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神经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并对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128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选择对患者应用常规性开颅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则应用神经手术治疗方式,治疗人员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手术创伤指标等相关数据进行对比.结果:经过治疗后,较之于对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以及残留血肿量方面恢复均要更加明显(P〈0.05),临床治疗效果方面,两治疗方式结果相似(P〉0.05).结论:在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应用神经手术治疗方式虽然治疗效果上同常规开颅手术不存在较大优势,但其手术之间较短,且具有微创性,美观程度较为理想,患者满意程度也相对更高,因此,值得对其进行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神经内镜手术 高血压脑出血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双极等离子治疗宫腔疾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1~20126本院妇科收治子宫内膜息肉和粘膜肌瘤患者共189,其中行双极等离子治疗者纳入双极组(n=72),行单极治疗患者纳入单级组(n=117)。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膨宫液用量、并发发生情况并评估两组术后6个临床疗效。结果:双极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膨宫液用量显著低于单极组(P均〈0.05),两组并发发生均无明显差异(P〉0.05)。双极组患者术后1阴道流血、排液天数显著短于单极组(P〈0.05),但两组术后6个治疗效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双极等离子切除术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粘膜肌瘤具有快速、安全有效出血少、手术时间短、膨宫液用量少等优势,并能维持患者电解质平衡,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 粘膜下肌瘤 内膜息肉 单极电切术
  • 简介:目的:探讨可吸收棒微型桡骨小头骨折治疗临床效果和应用价值研究。方法:回顾性选取20141.20171于医院骨科诊治桡骨小头骨折患者58,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28患者采用微型治疗;研究组30患者采取可吸收棒治疗患者术后均以石膏固定4周后,采用X射线复查恢复情况,统计两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肘关节HHS评分并发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2骨折均愈合,研究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13.86±2.05)周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骨性愈合时间(15.54±2.71)周(P〈0.05);治疗4周,研究组患者肘关节HHS评分为(95.32±4.14)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82.48±5.27)分(P均〈0.05);③研究组患者中仅有1发生骨延迟愈合,对照组患者2肘关节活动范围缺失、2骨折位移、1肘关节骨关节炎,并发发生分别为3.33%和17.85%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结论:桡骨小头骨折患者肘关节损伤严重,采用可吸收棒治疗能取得与微型板相似的治疗效果,并且患者骨性愈合时间短、肘关节功能恢复较快.同时避免并发发生。

  • 标签: 桡骨小头骨折 可吸收棒 微型钛板 应用价值
  • 简介:目的:构建能结合表面的载药纳米粒-载药纳米复合材料组装和性质研究。方法:(1)多巴胺修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多巴胺-泊洛沙姆188(Dop-Poloxamer188)合成和检测;(2)Dop-Poloxamer188作为表面活性剂、PLGA作为油相基质,制备纳米粒纳米粒载药和表征;(3)预处理修饰后纳米粒结合;(4)纳米粒修饰后表面的表征。结果:新合成Dop-Poloxamer188285nm左右紫外吸收峰,说明多巴胺成功修饰Poloxamer188两端;Dop-Poloxamer188能和PLGA制备出很好纳米粒,平均粒径110nm左右,PDI小于0.1;多巴胺修饰纳米粒片通过简单浸渍过程结合后,通过水接触角、场发射扫面电镜(Fe-SEM)、荧光显微、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仪器检测都显示多巴胺修饰纳米粒成功且牢固修饰片表面。结论:成功达到表面的载药纳米粒修饰目的,为种植体载药系统提供思路和方法

  • 标签: 多巴胺 泊洛沙姆188 纳米粒
  • 简介:目的:对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病情观察、临床救治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21-20151收治消化出血患者40,根据患者病情制定有效可行抢救方案,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安全护理,观察疗效.结果:40急性上消化出血患者,通过配合医生积极实施抢救有效护理,痊愈30,好转出院4,转外科手术治疗2,转上级医院治疗2,死亡2.结论:上消化出血临床常见急症,但经过有效止血治疗认真细致护理,临床上均能取得很好治愈效果,可使患者转危为安,提高治愈,减少并发发生.

