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我国是大豆消费大国,但主要依赖于进口,且进口依存度将持续增加。与国外大豆主要生产国相比。我国大豆单产还有很大差距,提高大豆单产是解决我国大豆危机的关键。加快大豆分子设计育种创新体系建设,引领大豆育种实现跨越式发展,是赶超国外大豆生产的重要途径。2017年我国科学家克隆了一批控制大豆生育期、高产、优质相关性状的重要基因.且在大豆重要性状耦合遗传网络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

  • 标签: 大豆 生育期 高产 优质 性状耦合 遗传网络
  • 简介:对2017年国内外棉花遗传育种领域取得的重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概括性评述。棉花基因芯片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一批重要产量、品质性状基因获得定位和克隆。棉花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取得重大突破,陆地棉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取得重大进展,棉花芽黄、纤维品质性状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克隆取得较大进展,在棉花转基因新方法、转基因抗虫、抗除草剂新材料等方面进展显著。文中并进一步结合我国棉花发展现状、未来趋势与所面临的机遇,提出了我国棉花发展应采取的一些对策。

  • 标签: 棉花 遗传育种 研究进展 2017年
  • 简介:近年来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显著上升,而目前临床可用的抗真菌药有限,新药研发难度大,因此联合用药有望成为抗真菌治疗的理想选择。植物成分以单体或混合物的形式与抗真菌药物协同发挥抗真菌的作用,已在体外实验中有比较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但体内抗真菌实验、机制研究和临床试验有待进一步探究。该文就植物成分协同抗真菌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旨在为新型抗真菌药物的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植物成分 协同 抗真菌 机制
  • 简介: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等主要作物的持续稳定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和战略意义。近20年来,水稻分子生物学和分子设计育种方面均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进展,特别是重要功能基因的发现与利用,随着基因组学、计算生物学、系统生物学、合成生物学等新兴学科的发展,不仅为解析生物复杂性状的遗传调控网络带来了机遇,也为育种技术创新奠定了科学基础。本文简要综述与提高水稻产量有关的功能基因研究进展。

  • 标签: 水稻 产量 品质性状 抗性 功能基因
  • 简介:综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概况,比较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它们都具有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毛霉目(Mucorales)及不产孢类(Myceliasterilia)内生真菌.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涉及52个属,既包括高等的子囊菌和担子菌,也包括低等的卵菌(Oomycetes)和接合菌(Zygomycetes)类.被子植物涉及60个属,主要为高等的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低等的卵菌和接合菌报道很少.双子叶植物涉及40个属,单子叶植物内生真菌涉及30个属,两类被子植物所报道的内生真菌只有11个属相同.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都具有炭角菌目(Xyla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白粉菌目(Erysiphales),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地霉属(Geotrichum)等内真菌,共20个属相同.各类种子植物具有自己独特的一些内生真菌.还对植物与其内生真菌的协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种子植物 内生真菌 协同进化
  • 简介:在室内采用水葫芦象甲与除草剂控制水葫芦的试验中发现象甲2头/株+200mg·L^-1草甘膦对水葫芦的控制效果较显著,药后15d死亡率达到100%;而象甲4头/株+46mg·L^-12,4-D二甲胺盐对水葫芦的防治效果显著,药后10d死亡率达到90%以上,对照无死亡且有开花现象。

  • 标签: 水葫芦 水葫芦象甲 草甘膦 2 4-D二甲胺盐
  • 简介: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小麦生产国和消费国,发展小麦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市场需求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小麦生产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对2017年小麦重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

  • 标签: 小麦 小麦生产 抗病高产 优质高效
  • 简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常年种植面积约1亿亩,每年可生产约450万t菜籽油,占国内植物油总消费量的19.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油菜产业主要问题是产量低、品质差,年进口油菜籽约500万t。油菜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极大地推动了油菜育种行业的科研工作。据统计(webofScience检索),2017年与油菜育种相关的SCI论文共有728篇,其中完全由中国学者完成的181篇,与其他国家合作完成的62篇,合计约占全世界的33.38%,但高水平论文数量还有待提高。2017年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油菜籽含油量及品质、油菜籽产量、基因组驯化、雄性不育、非生物胁迫及抗病育种等方面。这些成果将积极地推动油菜育种产业的高产、优质及多元化发展,为我国油菜分子设计育种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 标签: 油菜 育种 遗传改良 基因组 分子标记 基因功能
  • 简介:玉米是全世界也是我国种植范围最广、用途最多、总产量最高的作物。发展玉米生产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满足市场需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和阐述了我国玉米生产的现状、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此外,对2017年玉米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

