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重症病人气管插管出现心理应激实施护理效果。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所收治呼吸衰竭重症患者60例,参照组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参照组基础上加行心理护理干预,以随机数字表法形式将其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每组各为30例。对比2护理满意率、疼痛评分。结果:试验组总满意率高于参照组,且试验组疼痛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呼吸衰竭 重症 气管插管 心理应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在前肛瘘中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于德州市肛肠医院接受手术治疗120例肛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将12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行传统肛瘘切除术,51例),观察组(行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69例),比较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肛门失禁Wexner评分、肛门直肠测压变化、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3、7 d疼痛程度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高于对照组,直肠静息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预后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可缓解肛瘘患者疼痛程度,降低Wexner评分,控制肛门直肠测压变化,同时预后情况良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前位肛瘘 经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疼痛程度 肛门失禁Wexne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实施护理效果。方法:选取特定时间段( 2017年 2月至 2018年 1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接收 88例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给予对照组常规临床护理办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实施 护理。结果:在对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之后,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在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心律失常患者患者护理中护理,能够很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并且降低住院时间和住院花费;值得医护人员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律失常 前位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激光辅助轴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柱骨折可行性及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采用激光辅助轴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柱骨折患者20例(22髋),男11例,女9例;年龄(42.1±3.2)岁(范围,24~68岁)。单侧髋臼柱骨折7例,双侧髋臼柱骨折2例(4髋),髋臼柱合并同侧骶骨骨折7例,髋臼柱合并骶髂关节损伤4例。髋臼柱骨折Nakatani分区:Ⅰ区3髋,Ⅱ区6髋,Ⅲ区13髋。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 d(范围,3~11 d)。髋臼柱骨折均采用激光辅助轴透视经皮螺钉固定,合并骶骨骨折或骶髂关节损伤患者采用Starr架辅助复位后以经皮骶髂螺钉固定。记录患者髋臼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及术中出血量。术后采用Matta评分标准评定骨折复位质量,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erle D' Aubigné and Postel评分系统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22髋柱螺钉置入手术时间为(22±10)min(范围,20~40 min),术中透视次数(30±8)次(范围,21~45次),术中出血量(20±5)ml(范围,10~40 ml)。2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3.1)个月(范围,12~18个月)。骨折复位质量:解剖复位18髋,满意复位2髋,不满意复位2髋,优良率为91%(20/22)。骨折愈合时间为(13±2.2)周(范围,11~16周)。末次随访时髋关节功能:优18髋,良3髋,可1髋,优良率为95%(21/22)。1例术后柱螺钉皮肤切口出现渗出,1例术中损伤臀上动脉分支导致术后臀部皮下瘀斑及血肿。随访期间无一例发生内固定物松动、断裂或骨折再次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激光辅助轴透视经皮螺钉固定治疗髋臼柱骨折,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不易损伤重要血管及神经,术中出血量少,近期疗效满意。

  • 标签: 髋臼 骨折 骨折固定术,内 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腰椎疾病诊断中应用站立位与卧 X线摄影价值。方法:选择我院 2018年 1月 ~2020年 1月收治腰椎疾病患者 80例进行研究,纳入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签署知情同意书,均接受 X线摄影诊断,根据摄影体位不同分为站立位与卧,均顺利完成检查。比较两种摄影体位下拍摄时间、摄影成像质量、对异常影像表现情况。结果:站立位拍摄时间均值 105.67±4.32s,明显低于卧 180.49±2.66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站立位与卧下拍摄成像质量在甲级片数、椎体棘突序列投影、椎体边缘、椎间隙、腰大肌影、椎体及附件骨小梁上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站立位与卧对异常影像表现显示情况比较,腰椎滑脱、腰椎侧弯、压缩性骨折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但腰骶角、腰椎重力线、 Cobb角度差异显著( P<0.05)。结论:腰椎疾病诊断中应用站立位 X线摄影,相比卧 X线摄影而言,可以明显缩短拍摄时间,同时提高阳性检出率,值得在检查量较大或诊断体位性脊柱疾病中应用。

  • 标签: X线摄影 站立位 卧位 腰椎疾病
  • 简介:摘要纵隔肿瘤又称纵隔肿块综合征,由于其生长位置特殊性,一直以来都为手术麻醉管理带来挑战。特别是巨大纵隔肿瘤,常常累及心肺功能,稍有不慎后果不堪设想。此病例患者慢性起病,肿瘤巨大,位于纵隔,以胸闷和吞咽困难为主要临床表现,已发展至大量心包积液、平卧右肺动脉闭塞、压迫气道>50%、肺不张。采用术前减容、清醒气管插管等方式尽量减少心肺压力,该手段为肿瘤切除全身麻醉管理提供益处,并于术后积极预防复张性肺水肿等,最终完成了较为平稳安全围手术期管理,患者治愈出院。总结该病例经验,以期为纵隔肿瘤围手术期管理提供参考。

