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31 个结果
  • 简介: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体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维护了生物多样性发展,同时也为保持自然生态链的稳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如何加强野生动物的保护,并提出了相关的意见建议,以供实际工作参考.

  • 标签: 东北地区 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 简介:随着全球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产动物活体或水产品贸易日益频繁,不可避免地给进口国带来病原风险,造成疾病引入和传播,甚至生物入侵,严重危害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水生动进口风险评估(IRA),是指从别国或地区进口水生动活体包括其受精卯、稚鱼、幼鱼、苗种、成体以及商品等的风险分析。风险分析是指对风险事件进行科学、透明、系统分析的一个过程,它由危害识别、风险评估、风险交流和风险管理4个部分构成。目前,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风险评估、半定量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3种。定性风险评估具有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易掌握的特点,能够综合各种资料、数据和信息,尤其适合初次风险评估,但容易受评估人员主观因素的影响。定量风险评估可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评估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收集大量数据,工作量巨大,评估成本也很高。通常,定性评估结果若能够提供很好的防范措施,则不必进行定量评估。将外来水生病原阻止在引进之初远比引入后根除更加容易。因此,开展水生动进口风险评估对于阻止水生动疾病传播和水生态环境破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各国进行水产贸易提供参考。

  • 标签: 进口风险分析 生物入侵 定性风险评估 定量风险评估
  • 简介:【背景】广东省是我国遭受外来生物入侵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许多外来水生动在广东省的河流均有分布,但有关其具体分布和数量缺乏系统研究。【方法】通过野外调查的方式对广东省鉴江、韩江、潭江、西江、北江、东江等水系的外来水生动的分布和数量进行了初步调查,并对调查到的外来水生动的生态学特征和入侵机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共调查到13种外来水生动,包括巴西龟、尼罗罗非鱼、莫桑比克罗非鱼、奥利亚罗非鱼、下口鲶、革胡子鲶、食蚊鱼、麦瑞加拉鲮、露斯塔野鲮、斑点叉尾细、大口黑鲈等11种脊椎动物和福寿螺、克氏原螯虾2种无脊椎动物;其中以福寿螺、巴西龟和3种罗非鱼的分布最为广泛。【结论与意义】几种外来水生生物主要通过水产养殖、观赏渔业和生物防治引种入侵;典型的“R”策略者、对环境具有较强耐受力的生物、杂食性鱼类更容易成功入侵。

  • 标签: 外来物种 水生动物 入侵机制
  • 简介:本试验以新鲜的野生榛蘑为主要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长白山野生榛蘑蜜饯的最佳配方,结果表明长白山野生榛蘑蜜饯的最佳配方为:添加白砂糖20%,柠檬酸0.2%,黄原胶0.2%,氯化钙0.6%,烘干温度55℃,在此实验条件下研制出的榛蘑蜜饯口感舒适,体态饱满,味道纯正。

  • 标签: 野生榛蘑 蜜饯 烘干技术
  • 简介:论述了野生稻保护的意义;原生境保护、异生境保存所取得的主要进展;提出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发展的思路。

  • 标签: 广西野生稻 保护 进展 思考
  • 简介:应用RAPD方法对海南60份野生荔枝进行基因组多态性分析,20个随机引物共产生165条RAPD带,DNA片段大小在200~1500bp之间,其中121条为多态性带,占总带数的73.3%,并利用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60份野生荔枝可归为6类,表明种群存在一定的遗传变异,也为分析野生荔枝群体间及群体内的遗传多样性探索了有效方法。

  • 标签: 野生荔枝 RAPD标记 聚类分析 种质资源
  • 简介:通过临床和实验室研究,对人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方法的医学科学不断地发展,作为一个基本方法,动物试验在医学研究领域起重要作用,并且解决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和重大理论问题。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伦理学的矛盾。一方面,大部分的活体动物实验都可能引起动物的伤害,另一方面,这些研究,对人类疾病的预防、治疗或减轻(症状或痛苦)又是非常有意义的。对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认识。本文以非人灵长类(non-humanprimates,NHPs)动物模型在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AIDS)研究中的应用为例,研究医学动物实验和动物福利的关系。Medicalsciencesondiagnosis,treatmentandprophylaxisofhumandiseasesdevelopceaselesslythroughclinicaltrialsandexperiments.Asabasicmethod,animalexperimentsplayimportantroleinmedicalresearch...

