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正>关于我国两周时期各级贵族的礼器制度(包括用鼎制度),是考古学与历史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已有不少学者运用考古材料结合文献记载进行了探讨。其中有关楚国用鼎制度及其与周制的关系问题,同样是楚史,楚文化和先秦史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虽然这种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存在若干必须研究的问题,

  • 标签: 乙型 用鼎制 东周时期 甲型 墓主 身份
  • 简介:东周盛行佩剑之风,在剑上集中了多项杰出的装饰技术,其中位于青铜剑首端部的同心圆装饰以其精湛的制作技术引起了科技史界的关注.剑首同心圆由多圈高同心度、高凸起、薄壁状凸棱组成.对东周的多件剑首同心圆的考察表明剑首同心圆应用了类似轮制法成形工艺,预先单独铸造成形,后与剑茎铸接成一体.通过对车削法、石范铸造、失蜡铸造、陶范铸造等剑首同心圆可能的成形方法的分析,推测古人很可能不预制陶模,而是用轮制法直接车制出具有同心圆的剑首陶范,以陶范铸造法铸造剑首同心圆,此法是东周最可行的成形方法,其基础是新石器时代已采用的轮制法制陶技术及商周时期成熟的陶范处理技术.通过模板轮制法的模拟试验,成功地复制了青铜剑首同心圆.其过程为配制极细的泥料、制作带齿的模板、采用轮制法制作同心圆陶范并在相应的凸棱上刻下绳纹、焙烧陶范与浇注青铜液.

  • 标签: 青铜剑首同心圆 模拟试验 东周时期 制作技术
  • 简介:东周代齐、鲁青铜器探索杜迺松(一)齐国重要青铜器简况西周王朝最初建立的"封邦建国",在分封的异姓诸侯国中,以姜姓贵族最为显赫和突出,其始祖姜尚在周初曾被封在今山东北部,建立齐国,历经西周、春秋和战国,齐国曾是周王朝的一个东方大国。史载:齐献公元年(...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齐国 故城 鲁国 春秋前期 错金银
  • 简介:周代有两个西周与东周,一是朝代名;一是封国名。朝代名:从周武王定都镐京(今西安)至周幽王被杀,史称西周。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洛阳)至周赧王为秦所灭,史称东周。封国名:周末周考王以王城故地分封共弟揭为桓公,当时王都在洛阳,王城在西故称西周。周显王二年,周惠公封其少子于巩(今河南巩县),号东周。贾谊《过秦论》

  • 标签: 周考王 《过秦论》 周赧王 周显王 周平王 桓公
  • 简介:山西侯马东周、两汉墓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在配合侯马市的基建工程中,我站分别于1957年夏、1958年秋、1985年春、1990年和1992年冬,在侯马市房管局商品房基地、铁厂、农业局、蔬菜公司批发市场等地发掘出东周至两汉时期墓葬共28座(图一)...

  • 标签: 汉墓 随葬器物 五铢钱 灰陶 圈足 鼓腹
  • 简介:<正>楚国立国荆山,拓土辟疆,广袤千里,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南方最强大的国家。其初封之时,为子男之国。在发展过程中,政治礼仪制度因袭中原文化;在扩充势力范围时,融中原文化与南蛮土著文化于一炉,创造了独树一帜的楚文化。荆门市子陵岗是楚文化的组成部分①,为我们探讨这一地区东周

  • 标签: 中原文化 古墓葬 楚文化 土著文化 荆门市 宗法制度
  • 简介:我国东周旗帜,史书不乏记载,其中以《周礼》最为详细。《周礼·司常》中的九旗影响深远,自汉以来,几乎历代都有学者研究。他们或以注流,或以图解,然而经文简略,歧义颇多。这个问题只有现代田野考古工作在我国深入开展以后才有解决的可能,然而丝麻类物质长期理在地下,发掘时发现早已腐朽,故而缺乏实物和形象化资料。

