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蛇毒是一类组成复杂生物毒素,不仅作为蛇捕食和防御武器,还在促凝、抗凝、镇痛、戒毒、抗肿瘤等医药领域中得以使用,同时蛇毒还是科学家研究生物进化良好模型。作者针对蛇毒组成多样性、蛇毒合成生物学机制以及蛇毒生物演化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蛇毒 合成机制 蛇毒演化
  • 简介:核酸序列比较研究使进化真菌学面貌发生了革命性变化,分子系统发育揭示关系反映出真菌进化复杂性和多样性,真菌系统学反映真菌进化关系自然系统还有很大距离,有赖于新物种不断发现和分子系统发育证据不断丰富。

  • 标签: 真菌学 系统发育 教学内容 核酸序列
  • 简介: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以无性型存在,但该类真菌绝大多数属、种含有若干调控有性分化、发育及进化基因信息,如交配型、信息素及G-蛋白α-亚基基因等,胁迫环境诱导这些真菌有性基因有效表达乃至发育为有性型,一直倍受真菌学界关注。文中系统介绍了丝孢真菌无性型与有性型属种分类研究现状、进化分析及性别调控基因,1)分析属、种三类有性基因多样性、异型交配基因比率、系统发育关系及有性进化潜力与趋势;2)分析属、种不同有性基因调控特性胁迫环境适应性,界定靶标基因及适宜生态因子,结合地球生境演化特性,预测属、种自然演化性别变化动态;3)分析靶标基因调控生态,阐明两性种有性基因调控生态遗传机制。综上有望解析绝大多数丝孢真菌属、种主要为无性型本质原因,丰富丝孢真菌分类研究理论,为真菌分类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丝孢真菌 系统分类 有性基因多样性 生态遗传
  • 简介:系统回顾了微孢子虫起源进化研究进展及其系统分类现状。近30年来,一些依据SSUrDNA序列、翻译延伸因子1α序列、直系同源蛋白基因树及真菌蛋白质组生命树等研究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原生生物。但同时大量单基因或多基因系统发育研究又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真菌。最近一系列独立系统基因组学研究结果,加上在罗兹菌门中发现了介于真菌和微孢子虫中间类型近微孢虫菌属(Paramicrosporidium)、线孢虫菌属(Mitosporidium)和噬核菌属(Nucleophaga),进一步支持微孢子虫起源于罗兹菌门噬核菌属谱系。

  • 标签: 微孢子虫门 进化起源 系统分类 罗兹菌门 滑鞭虫门
  • 简介:尽管geneflow源于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但已成为环境生物安全文献中常见科学术语。花粉介导geneflow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并对物种和群体进化有着特殊重要意义。随着转基因生物技术快速发展和转基因作物在全球范围内广泛种植,转基因随geneflow发生逃逸及其可能带来潜在生态进化影响已经成为环境生物安全评价和研究重要内容,备受全球广泛关注,geneflow这个术语在我国也被频繁引用。但是,geneflow中文术语在我国各种文献资料中存在着十多种翻译版本,这些不同翻译版本形式不同且内容略有差异,容易给环境生物安全问题理解和研究造成不必要混乱。本文对geneflow概念及其内涵进行了回顾,并对不同形式geneflow术语在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中使用历史溯源进行了阐述。笔者建议使用“基因流”作为geneflow在中文应用中统一术语,这也最接近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等相关著作中geneflow原意。基于此,对基因流在转基因逃逸及其相关环境生物安全评价以及群体遗传学和进化生物学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应用意义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基因流 生物安全 环境 群体遗传 进化生物学
  • 简介:目的:从中国南海芋螺中克隆新J超家族芋螺毒素,并进行序列和进化分析。方法:以芋螺毒腺管总RNA为模板,采用3′-RACE及巢式PCR方法扩增J超家族芋螺毒素基因,并将得到目的基因与pMD18-T载体连接并转化大肠杆菌DH5α,经测序比对后,获得新J超家族毒素,利用软件BioEdit、ClustalX及Mega5.05进行进化分析。结果:获得12个新J超家族芋螺毒素前体肽序列,其氨基酸组成具有新颖性,在进化树上与已报道J超家族毒素处于不同进化分支。结论:12个新J超家族毒素与已报道毒素序列之间同源性较低,是J超家族新成员。

