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阐析全球伦理这一当代全球性思想运动的理论构成,并以万俊人教授的《寻求伦理》作为中国学术界对这一思想运动的主要回应,肯定其重要现实意义,指出其理论不足。文章强调了全球伦理构成中那些“有约束性的基本原则”或“规范性伦理原则”要想成为人类现代社会生活的道德准则、起到重整现代社会生活秩序的作用,必须经历一个信仰化或信念化的过程,因此全球伦理这一思想运动的下一步发展,在于如何使其基本伦理准则成为人们的信念。

  • 标签: 万俊人 《寻求普世伦理》 全球伦理 文化视域 弱宗教模式 强伦理模式
  • 简介:作为现代伦理的中庸德性观,中庸德性观要成为可能的伦理,中庸德性观足以成为伦理的内在条件

  • 标签: 中庸普世 伦理考量 普世伦理
  • 简介:道家思想中蕴含着丰富的伦理思想,主要包括'道法自然'的生态伦理思想、'柔弱不争'的处世伦理思想、'无为而治'的政治伦理思想和'贵生养生'的生命伦理思想.道家伦理思想具有鲜明的价值。

  • 标签: 道家 伦理思想 普世价值
  • 简介:随着伦理的兴起,儒家伦理化也受到了很多人的积极支持,但这种观点主要出于情感而非理性.伦理是现代性扩张的结果,而现代性所体现的是一种西方中心论,所以,产生于中国的儒家伦理不可能成为西方的伦理观念.中国人当前的主要任务不是儒家伦理化,而是如何利用儒家伦理解决中国现实的问题,从而促进中国伦理发展.

  • 标签: 儒家伦理 普世伦理 现代性 普世伦理 西方中心主义
  • 简介:孔汉思(HansKung)是当代著名的神学家、宗教哲学家,“世界伦理”和“宗教对话”倡导者。他本着“实现宗教和平”的目标和宗旨,在其走过的学术生涯中撰写了不少极富宗教意义与现实价值的著作。其中,《世界伦理构想》是孔汉思关于“世界伦理”和“宗教对话”的早期思想成果和纲领性文献。全书以“没有世界伦理,则没有人类的共同生活;没有宗教间的和平,则没有世界的和平;没有宗教间的对话。

  • 标签: 世界伦理 宗教对话 普世伦理 宗教哲学 神学家 纲领性文献
  • 简介:价值”把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人权等扮装成一种适用于一切人的价值,具有很强的虚伪性和欺骗性。它根本就不是价值,只不过是西方资产阶级赋予自己的思想以普遍性的形式和意义而已。将“价值”称之为价值,其背后有着不可告人的用心,其目的在于混淆西方价值观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本质区别,最终用西方价值观念取代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对中国进行西化改造。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 标签: “普世价值” 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简介:这是一篇回应性的文章.作者在简要介绍了文章的由来以后,首先借用万俊人教授一书中的材料阐述了西方宗教伦理思潮与西方社会的关系;然后指出在中国学界展开宗教伦理学研究的必要性,并论述了作者对建构中国宗教伦理学的一些想法;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对万俊人教授中的三个问题作出了回应:第一,关于"强伦理模式";第二,有关世界宗教信仰现状的问题;第三,关于伦理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

  • 标签: 全球伦理 普世伦理 宗教伦理学 文化视域
  • 简介:该项目的客户在参观过埃斯坦西亚婚礼花园教堂后与BNKR建筑工作室取得联系,准备在他们位于墨西哥库埃纳瓦的度假屋后面设计一座私人小教堂。他们想要一座教堂,一个非宗教性质的通用空间,用于进行冥想。

  • 标签: 教堂 建筑工作室 墨西哥 花园 空间
  • 简介:师生的差异性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协作的必然性,决定了教学活动是具有交往性的。师生在教学交往中不仅形成了工作关系,还形成了伦理关系。文章探讨了在教学过程中怎样根据教育的需要不断调整师生伦理关系方式的一般原则,寻求教学伦理生活的智慧。

