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6 个结果
  • 简介:编写出中国环柄属的已知44种的分类检索,希望能有利于更好地认识我国丰富的环柄菇属资源的物种多样性,也期望今后在逐步完善我国环柄菇属的研究过程中,对本文内容加以改进修正。

  • 标签: 环柄菇 资源 分类 中国
  • 简介: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活体或水产品贸易日益频繁,不可避免地给进口国带来病原风险,造成疾病引入和传播,甚至生物入侵,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生动物进口风险评估(IRA),是指从别国或地区进口水生动物活体包括其受精卯、稚鱼、幼鱼、苗种、成体以及商品等的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事件进行科学、透明、系统分析的一个过程,它由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4个部分构成。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风险评估、半定量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3种。定性风险评估具有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易掌握的特点,能够综合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尤其适合初次风险评估,但容易受评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定量风险评估可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工作量巨大,评估成本也很高。通常,定性评估结果若能够提供很好的防范措施,则不必进行定量评估。将外来水生病原阻止在引进之初远比引入后根除更加容易。因此,开展水生动物进口风险评估对于阻止水生动物疾病传播和水生态环境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各国进行水产贸易提供参考。

  • 标签: 进口风险分析 生物入侵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 简介:【目的】印加孔雀草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现已在我国多个地区发现,局部呈现生态危害。分析印加孔雀草生态适应性特点,可以有针对地提出其风险指标体系和判断标准,确定其危险级别。【方法】对印加孔雀草的分布、危害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进行调查,定性分析其生态适应性特点,定量分析评估其生态风险,确定其危险级别。【结果】根据风险指标体系准则层的赋值,其中入侵性R1为83,适应性R2为88,扩散性R3为65,危害性R4为84,计算得出印加孔雀草风险值(R)=80>61,属于具有危害性和侵入性的物种。【结论】印加孔雀草为具有危害性和侵入性的物种,应严格禁止引入。由于该植物已经传入我国,应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开展检疫、监测和灭除,防止其传入其他还未发生的地区。

  • 标签: 印加孔雀草 风险评估 管理措施 入侵植物
  • 简介:目的:探索一种相对简单稳定的大鼠髂骨皮瓣移植手术方式,为髂骨移植诱导免疫嵌合状态的研究建立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旧术式组,将供者髂骨肌皮瓣移植入受者腹股沟区,吻合供者髂腰动静脉和受者股动静脉;实验组,剥离供者髂骨臀大肌,取供者的髂骨连带肌肉及皮瓣移植于受者的腹股沟区域,将供者的髂总动脉和髂腰静脉分别与受者的股动静脉吻合,随后缝合皮肤。术后所有大鼠给予环孢素A28天,始剂量16mg/kg/d,第三周始每周剂量减半,第28天处死大鼠并选取髂骨做病理学检测,观测骨髓细胞量,骨陷窝是否有骨细胞等,以此判断髂骨是否成活。结果:实验组共进行手术15例,皮瓣成活11例,成功率73%;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7例,成功率47%;旧术式组共进行手术8例,皮瓣成活4例,成功率50%,病理检测皮下髂骨成活3例,成功率37.5%,其中实验组动脉吻合时间(24.7±2.3)min,明显短于旧术式组(36.7±1.5)min(均P〈0.05),而静脉吻合时间、缺血时间,供受体准备时间并无差异(均P〉0.05)。结论:通过剥离供者臀大肌,改变动脉吻合对象,可以建立相对简单、稳定的髂骨皮瓣移植模型,为探索带血管骨髓移植诱导嵌合状态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 标签: 髂骨皮瓣 大鼠 动物模型
  • 简介:通过PCR方法扩增并分析了恶性疟原虫多抗原位融合基因awte序列,再分别克隆于温度诱导型融合表达载体pEX31b和IPTG诱导型融合型表达载体pGEMEX1中,并进行了诱导表达,并对表达产物MS2-AWTE和T7Ф10-AWTE融合蛋白进行间接ELISA检测,证实MS2-AWTE和T7Ф10-AWTE都具有免疫学活性.另外,同样将a1wte基因分别克隆于温度诱导型和IPTG诱导型非融合表达载体pBV200、pKEN中并进行诱导表达,但在SDS-PAGE中并未检测到可见的AWTE表达带.

  • 标签: PCR 基因克隆 表达 融合蛋白 ELISA 恶性疟原虫
  • 简介:目的:阐明头圈在小儿手术中预防负极回路垫对小儿头部灼伤的作用.方法:收集小儿外科2h以上全麻手术100例,年龄0-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术前头部垫头圈与小儿负极回路垫绝缘;实验组不做特殊处理.手术结束后观察小儿头枕部皮肤有无灼伤.结果:实验组小儿灼伤例数达10例,灼伤率达20%,其中重度灼伤1例.对照组无灼伤.讨论:在手术过程中,电刀的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患儿局部面积小,导致负极板的黏贴难度大,所以临床小儿外科手术多用负极回路垫作为电刀负极回路.小儿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负极垫收集电流始终产生热能,以及小儿头枕部接触面积小,肌肉菲薄且摩擦力大,常有术后导致小儿头枕部灼伤.故我们在术前预防性放置患儿头圈将枕部悬空,与负极垫绝缘隔离.根据实验观察,放置头圈后患儿头枕部灼伤发生率明显降低.因此,小儿外科术前预防性放置头圈,尤其是长时间手术者对预防患儿术后头枕部灼伤有明显作用,应做为小儿外科术前常规准备.

  • 标签: 负极回路垫 小儿头枕部灼伤 头圈
  • 简介:目的:探讨初始沙盘特征对患者社会功能缺陷的诊断评估作用。方法:选择292例心理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初始沙盘特征进行编码,使用社会功能缺陷量表评估其社会功能程度,使用差异检验探讨不同初始沙盘特征的患者社会功能之间的差异。结果:292例患者,在空白领域是否过大,沙盘是否存在分裂,是否存在无功能的桥、船等其他工具以及是否具有隔离空间的栅栏等维度上,社会功能缺陷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的初始沙盘特征能够反映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程度。

  • 标签: 初始沙盘 社会功能 差异检验
  • 简介:RNA干涉(RNAi)在昆虫遗传和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广泛应用。近年来,RNAi被认为是具有应用潜力的害虫防治新方法。具有良好抗虫性状的RNAi生物技术作物已研究成功,预示其商业化应用成为可能。因此,有关RNAi作物的生态风险是商业化应用前人们所关心的问题。要建立RNAi生物技术作物环境安全评价准则,监管者、受益各方及风险评估者必须要了解RNAi理论及其在生物技术领域的应用。科学分析并准确提出RNAi作物的生态风险问题,如非期望的基因沉默、靶外结合或脱靶效应、靶标害虫的抗性、小干涉RNA(siRNA)的环境持久性和不确定性等,并通过研究获得科学数据,将为政府依法监管提供依据。RNAi生物技术作物的环境风险评估主要包括功能基因及其表达特征(如dsRNA序列、长度、表达浓度及沉默效果的持续性等)、杀虫谱及对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环境中的残留问题、功能性状的持续稳定性等。现行的生物技术作物环境风险评估方法和内容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今后RNAi生物技术作物的发展和应用。

  • 标签: RNAI 生物技术作物 害虫防治 环境风险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