  • 标签: 上消化道 急性大出血 观察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硬化并发消化出血临床护理对策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120156期间收治肝硬化并发消化出血100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积极救治综合护理干预后,82显效,16有效,2无效,总有效率98%.结论:肝硬化并发消化出血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后,护理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上消化出血后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和肝性脑病(HE)等并发疗效。方法60确诊为肝硬化合并上消化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对照组采用常规综合治疗治疗常规综合治疗基础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制剂,连续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疗效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预防SBP有效率分别为83.3%和56.7%,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预防肝性脑病有效率分别为83.3%和8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LT、AST和ALB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础治疗前提下,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预防肝硬化上消化出血后SBP发生,且有利于肝功能改善。

  • 标签: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 自发性腹膜炎 肝性脑病
  • 简介: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大血管并发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哈尔滨医科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内分泌20121201212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共计200,根据相关辅助检查结果将其分为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DM1)组和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DM2)组,比较2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相关指标的差异。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危险因素建立方程。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低于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并发组(P〈0.01),以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为因变量,年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总胆红素、总胆固醇、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年龄和总胆固醇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独立危险因素,血清胆红素水平其保护性因素。结论:病程、年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并发独立危险因素,而血清胆红素水平其保护性因素。

  • 标签: 糖尿病 氧化应激 血清胆红素 大血管并发症
  • 简介:金属硫蛋白(MT)类富含半胱氨酸低分子量非酶蛋白,具有重金属解毒、调节微量元素代谢、清除自由基抗氧化等多种生物学功能。MT可作为高效内源性细胞保护剂,对多种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重要保护作用。简要综述MT理化性质生物学特性,MT在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心力衰竭、阿霉素诱发心脏毒性、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发病过程中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 标签: 金属硫蛋白 心血管系统疾病 抗氧化作用
  • 简介:目的:对毕赤嗜甲醇酵母工程菌inu-26高密度培养表达黑曲霉菊粉条件进行优化,找出最佳外源蛋白表达条件。方法:在摇瓶优化培养基础发酵罐高密度培养,优化最佳产酶条件。结果:以葡萄糖为碳源、微量元素添加量100~200mL/L、甲醇浓度1g/L、pH6.0~7.0、诱导时间96h时酶表达量最高;摇瓶模拟高密度培养表明影响酵母生长最主要因素葡萄糖和硫酸铵最佳浓度分别为20~45和11.5g/L;利用培养基F1进行高密度培养优于其他培养基,工程菌生长符合指数生长曲线,细胞生长延迟期为1.36h,比生长速率μ为0.4846h-1。结论:以葡萄糖为碳源,采用葡萄糖-甲醇混合诱导和100%甲醇单诱导相结合,菌体鲜重约为280g/L时连续诱导96h,菌体生长良好,不会出现自溶,且酶表达量最高,为摇瓶培养3倍多,酶活最高可达540U/mL。

  • 标签: 毕赤嗜甲醇酵母 黑曲霉菊粉内切酶 高密度培养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效果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腹腔行子宫肌瘤剔除术67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7子宫肌瘤患者中,单发肌瘤47(含壁间肌瘤32、阔韧带肌瘤7、浆膜肌瘤8),多发肌瘤20,全部腹腔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92.3±32.6)min,术中出血(58.7±39.2)ml,术后住院时间为(8.7±1)d,无中转开腹和严重并发发生。术后随访,191-2a怀孕,无腹壁粘连子宫破裂后遗。结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恢复快,并发发生低,能维持正常生育功能。

  • 标签: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子宫肌瘤剥除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椎间孔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单或双节段椎间盘突出29,对其实施皮椎间孔椎间盘髓核摘除并减压手术,观察术前术后疗效对比.结果:疗效按照术前和术后疼痛麻木感觉类比(VAS)评定,术前VAS评分为(5.46±0.56)分,术后1周为(0.8±0.65)分,术后6个(0.5±0.43)分,不同时间节点术后术前相比较评分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间孔髓核摘除并减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疗效明显,可用于临床推广.