  • 标签: 玉米 玉米生产 粮食安全 发展对策 研究进展
  • 简介:科学仪器设备产业是典型的国家战略性产业。我国要想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必须具备独立制造和发展高精尖科学仪器的能力。1我国科学仪器自主创新缺乏战略统筹近年来,我国逐步加大了对科学仪器设备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但从整体和长远看,我国科学仪器发展至今尚未彻底摆脱内忧外困的不利局面。I)内忧。目前我国科学仪器设备原始创新能力薄弱;缺乏能有效带动和引领科学仪器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高端通用科学仪器设备研发和制造能力明显不足;能源、材料、环境、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生领域急需的、量大面广的科学仪器设备国产率不高。依靠进口科学仪器进行科学研究,已成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低于国际水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 标签: 科学仪器 创新型国家 国家战略 原始创新能力 仪器设备 新兴产业
  • 简介:在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资金支持下,“十一五”期间,国家食用豆行业科研专项以在我国生产和出口创汇及食品加工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绿豆、小豆、芸豆、蚕豆、豌豆等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食用豆科研、生产、产后利用等方面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标签: 食用豆 科研 行业 “十一五” 资金支持 食品加工
  • 简介:目的:研究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生长形态的影响;采用XTT法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形成能力的影响;应用水-烃两相测定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细胞表面疏水性(Cellsurfacehydrophobicity,CSH)的影响;应用实时定量RT-PCR(RealTimeRT-PCR)实验考察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对白念珠菌CSH1、EFG1、HWP1、ALS1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能够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经黄芩素与氟康唑处理的白念珠菌不能形成正常的生物被膜,其生长动力学及细胞表面疏水性下降,细胞疏水性相关基CSH1、菌丝形成调控基因EFG1、黏附相关基因HWP1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黄芩素与氟康唑合用可协同抑制白念珠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 标签: 白念珠菌 黄芩素 氟康唑 生物被膜
  • 简介:从酵母转变为菌丝来适应不同的环境的能力是白念珠菌的特性之一,而菌丝体是其侵入宿主细胞引起机体全身性感染所必需的重要致病因素之一。白念珠菌这种重要的形态转换受到多种菌丝相关基因的调控。本文主要综述促有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途径的转录活化因子Cph1p和cAMP蛋白激酶A(cAMP/PKA)调节途径中的转录活化因子Efg1p对菌丝形态转换的影响,以及两者与调节白念珠菌毒力的转录活化因子TEA/ATTS家族中的Tec1p对于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家族(Secretedaspartylproteinases,SAPs)中SAP5的协同调节作用,以对可能存在于不同的菌丝转录活化因子之间对菌丝形态转换调控的协同作用进行初步探讨。

  • 标签: 白念珠菌 菌丝 Efg1p Cph1p Tec1p SAP5
  • 简介:虽然寻找新药的生物药公司经常占据了所有的头条新闻,但是任何生命科学研究和药物研发从业者都知道,如果离开了生命科学行业为他们提供试剂、硬件和溶液,所有上述进步都只是一场空谈。

  • 标签: 生命科学 行业 药物研发 科学研究 生物药
  • 简介:“十一五”以来,在科技部、农业部等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国各有关单位和广大科技人员的共同努力,农作物种质资源在考察收集、繁殖更新、编目入库、深入鉴定、种质创新、广泛利用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 标签: 作物种质资源 长沙 “十一五” 科技人员 繁殖更新 种质创新
  • 简介:2010年10月27日,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新型疫苗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颇尔中国生命科学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新型疫苗合作。北京微谷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振龙先生和颇尔公司生物制药部亚太区市场总监董彦先生作为双方代表签署该协议。

  • 标签: 合作协议 生物医药 生命科学 北京 中国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