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植物作为一种传统害虫治理工具,在农业生产应用越来越广泛,其重要性也随着时间推移日益凸显。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从特点、应用、优势和发展前景等方面综述了诱植物在害虫生态控制重要作用。同时以香根草为例具体说明了诱植物应用方法,为诱植物利用与开发提供参考。

  • 标签: 诱集植物 生态系统 生物防治 研究进展 香根草
  • 简介:西药质量安全直接关系到患者身体健康与人身安全,具有较高质量标准.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我国西药生产过程仍存在较多问题.鉴于此,本文就西药生产过程常见质量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提出解决对策,希望能为西药生产质量控制提供有益借鉴.

  • 标签: 西药 生产过程 质量控制
  • 简介: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生物技术应用水平取得了大幅度提升,很多生物技术被广泛应用与蛋白质生产过程,例如,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基因工程等,但是在蛋白质分离与纯化方面,技术水平发展仍较为缓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蛋白质工业化建设,致使其所具备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无法得以全面发展.

  • 标签: 蛋白质 分离与纯化 高效离子交换色谱柱 再生
  • 简介:杜氏毛孔菌和梨生毛孔菌中国新记录种。杜氏毛孔菌发现于云南中部,生长在石栎树根部。梨生毛孔菌发现于湖北和湖南省,生长在阔叶树林地上。笔者根据采集材料对这2个种进行了详细描述和显微结构绘图。

  • 标签: 杜氏集毛孔菌 梨生集毛孔菌 锈革孔菌目 分类
  • 简介:PCR扩增了胞藻PCC6803slr1761基因,进一步以PGEM-T为载体将其克隆到大肠杆菌,构建了P1761质粒。通过DNA体外重组,以卡那霉素抗性基因插入目的基因片段,构建了既含目的基因上游及下游序列、又携带选择性标记卡那霉素抗性PK1761质粒。该质粒转化野生型胞藻PCC6803细胞,利用同源重组原理获得了能在含卡那霉素培养基上正常生长基因敲除突变株。对该突变株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验证了其基因结构正确性。

  • 标签: 集胞藻PCC6803 同源重组 基因敲除
  • 简介:基因专家近日说,在研究了人体内几百种不同细菌DNA后,专家们发现人类其实应该被看成共生生物。

  • 标签: 细菌 体内 细胞 DNA 专家 基因
  • 简介:随着我国罗非鱼养殖技术提高,水产养殖集约化程度越来越高及高营养配方饲料使用,水体污染程度日益严重,易导致罗非鱼疾病产生,尤以罗非鱼肝胆综合症严重威胁我国罗非鱼养殖业发展,本文能过现场观察及解剖等形式判断病症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法。

  • 标签: 罗非鱼 肝胆综合症 解剖
  • 简介:核桃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植物,随着社会发展,核桃种植已经发展成为一种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核桃带动了山区经济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核桃栽培过程存有的一些问题、解决栽培核桃各种问题方法或措施.

  • 标签: 核桃栽培 问题 对策
  • 简介:【背景】柑橘大实蝇柑橘类果树上重要害虫。预测该虫羽化出土进度、掌握成虫发生动态指导橘同成虫期防治重要依据。【方法】本研究通过在25℃恒温、室内常温和室外网室3种条件下饲养柑橘大实蝇蛹,以逐日观察成虫羽化出土数量;在重庆武隆、四川江油等5个地区共设置240个麦克菲尔(MePhail)诱器,以糖酒醋液和水解蛋白为诱饵诱集成虫,得到柑橘大实蝇成虫羽化出土逐日数量和橘园成虫诱逐期数量。【结果】用逻辑斯带模型拟合成虫羽化出土和橘园成虫诱动态,结果表明,成虫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在25℃恒温条件下分别为4月25日、28日和30日,盛期持续时间为6d;在室内常温条件下分别为5月3日、7日和10日,盛期持续时间为8d;在室外网室条件下分别为5月8日、14日和18日,盛期持续时间为11d;橘园诱集成虫分别为6月2日、14日和26日,盛期持续时间为25d。【结论与意义】随着羽化期温度提高,柑橘大实蝇羽化出土期提前,历期缩短,羽化整齐。虽然网室成虫羽化和橘园成虫诱都处于室外条件,但后者始盛期、盛期和盛末期比前者分别迟了36、30和22d。因此,建议采用室外网室饲养蛹方法监测柑橘大实蝇成虫发生期,若仅凭橘园诱集成虫数据,因其滞后性十分明显,对指导柑橘大实蝇成虫防治意义不大。

  • 标签: 柑橘大实蝇 羽化出土动态 橘园成虫诱集动态
  • 简介: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自然凋亡细胞受环境压力影响而发生现象。随着细胞自然凋亡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研究深入,对以动物细胞产品生产为目的细胞培养产业将产生极有价值影响。采用DNA重组技术把预防细胞自然凋亡基因导入细胞和在培基中加入具有抗细胞自然凋亡化合物等手段已用于预防或减缓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自然凋亡。这些技术将大大延长细胞达到饱和密度后培养时间,从而使细胞培养系统生产效率得以显著提高。

  • 标签: 动物细胞 细胞培养 细胞自然凋亡
  • 简介:目的:本研究将对风湿病患者采用穿山龙进行治疗效果展开分析,以此来明确风湿病治疗过程穿山龙应用价值.方法:纳入90例我院2011年8月-2013年8月所收治风湿病患者为对象,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穿山龙治疗,比较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风湿病患者,穿山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控制其病情进展情况,避免患者因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而致残,值得在临床治疗推广并普及使用.