  • 标签: 动物实验 动物福利 动物模型应用
  • 简介:目的建立野生来源TW(TianjinWild,TW)近交系小鼠的主要生理、血常规等指标。方法分别选用F28和F29代TW近交系成年雄性小鼠25只,雌性小鼠31只,检测动物的主要生理、血常规指标。结果TW小鼠体重雌雄差异无显著性,脏器指标中雌雄性比较仅肾脏重量、肾脏系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血常规检测指标中,雌雄小鼠在WBC、MCV、MCH、PLT、MONO等5项指标的均值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其他各项均无差别。与ICR、KM、NIH及BALB/c等通用实验小鼠指标比较,TW小鼠的脾脏、脾脏系数和血小板均高于或多倍高于这些通用小鼠品系。结论TW小鼠在一些主要生理指标上与通用实验小鼠品系不同,呈现自身特点。

  • 标签: TW小鼠 脏器系数 血常规
  • 简介:为了建立冬虫夏草中虫草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比较冬虫夏草繁育品和野生冬虫夏草中的虫草酸含量,文中采用超声水提法研究了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虫草酸含量的影响,筛选出料液比为1∶50、提取时间为5min时可高效提取冬虫夏草样品中的虫草酸。检测方法经方法学考察,专属性、重复性、准确度、稳定性均符合要求;21批冬虫夏草繁育品样本中的虫草酸含量为9.04%-14.14%;21批野生冬虫夏草虫草酸含量为6.16%-13.94%。通过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冬虫夏草繁育品和野生冬虫夏草的虫草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具有良好一致性。

  • 标签: 冬虫夏草繁育品 野生冬虫夏草 虫草酸 高效液相色谱
  • 简介:对重庆地区的野生百合资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野生百合资源17种(含变种);分析了野生百合资源在重庆地区的分布特征和资源现状;初步评估了重庆地区野生百合资源受威胁情况及其综合价值,并提出保护和利用建议。

  • 标签: 野生百合 资源调查 受威胁现状 综合价值 重庆
  • 简介:茶陵普通野生稻在恶劣的环境中进化获得了许多栽培稻不具有的优良性状,是栽培稻品种遗传改良可以利用的优异种质资源。从野生稻中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是当前水稻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茶陵野生稻种质资源评价及其抗病、抗寒等优异基因的研究利用情况,探讨了茶陵野生稻在今后水稻育种研究中的利用潜力,为更好地利用茶陵野生稻提供依据。

  • 标签: 茶陵野生稻 种质资源 光合特性 抗病基因 抗寒基因 遗传标记
  • 简介:我国是食用菌野生种质资源丰富的国家,目前已查明自然分布可栽培野生种类93种,分布于担子菌的33个属。我国人工栽培种类近70种(变种),不同规模栽培有50种,商业规模栽培33种,分布于5目,12科,18属。与绿色植物的自养型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相反,食用菌将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分解,以体壁吸收方式摄取营养建造自身。这种生理特点的不同,导致其种质资源评价要求的不同。由于子实体形态相对于绿色植物简单,且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常常导致以形态特征为主要依据进行分类鉴定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形态相似的多个可栽培近缘种在侧耳(Pleurotus)、木耳(Auricularia)、蜜环菌(Armillaria)等中广泛存在,完全靠形态特征进行分类鉴定就更加困难。因此,在食用菌可栽培种类野生种质评价中,ITS测序等成为获得菌种生物学种的常用鉴定技术。菌种的分离培养中常受到菌落形态相似真菌的污染,RAPD、ISSR或ITS测序等常用来进行菌种符合性鉴定。食用菌孢子传播的特点,使其分布地理区域广泛,地理区域的隔离产生种内的个体或群体间的差异,形成种群的多样性,常用拮抗反应进行营养亲和群(个体、菌株)的鉴定。不同区域气候和生态条件下的个体,长期的进化和对环境条件适应性的形成,导致可栽培利用的特点不同。栽培性状要通过栽培试验进行评价。栽培性状主要包括菌丝长速、温度反应、结实性、丰产性、抗性、商品形态和耐贮运性等。为了充分利用远缘优势,对于具可利用栽培性状的种质还需要与栽培菌株间的遗传距离分析,通常用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进行。

  • 标签: 栽培食用菌 野生种质 物种鉴定 符合性鉴定 栽培试验
  • 简介:针对有机大米产量明显低于普通大米的问题,本文论述了有机大米产业化与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的关系,分析了野生稻优异基因利用现状、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途径。提出在有机水稻品种选育过程中,通过利用野生稻优异基因,提高有机水稻品种抗病虫性、抗逆性(耐寒、耐旱、耐贫瘠)和光合效率等特性,从而推动野生稻优异种质利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解决化学物质残留和污染等问题。

