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上肢运动操对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20年3月-2022年3月本院收治的80例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上肢运动操)、对照组(常规干预)各40人。结果:观察组上肢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上肢运动操对乳腺癌淋巴水肿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影响效果十分显著。

  • 标签: 上肢运动操 乳腺癌淋巴水肿 上肢功能康复
  • 作者: 常宇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01-09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7期
  • 机构:吉林市中心医院 130000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在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上肢体位干预于康复训练的效能。方法:研究样本选取时间为2021年01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480例脑卒中患者,依据患者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上肢体位干预及康复训练,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在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ADL、Fugl-Meyer、NIHSS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卒中上肢功能障碍患者的护理中实施上肢体位干预于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回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 标签: 上肢体位干预 康复训练 卒中 恢复
  • 简介:摘要:目的 运用手指点穴联合PNF技术治疗中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并观察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手指点穴及PNF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上肢功能障碍均较前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中风后上肢运动障碍患者,康复治疗加予采用手指点穴联合PNF治疗,临床效果良好,且安全性高。

  • 标签: 中风后上肢功能恢复 手指点穴 PNF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将针对患有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调查。作为神经康复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之一,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不断推陈出新,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将经颅直流电刺激与上肢康复机器人相结合,提高脑卒中康复效果和疗效,以进一步完善当前的脑卒中康复疗法。方法:选择实习所在医院接收的四十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主要调研对象。通过随机的数字表法,把这些病人随机安排在对照组和试验组中。对照组接受为期 4 周的临床常规康复治疗方案,而试验组额外进行 30 分钟,1 天 1 次,每周 5 次的 RAT 训练以及 30 分钟,1天1次,每周 5 次的 tDCS 训练,每个疗程为期 4 周。通过评估受试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来确定该治疗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经过数据分析,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的差别在康复治疗前都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在康复诊疗后,发现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评分、ARAT 评分、MBI 评分都出现提升,差别在统计学上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的 FMA-UL、ARAT 和 MBI 评分度量差异之后,数据统计分析后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FMA-UL 和 ARAT 评分度量差异在组间达到显著差别(P<0.01),但试验组和对照组的 MBI 评分度量差异在组间没有达到显著差别(P>0.05)。结论:对比常规康复治疗,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治疗方面具有更好的恢复效果。然而,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改善方面,效果并不十分明显。这可能意味着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治疗方案在功能恢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于实际生活中的日常活动能力的提升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改进。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运动功能 经颅直流电刺激 康复机器人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双上肢运动想象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3年4月该院收治的患者脑卒中偏瘫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患者分为两组。两组均实施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20例)实施患侧上肢运动想象训练,观察组(20例)实施双上肢运动想象训练,两组均持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评估(FMA)与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7.12±5.11)分、(78.04±6.88)分,均高于对照组的(40.46±4.60)分、(71.79±6.23)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分为(82.26±7.77)分,高于对照组的(75.88±6.49)分,(P<0.05)。结论  双上肢运动想象能够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升生活质量,促进病情恢复。

  • 标签: []  脑卒中偏瘫 双上肢运动想象 上肢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生活质量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医工融合技术的发展与临床康复需求的提高,智能化上肢康复机器人因可为脑卒中患者提供高强度、高重复性主动康复训练,恢复上肢运动功能,实现脑神经重塑等作用,成为脑卒中康复领域的研究热门,但目前大多数上肢康复机器人系统仍处于实验室研发或临床验证阶段。本文总结国内外上肢康复机器人的最新研究成果,对比不同类型机器人的优势与不足,展望上肢康复机器人发展趋势,为促进其临床转化提供思路。

  • 标签: 脑卒中 上肢康复 机器人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中医药护理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的护理措施,通过对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使病人的神经功能及肢体功能得到明显的改善。以临床经验总结为主,多采用两种以上的治疗方法和理论;根据病人的不同辨证施治,分析中医证候特征的情况并不多见;多用于慢性疾病的康复和保健方面;如刮痧、中药热熨等费时费力的手法,其使用率也不高。中药护理手法的作用机理、循证基础、动物实验、操作规范、长期疗效及客观评估指标均需深入研究。

  • 标签: 中医护理技术 脑卒中 上肢功能障碍 应用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神经松动术联合筋膜刀技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疗效。方法:将60例上肢周围神经损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神经松动术与筋膜刀技术治疗,对照组给仅仅给予神经松动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对神经松动术联合筋膜刀技术上肢周围神经损伤的治疗效果做出客观评价。结果:在缓解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疼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松动术联合筋膜刀技术能有效缓解上肢周围神经损伤部位疼痛、改善患肢运动功能,改善其所致的功能障碍。

  • 标签: 神经松动术 筋膜刀 上肢周围神经损伤 功能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进行上肢骨折患者护理中应用舒适护理的效果探究。方法:本次选取主要为上肢骨折的患者71例,试验起始于2022年1月内,终止于2022年12月内,试验以双盲法进行分组,比对以2组开展,对照组37例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舒适护理。比对护理结果。结果:观察组护理舒适度评分、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舒适护理 上肢骨折 疼痛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将综合护理应用在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效用价值。方法:此次研究共选取108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均行乳腺癌根治术,并在术后明确诊断为上肢淋巴水肿并发症,采取盲抽方式将其分为两组,各54例患者,前者沿用常规护理,后者实施综合护理手段,对比两组实际应用效果。结果:经实验数据表明,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臂及前臂周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及护理前(P<0.05)。结论:对于乳腺癌根治术后上肢淋巴水肿患者而言,综合护理可有效缓解病情,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乳腺癌根治术 上肢淋巴水肿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通过对我国乳腺癌康复现状、患者对上肢淋巴水肿认识程度、康复干预策略和康复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研究,以期为我国乳腺癌康复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骨科快速康复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22-2023年期间的上肢骨折患者200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骨科快速康复干预。结果:观察组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快速康复干预对上肢骨折患者具有积极的影响。

  • 标签: 骨科快速康复干预 上肢骨折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