  • 标签: 风湿病 穿山龙 临床效果 西药治疗
  • 简介:竞争性寡聚脱氧核糖核酸识别转录因子DNA结合域,抑制了转录因子对基因转录调控,转录因子E2F作为潜在治疗靶点,可以用于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在部分异常增生疾病中显示了一定应用前景.

  • 标签: E2F 治疗靶点 细胞周期 DNA结合域 异常增生疾病
  • 简介:[背景]在中国,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经常混合发生,但有关苹果蠹蛾迷向设置对梨小食心虫影响研究却较少。[方法]在苹果蠹蛾和梨小食心虫同时发生果园设置2种迷向发散器,使用三角胶粘式信息素诱捕器监测2种昆虫发生动态,以观察苹果蠹蛾性信息素是否会对梨小食心虫产生诱捕效果或类似的迷向作用。[结果]无论是否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均能诱到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在2009~2011年田间试验,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对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量最多能达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1.1倍,占2种诱捕器诱总量51.7%。在设置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果园,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量受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影响而下降:相比无迷向设置对照果园,同时设置2种昆虫迷向发散器果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总量最高下降了90.9%,梨小食心虫自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总量最高下降了92.4%;在仅设置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迷向发散器果园,苹果蠹蛾性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总量最高下降了87.5%,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诱捕器内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诱总量最高下降了60.6%。[结论与意义]苹果蠹蛾迷向发散器对于梨小食心虫雄性成虫存在"迷向"作用。在2种害虫同时发生情况下使用2种迷向发散器,对于2种害虫能够达到比较好防治效果。

  • 标签: 梨小食心虫 苹果蠹蛾 性信息素 诱捕 迷向
  • 简介:雌激素在抗皮肤老化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其通过与皮肤上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不同亚型雌激素受体介导不同信号传导通路。皮肤细胞雌激素受体分布不仅存在数量差异更有类别差异,这些差异性和雌激素受体本身基因多态性决定了其作用多效性。简要综述了不同亚型雌激素受体在各皮肤解剖层次抗老化作用研究进展。

  • 标签: 雌激素受体 皮肤老化 信号通路
  • 简介:黍稷起源于中国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地区最古老作物。本文从世界农业种植业历史、作物起源环境和黍稷演化过程谈起,结合山西地理生态特点、悠久农耕历史文化、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和数量众多、类型丰富黍稷种质资源,说明山西黍稷起源和遗传多样性中心。

  • 标签: 山西 黍稷 起源 遗传多样性 中心
  • 简介:生物物,生物有形、生物有数、生物有理。DNA双螺旋结构和遗传密码发现,开启了分子生物学时代。生物学已经积累了大量事实和数据,而且每日每时产生着海量新数据。2003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花费了约30亿美元测定一个人基因组30亿个字母。人们正在向用1000美元测定一个人基因组目标前进。截至2010年4月底,全世界已经完成和正在进行基因组测序计划超过了7200个,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天数个速度增长。归根到底,人口、粮食、健康、医药、环境、能源这些全人类面临重大挑战,都与生物有关,而基本生物学规律必须从分子水平认识和解决。

  • 标签: 生物领域 计算科学 人类基因组计划 DNA双螺旋结构 生物学规律 基因组测序
  • 简介:饲料养殖业物质基础和必备品.饲料质量高低直接关系着畜禽成长,对于畜禽健康以及产量都有至关重要关联.近些年来,通过生物发酵技术进行饲料加工,可以更好提升饲料质量,从而对畜禽生长也有很重要意义.本文就将针对当前饲料加工过程当中生物发酵技术应用,做出一些简单分析与思考.

  • 标签: 饲料加工 生物发酵 技术 应用
  • 简介:目的:通过建立动物损伤模型,分析RECK基因在兔子颈动脉球囊损伤术后表达与动脉内膜变化和官腔狭窄相关性。方法:兔子手术损伤侧动脉血管设置为实验组,未进行手术操作一侧动脉作为对照组。建立动脉模型四个时间点7、14、21、28d,在麻醉状态下处死模型动物。取得所需长度损伤动脉血管及对照组动脉血管。将取得标本进行HE病理染色,通过计算机图像计算软件观察标本动脉内膜随时间变化;同时通过western-blot方法测定RECK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PCR测量RECK基因表达量。结果:血管手术损伤后,血管内膜面积在随着术后日期增长呈逐渐增厚变化,血管内膜与中层比值逐渐增大,同对照实验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及对照组膜无显著增生。结论:RECK基因在组织中表达变化影响MMPs基因表达。实验论证了在动脉损伤后RECK基因参与了血管再狭窄,为血管再狭窄研究寻得新研究方向。

  • 标签: RECK 颈动脉 狭窄
  • 简介: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rowthhormone,GH)对实验大鼠牙齿移动过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在牙周组织中表达影响方法:将40只7周龄大雄性Wistar大鼠根据是否注射生长激素分为实验组(E)和对照组(C)。将50g力值加于近左侧上颌第一磨牙:E组和C组分别腹部皮下注射GH(0.15IU/公斤/天)及等剂量生理盐水:大鼠分别在第1、3、7、14和21天处死。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切片行VEGF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无论张力侧及压力侧VEGF在实验组表达量均高于对照组,第3天组张力侧及压力侧实验组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174.47土7.53和345.80+25.46与其各自对照组相比较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侧实验组VEGF表达强度峰值均出现在第7天,分别为669.97+3.22和923.77+18.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生长激素 牙齿移动:VEGF 正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