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早在70年代,Anfinsen就提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序列决定其空间结构的论断,这一论断得到多次实验证实并被人们广泛接受,成为蛋白质结构预测的理论基础。由于蛋白质分子的结晶非常困难,因此蛋白质三维结构预测成为目前了解蛋白质结构信息的重要手段,这一研究领域也成为蛋白质工程研究的一个非常活跃的方向。

  • 标签: 同源模建 蛋白质空间结构 蛋白质分子 蛋白质结构预测 目标蛋白 序列相似性
  • 简介:【背景】北美刺龙葵是一种全球广泛分布的恶性杂草,已被列入我国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近年来北美刺龙葵不断随进口货物传入我国,明确其传入途径和适生区对控制其入侵具有重要意义。【方法】采用GIS、空间统计学、Maxent生态位模型等方法分析了北美刺龙葵的传入途径与潜在分布区,并通过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跨区域农产品贸易是北美刺龙葵全球扩散的驱动力与传入我国的主要途径。生态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具有广阔的适生区,除黑龙江、吉林、内蒙古、青海、甘肃、西藏、四川西北部以外的区域都是其在我国的适生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东部和南部沿海、西南边境和新疆的部分地区。AUC值为0.789,表明本研究建立的Maxent模型的预测能力较强,能够很好地拟合物种已知分布的环境生态位。【结论与意义】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传入风险极高。基于北美刺龙葵在我国的主要传入途径与潜在扩散媒介的时空分布,划定了重点监测的区域,建议对适生区内极易传入的高风险区如港口、机场、物流中转站、加工厂等开展早期监测预警,以预防其再次入侵与进一步扩散蔓延。

  • 标签: 北美刺龙葵 适生区 入侵植物 生态位模型
  • 简介:2007年底,Burrill公司对2008年美国生物技术产业做了预测。作为投资者消化年末收益和第一季度的结果,尤其是整个美国市场对次级贷款危机及其对经济影响的担忧,2008年的上半年,美国的资本市场仍将是动荡的。但在这一年里,生物技术优秀企业将继续获得令人难忘的金融收益,而中型和小型的生物技术公司也将紧随其后。到2008年末,

  • 标签: 生物技术产业 美国市场 预测 生物技术公司 资本市场 投资者
  • 简介:基于对危险品海洋运输的研究,为了有效控制并降低事故发生,本文从包装因素、人为因素、船舶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针对不同危险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对降低事故率、保护海洋环境等提出建议。

  • 标签: 危险品 海洋运输 包装 人为事故 船舶 环境保护
  • 简介:为了研究提高血红蛋白粘聚体的稳定性,利用计算机同源模建、分子间氢键形成及表观静电势理论,探讨血红蛋白及相应突变体的结构与功能与功能关系。分析发现两个α99位的Lys突变为Cys后,它们之间可以形成二硫键,两个β82位的Lys突变为Cys可以增强形成分了间氢键的能力,分别起到稳定四聚体的作用。分析表明,突变体血红蛋白将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从而提高血红蛋白稳定性及借助计算机工具设计新型奕变体提供参考。

  • 标签: 血红蛋白 同源模建 突变体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症29例,对其实施经皮椎间孔镜下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的疗效对比.结果:疗效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及麻木的感觉类比(VAS)评定,术前VAS评分为(5.46±0.56)分,术后1周为(0.8±0.65)分,术后6个月(0.5±0.43)分,在不同时间节点术后与术前相比较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明显,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椎 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背景】齿裂大戟原产于北美,是近年来入侵我国的一种检疫性杂草。目前,该杂草已在我国的华北、华东和西南建立种群,并呈扩散蔓延趋势。由于该入侵植物具有极强的繁殖能力,一旦大面积扩散势必造成极大损失,急需通过风险评估明确其未来的扩散趋势,进而制定早期预警措施。【方法】使用MAXNET模型,运用齿裂大戟在原产地和中国的已知分布数据及筛选后的环境变量,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及其生活史特征和环境适应特性,直观和定量地预测了该原产北美的植物在中国的适生范围,并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eceiveroperatorcharacteristiccurve,ROC)分析方法对模型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齿裂大戟在我国有较为广阔的潜在分布区,其中高风险区主要集中在地处33°~40°N,109°~119°E的北京、天津、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中北部、山西南部和陕西西安等地。【结论与意义】结合齿裂大戟在我国的分布现状和传入扩散特性,划定了其在我国潜在的高风险区域,为制定预防和控制入侵植物进一步传入和扩散的早期预警和监测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齿裂大戟 最大熵模型 入侵植物 生态位 潜在分布区预测
  • 简介:目的:对目前研究较为广泛的miR-15a的靶基因进行预测及相关生物信息学分析,以期为miR-15a靶基因的实验验证提供数据支持,并为深入研究miR-15a的调控机制及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和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选择TargetScan5.1与PicTar两种计算方法预测miR-15a的靶基因的交集作为分析的基因集合,分别进行GO注释描述、GO富集分析和生物通路富集分析。结果与结论:预测靶基因集合分别富集在转录调控、蛋白质修饰、细胞周期等生物学过程和蛋白激酶活性等分子功能上(P〈0.01);经典miR-15a预测靶基因集合显著富集于KEGG通路数据库中的Wnt信号通路、细胞周期和p53信号通路等5个信号转导通路及前列腺癌、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黑素瘤等7个疾病通路中(P〈0.05)。

