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药在我国医药发展史上一直被广泛应用,尤其是临床工作中,中西医结合治疗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较长时间以来,许多人都片面地认为中药源自天然,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中药的不良反应问题往往被忽视,但近年有关中药毒副反应的问题突现,中药不良反应的报道呈大幅上升趋势,因此,中药安全无毒的旧观念必须改变。现对中药不良反应现状进行分析,旨在引起对中药不良反应的重视和客观评价,促进中药事业的健康发展。

  • 标签: 中药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药物具有两重性,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能产生不良反应,给机体带来损害。早在20世纪7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WHO)就指出,全球死亡的患者中约有三分之一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药物不良反应的严重性与普遍性已不容忽视。开展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完善不良反应报告制度,有利于发现各种类型的不良反应,减少药害事件的发生,从而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保护患者健康。

  • 标签: 药学 不良反应 监测
  • 简介:摘要分析儿科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的状况与危害,从而促进儿科用药的安全化与合理化。参照国内外文献及有关流行病学资料,对住院患儿进行调查分析研究。分析儿科用药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药品都具有两重性,如果使用合理则能充分发挥其治疗作用,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或尽可能使不良反应降至最低限度。儿科医生必须熟知所用药物的动力学及作用机制,用药过程中要进行疗效的监测,必要时还应做血药浓度和各重要组织器官功能的监测。

  • 标签: 儿科用药 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合理用药 防治
  • 简介:摘要感冒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已被越来越多的患者所认同。抗感冒的药物一般是非处方药物。药店里销售的抗感冒药剂种类繁多,有些药物虽名称不同但处方却大同小异。由于相当数量的人缺乏相应医药知识,一旦患感冒后急于求成,常常几种感冒药同时服用,错误地认为"多吃一点无妨"。殊不知最常用的药品也可能造成严重的不良反应。若两种以上感冒药同时服用等于加大药物剂量。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旨在研究儿童在进行用药过程中所产生的消极反应以及相关不良后果等,同时对预防方法做出深度阐述与分析。方法对本院内部2005年4月份至2011年12月份所收集的儿科用药不良状况信息进行整理,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研究与实践调查中共包括284例患者,其中男性患者为187例,女性患者数量为97例,前者占患者总数的65.85%,而后者所占整体比例则为34.15%。需要注意的,患者总体中静脉滴注患者数量为260例,所占患者总数比例的91.55%,而抗感染患者治疗中药物摄入所致不良反应人数相对较多,实际上为242例,占整体患者人数85.21%,基础性临床表现形式呈多样化发展趋势。结论相关工作人员应对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状况重视起来,并要坚持健康用药与合理用药的医治理念来对患者进行科学治疗。

  • 标签: 儿科 用药 反应 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引起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方法采取回顾式调查方式,对医院465例ADR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465例ADR报告中,≧60岁者构成比最高,占36.79%,18~49岁年龄段女性居多,占21.08%;抗感染药居各类药的首位,占28.82%;以静脉方式给药引起的ADR构成比最高,占78.07%;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包含22类,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减少不必要静脉用药,合理使用抗感染药,能降低ADR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联合用药 给药途径 药品种类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乌头类中药在临床上出现的不良反应与其影响因素。方法对2013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乌头类中药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12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出现的原因主要包括药物剂量不合适、不清楚其使用适应症以及炮制煎煮方法不正确等。结论乌头类中药的使用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因而就会导致患者在临床上出现不良反应。所以,在临床使用中要强化合理使用毒性中药的意识,保证用药的安全、有效。

  • 标签: 乌头类中药 不良反应 研究
  • 简介:摘要合理用药始终与合理治疗伴行,也是药学工作者永远离不开的话题。药学工作的宗旨是以服务患者为中心、临床药学为基础,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其核心是保障临床治疗中的安全用药。

  • 标签: 药品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注射用丹参的不良反应,指导合理用药。方法选择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2月31日安阳县中医院各科收治的住院病人应用注射用丹参治疗的105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56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92例,占12.78%。结论提高对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的关注,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对应用注射用丹参患者加强监护,以有效控制注射用丹参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健康水平。

  • 标签: 注射用丹参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3月间,在我院接受药物治疗的患者1400例,按照年龄将1400例患者分成老年组以及成年组,老年组患者(≥60岁)876例,成年组患者(18~59岁)524例,对两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结果老年组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中年龄、冠心病、感染性疾病、高血压、脑血管疾病以及肝肾功能异常数值均高于成年组患者,且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老年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分析,能够为患者的临床药物治疗提供依据,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 标签: 老年患者 药物有不良反应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基本情况,为临床输血安全管理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3月-2014年6月间接受输血治疗时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122例,对其不良反应的种类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同时随机选取122例未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临床输血中,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现象主要是过敏反应和非溶血性发热反应,占总不良反应比例的95%,而所输血液成分和发血至开始输血时间间隔的长短是影响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在临床输血治疗中,医护人员应结合实际情况合理选择所输注的血液成分。另外要尽可能的缩短发血到开始输血之间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血液的新鲜与安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临床 输血 不良反应 因素
  • 简介:摘要由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多种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性疾病遍布临床各科,其中细菌性感染最为常见,因此抗菌药物也就成为临床最广泛应用的药物之一。在抗菌药物治愈并挽救了许多患者生命的同时,也出现了由于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导致的不良后果,如不良反应的增多,细菌耐药性的增长,以及治疗的失败等,给患者健康乃至生命造成重大影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表现在诸多方面无指征的预防用药,无指征的治疗用药,抗菌药物品种、剂量的选择错误,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疗程不合理等。

  • 标签: 抗菌药物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近年来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告介绍的有关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进行分类。结果利培酮所致不良反应较多,有涉及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结论在使用利培酮时应密切注意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

  • 标签: 利培酮 维思通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危害,促进儿科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9年以来至今收集上报的62例药品不良反应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所有发生不良反应的患儿中,年龄<1个月的患儿7例(11.29%),>1个月至≤1岁的18例(29.03%),>1岁至≤3岁的15例(24.19%),>3岁至≤6岁的12例(19.35%),>7岁至≤14岁的10例(16.14%)。所有引发不良反应的药物共6类,依次为抗茵药物27例(59.68%),止泻药13例(20.97%)、止咳药1O例(16.13%)、生物制品6例(9.67%)、解热镇痛药4例(6.45%)以及中成药2例(3.20%)。给药途径静脉给药56例(90.32%),口服6例(9.67%)。皮肤及附件最常被不良反应所累及,其次是消化系统,依次为呼吸系统、中枢及神经系统和注射部位。结论>1个月至≤1岁年龄段的婴幼儿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大多由于静脉注射抗茵药物所引发,加强儿童不良反应的监测,避免和减少儿科用药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儿科学 不良反应 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