  • 标签: 考古资料 《周礼》 考古发掘 羽状物 东周时期 悬挂式
  • 简介:乡官在东周秦汉社会是文官系统中的最底层吏员,甚至不属于朝廷的正式命官,职卑禄薄或根本无禄。但乡官却是广大农村的最高长官,担负着直接治民的重大职责,在监督考核制度相对疏陋之时,行政具有较大的自主性和随意性。乡官又往往与聚族而居的宗族组织紧密粘合,无形中提高了他们的威望和权势,在乡里社会一言九鼎。因此,乡官的选任及其行政直接关系到地方的治乱和王朝的安危,对社会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 标签: 东周秦汉 乡里组织 乡官
  • 简介:<正>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的古代城市,迄今始见于原始社会末期的龙山时代,商周时期的城市也有一些发现。东周的楚城,不仅是当时楚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而且这些楚城的兴起和发展,还与楚国的崛起、兴盛与衰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东周楚国城市故址的考古调查、发掘和研究,

  • 标签: 考古调查 纪南城 东周时期 护城河 楚国都城 长方形
  • 简介:<正>荆门市子陵岗东周墓地,在荆门城区之北10余公里,它的发现与发掘,对于研究这一地区东周的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我们初步整理结果,子陵岗东周墓延续时间较长。本文拟从墓葬分期入手,对墓葬中反映的有关问题提出粗浅的看法。

  • 标签: 墓葬分期 荆门市 东周时期 文化面貌 延续时间 二层台
  • 简介:1977年5月间,省蚕茶研究所五·七中学孙宪老师热情地向我馆反映,他与学生一道在其学校的后山一带采集到一批石器和大量陶片,证实孙老师发现文物的地点是两处古文化遗址。遗址的范围属南昌县向塘公社梁西大队,紧依抚河。(一)禅师岭遗址。距梁家渡铁桥西1.5华里许。遗址面积达5000—6000平方米,浙赣铁路正中穿过。根据暴露的断面观察和初步钻探结果,遗址的堆积只有小部分保存较好,厚达0.50—1.30米不等。

  • 标签: 陶片 孙宪 蚕茶 钻探结果 篮纹 梁西
  • 简介:山西稷山出土的四件东周铜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稷山县博物馆图一铜器出土地点示意图1993年3月,稷山县城关镇下廉城村村民在修建铁路立交桥推土过程中发现几件青铜器,接报告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侯马工作站会同稷山县博物馆前往勘查清理(图一)。下廉城村位于...

  • 标签: 考古研究所 山西 稷山县 殷周青铜器 东周时期 铁路立交桥
  • 简介:本文首次对来自7个不同省份的、出土东周中原体系青铜编钟的有关资料进行了汇集,有所分析与取舍地对编钟或与编钟有关的10例测音资料作了介绍。为开展编钟的编制与乐律探讨作了必要的准备,为今后开展对中原体系青铜编钟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基础

  • 标签: 东周 中原体系 青铜编钟 概况
  • 简介:传统的经济研究往往只关注经济活动本身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影响,而忽视甚至不予考虑非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对经济活动的巨大影响,这样研究的结论往往失之偏颇。本文通过政治因素对东周经济活动的重大影响的分析,说明非经济因素(文化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经济活动中的非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研究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 标签: 东周 经济活动 非经济因素
  • 简介:程村位于峨嵋岭南,涑水河西岸,隶属山西临猗县庙上乡,在县城西22公里处。据初步调查,它是一处面积逾万平方米的墓地。在村西有一当地群众使用的取土场,约5000平方米,俗称“土塘”。1987年夏,当地群众在土塘取土时发现了墓葬。同年秋,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山西省运城行署文化局即组成联合考古队,对程村墓地进行了发掘。发掘工作延续了二年,共发掘土塘及其周围东周的墓葬52座、车马坑8座,共出土铜器、

  • 标签: 发掘简报 程村 车马坑 峨嵋岭 发掘工作 庙上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