  • 标签: MIRNA 靶基因 生物信息学
  • 简介:【背景】菊科植物新疆千里光原产于欧亚大陆,在北美和澳洲为入侵植物,目前在中国只有新疆有分布记录。新疆千里光一旦成为入侵植物,将对农业、畜牧业和人类健康都可能产生危害,所以需要评估其在中国的扩散趋势。【方法】搜集新疆千里光在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分布记录,结合当前和未来(2050年)气候条件下19种生物气候变量,应用Maxent模型和DivaGis软件,定量预测新疆千里光在中国目前和未来的潜在分布区域;并通过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法对模型进行精度检验。另外,通过Maxent给出新疆千里光在欧洲(原产地)、北美洲和大洋洲(入侵地)以及中国等4个分布区的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的气候阈值。【结果】用中国和全球分布的数据预测的结果有些差异。前者结果表明除了新疆地区,其他省份几乎没有新疆千里光的适生区;而后者显示在中国其他几个省份也有可能分布,且在甘肃四川交界处有较高适生性。前者模型精确度较高,但2个结果都显示新疆千里光在中国目前和未来的分布区大部分还是在新疆地区。中国分布区年均温度和年均降水量的阈值比其他2个地区都低。【结论与意义】新疆千里光在当前和未来气候条件下在中国未来的扩散趋势较弱,基本局限于新疆地区。用中国分布数据预测优于全球分布数据预测结果,新疆千里光不同分布区的气候阈值的差异揭示分布于中国的新疆千里光与其他地区的种群的生态位有所不同,可能是一个新的亚种,希望未来能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 标签: 菊科 入侵植物 入侵风险 最大熵模型
  • 简介:瓜实蝇BactroceracucurbitaeCoquillett是世界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通过在14、18、22、26、30、34℃温度下孵化和饲养实验,测定该虫卵、幼虫、蛹、产卵前期、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是8.0982℃、4.5245℃、4.5245℃、7.4751℃、10.0019℃和28.8506、162.7462、145.7249、166.5126、503.8343日度。根据该虫的致死温度和有效积温模型,运用数学分析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预测了瓜实蝇在中国的适生区和年发生代数,结果表明:该虫可在中国48.96%地区发生(气象站点所代表的地区),1年发生2-12代,以4~6代为主。

  • 标签: 瓜实蝇 有效积温 适生性 年发生代数
  • 简介:【背景】白花鬼针草为农区恶性杂草,原产于美洲,现已广泛分布于世界热带及亚热带地区,但其在全球和中国的适生区域及适生等级还不明确.【方法】利用MaxEnt生态位模型对白花鬼针草在全球以及中国的潜在适生区进行预测.【结果】白花鬼针草在全球的分布更多受到温度因素的影响.白花鬼针草的适生区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南半球15°-30°之间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北美南部、南美中南部、非洲南部、东南亚北部以及大洋洲中南部沿海地区为白花鬼针草中、高度适生区.白花鬼针草在中国的适生区主要位于广东、广西、海南、云南、福建、台湾.到2070年,白花鬼针草在全球的适生区面积与当前相似,但在中国的适生区有所增大.【结论】白花鬼针草在我国有进一步扩张的风险.

  • 标签: MAXENT 白花鬼针草 潜在分布区 预测
  • 简介:[目的]松材线虫是我国一种重要的检疫性外来入侵物种,给我国林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在松材线虫疫区的调查发现,一些年平均温度8℃左右的高海拔地区也开始有松材线虫病的发生,说明其分布线可能开始向北和高海拔地区移动。因此,在松材线虫低温适应性驯化环境下,对松材线虫在我国的最新风险分布区进行了预测。[方法]将松材线虫分为长期(30d)暴露和短期(24h)暴露2组进行低温(3、1、0、-1、-3、-5、-6、-7、-9、-12℃)暴露实验,得出致死温度LT50、LT75和LT99。利用CLIMEX1.0适生性分析软件与ArcGIS10.2地理信息系统软件以LT50、LT75和LT99为界限划分风险分布区。利用CLIMEX软件导入新的温度数据对松材线虫进行适生性分析,将结果导入ArcGIS中,进行IDW插值,以EI值划分松材线虫风险分布区。对有无低温胁迫及不同低温胁迫时间下的中度风险分布北线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松材线虫长期冷胁迫(30d)条件下的中度风险分布区界线比短期冷胁迫(24h)条件下和无胁迫条件下(以EI值划分)的中度风险分布区界线明显靠北。[结论]随着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松材线虫分布区有向北扩散的趋势,即产生一定的低温适应性进化。