  • 标签: 纵隔肿瘤 清醒插管 术前减容 麻醉管理
  • 简介:摘要:观察顺昌人口死亡情况,应用相关数据探索本地区疾病与死亡之间关系,分析疾病从发生到死亡时间、发病机理(诱因)等内在联系和规律,提高居民心脑疾病控制性常识和预防方法,降低心脑疾病发病率,探索居民健康之路。

  • 标签: 死亡 疾病 死亡率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病人气管切开护理措施,分析护理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科 2017年 12月至 2018年 12月期间所收治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 26例进行研究,给予所有患者一般护理、气管切开术后护理、气管切口护理、呼吸道护理、吸痰护理及心理护理等,分析对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 结果: 对所有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患者实施护理措施,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促进脑功能逐渐恢复,提升生活质量。 结论: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患者实施有效护理措施,有助于改善呼吸功能,对预防脑水肿,恢复脑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同时在护理过程中应做好气管护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发症发生率,提升存活率。

  • 标签: 高血压 脑出血 气管切开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改良侧卧直接入路(DAA)微创全髋置换术(THA)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本院98例应用THA患者进行随访,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结果:98例患者在实施DAA进行THA术后,患者改善效果较优。结论:使用DAA进行THA手术治疗患者,其临床疗效较优,可以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具有高安全性。

  • 标签: 改良 侧卧位 直接前入路(DAA) 微创 全髋置换术(THA)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摄影艺术作为现当代人类记录美好生活重要表达方式,已经逐渐成为人类生活当中不可替代重要内容。在摄影艺术表现过程当中,摄影所表现出来艺术性会随着时间推移产生不同而变化,例如:情感、思想、美学意趣等等。随着摄影艺术工具不断改进与创新,社会历史文明不断转换,人类针对摄影艺术所表现出来要求、追求也都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不断发展、延伸了摄影艺术美学意蕴,构建出与早期不同摄影艺术美学。由此,本文以“早期摄影术与当代摄影艺术比较”作为重要研究视角,希望通过本文研究,让人们充分理解摄影艺术发展与转变,为促进摄影艺术运用和发展打下坚实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 标签: 早期摄影术 当代摄影艺术 比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神经外科重症多是颅脑外伤、高血压性脑出血、脑梗死、颅内动脉瘤患者,患者多病情危重,神经受损,伴意识障碍,咳嗽反射减弱,舌根后坠,导致呼吸道分泌物滞留呼吸道不能自主排出,发生呼吸困难,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及时开放气道,快速解除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畅,但气管切开术属于有创操作,而人工通气属于侵入性操作,并且人工气道建立会破坏呼吸道屏障功能,患者极易发生呼吸道感染,从而引发并发症,因此术后有效呼吸道护理对患者病情和预后非常重要。常规护理往往护理操作不够细致,容易忽略很多细节,导致护理效果与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因此,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我科室对气管切开患者实施精细化护理,优化护理措施,强调护理细节,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本研究旨在观察精细化护理应用于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患者中对改善通气和预防并发症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神经外科 气管切开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开设“新闻10+10”校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丰富见识,锻炼能力,提升成绩,端正“三观”。

  • 标签: 新闻 视野 能力 “三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摘要】 目的:对于急诊内科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时机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获取更科学插管时机与策略,指导临床气管插管。方法:将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我院急诊内科出现心搏骤停患者 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 A组 和 B组 。 A组 接受早期气管插管, B组 接受及时气管插管,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式 对于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结果: A组 和 B组 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A组 插管完成时间显著高于 B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A组 窦性心率恢复率、 1 周存活率、 血压饱和度、 动脉血压水平显著高于 B组 ,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P<0.05。结论:对于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以后进行气管插管时选择早期气管插管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只有更良好急诊效果和价值。

  • 标签: 急诊内科,心脏骤停,气管插管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急诊内科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时机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获取更科学插管时机与策略,指导临床气管插管。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出现心搏骤停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早期气管插管,B组接受及时气管插管,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式对于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结果:A组和B组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完成时间显著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急诊内科,心脏骤停,气管插管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