  • 标签: 芋螺毒素 J超家族 基因克隆 进化分析
  • 简介:【背景】扶桑绵粉蚧是近年来入侵我国重要检疫性害虫,在我国多个省份均有发生,造成了严重经济损失。【方法】于2009—2015年对杭州地区扶桑绵粉蚧发生危害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同时结合mtDNACOI分子标记方法,对扶桑绵粉蚧进行分子鉴定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杭州市余杭区、萧山区和临安市3个地区发现扶桑绵粉蚧分布,共调查到寄主植物38科61属68种,以辣椒、茄子、番茄、南瓜、棉花、芝麻、菊花、苦荬菜、大花马齿苋和五色梅受害最严重。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杭州地区扶桑绵粉蚧未发生明显遗传分化,与我国其他地区扶桑绵粉蚧mtDNACOI基因相似度为99.4%-100%。【结论与意义】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扶桑绵粉蚧遗传进化、可能侵入途径以及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 标签: 扶桑绵粉蚧 MTDNA COI 系统进化 入侵
  • 简介:综述了中国种子植物内生真菌资源研究概况,比较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内生真菌种类,它们都具有肉座菌目(Hypocreales),粪壳菌目(Sordariales),散囊菌目(Eurotiales),毛霉目(Mucorales)及不产孢类(Myceliasterilia)内生真菌.裸子植物内生真菌涉及52个属,既包括高等子囊菌和担子菌,也包括低等卵菌(Oomycetes)和接合菌(Zygomycetes)类.被子植物涉及60个属,主要为高等子囊菌(Ascomycetes)和担子菌(Basidiomycetes),低等卵菌和接合菌报道很少.双子叶植物涉及40个属,单子叶植物内生真菌涉及30个属,两类被子植物所报道内生真菌只有11个属相同.裸子植物与双子叶植物内生真菌相似程度较高,都具有炭角菌目(Xylariales)、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柔膜菌目(Helotiales)和白粉菌目(Erysiphales),刺盘孢菌属(Colletotrichum)、拟茎点霉属(Phomopsis)、枝孢霉属(Cladosporium)、地霉属(Geotrichum)等内真菌,共20个属相同.各类种子植物具有自己独特一些内生真菌.还对植物与其内生真菌协同进化关系进行了分析.

  • 标签: 种子植物 内生真菌 协同进化
  • 简介:2015年11月19日上海由中国工程院廖万清院士主持"国际青霉、曲霉分类与进化研究进展圆桌会议"于2015年11月19日在上海医学真菌研究所举办,参加会议有国际著名真菌学专家、荷兰皇家科学与艺术研究院CBSKNAW真菌多样性研究中心AppliedandIndustrialMycology研究室主任RobertA.Samson教授、Joshoubraken博士、MartinMeijer博士、《中国真菌学杂志》主编温海教授、

  • 标签: 国际 青霉 进化 分类 曲霉 INDUSTRIAL
  • 简介:为什么亚洲人喝了酒。脸就容易红?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最近刊发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原因得归咎于水稻在亚洲普及。他们认为,新时期时代中国水稻等农作物驯化导致了人类食物结构变化,继而导致了某种基因突变。使得容易出现所谓“亚洲红”,不过,也有科学家对此研究持保留态度。

  • 标签: 水稻种植 进化生物学 喝酒 BMC 动物研究所 亚洲人
  • 简介:现在世界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处于动荡之中,面对灾害频发和金融海啸,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们都在呼吁还地球以蓝天,促社会臻和谐。在人类历史上最大、最复杂难题面前,什么科学界限,多年守恒研究方法都显得黯然失色。我们回忆起马克思名言:“自然科学以后将会把关于人类科学概括在自己下面,正好像关于人类科学把自然科学概括在自己下面一样”。

  • 标签: 科学方法论 人类历史 社会环境 自然科学 自然环境 马克思
  • 简介:作为一名年轻生理学工作者,我第一次参加张锡钧基金会全国青年优秀生理学论文交流会,与来自全国各地生理学界专家、学者及年轻同行们共聚一堂,在宽松而热烈氛围中畅所欲言、相互交流。我论文有幸获得一等奖,自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有欢喜、激动,也夹杂着些许忐忑。取得这样成绩,我要感谢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徐天乐研究员谆谆教导。同时,也由衷感谢中国生理学会张锡钧基金会给我们年轻人提供了展示自己和相互交流、学习机会。这次获奖,

  • 标签: 科学研究所 中国生理学会 交流会 基金会 工作者 研究员
  • 简介:9月2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公布了2011年度美国国家科学奖章获奖者名单,共有七位科学家获此殊荣,其中著名华人生物学家,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钱煦教授榜上有名。钱煦教授获奖理由是因其长期专研心血管生理学以及生物工程学,带给微循环、血管流变学以及生物工程学开创性助益,对人类健康与疾病研究贡献巨大。

  • 标签: 科学奖 生物工程学 美国加州大学 美国总统 生物学家 圣地亚哥
  • 简介:正在发育胎儿完整基因组,潜藏在它妈妈血液里,这给准父母提供了一种潜在非入侵方法,来检测婴儿是否患有某种先天疾病。研究论文发表在近期科学一转化医学》(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网站上。

  • 标签: 科学家 基因组 胎儿 医学 转化 组方
  • 简介:科学社会学奖励系统理论和社会分层理论为指导,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所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和国家自然科学奖数据为依据,分析中国科学两大国家认可形式——院士制度和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对中国自然科学发展贡献,并将院士获奖群体与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得者总体情况做比较,考察二者之间异同和联系;统计和研究表明,尽管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群体中院士占据了大多数,但目前中国院士制度与国家自然科学奖励制度关联性依然不尽理想,二者之间时常出现有悖常理冲突,因此,两大制度对杰出科学认可机制均有在彼此参照校准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完善必要和可能。

  • 标签: 院士制度 奖励制度 杰出科学 认可机制