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伪满洲国成立后,在东北建立了一整套殖民教育体系.办教育首先要有师资队伍,因而日伪当局把教师的素质看成是推行奴化教育的关键.因此,十分注重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师范教育体系,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教师的规章制度.

  • 标签: 伪满 在职教师 教育 特点
  • 简介:一文学期刊是培育和发展文学的最佳园地,它本应与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同步,但是在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期刊的诞生却姗姗来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的爆发,到1937年《明明》的创刊,这期间除了原有的《辽东诗坛》(1924年8月创刊)继续出刊外,足足有

  • 标签: 文学期刊 东北沦陷 沦陷时期 文学社团 文选刊行会 文学作品
  • 简介:知名老作家关沫南所撰四万余字《忆"哈尔滨左翼文学事件"》(刊1985《哈尔滨文史资料》6辑),2011年又收入抗战期间黑土作家丛书《关沫南集》。写作前他就跟我多次讲述过。这是一篇珍贵的历史文献,它叙述在日伪统治下,哈埠一群苦

  • 标签: 东北沦陷 作家论集 旧书店 鲁迅自选集 冰心小说 王秋萤
  • 简介:冷歌(1908—1994)生于辽宁省辽阳县,自称是吉林省永吉县人。本名李翅赓(建国后也曾用名李乃庚),笔名文湘、冷歌、紫函,是活跃在伪满洲国末期文坛上的知名编辑、作家。作为编辑,冷歌在新京(长春)益智书店整整做了10年,此间,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作家 传略 伪满洲国 名编辑 辽阳县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一批批东北沦陷区作家或自主或被动地出走,形成离散作家群。作家流离的原因多种多样,逃离法西斯文化统治、反抗殖民是绝大多数人的诉求。同时代满系①作家用文艺作品形象记录了宛如生离死别的作家的流离的情形。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青年作家 离散 九一八事变 1931年 文艺作品
  • 简介:<正>从一九三一年日本侵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到翌年一月初锦州陷敌为止,在短短三个半月时间内,东北三省便基本沦于日军之手,而在整个东北沦陷过程中,日本关东军与中国东北地方守军兵力之比,据日本方面的权威资料,日军大约为一万零四百人,中国守军则达三十三万之巨(其中部分驻于关内),中国守军在数量上具有二十倍以上的巨大优势。在兵力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相当于日本本土三倍的东北地区之迅速沦陷,国民党有关当局

  • 标签: 张学良 蒋介石 南京政府 九·一八事变 不抵抗主义 北平
  • 简介:上海沦陷时期“伪工会”述评饶景英上海沦陷时期,国共两党领导的工运团体,均被迫转入地下,工人运动失去了一个公开合法的领导机关。日伪为控制上海工人运动、巩固其殖民统治,网罗了一批民族败类,先后组织几个全市性的伪"总工会",并控制了相当数量的基层工会,在当...

  • 标签: 上海特别市 职业工会 工人运动 总工会 沦陷时期 上海工运
  • 简介:沦陷时期北平的女性写作,在极其严峻的生存环境下获得了一个生长机会。此时的女作家继承和发展了"五四"女性文学传统,从女性婚恋、女性教育与女性职业三个方面,结合时代背景,对妇女解放问题进行了艰难探索。通过对女性"出走"后命运的关注,她们表达了建构合理家庭生活的设想。她们对教育和职业的思考,则折射出了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方向。

  • 标签: 沦陷时期 北平 出走 女性写作 妇女解放
  • 简介:20世纪50、60年代东北沦陷区文学进入研究者视野,80年代重新评价东北沦陷区文学,新世纪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取得丰富收获,但在东北沦陷区文学研究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东北沦陷区话剧研究尚存在许多缺失。到目前为止,有关东北沦陷区话剧研究的成果有张玉茂主编《东北现代文学史论》和冯为群、李春燕著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新论》在个别章节提及,秦悦的硕士论文《沉寂的缪斯——伪满洲国戏剧研究》,还有逢增玉、孙晓萍的论文《殖民语境与东北沦陷时期话剧倾向与形态的复杂性》等,但上述文献或由于选取资料的主观性或先入为主的写作观念,作者更多重视反抗性剧作,对中立或顺从剧作少有提及,简化了异态时空下东北话剧的复杂倾向。

  • 标签: 东北沦陷区 话剧研究 东北沦陷时期 沦陷区文学 流变 文学研究
  • 简介:沦陷时期是武汉近代卫生行政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殊阶段,武汉的卫生管理因殖民统治和战时体制而大为异化。但日伪为维护对'战时帝国'的殖民统治,客观上还是维持了武汉基本的公共卫生安全。其卫生管理从武汉卫生行政发展脉络来看,在技术层面上具有一定的意义。这一时期的卫生行政也因其特殊性而更具复杂性。

