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现已通过国家验收。云南及周边地区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都十分丰富,并且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旨在为这些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国家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 标签: 云南及周边地区 农作物 野生近缘植物
  • 简介: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 标签: 野生贸易真菌 物种多样性 普洱市 食用菌 药用菌
  • 简介: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目前临床可用的抗真菌药有限,新药研发难度大,因此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抗真菌治疗的理想选择。植物成分以单体或混合物的形式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发挥抗真菌的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体内抗真菌实验、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就植物成分协同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成分 协同 抗真菌 机制
  • 简介:利用SSR标记分析陆地棉野生种系的遗传多样性,对材料间相似系数的变异系数进行显著性测验和矩阵相关性测验,探讨引物和多态性位点数对研究结果准确性的影响。90对多态性引物在42份供试材料间共检测出530个等位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440个,占83.01%。多态信息含量范围为0.046~0.888,平均为0.649;Shannon多样性指数在0.113~2.289之间变动,平均为1.248。显著性测验显示,当引物按PIC值降序排列时,利用25对引物或者150个多态性位点即可获得较准确的结果;升序排列时,至少需要50对引物或200个多态性位点才能获得较准确的结果。矩阵相关性测验显示,降序时20对、升序时50对引物或者达到150个多态性位点聚类即可达到90对引物时的精度。此外,在引物量较少时,扩增位点数较多的引物所提供的信息量更大,随着引物量的增加,这种差距趋于不明显;等位位点总数较少时,引物数量更重要,随着位点数的增加,引物信息含量的重要性已高于引物数起主导作用。综上,若要客观反映出42份陆地棉野生种系的遗传关系,有必要选用多态性引物30对,扩增多态性位点150个以上,增加引物到50对以上为佳。

  • 标签: 陆地棉 野生种系 SSR 引物 多态性位点 聚类
  • 简介: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单子叶植物遗传转化方法。载体的发展和改良是提高植物遗传转化效率的重要基础,RNA干扰载体和过表达载体是目前通过遗传转化研究植物基因功能的主要工具。Gateway克隆技术是一种基于lambda噬菌体特异位点重组特性的通用克隆技术,该技术可以将大批目的基因方便、快捷地连接到受体载体上。本文利用Gateway技术结合传统酶切、连接方法,构建了适用于单子叶植物基因枪和农杆菌转化的RNA干扰Gateway载体pAHC.PSK—RNAi、pClean—G185.RNAi和过表达Gateway载体pAHC.PSK—OE和pClean—G185一OE,为利用基因枪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在小麦和水稻等单子叶植物中进行规模化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 标签: 单子叶植物 遗传转化 RNA干扰 过表达 GATEWAY
  • 简介:中国药用植物研究中运用到很多技术,但其中生物技术发挥了主要的功能,其在中药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也提供了重要的机遇。因此结合生物技术在中国药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提出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并结合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 标签: 生物技术 药用植物
  • 简介:热激蛋白90(HSP90,heatshockprotein90)广泛介导了胁迫信号的传递,在控制人体细胞正常生长和促进肿瘤细胞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HSP90已成为细胞免疫、信号转导以及抗肿瘤研究的前沿课题。但植物HSP90的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的研究发现HSP90在植物发育、胁迫环境的应答以及抗病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9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的最新进展,以及在改良植物抗性上的应用,以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热激蛋白9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抗病性 非生物胁迫抗性
  • 简介:热激蛋白70(HSP70,heatshockprotein70)广泛参与胁迫环境的响应,在诱发人体肿瘤细胞凋亡,增强肿瘤的免疫原性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植物HSP70的生理功能研究起步较晚,最近的研究发现植物HSP70在细胞内主要参与新生肽的折叠与成熟、损伤蛋白的降解和蛋白运输;植物HSP70在非生物胁迫环境的应答、抗病性及植物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系统综述了植物HSP70分子作用机理研究的进展,以及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以期为基因工程方法改良作物抗性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热激蛋白70 分子特性 作用机理 非生物胁迫抗性 抗病性
  • 简介:[背景]红脉穗螟是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目前主要采用化学防治措施对其进行防控.[方法]采用药膜法和饲喂法研究了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槟榔红脉穗螟幼虫的室内毒力.[结果]印楝素、烟碱、鱼藤酮和除虫菊素对红脉穗螟各龄幼虫均表现一定的杀虫活性.其中,采用药膜法处理后,除虫菊素和烟碱对槟榔红脉穗螟各龄幼虫的毒力最高,LC50分别为3.83~17.01mg·L-1和3.75~24.78mg·L-1,且其毒力随着幼虫龄期的增大而减弱.浸叶饲喂法结果表明,烟碱和鱼藤酮表现出较强的杀虫活性,LC50分别为7.72~20.69mg·L-1和11.41~25.25mg·L-1.[结论与意义]植物源杀虫剂不同处理方法对红脉穗螟的毒力存在差异,生产上应根据药剂的作用方式合理选择.

  • 标签: 植物源杀虫剂 红脉穗螟 生物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