  • 标签: 松材线虫 ARCGIS CLIMEX 风险分析 低温适应性
  • 简介:纳塔尔实蝇CeratitisrosaKarsch属双翅目实蝇科腊实蝇属,为害30余种经济植物,被我国列为进境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本研究运用CLIMEX3.0及ArcGIS9.3对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目前及未来的潜在地理分布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在目前的气候条件下,纳塔尔实蝇在我国的潜在地理分布区为18.250°N-30.250°N,其中,华南和东南地区为高度潜在地理分布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以及台湾等地。在未来的气候条件下,2020和2050年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北界分别移至31.250°N和32.250°N,且中度潜在地理分布区北移明显;2100年潜在地理分布区的北界移至33.750°N,且高度适生区北移明显。因此建议目前应加强纳塔尔实蝇检疫措施,完善监测体系,监测网点主要设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尤其应对云南、广西、广东、福建和海南等地进行长期监测;同时,应对湖南、贵州、江西、湖北、江苏、安徽等省进行定期监测,严防该虫入侵。

  • 标签: 纳塔尔实蝇 潜在地理分布 CLIMEX ARCGIS
  • 简介:人类的寿命一直呈现出稳步延长的趋势,据科学家预测,一旦抗衰老新科技研制成功,到2050年,人类寿命至少能延长20年,百岁寿星将不再稀罕。不过,这个福音的背后却包含着许多人们意想不到的变化,到时候,西方工业国家的退休年龄至少要顺延至85岁。

  • 标签: 人类寿命 科学家 退休 预测 工业国家 新科技
  • 简介:[目的]并蛎蚧属盾蚧科并蛎蚧属,该虫食性杂,危害植物种类多,极易随水果、苗木、景观花卉植物等寄主传播入境。并蛎蚧分布于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省,在我国大陆地区尚未见该虫的发生报道。2016年5月山西口岸从来自台北的水果释迦上截获了并蛎蚧,为我国大陆首次截获。[方法]通过显微形态特征的观察和测量进行种类鉴定,并研究并蛎蚧的生物学、生态学相关资料,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并蛎蚧与近似种的主要区别:中臀叶与第二臀叶愈合中间有腺刺,有第三对臀叶,中臀叶有向内延伸的硬化区。通过风险评估认为,来自我国台湾、日本的并蛎蚧入侵我国大陆的风险较大。并蛎蚧在大陆亚热带地区的定殖和扩散风险很大。[结论]我国大陆地区的气候条件、植物种类可为并蛎蚧的定殖提供可能的适生条件,各口岸应对进境的并蛎蚧寄主植物加强检验检疫。

  • 标签: 山西口岸 截获 并蛎蚧 台北 释迦
  • 简介:目的:评价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而治疗组患者给予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治疗后评价和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腰腿痛的改善情况。结果: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显效率为62.2%,药物组显效率为26.7%,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腰腿痛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以针刺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针刺 红外线照射 腰椎间盘突出症 临床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科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00例,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DM1)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DM2)组,比较2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及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危险因素建立方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组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症组(P〈0.01),以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为因变量,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和总胆固醇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结论:病程、年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是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胆红素水平是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氧化应激 血清胆红素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背景】辣木瑙螟是在我国辣木上新发现的一种小蛾类害虫,主要以幼虫取食叶片为害,严重时可将叶片全部取食.目前该虫在我国云南省已有分布,对辣木产业威胁极大.【方法】通过室内试验、田间调查和收集整理辣木瑙螟相关资料,研究并总结了辣木瑙螟的寄主植物、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部分生物学特性、危害和发生情况.【结果】人工饲养与初步观察显示,辣木瑙螟幼虫期约16.17d,蛹期约10.25d,从初孵幼虫到成虫共需约26.42d.在云南省元江县的调查结果显示,辣木被害株率达94%以上,单株虫量最高达302头.株^-1,经常采收的地块枝被害率达80.80%、被害指数达0.54,受害程度显著高于未采收地块.【结论】关于辣木瑙螟的年生活史、世代数、危害损失、防治方法等方面尚待进一步研究.随着辣木种植面积的扩大,其他与辣木种植环境相似的地区也可能有辣木瑙螟的分布.因此,需采取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的方法加强监测,防止该虫蔓延.

  • 标签: 辣木 害虫 辣木瑙螟 初报
  • 简介:目的:观察点刺委中穴放血对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inter-vertebraldiscprotrusion,LIDP)的临床疗效及初步机制探讨。方法:64例急性LIDP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三棱针点刺委中穴放血,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症状及体征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较治疗前明显加快(P〈0.05),且治疗后两组间的坐骨神经传导速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放血治疗急性LIDP均有效,其可能的机制是常规针刺加点刺委中穴组其发挥了委中穴的穴位特异性,点刺的刺激,放血的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等综合作用从而减轻坐骨神经的压迫、水肿,减轻其临床症状与体征。

  • 标签: 急性腰椎间盘突出症 刺血疗法 神经传导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