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急诊内科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时机及方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20-04-10
/ 2

探索急诊内科危重病人气管插管时机及方法

涂霁韬 1 薛思军 (通讯作者) 2

1 .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 ( 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普爱院区 急诊科 . 湖北 黄石 435000

2 .鄂东医疗集团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普爱院区 普通外科. 湖北 黄石435000

摘要目的:对于急诊内科危重病人的气管插管时机和方法进行研究,从而获取更科学的插管时机与策略,指导临床气管插管。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出现的心搏骤停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接受早期气管插管,B组接受及时气管插管,比较不同气管插管方式对于心肺复苏效果的影响。结果:A组和B组的插管成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插管完成时间显著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A组窦性心率恢复率、1周存活率、血压饱和度、动脉血压水平显著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对于急诊内科危重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以后进行气管插管时选择早期气管插管的方法更有利于提高复苏成功率,只有更良好的急诊效果和价值。

关键词急诊内科,心脏骤停,气管插管

对于急诊内科患者出现心脏骤膊现象以后,采用气管插管是临床急救治疗的首要措施,而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其插管时机的选择以及插管方法等都会影响急诊效果[1],因此本文探索急诊内科危重患者进行气管插管的时机和方法,进一步提高急诊内科的医护质量,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我院急诊内科出现的心搏骤停危重症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双盲原则分为A组和B组各100例。A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5:45,年龄区间为22-81,平均年龄为(57.8±7.2)岁。其中包括重度心脏病32例,急性脑血管疾病34例,肿瘤病21例,严重创伤13例,B组患者男女比例为57:43,年龄区间为23-79岁,平均年龄为(58.2±9.3)岁。包括重度心脏病30例,急性脑血管疾病36例,肿瘤病24例,严重创伤10例。A组和B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基础疾病方面无显著差异。

1.2方法

在为患者进行抢救的过程中接受常规的气管插管操作方式,取患者的喉镜经口明视下进行气管插管,在插管成功以后针对患者的通气模式进行选择,实现机械通气控制,对基本参数进行设置,吸氧浓度设置为60%-100%,潮气量设置为8-12ml/Kg,气道峰压设置为35-40cmH2O,呼吸比例设置为1:1.2-1.5,呼吸频率设置为12-20次/分钟。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为患者做好血压饱和度、动脉血压以及心脏做好相应的监测,并记录详细数据[2]。B组患者在进行气管插管时机的选择过程中,患者出现心跳停止无法测量患者血压和意识5分钟内进行气管插管,插管后及时应用呼吸机为患者进行通气,即采用及时插管方法。A组患者应用早期气管插管方案,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呼吸浅表无力等临床表现且具有心跳的情况下进行气管插管,并结合呼吸机支持通气[3]

1.3观察指标

结合心肺复苏成功诊断标准评价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效果,即患者面部和口唇部的颜色由紫甜色变为红润,同时患者通过气管插管急救后能够恢复心跳,心电图检测显示患者有窦性心律或出现房性心律。此外患者瞳孔由大变小,能够对光反应正常,能够逐渐恢复自主呼吸,心跳恢复,测量患者的氧饱和度在90%以上。

1.4数据统计

统计软件运用SPASS24.0,计量:5e9038f6c38ac_html_fc9ea9c381312d3e.gif 表示,检验:t,计数:[n(%)]表示,检验:X2,当P值低于0.05时认为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结果比较

A组和B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结果成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患者的气管插管完成时间显著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下表1:

表1 A组和B组患者气管插管结果比较

组别

例数

气管插管结果

插管完成时间(S)

成功

失败

A组

100

78(78.0)

22(22.0)

108.4±10.3

B组

100

77(77.0)

23(23.0)

67.9±8.4#

注:A组和B组比较,#P<0.05.

2.2两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A组患者的窦性心律恢复率、一周存活率、血压饱和度、动脉血压均显著高于B组,数据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见表2:

表2 A组和B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情况比较

组别

例数

窦性心律恢复率

一周存活率

血压饱和度(%)

动脉血压(mmhg)

A组

100

83(83.0)#

62(62.0)#

0.86±0.12#

76±11#

B组

100

55(55.0)

34(34.0)

0.71±0.16

64±9

注:A组和B组比较,#P<0.05.

3讨论

气管插管可以有效的保障患者心肺复苏,从而保障患者身体机能所需求的氧气供应充足。临床研究结果表明,人体的大脑组织具有良好的缺氧耐受性,正常情况下在停止心跳以后,10秒内人体脑部的氧气就被消耗完毕,而在缺氧后5分钟内患者的三磷酸腺苷就会被消耗殆尽,因此应尽可能地为患者尽早提供充足的氧气,防止脑细胞死亡[4]

对于急诊内科所接诊的生命垂危的患者,随时都可能有心跳停止而出现生命危险的现象,应患者临床情况进行气管插管从而保障患者的生命。在充分掌握气管插管方法和步骤的情况下,其实插管的速度越快越好。在插管方法选择方面应结合患者临床情况密切观察患者的心跳和心脏骤停时机,在患者出现心脏骤停以后,患者身体机能无任何反射,同时肌肉也变得松弛,此时应尽快进行气管插管。在口部明示的情况下不需要进行药物麻醉,可以应用较大的导管,顺利地完成气管插管。在进行气管插管的过程中,选择早期气管插管方案,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促进患者病情恢复。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急诊内科危重症患者在出现心脏骤停以后,选择早期气管插管的方式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综合治疗效果,在临床抢救时应充分的抓住气管插管的时机,采用正确的方法顺利的进行气管插管,从而实现患者心肺复苏。

参考文献:

[1]季存栋,米青. 不同气管插管时机对急诊心肺复苏效果影响的研究[J]. 当代医学,2016,22(31):46-47.

[2]磨书晖,韦静,陆莉金. 危重症患者现场急救中气管插管时机的探讨[J]. 微创医学,2018,13(01):114-115.

[3]郑敏伟. 急诊内科危重昏迷患者气管插管的时机与方法[J]. 中国当代医药,2018,25(23):53-55.

[4]白伟民. 气管插管时机对ICU内心脏骤停患者预后的影响[D].郑州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