  • 标签: 椎间孔镜椎 间盘突出症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myeloma,MM)并发消化侵袭性念珠菌病临床特点,提高诊治该病水平。方法回顾分析我2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消化侵袭性念珠菌病诊治过程,分析、总结治疗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骨髓瘤并发消化侵袭性念珠菌感染易感因素、临床表现、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结果MM患者1,女性,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4发生腹泻伴腹部隐痛,抗移植物抗宿主病(graftversushostdisease,GVHD)治疗无效,胃镜诊断上消化念珠菌病,予卡泊芬净治愈出院。MM患者2,男性,化疗过程中疾病进展,并出现腹胀、腹痛,对症处理改善,再次化疗时上述症状加重并发肺部念珠菌病,发生急性心、肾功能不全,胃镜诊断上消化念珠菌病,予伊曲康唑、米卡芬净治疗,最终因肺部真菌感染加重,治疗无效死亡。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消化侵袭性念珠菌病易发生误诊、漏诊。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认识,首选电子胃镜明确诊断、判断疗效。

  • 标签: 多发性骨髓瘤 念珠菌病 侵袭性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了解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合并并发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调查我院门诊糖尿病患者1533,记录慢性合并并发各种相关危险因素并进行相关统计分析。结果:上海地区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合并并发发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周围血管病变67.0%,高血压63.2%,血脂紊乱45.1%,家族糖尿病34.8%,高尿酸29.0%,视网膜病变28.0%,脂肪肝27.1%,糖尿病肾病21.1%。女性患者高尿酸、脂肪肝、家族糖尿病史发生高于男性,各种慢性合并并发多随年龄病程增加而升高。结论:上海地区门诊糖尿病患者各种慢性合并并发发病较高,定期监测并联合控制血糖、血压、血脂水平防治各种慢性合并并发关键

  • 标签: 2型糖尿病 合并症 并发症 危险因素
  • 简介:为了研究干旱胁迫生真菌对玉米幼苗生长影响和筛选具有提高玉米抗旱潜能优良菌种,温室盆栽条件,分离自新疆荒漠盐生植物根系5生真菌Curvulariainaequalis、Fusariumavenaceum、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分别接种到玉米幼苗根系,进行干旱胁迫培养6周,测定苗期玉米株高、生物量、可溶性糖含量、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结果表明:干旱胁迫,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C.inaequalis、F.avenaceum、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显著提高玉米幼苗地下生物量(P〈0.05),而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对其影响不显著;接种F.avenaceum和Ulocladiumsp.AS91282极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可溶性糖含量(P〈0.01);接种C.inaequalis、PleosporalesAS29261和Ulocladiumsp.AS91282对根系POD活性影响不显著,而F.avenaceum和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显著降低了根系POD活性;接种Neocamarosporiumsp.AS65231和Ulocladiumsp.AS91282显著降低根系MDA含量(P〈0.01)。然而,不接菌对照相比,接种5生真菌对玉米幼苗株高、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以及叶片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和MDA含量等均无显著影响。综合比较来看,干旱胁迫下接种生真菌Ulocladiumsp.AS91282对促进玉米幼苗抗干旱能力优于其他4菌。

