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伴随当代思想方式、思维方式以及言说方式的变革或转型,现代性理论范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后理论”或“理论之后”等议题成为学术反思的前沿热点问题。从批判理论的视域看,“后理论”应该是一种具有解构批判精神的后现代性理论范式。“后理论时代”的文学理论重构,不仅仅是当代文化急剧变化的一种回应,它更是一种批判性的质疑。因此,现实关切和批判向度成为当代文学理论重构所亟待解决的文化政治议题。

  • 标签: 后理论 后现代性 后形而上学 文学理论重构
  • 简介:新世纪以降,报告文学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报告文学理论创作也出现了新的特质。与此相对应的,新世纪的报告文学理论研究在综合研究的系统性和前沿性,个案研究的剖析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总结和发展。新世纪报告文学理论研究,还应该在理论研究方面有新的发展,创建报告文学独立的话语方式和理论体系。

  • 标签: 新世纪 报告文学 理论研究
  • 简介:80年代笔耕文学研究组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范畴内,围绕着真实性、典型性以及革命的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等问题进行理论层面的探索。其理论研究达到的深广度不足,大多是对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做出的应和式的反应批评,其文学研究缺乏理论应有的原创力,根由在文学研究者受到革命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权利意志的规训惩戒。

  • 标签: 笔耕文学研究组 文学理论探索 现实主义文学理论 规训
  • 简介:唐代初年文坛上出现一种矛盾现象:作家写手们在理论上把南朝文学作为"亡国之音"痛加批判,而在创作实践上却又追随南朝文学的轨辙亦步亦趋,甚至踵事增华。对南朝文学既爱且恨的矛盾在这一历史阶段表现得非常普遍,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学自身发展的延续性与重大社会变迁之间的不协调。

  • 标签: 初唐 文学理论 矛盾 成因
  • 简介:目前,在差异化办学思路的指导下,国内部分高校积极探索应用型办学转型,这就需要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们通过课程改革落实这一目标。笔者在《文学理论》课程中做了一些尝试:在课堂教学方面,力图形成理论和实践、教师与学生的良性互动模式;在课堂内外的结合上,注重学生专业素养与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机结合;在评价机制上,做出相应调整,促成课程改革目标的达成。通过课改,笔者希望达到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 标签: 应用型 文学理论 课程改革
  • 简介:现今文学理论教材通行的观点是将文本视为语言符号系统的固定织体,文本的开放性和情境化特征大多被忽视了。数字文学的出现为这种开放性文本观的教学提供了条件,它既为文本分析提供了稳定的硬件载体,又通过数字媒介下新的文学类型为教学双方提供了开放性文本的实例。

  • 标签: 数字文学 文学理论 文本 超文本小说
  • 简介:学理》杂志由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主管主办,大16开、旬刊,每月分上、中、下三期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2589,国内标准刊号:CN23—1106/D,国内邮发代号:上册14-320、中册14-236、下册14-237,国外发行代号:SM5425,每册单价20元。

  • 标签: 学理论 征稿启事 杂志 国际标准刊号 社会科学院 哈尔滨市
  • 简介:国际比较文学界的世界文学讨论,极大地拓展了世界文学观念,形成了一套多元的当代世界文学话语。当下的世界文学研究,已超越了传统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而关注全球化时代世界文学的实践形式以及世界文学研究新路径。达姆罗什、莫莱蒂等人的研究成果,体现了世界文学研究的新范式、新方法。全球化语境进一步密切了世界文学比较文学的关系。世界文学观念的更新、研究范式的拓展,体现了比较文学意识和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体现了比较文学性质,呈现了比较文学化的趋势。而世界文学新进展所体现的文学本体意识和诗学问题意识,则对比较文学的深化与发展,具有较大的启迪意义。

  • 标签: 世界文学 比较文学 达姆罗什 文学本体意识 诗学问题意识
  • 简介:以当代社会文化语境,从建筑教育策略的角度对建筑理论和实践进行了全新的理解和诠释;分析了在当前社会文化语境下建筑理论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与实践相脱离的一元化的“理论说教”方式进行了批判,同时提出了应当采取多样化的“践行”方式。