  • 标签: 武汉 沦陷时期 卫生行政
  • 简介:  清清楚楚地记得,在二○○六年十一月彩排上演的情景.那时叫试验性演出.因为这是剧团打算在纪念南京沦陷七十周年的时候,献给这座城市的隆重祭奠.……

  • 标签: 沦陷沦陷
  • 简介:东北沦陷时期,日本殖民统治者在伪满洲国确立了严苛的劳动统制法律制度。以1937年第一个"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启动、1941年《劳务新体制确立要纲》公布为节点,伪满劳动统制法律制度基本上经历了限制劳动者入"国"、劳动力调配、"国民"皆劳体制三个阶段。作为沦陷区的一部分,东部内蒙古各族人民同样在伪满劳动统制法律制度下饱受磨难。运用伪满洲国政府公报公布的相关法律文本,在剖析伪满劳动统制法律制度演变及其成因的同时,立足于同期东部内蒙古,重点从微观层面探究不同阶段伪满劳动统制法律制度在局部地区的具体推进过程。伪满劳动统制法律制度在东部内蒙古的实施,满足了日本"开发"资源及修建军事工程对劳力的需求,实现了对资源的掠夺,保证了日企攫取超额利润,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 标签: 伪满 东部内蒙古 劳动统制
  • 简介: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华北等广大沦陷区实行愚民政策,以培养服从其殖民统治的顺民,进而巩固其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日本人认为中国人从事反日行动源于反日教育,而反日教育的直接表现就是教科书,特别是文科教科书。因为国文、历史、政治、地理等文科类教科书对广大青年学生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故而侵略者对教科书的修订问题极为重视。

  • 标签: 教科书 沦陷区 抗战时期 日本侵略者 抗日战争时期 殖民统治
  • 简介:序1941年12月8日清晨6点20分,上海南面响起枪声。黄浦江上,日本军舰与英美战舰交火,两小时以后,日军报道部的照相班出发。随后,日本映画社与中华映画社的摄影员带上臂章,消失在苏州河对面的公共租界。……川喜多、石川和我乘坐的汽车顺四川路向南而下,行驶在公共租界及法租界交界的爱多丽亚路上。我们是去见制片人的,目的是想用最和平的手段将租界内有力的支那映画制作者均置于日本的统治下,丝毫不损坏他们的机柏,让他们继续工作,只是将其内容置换。这一天,日本“文化战”中的核心战——“电影战”在上海正式开幕。

  • 标签: 沦陷时期 上海 话剧艺术 公共租界 日本 黄浦江
  • 简介:1943年3月30日,是汪精卫叛国投敌,另立“国府”的第三年.汪系的大小喽罗早就策划届时举行什么“庆祝大典”.汪伪中国国民党汉口特别市党部为此发布《为庆祝国府建都三周年纪念告民众书》,责成伪汉口特别市教育局组织“汉口特别市青少年代表团”赴南京参加“庆祝大典”.

  • 标签: 沦陷时期 叛国投敌 汪精卫 中国国民党 周年纪念 日本侵略军
  • 简介:保定沦陷后,面对剧烈的政治变局,保定各业公会积极配合日伪政权恢复公会组织,并自觉把公会组织定位于法人机构,力图维护同业利益;日伪政权基本上按照前国民政府的商会法、工商同业公会法架构给予改组,表面上给予了保定商会、同业公会自主性空间,而实际上由于保定商会、同业公会与日伪政权基于权利与义务的双向关系,保定商会、同业公会被日伪政权控制,协助推行各种政策,这与日伪的殖民政策相一致。

  • 标签: 沦陷时期 保定商会 同业公会 日伪政权
  • 简介:周作人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他在文学理论、散文创作等方面的贡献,使他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有着光彩夺目的地位。抗战时期周堕落为汉奸,成了他人生的又一次重大转折,这次转折永久地影响了他作为一个历史人物的命运。无论是荣是辱,周作人的名字将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独特的存在。相比较之下,台湾作家张深切的名字还不太为大陆学界所知:这固然与文化成就高下之别有关,也不能忽视两岸文化上的阻隔。先简要介绍一下张深切的生平与创作。

  • 标签: 周作人 新文化运动 中国 现代文学 张深切 沦陷时期
  • 简介:1938年10月25~27日,日本侵略军相继侵占了汉口、武昌和汉阳,并陆续在积庆里、大华饭店、生成里、联保里、斗级营与粮道街等三十处地方设立了慰安所,分别集中了大量的中国籍、朝鲜籍、日本籍的慰安妇。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汉口积庆里,原因之一是,1938年11月8日,这里就率先营业;第二是,在纵横8条巷道中密集了20家慰安所。其中有日本大阪、神户、广岛等地妓院老板开设的9家慰安所,有日本慰安妇约130名;有朝鲜浪人经营的11家慰安所。有朝鲜慰安妇约150名。

  • 标签: 慰安所 沦陷时期 日本侵略军 杀人 武汉 慰安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