会有机体理论”进行了批判与改造。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结合中国的实际创立了人民教育学说。

  • 标签: 严复社会 批判改造 有机体理论
  • 简介:久雨初晴.艳阳天气,从福州市区乘汽车越过闽江大桥.到达南台岛南端的乌龙江边,有一个山明水秀的乡村.这就是近代民主主义的启蒙思想家严复的故乡阳岐村。在阳岐人口处东边的公路上,

  • 标签: 故乡 严复 启蒙思想家 民主主义
  • 简介:古人云:“读经味如稻粱,读史昧如肴馔”。看来,许多时候,“史论”此“经书”更有营养,更易于消化,味道也更醇香宜人。作为新闻工作者,学习一点新闻史知识,特别是经过选择、提炼的新闻史人物评传,与学习新闻理论有异曲同功之效,可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提高素养,认清使命,培养纯正的职业道德。本刊将陆续刊登一些有关中国新闻史人物评传。本期发表徐新平教授撰写的《论严复的新闻思想》,以飨读者。

  • 标签: 新闻思想 严复 中国新闻史 人物评传 新闻工作者 新闻理论
  • 简介:从清末开始,中国与西洋接触的规模迅速扩大,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两个强劲文化体系相互碰撞与融合的现象。在这个文化接触过程,两个文化体系并非处于对等地位,欧洲近代文化通常被作为"人类普遍进步"的代表。

  • 标签: 文化体系 碰撞与融合 严复 接触过程 近代文化 西洋
  • 简介:严复之于中国,犹如古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之于人类。普氏从天上盗取火种传播人间,而严复则将西方文明的“火种”通过翻译的形式转换、传输到古老的中国大地。火的使用意味着人类摆脱了蒙昧的原始状态,而西方近代文明中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等社会进化论思想则猛促国人警醒,革故鼎新,严复虽未像普氏那样触怒主神宙斯被缚在高加索山崖,每日遭受神鹰啄食肝脏,忍受循环往复的肉体痛苦,却于晚年陷入一场深刻的思想危机,备受难以解脱的精神折磨。

  • 标签: 严复 西方文明 普罗米修斯 古希腊神话 进化论思想 形式转换
  • 简介:严复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新知识分子的代表人物,他的思想观念具有两重性。本文剖析了他的神秘观,审视了他对宗教和传统方术的态度,指出严复想利用宗教的正面功能来改造中国,其宗教观不可轻易否定;而严复晚年溺恋世俗迷信,不仅是他在精神上“发育并不充分”的先天痼疾造成的,也是多种主观、客观因素的影响所致。

  • 标签: 严复 神秘观 宗教 世俗迷信
  • 简介:严复的诗歌作品,正式出版的最早见于《严几道诗文钞》(1922年版),收录诗作三十余首;后有《愈懋堂诗集》(1926版),收入诗作172首。1959年周振甫编《严复诗文选》收录诗作3l首。最完备的版本当属《愈懋堂诗集>的增补本(1986年版),收录诗作250首。严复的这些诗歌,有纪事、感赋、题

  • 标签: 严复 诗歌作品 文学评论 中国
  • 简介:严复不仅留下了丰富的翻译著作,而且也留下了深刻的翻译修辞思想,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人与语言本质的科学认识,二是根据翻译之难提出了信、达、雅的修辞原则,三是阐发了得体、分科、通人的翻译修辞技巧。

  • 标签: 严复 翻译修辞思想
  • 简介:《周易》在西学东渐的文化氛围中被严复视作重要的本土思想资源,严译《天演论》将人性之善恶、生存斗争学说、进化论与易学精神相印证。解读《天演论》文本体现的社会兴衰史观,可从中西文化会通层面分析:就方法而言,严复将易学中逻辑思想与西学中归纳、演绎法结合起来,开启近代中国实证主义之先河;就文化精神而言,严复将易学忧患意识与西方关于社会盛衰史观,交融互释,为晚清社会变革提供学理上的合法性、可能性。严复是有思想的翻译家,中国近代救亡图存是其利用易学诠释西方历史兴衰论的社会语境。

  • 标签: 易学 社会兴衰论 《天演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