  • 标签: 有机大米 产业化 野生稻种质 利用
  • 简介:利用覆盖水稻12条染色体的64个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已发现的283个野生稻自然居群按居群取样原则采集4173份代表性样本进行遗传结构分析并构建核心种质。结果显示,64个标记位点共检测出1180个等位变异,平均等位变异数为18.4375,Shannon指数为1.7367,Nei's多样性指数0.7182,表明广西普通野生稻资源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同时,基于广西普通野生稻群体结构,构建了包含351份种质的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占原样本数的8.41%。广西普通野生稻核心种质,代表广西普通野生稻的多样性和特异性,为野生稻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从而为水稻育种提供应用信息。

  • 标签: 广西普通野生稻 分子标记 遗传多样性 核心种质
  • 简介:2003年和2007年,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分别在江西南昌和海南海口主持召开了两届全国野生稻大会,成立了全国野生稻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协作网。近年来,全国野生稻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全国野生稻协作网平台,开展了广泛的协作与交流,在野生稻的收集、保存、原生境保护、鉴定评价、创新利用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等领域均取得了显著成绩。为了更好地促进科技人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 标签: 野生稻 中国农业科学院 可持续利用 原生境保护 科学研究所 科技工作者
  • 简介:遗传资源搜集原则是通过种子采集追求样本具有最高程度的遗传多样性。为了合理而有效地搜集野生大豆资源,近年来通过野生大豆居群考察和遗传多样性分析,初步明确了野生大豆资源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布动态:遗传多样性地理的和生态的区域性、生态系统内居群的遗传相关性及各种生境下居群遗传多样性差异,从理论上奠定了野生大豆资源合理有效搜集的依据。根据居群遗传多样性的分布规律,初步建立了居群野生大豆资源的搜集策略和方法。

  • 标签: 遗传多样性 考察搜集 搜集策略 野生大豆 GLYCINE SOJA
  • 简介:2002—2009年夏,对云南省普洱市澜沧县、景东县及其周边地区野生食用菌的物种多样性、用途或特性以及濒危等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鉴定标本593份,并对采于该区的214份馆藏标本进行了统计,野生食用菌共计35科61属134种(含变种、变型)。同时对该区市场上出售的野生贸易类群也进行了调查统计,有28科39属95种(含变种、变型)。迄今普洱共计有野生食用菌38科67属155种(含变种、变型),其中多孔菌科(Polyporaceae)所含种数最多,有17种,占总种数的10.97%;红菇科(Russulaceae)和牛肝菌科(Bo-letaceae)皆为16种,共占总种数的20.65%,灵芝菌科(Ganodermataceae)有11种,占总种数7.1%。在这些类群当中,木耳属(Auricularia)、牛肝菌属(Boletus)、乳菇属(Lactarius)、枝瑚菌属(Ramaria)、红菇属(Russula)、蚁巢菌属(Termitomyces)和革菌属(Thelephora)等属的42种真菌为普洱市场上最常见的野生贸易类群,约占云南优势野生贸易真菌总种数的52.5%。近年来,随着人们对野生食用菌消费需求的日益增长,导致其商业化采收规模急剧扩大,造成生存环境的破坏甚至丧失,从而使普洱野生食用菌,尤其是野生贸易类群的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因此,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保护和管理这些珍贵的自然资源,以期达到持续利用之目的。

  • 标签: 野生贸易真菌 物种多样性 普洱市 食用菌 药用菌
  • 简介:行为特征可在外来动物建立种群和扩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理解动物入侵,常常需要仔细研究其行为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动物入侵规模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加剧,有关其行为机制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入侵动物种内攻击和觅食等行为具有可塑性,因此它们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的环境条件,这对于种群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入侵动物与土著物种发生行为互作时,往往占据优势,从而取代土著物种,并有助于其地域扩张;入侵动物长距离扩散可以提高其地域扩张速度,许多行为可与扩散行为结合进一步促进扩张。今后需要加强对入侵动物的行为分析,使之全面地融合到生物入侵的研究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治理能力,而且为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以及动物间行为互作在物种进化中的意义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 标签: 动物入侵 行为 可塑性 攻击 交配 扩散
  • 简介:通过对云南省内11个区系野生百合资源的调查和分析,明确了云南11个区系中有9个区系分布有野生百合资源,云南野生百合的地理分布特点和种群数量,以及资源现状,并提出保护和开发利用云南野生百合资源的建议。

  • 标签: 云南 野生百合 分布现状 保护
  • 简介:"云南及周边地区生物资源调查"项目是国家科技部基础性工作专项,现已通过国家验收。云南及周边地区是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区,农作物的种类和物种多样性及遗传多样性都十分丰富,并且孕育了丰富的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本文仅介绍云南及周边地区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果树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旨在为这些野生近缘植物的研究和开发,制定国家野生植物多样性保护政策提供基础数据和相关信息。

  • 标签: 云南及周边地区 农作物 野生近缘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