  • 标签: 建筑理论教育 策略 理论说教 建筑实践
  • 简介:摘要传统法学理中存在着不可实现的四大神话,即“立法无错、存在具体的立法原意、立法原意可以准确把握及普通人是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行动的”。本文讨论三个立法无错、存在具体的立法原意及普通人是根据法律的具体规定来行动的。

  • 标签: 探索 传统法学理论 立法
  • 简介:《诊断学理与实践》杂志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办、编辑出版的全国性医学专业学术期刊。本刊自2004起刊期由原季刊改为双月刊(逢双月25日出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的办刊宗旨是:提高读者的诊断理论水平、诊断技能和拓宽诊断循证思路,提高综合分析能力.为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读者对象以主治医师、主管技师和主管药师等中级职称者为主,兼顾高级和初级职称者。

  • 标签: 诊断学 杂志 稿约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分析能力 读者对象
  • 简介:从结构主义的理论视角来看,“世界文学”可以被看作是一个与“语言”具有类似性质的结构系统,分为具体的“世界文学”结构系统和抽象的“世界文学”结构系统,前者主要由“民族文学”构成,是具体的文学创作层面的结构系统;后者主要是以“比较文学”形式存在的“世界文学”结构系统,它体现出具体系统中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动态关系,是抽象的跨越民族的阅读方式。“世界文学”的结构系统是一个有欠缺的、不断会有新文本加入的结构系统,“比较文学”更是赋予了“世界文学”以不断发展更新的动力,使得全球化语境下的“世界文学”成为一种动态的“文学间系统”。

  • 标签: 结构主义 世界文学 民族文学 比较文学
  • 简介:勃兰兑斯以超越民族国家界限的比较视域,穿越于英、法、德三国文学之间,力图对19世纪上半叶西欧文学的演变进行一番追迹。因此,《十九世纪文学主流》迥异于一般国别文学史著作,是一部比较欧洲文学史。尽管当时"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学科还未完全确立,"比较"却是他进行评述各国文学时自觉采用的方法。他运用了后来所称的"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的方法,昭示了"比较文学"批评方法的可行性及其价值所在,对当今"外国文学史"编撰仍然有借鉴意义。

  • 标签: 勃兰兑斯 比较视域 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影响研究 平行研究
  • 简介:比较文学是一种跨越了民族、语言、学科和文化等多种界限的文学研究。其本体论意义已说明它的国际维度和世界文学的视野。现今中国的语文教育,必须要有国际化的眼光和世界文学的经典意识。语文教材中的中外文学名著都是全人类的优秀文化遗产,如何在今后的教育改革中,在语文教育的实践中让受教育者不断增强国际意识,认识“他者”存在的意义,享受所有人类文化遗产,包括文学遗产的内在魅力,是语文教育增加人文精神的必由之路。

  • 标签: 比较文学 面向世界 语文教育
  • 简介:对什么是图书馆学理、图书馆学理现状如何、图书馆学理当代困境的原因是什么以及如何加强图书馆学理研究等图书馆学理的基本问题做了理性的回答。

  • 标签: 图书馆学 理论研究 理论进展 当代困境 对策思路
  • 简介:上海师范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中心由著名外国文学史家朱雯教授、朱乃长教授等奠定根基,近十年来,该中心所依托的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经过比较文学专家刊、景尧教授、外国文学史专家郑克鲁教授、东亚文学关系专家孙逊教授所率领之学术团队的共同努力,于2007年10月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孙景尧教授为该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呕心沥血,不幸身罹重症,于2012年7月10日去世。现在的中心负责人为刘耘华教授(国家重点学科负责人)、黄铁池教授(学科博士点负责人),方向带头人是刘耘华教授、孙逊教授和黄铁池教授。

  • 标签: 世界文学研究 上海师范大学 比较文学 国家重点学科 外国文学史 2007年
  • 简介:比较文学的历史“比较文学”一词最早出现于法国学者诺埃尔和拉普拉斯于1816年合编的《比较文学教程》中,使这一术语得以流行的,是法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批评家维尔曼于1827年在巴黎大学开设的“18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的讲座。

  • 标签: 文学 历史学家 拉普拉斯 法国
  • 简介:摘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贯彻赏识为主的原则。教师应注意运用欣赏学生的原则,把它作为提高教学效率的积极强化手段,同时要面向全体“因材施赏”。

  • 标签: 心理学理论数学效率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