  • 标签: 教学 交往 伦理关系
  • 简介:关于价值,一时议论纷纷,有说有,有说没有,有赞成的,也有反对的。价值是一个非常概念的东西,抽象来讲,并不容易—下说清楚。具体一点来讲,或许比较容易理解。

  • 标签: 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民主 人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简介:适价值”和“价值”两个概念应该明确区分;并非所有民族的所有文化都具有普遍适用的价值,适用性总是受到时代和民族的限制。同时,当今人类所普遍认同的一些“价值”诸如“民主”“自由”“公平”“正义”等等,其相互之间并不是完全并列的关系,而是存在着逻辑和层次的区分。

  • 标签: 中华文化 普适价值 普世价值
  • 简介:彭迪、钱行早年就读燕京大学,1944年同赴延安.都在新华社工作。1946年开创英语广播,钱行是第一个播音员。建国后他们在新华社担任要职.又是新华社最早和最久的驻外记者.写了大量有影响的国际评论和通讯。

  • 标签: 驻外记者 新华社 普世价值 燕京大学 英语广播 国际评论
  • 简介:(一)争论从何而来?5月12日四川汶川大地震后,《南方周末》于5月22日发表题为《汶川震痛,痛出一个新中国》的文章,提出:“以国民的生命危机为国家的最高危机,以国民的生命尊严为国家的最高尊严,以整个国家的力量去拯救一个一个具体的生命、一个一个普通国民的生命。国家正以这样切实的行动,向自己的人民,向全世界兑现自己对于价值的承诺。”

  • 标签: 普世价值 生命尊严 《南方周末》 新中国 国民 全世界
  • 简介:2015年12月5~6日,"中国伦理学会2015年会"在北京京西宾馆召开,此次年会由中国伦理学会主办,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中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井冈山大学、广东省伦理学会等单位协办。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王明、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江、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国家民间组织管理局局长詹成付等领导出席大会并致辞。

  • 标签: 中国伦理学会 北京京西宾馆 王世明 伦理学理论 民间组织管理 井冈山大学
  • 简介:近期,理论界对所谓“价值”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阐述,现将其中的重要观点综述如下。一、价值观是有阶级性和历史性的,抽象的所谓“价值”是不存在的清华大学教授冯虞章在《怎样认识所谓“价值”》一文中指出,在历史和道德领域不存在“价值”,侈谈“价值”是没有根据、也站不住脚的。

  • 标签: 普世价值 观点综述 大学教授 历史性 理论界 阶级性
  • 简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文化走向问题凸现.当前对'文化'这一新提法的探讨还处于起步阶段.本文分析'文化'必须面对的问题:文化融合与'文化'的异同、文化的文化'性与民族性'的矛盾、文化的'继承性与变异性'的矛盾等,得出文化是不可能建构的结论.

  • 标签: 文化全球化 普世文化 普世文明 文化融合 民族文化
  • 简介:价值”之说渐渐流行。或宣扬西方自由主义的“价值”,或赞颂民主社会主义的“价值”。或把所谓儒家经典中的“圣心王意”、“天道性理”奉为“价值”。既然是价值,似乎就符合世间一切人的利益,凡是世人都不会说“不”了。这就不免有些神秘感。更有趣的是,有的舆论一面把意识形态性很强的内容说成是“价值”.一面又把所谓“淡化意识形态”宣扬为“价值”。

  • 标签: 普世价值 意识形态性 西方自由主义 民主社会主义 儒家经典 “不”
  • 简介:跨越障碍寻求共识丁光训主教的生活与思想中一个更具吸引力又属于挑战性的方面是:无论在保守的和开明的,或是进步的教会信徒和神学家中都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并引人深思。同样有趣而且重要的是:看看他们各自向丁主教学习什么,又逐渐对丁主教有了什么认识,连他们自己都感到惊讶。他在菲律宾协和神学院

  • 标签: 国教会 主教 耶稣基督 合一 基督教 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