  • 标签: 内生真菌 盐生植物 抗旱性 生物量 POD MDA
  • 简介:目的:采用电生理研究方法,观察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基因修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方法随机大鼠分成3组:空白组10只(只切除椎板,暴露脊髓硬脊膜);SCI组10只;SCI术后细胞移植组10只;从以上三组大鼠随机抽取8只于细胞移植后1d、7d、14d、21d、30d、60d进行SEP(皮层体感诱发电位)、MEP(运动诱发电位)等生理检测技术,并观察大鼠运动评分恢复程度。结果细胞移植4d后,大鼠饮食和活动开始增加;后肢变化过程如下:损伤后1~4d损伤侧后肢迟缓性瘫痪,拖地行走,损伤对侧后肢由损伤初期运动减弱逐渐恢复,损伤后5~9d损伤侧后肢痉挛性瘫痪;10~14d损伤侧下肢恢复少量活动,损伤对侧后肢恢复较损伤前稍弱状态;15~21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较之前有明显改善,30d损伤侧后肢活动能力肌张力恢复程度最明显,30d以后无明显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损伤处诱导标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行为学观察发现细胞移植改善损伤大鼠运动能力。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DNF基因修饰后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大鼠神经再生部分传导功能恢复。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DNF基因 脊髓损伤 电生理
  • 简介:目的:探讨肝癌治疗中分别应用腹腔切除术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对患者预后影响。方法:从我院2010320123收治肝癌患者中选取90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45,B组45,A组行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治疗,B组行腹腔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预后效果。结果:A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明显优于B组(P〈0.05);A组并发发生为6.67%,同B组比较,明显较低(P〈0.05);A组局部复发为20.00%,同B组8.89%比较,明显较高(P〈0.05),总复发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2、3存活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肝癌治疗中,皮穿刺微波消融术腹腔切除远期疗效均较好,皮穿刺微波消融术创伤小,并发发生低,对预后改善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肝癌 腹腔镜切除术 经皮穿刺微波消融术 预后
  • 简介:目的了解HIV感染者口咽鼻腔真菌分离阳性方法用无菌拭子采集口咽腔溃疡、白斑、口角炎等和咽颊区黏膜分泌物,鼻腔取下鼻甲黏膜或中鼻黏膜分泌物,直接接种于1mL沙堡弱液体培养基中。取该离心沉淀物作真菌直接检,并接种于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置37℃培养48h后鉴定。如为丝状真菌,转种于察氏琼脂。25℃培养1周后根据菌落形态结合结构鉴定菌种。结果94HIV感染者口咽腔中真菌培养阳性62(66%),分离出65株真菌,鼻腔中真菌培养阳性48(51%),分离出57株真菌。结论HIV感染者免疫功能低下,易继发真菌机会性感染,口咽鼻腔真菌高寄居HIV侵袭性真菌感染先兆症状,真菌菌种以白念珠菌比例为最高,口咽鼻腔分别61%和33%。

  • 标签: HIV 口咽 鼻腔 真菌感染
  • 简介:目的:通过共焦显微对角膜组织细胞水平观察,了解GM6001对兔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epithelialkeratomileusis,LASEK)后角膜组织影响。方法:新西兰白兔18只(共36只眼),设两只兔为正常对照组,其余兔双眼行-10.00D激光切削LASEK手术随机分2组,分别为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GM6001)组和阴性对照(negativecontrol,NC)组,分别于术后1周、0.5个、1个2、3个共5个时间点行角膜共聚焦显微检查,手术前后各时间段角膜基质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密度作方差分析。结果:GM6001组术区角膜前部基质细胞数各时间点均较阴性对照组少(P〈0.01),而GM6001组术区角膜后部基质细胞内皮细胞数各时间点阴性对照组对比无差异(P〉0.05)。结论:GM6001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对角膜基质降解,能有效抑制LASEK术后角膜基质细胞增生,减轻Haze形成。

  • 标签: 角膜 基质金属蛋白酶 LASEK 共聚焦显微镜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4-20122我院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共46,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3,实验组综合治疗基础采用早期肠营养治疗(EN),而对照组综合治疗基础采用全胃肠外营养治疗(TPN),比较两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淀粉酶和尿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病死,并比较两组治疗治疗后24、4872小时APACHEII评分。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水平淋巴细胞百分比变化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而淀粉酶、尿淀粉酶恢复时间、病死住院时间分别均明显较对照组降低或缩短,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72小时后,实验组APACHEI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而对照组治疗24、48h后APACHEⅡ评分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2h后APACHEII评分较治疗前显著减低(P〈O.05)。结论:采用早期肠营养辅助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有效保护肠黏膜屏障功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增强患者免疫力,并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早期肠内营养 全胃肠外营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